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希 (緬甸)
馬哈希尊者 | |
---|---|
頭銜 | 上首大班智達 Agga Maha Pandita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謝昆村, 雪布,緬甸 | 1904年7月29日
逝世 | 1982年8月14日 | (78歲)
宗教信仰 | 佛教 |
國籍 | 緬甸籍 |
學校 | 上座部 |
傳承 | 替隆尊者傳承 |
教育程度 | 法阿闍黎 Dhammācariya |
職業 | 比丘 |
高級職位 | |
根據地 | 馬哈希禪修中心, 仰光, 緬甸 |
繼任 | 班迪達尊者 |
網站 | www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
馬哈希·西亞多·吳·蘇班納 (緬甸語:မဟာစည်ဆရာတော် ဦးသောဘန,發音:[məhàsì sʰəjàdɔ̀ ʔú θɔ́bəna̰],英語:Mahasi Sayadaw U Sobhana,1904年7月29日—1982年8月14日),生於緬甸實皆省雪布(Shwebo),是一名緬甸上座部佛教的比丘及禪修導師,在推動西方及亞洲的毗婆舍那(Vipassana)禪修運動有重大的影響。其教授風格要求禪修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觀察腹部的起、伏狀態,以及留意任何其他感受或想法。
姓名
馬哈希之名源於Mahasi寺,maha是「大」的意思,si是「鼓」的意思,亦即該寺因為有一隻大鼓而得名。西亞多為是緬甸佛教頭銜,是對佛教長老比丘的尊稱,是緬甸對於尊長常用的敬語。字面意思可以被直譯為馬哈希僧院長老。
蘇班納(Sobhana,又譯梭巴那、蘇婆那、修芭娜)為其法名,義爲「美飾」、「光明」、「優雅」。
生平
馬哈希尊者於1904年生於上緬甸雪布(Shwebo)的謝昆村(Seikkhun)。他12歲時在住持阿德薩法師的指導下時成為沙彌(sāmaṇera),他的沙彌法名是「索巴那」(Shin Sobhana)。馬哈希尊者在緬曆一二八五(西元 1923)年八月(Tazaungmon)第 四個月虧日、星期一,20歲時受具足戒成為名為鄔索巴那(U Sobhana)的比丘。經過多年的學習,他於1941年通過政府設立的一連串嚴格的上座部佛典考試,獲得法師(Dhammācariya)的頭銜。
1931年,蘇班納離開下緬甸毛淡棉教授佛學的職務,前往附近的直通(Thaton)跟隨明昆祗陀林西亞多吳那羅陀尊者(Mingun Jetawun Sayādaw)修習毗婆舍那禪法。明昆尊者曾在上緬甸實階山(Sagaing)在阿勒兜亞尊者(Aletawya Sayādaw)的指導下修學禪法,後者是著名的禪修大師替隆尊者(Theelon Sayādaw)的弟子。
蘇班納於1938年在他的家鄉教導毗婆舍那禪法,在名為「大鼓」(Mahāsi,音譯即「馬哈希」)的寺院擔任主持。因此當地的人們都稱他為馬哈希尊者(Mahāsi Sayādaw,Sayādaw是長老或尊者的意思)。1947年,緬甸當時的總理吳努(U Nu)邀請了馬哈希尊者主持一個在仰光新落成的禪修中心,後來成為馬哈希禪修中心(Mahāsi Sāsana Yeiktha)。
西元1954年5月17日緬甸、泰國、斯里蘭卡、柬埔寨、老撾、越南、印度、尼泊爾的上座部佛教僧團舉行第六次結集,馬哈希西亞多負責擔任第六次結集的提問者及總編輯。
之後,馬哈希尊者在全緬甸成立了許多的禪修中心,國外如斯里蘭卡、印尼、泰國等道場也相繼成立。迄至1972年,他指導的禪修中心培訓了超過700,000名禪修者。1979年,他遠赴西方弘法,在美國 麻省巴爾(Barre)新成立的內觀禪修學會(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等地方主持多次禪修營。此外,全球各地的禪修者也會前往他在仰光的中心學習四念處禪修。
1982年8月14日,馬哈希尊者因為突發性腦中風出血病逝,享年78歲,緬甸有數以萬計的徒眾冒着大雨向他作最後的致敬。
馬哈希對 「極樂世界」的觀點
馬哈希認為「把極樂世界當作涅槃」是常見,在《帝釋所問經講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表示:
“ | 大乘佛教徒以極樂世界等同於涅槃。他們描述那是天堂,並說:在那裏的所有眾生成佛之後,將在此世界裏永遠地免除老、病、死,而享有永恆的快樂。極樂世界與那些相信生命永恆而讚頌的天堂沒有很重大的不同。這信仰很可能是基於那些想宣揚常見的佛教徒的著作。 | ” |
著作
馬哈希尊者緬甸語著作70餘篇,大多為講演稿。已翻譯成中文的主要著作有:
- Fundamentals of Vipassana Meditation《內觀基礎》[1]
- Practical Vipassana Exercises《實用內觀練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he Progress of Insight—an advanced talk on Vipassana《內觀階智-高級內觀講義》(台灣譯作《清淨智論》)[3]
- A Discourse on Vipassana and Dhamma Therapy《毗婆舍那講記:含法的醫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 Great Discourse on the Wheel of Dhamma《轉法輪經講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來源
《馬哈希尊者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戒喜尊者編,鄔明雪英譯,溫宗堃及何孟玲中譯,2012年3月,佛陀原始正法中心出版,ISBN 978-986-86546-2-4[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
外部連結
- A Discourse on Paticcasamuppada by Venerable Mahasi Sayada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iographical Sketch of Mahāsi Sayāda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Buddhanet.net
- The Venerable Mahāsi Sayādaw's Discourses and Treatises on Buddh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iography of Mahāsi Sayāda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the American Burma Buddhist Association
- Mp3-Video Clips by Mahasi Sayada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Myanmarnet
- Audio talks by Mahāsi Sayāda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Edhamma.com
- [6] Rare video of Mahasi Sayadaw
- Saddhamma Found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formation about practicing the Mahasi meditation method.
- 佛教歷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