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何济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济公邮政式拼音Ho Chai Kung汉语拼音Hejigong)于1938年广州创立,原名何济公药行,创始人为何福庆,其有意效法济公普济众生而命名。由该厂生产的解热止痛散畅销至今。“何济公,止痛唔使五分钟”这句广告词在中华民国年间风行广州的大街小巷

现时,港澳台及海外商标由香港何济公药厂拥有,中国大陆商标被当局接管后由广药集团旗下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拥有。

历史

创始人

创始人何福庆(Ho Fook Hing

何济公创始人为何福庆(字善缘),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农家子弟,祖居广东南海恩洲王圣堂村[1],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广源路王圣堂,家中排行第八。何福庆少时在本村读了八年私塾,1920年代未到汉口华安公司当后生。其后,与人合股在汉口民生路开办广东药行,以此起家并渐有积蓄。28岁与侯可宝(文贞)成婚。

创业和经营[2]

1938年在广州河南鹤洲直街积善里,开办何济公药行。广州沦陷后,迁往上海市康定路88弄11号,经营至1945年结束。同时于1942年在广州龙津东路洞神坊66号2楼设药行,并在清远合办维大药房

抗战时期曾在粤北粤东一带旅行制售止痛。抗战胜利后,因生产渐有发展,将厂址迁往洞神坊45号。1950年将何济公药行改名为中国(广州)何济公药厂1953年因添置厂房,厂址从洞神坊迁至下九路53号,并引进16冲压片机等新设备,扩大生产。

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前后经历了四次重大合并、五次改名、十次厂址搬迁,共由37间厂、社合并而成。

  • 1956年2月1日,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公私合营何济公制药厂。同年5月1日与宇宙、惠民、荷兰、百灵、凤凰草和三联等13间私营成药厂、社合并,再次改名为公私合营何济公联合制药厂,厂址曾迁往上九路69号,又回迁过下九路53号,之后,又迁往下九路121号。
  • 1961年9月,灵芝制药厂和普济联合制药厂并入。
  • 1964年6月,改名为公私合营向群制药厂
  • 1965年6月,仁人联合制药厂和利农制药厂并入。
  • 1966年5月,厂址迁往人民南路96号。
  • 1969年1月,改名为广州第六制药厂
  • 1970年,厂址迁往十八甫路87号。
  • 1980年12月7日,复名为广州何济公制药厂
  • 1985年4月1日,与广州第八制药厂合并,仍名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厂址再迁往荔湾路49号。

产品

何福庆于1936年研制“灭痛星”,1946年改名为“止痛散”,1954年经广州市卫生局批准定名为“止痛退热散”,1965年由国家卫生部改名为“解热止痛散”,其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

“解热止痛散”在解放前行销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市和东南亚一带;解放后仍然畅销于中国西南、中南、华东地区,长江南北一带。在1980年代的散剂最高产量近10亿包,1988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创利税700多万元,已被载入《广州医药》史册。

香港何济公药厂

香港何济公药厂有限公司的前身何济公药厂于1938年由创办人何福庆(亦即何济公)先生在中国创办成立并于1949年迁至香港, 命名为香港何济公药厂, 继续生产包括止痛药在内之多种“何济公”品牌成药, 并大力开展东南亚及全世界业务,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2016年12月 香港雅各臣科研制药(02633.HK)公布,以总代价5.68亿元收购传统品牌“何济公”旗下品牌药品的制造商[3]。目标集团以何济公专营权于非处方市场提供多种品牌药品,产品包括何济公止痛退热散及何济公止痛退热片。

英文名称

何济公在香港和海外的英文名称是始创时传统的粤语邮政式拼音Ho Chai Kung”。而广药何济公在1949年后被改成汉语拼音Hejigong”,与很多国有企业的做法相同,至今未见恢复。

参考资料

  1. ^ 王圣堂村志 · 广州出版社 2018年12月
  2. ^ 广州市志 · 医药志
  3. ^ 2016年12月13日: 雅各臣科研製藥5.68億購何濟公藥廠. [2020年7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8日).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