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菱Minica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菱Minica
第八代后期型车头
概览
制造商三菱汽车
别称中华多利800(台湾,第五代)
生产日期1962年-2011年
装配地 日本冈山县仓敷市
 菲律宾黎刹省卡伊安塔(菲律宾三菱)
 中华民国台湾省桃园县杨梅市中华汽车工业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轻型车
动力布局FR / FF / 4WD
相关车型三菱Minicab
年表
前身车型三菱360
后继车型三菱i

三菱Minica(日语:三菱・ミニカ)为日本三菱汽车自1962年至2011年间开发生产的轻型车

本条目一并记述下述车型:

  • 三菱Minica Van
    • 三菱Minica Econo
  • 以下为搭载二冲程引擎之车型:
    • 三菱Minica 70
      • 三菱Minica 73
  • 以下为搭载四冲程引擎之车型:
    • 三菱Minica F4
      • 三菱Minica 5
      • 三菱Minica ami 55
      • 三菱Minica ami L
  • 以下为轻跑车之车型:
    • 三菱Minica Econo ZEO
    • 三菱Minica DANGAN

至于其他类似车名或衍生车种请参考以下条目:

概要

本车款的轿车车型共历经八个世代、长达45年的产品生命周期,单就日本车坛的轻型车车种而言,本车款是继大发Hijet日语ダイハツ・ハイゼット速霸陆Sambar之后排行第三的长寿车种。在轻型高顶旅行车全盛时期,由于具备轻量化车身、操驾容易上手、价格低廉等特性,非但成为家庭主妇银发族的代步工具首选,也符合小型自营商家的需求。但好景不常,市场的需求造就轻型半高顶旅行车日语軽セミトールワゴン的崛起,销售重心逐渐转移至三菱i三菱eK等车款,Minica遂于2011年下台鞠躬。

历史

第一代LA20/21/23型(1962年-1969年)

三菱Minica(第一代)
LA20/21/23型
中期型车头
后期型车头
概览
制造商新三菱重工业
生产日期1962年-1969年
装配地水岛制作所
设计师金子德次郎[1]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轻型车
车体风格双门轿车
动力布局FR
动力系统
引擎359c.c.强制气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ME21/ME24型引擎
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2G10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动排档
规格
轴距1,900mm
长度2,995mm
宽度1,295mm
高度1,345mm
整备质量490kg

1962年 - 10月第一代三菱Minica正式上市,虽流用三菱360的底盘平台及大部分机械结构,但重新设计进气坝格栅与车身后半部,变成4人座的轻型轿车。C柱以后设计成折背造型,利用竖直后车窗的方式换取后座乘客的头部空间。彼时一般轻型车采取后置后驱,但Minica却是前置后驱,故比同级车更宽敞的后行李厢也是其卖点之一。动力来源为359c.c.强制气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ME21型引擎,最大马力和三菱360一样是17ps。

1964年 - 11月和三菱360同步实施小改款,原ME21型引擎改采自动混合油气分离供油方式,马力提升成18ps / 4,800rpm、扭力为3.1kg·m / 3,000rpm,并改称ME24型。

1966年 - 12月追加配备较为阳春的“Standard”车型,原款则称作“Deluxe”车型。

1967年 - 5月再度小改款,改为舌簧阀英语Reed valve式的ME24D型引擎,最大马力提升至21ps / 5,500rpm,峰值扭力31.4 N·m / 3,500rpm,最高速度达90km/hr。

1968年 - 10月新增“Super Deluxe”车型,搭载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2G10型引擎,可输出23ps / 5,500rpm的最大马力。

1969年 - 上半年停产,总计共制造了162,575辆[2]

第二代A100/101・A100V/101V・H-A104/105V・J-A106V型(1969年-1972年)

