跳转到内容

南都夜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都夜曲
汉字 南都夜曲
白话字 Lâm-to͘ Iā-khek
台语罗马字Lâm-too Iā-khik
闽南拼音Lámdōo Yiâkīk

南都夜曲》为台语歌词创作人陈达儒与作曲家郭玉兰艺名(雪兰)女士于日治时期昭和十三年(1938年)所创,原名《南京夜曲》,二战后经更动歌词而成为《南都夜曲》。庄永明评价此曲认为“不仅陈达儒的词好,郭玉兰曲子亦佳”,而郭玉兰作为日治时期闽南语流行歌曲寥寥可数的女性创作者来说,“南都夜曲一曲已足令她留名闽南语歌坛”。

据陈达儒所述,南京夜曲的歌词内容,原本是描写一位台湾“公学校”女训导到南京旅游时所见之景物,主要描述中国江南酒楼艺旦的处境与心情。二战后后因陈达儒认为南京为中国之地名而有所忌讳,曾经修改歌名与部分景物。

1961年叶俊麟将这首歌重新作词,由张美云演唱,在亚洲唱片灌录,歌名为“草山夜曲”。1967年南星唱片郭一男将歌词中的南京换掉,改为“南都夜曲”,同年,胡美红在亚洲黑胶10吋唱片灌录发行,先是将歌词改为台北的“省都夜曲”,之后重新出版12吋唱片将歌名改为“淡水夜曲”、黄秋田则改唱为“台北夜曲”。[1]而后南星唱片发行方瑞娥演唱的“南都夜曲”做为专辑主打歌,凤飞飞1977年也灌录此曲[2],大为流行,就此以《南都夜曲》之名传唱于世。

歌名与景物的修改

庄永明以陈达儒早年自费出版“歌仔簿”发现此曲原名为“南京夜曲”,上有陈达儒亲笔更动笔迹,主要是描写台湾“公学校”女训导到南京旅游时所见之景物的心情写照,但为何“南京”改为“南都”,庄永明认为已不可考了[3]。有说法称台湾战后时期,因歌词内容有影射南京国民政府之嫌,流行歌坛为避免冒犯政府,分别将歌名以及关于南京的词汇景色修改。直到歌名改为南都台南雅称),歌词中的南京地形地物,如紫金山秦淮江水等,修正为安平港等台南风土等,才定版而成为普遍公认的歌曲。

表达女性爱情观

学者施又文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包括《南都夜曲》在内的13首表达女性爱情观,研究发现总结出“当代台语流行歌曲反映的女性爱情,在爱情的表白上是压抑保守、内敛含蓄;在态度上是委曲、执著等待;在信仰上甚至则归诸宿命。”[4]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台湾拉吉欧. 【台灣拉吉歐】老歌分享. 
  2. ^ 時光歌詞網: 鳳飛飛,台灣民謠2[月夜嘆] 專輯. 时光歌词网. 
  3. ^ 庄永明. 台灣歌謠追想曲. 前卫出版社. 1999. ISBN 978-957-801-218-9 (中文(台湾)). 南都夜曲 陈达儒 郭玉兰 1938 歌词:   南都更深 歌声满街顶 冬天风摇 酒馆绣中灯  ... 这首歌收录于纪露霞“台湾民谣交响乐章 贰”专辑中。   《南都》指的是古都台南,似乎没有人会疑怀;但是这首歌的原名却是:《南 京夜曲》,也因此词中的“南都更深歌声满街顶”应是“南京更深”;而“安平港 水冲走爱情散”却是“秦淮江”;“月也薄情避在东平山”原为“避在紫金山”。   陈达儒原先写的《南京夜曲》这首歌,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改成《南都夜曲》 ,不得而知,而他人已作古,也因此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了;就连作曲者郭玉兰女 士的身世,我们也所知有限。   这一首很凄恻缠绵的曲子,不仅陈达儒的词好,郭玉兰曲子亦佳;闽南语流行 歌曲的创作者,女性不多,正如日据时代台湾美术运动史,女性画家,也仅仅寥寥 数人;郭玉兰遗世的作品仅有二、三首,但是,南都夜曲一曲已足令她留名闽南语 歌坛。   从陈达儒早年自费出版的《歌仔簿》上发现了这首南京夜曲时,也看到了他自 己亲笔更动笔迹,始知后来的人说《南都夜曲》是陈达儒某年去台南市游览,因而 获得灵感,创作此曲,是“编故事”,而非“说掌故”! 
  4. ^ 施又文. 威權體制下的女性愛情--以故總統蔣中正執政期的臺語流行歌曲為例. 东海大学图书馆馆讯 (中外文学月刊社). 2008, 81卷 (2008.06[民97.06]): 页30–4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