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無後座力炮
M20 Recoilless Rifle | |
---|---|
類型 | 無後座力炮 |
原產地 | 美國 |
服役記錄 | |
參與戰爭/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韓戰 越南戰爭 |
生產歷史 | |
研發日期 | 1944年 |
生產日期 | 1945年 |
衍生型 | 56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03磅(47公斤) |
長度 | 82吋(2.1米) |
槍管長度 | 65吋(1.7米) |
寬度 | 20.4kg[1] |
操作人數 | 1—2名[2] |
炮彈 | 75×408毫米R[3] HE, HEAT, Smoke |
炮彈重量 | 20.5—22.6磅(9.3—10.3公斤) |
口徑 | 75 mm(3.0吋) |
後座力 | 無後座力 |
載具 | M1917A1三腳架 |
射擊仰角 | -27°—+65° |
迴旋角度 | 360°[2] |
槍口初速 | 1,000 ft/s(300 m/s) |
最大射程 | 3.9 mi(6.3 km)[2] |
M20無後座力炮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韓戰中使用的75毫米口徑步兵營級武器。二戰末期型號稱作T21E12。在韓戰時稱作M20。從M1917型布朗寧水冷機槍的三腳架上瞄準、射擊。[4]也可在.30口徑重機槍三腳架或吉普車載發射。使用旋轉反戰車高爆彈30°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90—100mm。雖然在韓戰中不能擊穿T-34坦克,但用於步兵近距離火力支持,特別是摧毀敵方碉堡掩體。[來源請求].
歷史
1944年,軍火部(Ordnance Department)小型武器部門(Small Arms Division)開始研發,1945年3月小批量投產。採用斷隔螺栓式炮閂,具有擊發和退殼功能。開閂動作向下。炮閂邊緣部分設有4個對稱排氣孔,排氣孔軸線方向與膛線旋轉方向相同,火藥燃氣從排氣孔噴出時所產生的扭矩正好抵消炮彈在膛線上旋轉所產生的扭矩,故發射時不但可以抵消後座力,還可阻止炮身旋轉。
中華人民共和國仿製為52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改進為56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在1969年珍寶島戰鬥中具有關鍵作用。[5]主要改進是將後膛開鎖槓桿移至右側,使操作更方便。減輕重量的56-1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將炮身的重量從45kg降低至34kg,將輪式炮架的重量從43.6kg降低至32.4kg;炮管和藥室分為兩截,可以快速拆卸以便攜帶。1968年投產的56-2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將輪式炮架改為輕便得多的三腳架(16kg),身管厚度被減薄,但為便於肩射增設機械瞄具和握把式擊發機構,炮身的重量依舊為34kg。部分62型護衛艇在前甲板上配備了雙聯裝56式無後座力炮,參加了1965年崇武以東海戰。1962年曾援助安哥拉反殖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游擊隊,在戰場上被葡萄牙殖民軍隊繳獲。
使用國
來源
- ^ U.S. 57mm Recoilless Rifle. [201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
- ^ 2.0 2.1 2.2 Chamberlain, Peter. Infantry, mountain, and airborne guns. Gander, Terry. New York: Arco. 1975: 58 [2018-04-05]. ISBN 0668038195. OCLC 20673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8).
- ^ 75-77 MM CALIBRE CARTRIDGES. www.quarryhs.co.uk. [2017-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1).
- ^ Jane's Infantry Weapons 1976 page 571.
- ^ A Toyota Land Cruiser BJ40/42 of the AMAL militia in 1984 armed with a Chinese made Type 56 75mm recoilless rifle.. [201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