三菱Minica(第二代)
A100/101・A100V/101V・H-A104/105V・J-A106V型
前期型Van车头
Minica 70 GSS车头
概览
制造商新三菱重工业
生产日期1969年-1972年
装配地水岛制作所
设计师中川多喜夫、小林信一、今田信孝[3]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轻型车
车体风格三门掀背车、三门轻型货车
动力布局FR
相关车型三菱Minica Skipper
动力系统
引擎359c.c.强制气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ME24E型引擎
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2G10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动排档
规格
轴距2,000mm
长度2,995mm
宽度1,295mm
高度1,345mm
整备质量455kg

1969年 - 大改款的第二代于7月7日问世,原厂称之为“Minica'70”,具有领导1970年代之意涵[4]。驱动方式仍沿用前置后驱,但悬吊系统改成前轮麦花臣悬吊、后轮五连杆式。后座椅背可以向前倾倒,此乃沿用Colt 1000F之设计,后车窗可向上掀开[5]。车型按照配备多寡、引擎冷却形式的差异,区分成空冷(“STD”、“DX”车型,原厂代号A100型)及水冷(“SPORTY DX”、“SUPER DX”车型,原厂代号A101型)。空冷指的是359c.c.强制气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ME24E型引擎,最大马力26ps / 5,500rpm、扭力峰值3.6kg·m / 4,500rpm;水冷则是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2G10-1型引擎,最大马力28s / 6,000rpm、扭力峰值3.6kg·m / 5,000rpm。由于变速箱的差异,两种引擎并不能互换。A100型的变速箱下方带有油泵驱动齿轮,A101型则没有,两者的离合器罩形状也不同。

同年12月, 一口气推出具备双化油器的“GSS”及“SS”车型、空冷引擎最高阶的“HI DELUXE”车型、将C柱竖直并增加车尾空间的Minica Van(原厂代号A100V型,仅有空冷引擎)等,以充实产品阵容。在此同时,车尾出现代表Minica的“M”字铭牌,挡泥板的Minica铭牌则往上移到几乎与方向灯平行。由于引擎空气过滤箱英语Air filter涂上不同的颜色,故坊间分别赋予不同的别名:

  • 黄色引擎:ME24E型
  • 红色引擎:2G10-1型
  • 金色引擎:2G10-2型

同年12月三菱电机与日本电池(GS汤浅日语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前身)以该车款为基础,共同开发出10辆电动汽车,以供应东京电力作为公司用车。

1970年 - 10月实施小改款,升级成30匹马力的ME24F型及34匹马力的2G10-4型,废除“SS”车型的同时推出最高阶的“GL”车型,具备来自“GSS”车型的内置雾灯的4颗圆形大灯、八声道立体声(需搭配转接头,亦可使用市售的卡式录音带)。变更尾灯设计由纵型改成横三连型,Minica的“M”字铭牌移往车尾门更右侧。

1971年 - 2月车名改为“Minica 71”,同时追加水冷引擎入门版“FAMILY DELUXE”车型。同年5月衍生车款三菱Minica Skipper登场[6],于是搭载金色引擎的“GSS”车型废除。同年9月实行小改款并将车名改为“Minica 72”,导入Minica Skipper的格栅式进气坝、橘色方向灯的尾灯组与仪表板

1972年 - 10月全车系改为水冷的红色引擎并将车名改为“Minica 73”,同时Minica Van全车系也改成水冷引擎,原厂代号A101V型。纵然大改款的第三代上市,Minica 73的“STD”与“DX”车型仍作为入门经济版而持续生产至1973年10月为止。包含Minica Skipper在内,第二代车型总共制造了450,986辆[7]

第三代A103A・C-A104A型(1972年-1977年)

三菱Minica F4 / Minica 5(第三代)
A103A・C-A104A型
车头
概览
制造商三菱汽车
生产日期1972年-1977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轻型车
车体风格三门斜背车、三门轻型货车
动力布局FR
相关车型三菱Minica Skipper
动力系统
引擎359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1型引擎
471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2型引擎
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3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动排档
规格
轴距2,000mm
长度2,995mm-3,130mm
宽度1,295mm-1,395mm
高度1,315mm
整备质量515kg-545kg

