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溍(1277年—1357年),字文晉,又字晉卿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位金華市東北)人。元代文學家。

生平

黃昉的九世孫。父黃鑄,母童氏。黃溍為儒戶出身,入邑庠就學。二十歲西遊錢塘,師從王炎澤劉應龜方鳳石一鰲等。[1]大德五年(1301年),好友葉審言舉薦為教官。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舉進士,以《太極賦》馳名,初授台州寧海(今浙江寧海縣)縣丞。歷任翰林應奉文字、江浙等地儒學提舉。官至侍講學士。黃溍文思敏捷,才華橫溢,「文辭佈置謹嚴,援據精切」,錢基博稱其詩歌「不蘇不黃,超絕町畦」。[2]虞集揭傒斯柳貫等號為「儒林四傑」。是浙東金華學派代表人物,有弟子宋濂王褘等人。宋濂說他所作「一本乎六藝,而以羽翼聖道為先務。」黃溍與佛教亦有淵源,晚年喜為浮屠。至正十七年(1357年)卒。諡文獻。著有《日損齋稿》《日損齋筆記》等。有《金華黃先生文集》四十三卷傳世。《宋元學案》將黃溍收入《龍川學案》及《滄州諸儒學案》。

註釋

  1. ^ 宋濂《金華黃先生行狀》提及黃溍「弱冠西遊錢唐,前代遺老與鉅公宿學,先生鹹得見之。於是,益聞近世文獻之澤。暨還故居,從仙華山隱者方君鳳游,為歌詩相倡和」。
  2. ^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第三章第四節,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181》,出自宋濂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206》,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書目

  • 元史》卷一八一《黃溍傳》
  • 趙偉:《黃溍「羽翼聖學」的文道觀念》,東方論壇, 2013
  • 許守泯:《元代江南士人的社會網絡——以金華黃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