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20无后坐力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20 Recoilless Rifle
在朝鲜战争中的M20无后坐力炮
类型无后坐力炮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44年
生产日期1945年
衍生型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
基本规格
重量103磅(47千克)
长度82寸(2.1米)
枪管长度65寸(1.7米)
宽度20.4kg[1]
操作人数1—2名[2]

炮弹75×408毫米R[3] HE, HEAT, Smoke
炮弹重量20.5—22.6磅(9.3—10.3千克)
口径75 mm(3.0寸)
后坐力无后坐力
载具M1917A1三脚架
射击仰角-27°—+65°
回旋角度360°[2]
枪口初速1,000 ft/s(300 m/s)
最大射程3.9 mi(6.3 km)[2]
位于汉普郡尼尔森港英语Fort Nelson, Hampshire皇家兵械库展示的一门M20
美国海军陆战队荣誉军马Sergeant Reckless英语Sergeant Reckless在朝鲜战争驮载的M20

M20无后坐力炮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使用的75毫米口径步兵营级武器。二战末期型号称作T21E12。在朝鲜战争时称作M20。从M1917型勃朗宁水冷机枪的三脚架上瞄准、射击。[4]也可在.30口径重机枪三脚架或吉普车载发射。使用旋转破甲弹30°倾斜装甲的破甲深度为90—100mm。虽然在朝鲜战争中不能击穿T-34坦克,但用于步兵近距离火力支持,特别是摧毁敌方碉堡掩体。[来源请求].

历史

1944年,军火部(Ordnance Department)小型武器部门(Small Arms Division)开始研发,1945年3月小批量投产。采用断隔螺栓式炮闩,具有击发和退壳功能。开闩动作向下。炮闩边缘部分设有4个对称排气孔,排气孔轴线方向与膛线旋转方向相同,火药燃气从排气孔喷出时所产生的扭矩正好抵消炮弹在膛线上旋转所产生的扭矩,故发射时不但可以抵消后坐力,还可阻止炮身旋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为5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改进为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在1969年珍宝岛战斗中具有关键作用。[5]主要改进是将后膛开锁杠杆移至右侧,使操作更方便。减轻重量的56-1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将炮身的重量从45kg降低至34kg,将轮式炮架的重量从43.6kg降低至32.4kg;炮管和药室分为两截,可以快速拆卸以便携带。1968年投产的56-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将轮式炮架改为轻便得多的三脚架(16kg),身管厚度被减薄,但为便于肩射增设机械瞄具和握把式击发机构,炮身的重量依旧为34kg。部分62型护卫艇在前甲板上配备了双联装56式无后坐力炮,参加了1965年崇武以东海战。1962年曾援助安哥拉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游击队,在战场上被葡萄牙殖民军队缴获。

使用国

来源

  1. ^ U.S. 57mm Recoilless Rifle.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2. ^ 2.0 2.1 2.2 Chamberlain, Peter. Infantry, mountain, and airborne guns. Gander, Terry. New York: Arco. 1975: 58 [2018-04-05]. ISBN 0668038195. OCLC 20673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3. ^ 75-77 MM CALIBRE CARTRIDGES. www.quarryhs.co.uk. [2017-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4. ^ Jane's Infantry Weapons 1976 page 571.
  5. ^ A Toyota Land Cruiser BJ40/42 of the AMAL militia in 1984 armed with a Chinese made Type 56 75mm recoilless rifle..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