1972年 - 10月大改款的第三代正式发售,车名为“三菱Minica F4”(原厂代号A103),意为“Four cycle、Fresh、Family、Four people”[8]。整体的车身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浑圆的车体设计被原厂称作金龟子外壳[9],车尾玻璃窗可向上掀开。动力心脏自二冲程循环进化成四冲程循环,改用359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1型引擎,通称为“火神引擎”。由于有单、双化油器之分,最大马力为32ps / 8,000rpm或36ps / 8,500rpm,扭力峰值3.0kg·m / 5,500rpm或3.2 kg·m / 6,500rpm。

1973年 - 10月入门版车型变更水箱罩格栅之设计。

1974年 - 12月因为2G21型火神引擎加装静默轴三菱MCA-II系统,马力降为30ps / 6,000rpm;“SUPER DX”车型的水箱罩变成内含雾灯的四颗圆灯。

1976年 - 4月实施小改款,为了因应同年1月实施轻型车新规定,车名变更成“三菱Minica 5”(原厂代号A104A),前后保险杆加大,换装471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2型引擎。同时还推出商用车“三菱Minica 5 Van”(原厂代号A104V),此车型以上一代Minica Van(原厂代号A100/101V)的车身搭载2G22型引擎及大型保险杆,外观上与Minica 5具有共通性。此时期日本当局对轻型车规范频频改制,故各家车厂频繁推出对应车款,造成轻型车市场紊乱。第三代车款总共制造了195,238辆[10]

第四代A105A/106A・A107A/V型(1977年-1984年)

三菱Minica ami 55(第四代)
A105A/106A・A107A/V型
前期型车头
后期型车头
概览
制造商三菱汽车
生产日期1977年-1984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轻型车
车体风格三门斜背车、三门轻型货车
动力布局FR
动力系统
引擎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3型引擎
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G23B型引擎
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G23BT型涡轮增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动排档、二速半自动排档
规格
轴距2,000mm-2,050mm
长度3,175mm
宽度1,395mm
高度1,315mm-1,345mm
整备质量565kg

1977年- 大改款的第四代于6月发表,车名称作“三菱Minica ami 55”,原厂代号A105A,其中“55”来自排气量550c.c.的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3型引擎[11]。车体构造、前后轮悬吊系统仍沿用上一代Minica F4,甚至连车门饰板也是。然而对应新颁布的轻型车规制,车宽增加10公分,车长也达到317.5公分。此外,上一代的商用车版“三菱Minica 5 Van”仍持续发售。

1979年 - 9月为了对应昭和53年废气排放标准,换装成具备MCA-JET系统的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G23B型引擎,具有三元触媒转化器、EGR排气再循环、名为“喷射阀门”((日语)ジェットバルブ)的提升阀等装置。

1981年 - 2月推出低价入门版“UtiLica”车型。同年9月实施小改款,乘用车版变成“三菱Minica ami L”(原厂代号A107A),商用车版则大改款成“三菱Minica Econo”(原厂代号A107V)。两者之车体共通化,但乘用车的车尾上半部使用上掀式玻璃,商用车的车尾门则是整片可向上掀开。轴距延长50mm,车高增加30mm。在动力方面,乘用车搭载G23B型,商用车则使用2G23型,另全车系追加二速半自动排档变速箱。

1982年 - 5月追加经济入门版“S Special”及女性车主导向的“三菱Minica Econo Marie”等车型。

1983年 - 3月追加一具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G23BT型涡轮增压引擎,最大马力达39ps / 5,500rpm、扭力峰值5.5kg·m / 3,500rpm。由于是化油器式涡轮增压器,故采用加压式化油器。第四代车款总共制造了425,464辆[12]

第五代H11A/V・H12V・H14A/V・H15A/V型(1984年-1989年)

