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電音三太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高雄市六龜區電音三太子表演
典型的電音三太子表演道具(此為三太子藝陣的人偶原身,未經相關道具加工)。

電音三太子台灣興起的一種表演次文化,為電音、本土次文化與傳統民俗藝陣三太子的結合。

電音三太子發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雲林北港,一說是嘉義朴子[1]。但可考據的是,在各地方的電音三太子表演團成形前,臺灣南北各地宮廟殿宇藝陣已皆有類似的藝陣巡演。電音三太子的原形即是臺灣傳統藝陣的「大仙翁仔(或作大仙尪仔[2]」。

而神明祭祀和電音舞曲之所以會結合,本土鄉民表面的解釋是:源於表演三太子的人員,大多為本土青少年。而這些族群多有出入舞廳的行為,因此便把舞廳的電音加入。

若追根究柢,探討三太子的種種裝扮和行為所為何來,如咬着奶嘴、戴着各式眼鏡白色手套、拿着螢光棒、隨着電子音樂跳舞等等。電音三太子的種種裝扮道具及行為,源自於舞廳。把種種舞廳內使用的道具、物品、音樂等,都複製在他們表演的電音三太子上(在三太子藝陣與來自舞廳的電音結合之前,三太子藝陣的人偶是沒有咬奶嘴,戴白色手套和各式眼鏡)。而衍生出人們奉祀為神明的三太子藝陣,會有三太子咬着奶嘴,戴着各式眼鏡、舞廳裏常使用的白色手套甚至拿着螢光棒,隨着搖頭電音舞曲搖頭晃腦,騎着改裝速克達行進的奇景,為一種台灣特有的文化及宗教信仰。

台灣民俗藝陣團體在出巡時無意間結合了電音與三太子,不料此種新鮮的表演形式竟大受歡迎[3],倣傚的民俗藝陣團體逐漸增加,進而形成一種台客文化的熱門象徵;2009年世運電音三太子表演團登上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式後[4],電音三太子又相繼於台北聽障奧運會上海世界博覽會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等國際大型活動上演出。電音三太子甚至在台灣以外地區也大受某些人士歡迎與關注,成為西方學者研究人類學的一種行為[5]

電音三太子已成為此種表演文化的一般性名詞,雖然民俗藝陣團體「朴子太子會」聲稱已申請版權註冊,但實際上該申請並沒有通過版權註冊。[6]

參看

註釋

  1. ^ 视频: 台湾目前最红的电音三太子. [2012-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2). 
  2. ^ 「大仙尪仔」是神祇的化身,在台灣早期社會的廟會或出巡時的神偶,「翁仔」即人偶。
  3. ^ 廟會陣頭年輕化 電音三太子轟動中南部. [201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0). 
  4. ^ 電音三太子、霹靂布袋戲現身 台灣獨特民間神將生態搬上世運舞台[永久失效連結]
  5. ^ 台客電音三太子 老外寫進博士論文. [2016-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6. ^ 電音三太子跳LADY GAGA還不夠. [201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3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