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文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文學 |
散文 - 韻文 - 駢文 |
詩 - 詞 - 曲 - 歌詞 |
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 - 戲劇 - 傳記 |
兒童文學 - 文學流派 |
西方文學理論 - 文學史 |
地域文學 |
古希臘文學 • 古羅馬文學 • 古埃及文學 |
愛爾蘭文學 • 意大利文學 • 西班牙文學 |
中國文學 • 香港文學 • 台灣文學 |
美國文學 - 英國文學 |
德國文學 – 法國文學 |
朝鮮文學 • 韓國文學 |
印度文學 – 伊朗文學 |
日本文學 – 越南文學 |
非洲文學 – 俄國文學 |
作家 |
小說家 – 隨筆家 |
劇作家 – 評論家 |
詩人 – 詞人 |
作曲家 – 填詞人 |
散文家 - 網絡作家 |
分類 |
文學 - 各國文學 |
文學類型 - 文學體裁 |
作家 - 登場人物 |
文學流派 |
韻文是講究格律的文體或文章,一些韻文使用同韻母的音節作句字結尾,以求押韻。押韻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的韻母都相同或相近,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韻腳。具文學價值的韻文大多着重修辭。
文學價值
韻文歷來受文學家重視,着重其音韻美感。王力認為,韻文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為它有整齊的美、抑揚的美、回環的美。整齊、抑揚、回環,都是為了達到和諧的美。在這一點上,語言和音樂是有着密切的關係的。駢偶整齊美的來源很古。 《易·乾·文言》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韻文並不是突然產生的,也不是由誰規定的,而是歷代文人的藝術經驗的積累。韻腳的疏密和是否轉韻,也有許多講究。[1][2]
趙元任在《語言問題》中也談到過韻文的音樂美。漢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的字調變化,這樣以漢語寫作的作者的手中就多了一種可供利用的審美因素,從而在文體創造上多了一種美的韻律,韻文也就多了一重表現力。中國古典韻文講究平仄相對,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是一種區別世界上任何一種詩歌的極能傳達人的細微情感的和極為優美的韻文文體。除了漢語語音審美因素外,韻文因語詞意蘊豐富,只需採用極簡練的詞彙就可獲得言外之意的特點。 [3]
東亞韻文
中國
不同時代、語言都有其流行的韻文文體。在中國,有:
由於不同語言或方言,有不同的發音體系,因此押韻的實際情況亦有所不同。例如:
- 在填寫近體詩、宋詞的時候,就要按基於《廣韻》系統的韻書所載之韻部。
- 在填寫當今粵語歌詞時,就要按當今的粵語發音。
- 在填寫當今普通話歌詞時,要按當今普通話的發音。人們為了方便,把普通話的韻母歸納成「轍」,可分為言前轍、人辰轍、中冬轍、發花轍、江陽轍等韻腳,在北方地區廣為流傳的是十三轍。
日本
朝鮮半島
歐洲韻文
參考資料
- ^ 王力. 古代漢語. 北京: 中華書局. 2018. ISBN 9787101132434.
- ^ 王力. 語文講話. 北京: 中華書局. 2020. ISBN 9787101147759.
- ^ 趙元任. 語言問題.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0. ISBN 978710002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