三菱Minica(第五代)
H11A/V・H12V・H14A/V・H15A/V型
前期型车头
后期型车头
概览
制造商三菱汽车
别称中华多利800(台湾)
生产日期1984年-1989年
设计师艾尔道·赛萨诺(Aldo Sessano)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轻型车
车体风格五门掀背车、三门轻型货车
动力布局FF/4WD
动力系统
引擎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G23B型引擎
548c.c.直列三缸SOHC 3G81型引擎
783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5型引擎
796c.c.直列三缸SOHC 3G82型引擎
变速器四/五速手动排档、二速半自动排档
规格
轴距2,260mm
长度3,195mm
宽度1,395mm
高度1,420mm
整备质量580kg

1984年 - 2月大改款的第五代Minica正式问世,受到对手铃木Alto热销的影响[13],布局方式从前置后驱改成前置前驱。该车系首度出现的五门乘用车型恢复“Minica”之车名,商用车型则维持“Minica Econo”。动力来源沿用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G23B型引擎,但为了对应前置前驱的布局,汽缸本体改成横置式英语Transverse engine;此外凸轮轴的驱动也从正时链条改成正时皮带

台湾中华多利800

1985年4月台湾中华汽车工业正式推出国产化的第五代Minica,取名为“中华多利TOWNY”,乃该公司生产的第一部乘用车。该车款的厂内代号为CM5504C[14],并邀请电影演员成龙作为产品代言人。初期的动力心脏为783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5型引擎搭配四速手排变速箱,后期才改成796c.c.直列三缸SOHC 3G82型引擎搭配五速手排变速箱。

1987年实施小改款,但受限于当时中华汽车工业的钣件及组装能力,仅能以车贴包覆的方式修改外观[15],改邀请女演员张曼玉作代言人。到了末期中华汽车工业自行开发出天窗,也是台湾车坛第一辆具备天窗的国产车[16],最终在1992年因废气排放法规问题而宣告停产。

第六代H21A/V・H22A/V・H26A/V・H27A/V型(1989年-1993年)

第七代H31A・H32A/V・H36A・H37A/V型(1993年-1998年)

第八代H42A/47A・H42V/47V型(1998年-2011年)

参见

参考资料

  1. ^ (日语)金子徳次郎氏による先进ファストバックデザイン
  2. ^ 参看《周刊日本の名车第21号》,DeAGOSTINI JAPAN出版社,页23。
  3. ^ (日语)金70年代に羽ばたくハッチバック軽
  4. ^ (日语)三菱ミニカ小史,“(1)'70('69.7/7発売。贩売期间:'69.7~'70.9)”之段落。
  5. ^ 参看《360cc軽自动车のすべて―'50ー'70年代の軽自动车総集编》,三荣书房出版,2013年8月9日,ISBN 978-4779618963,页69。
  6. ^ (日语)GAZOO:第2话三菱ミニカ スキッパー・・・軽规格のスペシャルティーカー特集
  7. ^ 参看《周刊日本の名车第33号》,DeAGOSTINI JAPAN出版社,页21。
  8. ^ 参考(日语)名车文化研究所:ミニカF4,第二段。
  9. ^ (日语)GAZOO:三菱ミニカF4
  10. ^ 参看《周刊日本の名车第39号》,DeAGOSTINI JAPAN出版社,页21。
  11. ^ (日语)名车文化研究所:ミニカ・アミ55
  12. ^ 参看《周刊日本の名车第52号》,DeAGOSTINI JAPAN出版社,页25。
  13. ^ 参考(日语)スズキ 1979 アルト(HSS30V型)
  14. ^ 请分别参看中华民国交通部公路局中华民国交通部公路局
  15. ^ Yahoo!汽车:【顶极老汽车】Vol.5 80年代最省油的四轮方盒子 - 中华多利800
  16. ^ 小七车观点:车友街拍 - 中华多利 800 (CMC Towny)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