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烏爾皇家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爾皇家旗
「戰爭」面板
材質貝殼、石灰石青金石、瀝青
文字楔形文字
年代公元前2600年
發掘於烏爾皇陵
現存於大英博物館,倫敦
編號121201
Reg number:1928,1010.3

烏爾皇家旗Standard of Ur)、又稱為烏爾王軍旗烏爾之旗,是一件公元前三千年的蘇美遺物,目前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由一個長49.53公分、寬21.59公分的空心木箱構成,嵌飾著由貝殼、紅色石灰石和青金石組成的鑲嵌畫,來自烏爾古城(現在位於納西里耶以西的伊拉克)。烏爾皇家旗可以追溯到早王朝時期烏爾第一王朝英語First Dynasty of Ur,距今已有4600年左右。該文物可能是以空心木箱的形式建造,兩邊都以精心嵌入的鑲嵌畫展示戰爭與和平的場景。雖然發現者將其解釋為一種旗標,但最初的用途依然是謎。 烏爾皇家旗於1920年代在烏爾的一座皇家陵墓中被發現,旁邊有一具在儀式上被獻祭的人骨,可能就是烏爾皇家旗的旗手。

歷史

烏爾皇家旗,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烏爾皇家旗是在烏爾皇家公墓英語Royal Cemetery at Ur裏的一座大型皇家陵墓(PG 779)中發現,該陵墓與公元前2550年左右去世烏爾-帕比薩格英語Ur-Pabilsag(Ur-Pabilsag)國王有關。[1]倫納德·伍利爵士於1927-28年在美索不達米亞進行考古挖掘,在一個房間的角落裏發現了這件文物,這件文物位於一名男子的肩膀附近,這名男子可能曾將其高舉在一根桿子上。[2]因此,伍利將其解釋為一種旗標,並給該物體起了一個俗稱,不過隨後的調查未能證實這一假設。[3]這一發現頗為出人意料,因為這座墳墓曾在過去被盜墓賊洗劫一空。當清理到最後一間房間的其中一個角落時,有一名工人發現了一塊由貝殼鑲嵌的物品。伍利後來回憶道,「下一分鐘,領班的手小心翼翼地拂去泥土,露出了由青金石和貝殼組成的鑲嵌畫的一角。」 [4]

PG 779墓室平面圖,被認為屬於烏爾-帕比薩格英語Ur-Pabilsag。烏爾皇家旗位於「S」

烏爾皇家旗的狀況殘缺不全。 經過四千多年時間的荒廢,固定鑲嵌畫的木框和瀝青膠早已腐朽。 泥土的重量壓碎了這件文物,並折斷了其兩端的面板,[2]這使挖掘這件文物的任務深具挑戰性。伍利的開挖人被指示在地面上尋找腐朽物體所形成的空洞,再用石膏或蠟填充,記錄下曾填充空洞的物體形狀,類似於龐貝古城罹難者的著名石膏模型。[5]當開挖人發現旗標的殘骸時,他們發現鑲嵌畫的碎片在土壤中保持了其形狀,而它們的木框架已經解體。他們小心翼翼地使約3平方公分的片段露出,並以蠟覆蓋,使鑲嵌畫能夠在保持原來設計的同時被抬出。[6]

描述

「和平」面板

該文物目前的形狀是重建的,呈現了對其原始外觀的最佳猜測。[2]它被解釋為一個空心木箱,長49.53公分,寬21.59公分,嵌飾了由貝殼、紅色石灰石青金石構成的鑲嵌畫。該箱子的形狀不規則,兩端的面板呈截角三角形,其底部比頂部更寬。[3]

所有皇家旗的長邊都覆有嵌飾了鑲嵌畫的面板。每個長邊面板都展示了一系列場景,分為上、中、下三層。這兩幅鑲嵌畫因其主題而被稱為「戰爭」和「和平」,分別描繪了軍事行動和宴會的場景。兩端的面板原本展示的是虛構的動物,被掩埋時受到了嚴重損壞,不過後來已修復。兩個長邊在描繪時都採用了層次比例英語Hierarchical proportion,最重要的人物畫得比次要人物還要大。

鑲嵌畫場景

「和平」細節畫出了里拉琴和疑似歌手的人

《戰爭》是對蘇美軍隊的最早描繪之一,據信,這支軍隊參與了一場邊境的小規模衝突並從事善後工作。 《戰爭》面板顯示國王位於上層畫面的中央,站得比任何其他人物都高,他的頭突出框架以強調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另一個面板也採用了這種設計)。國王站在保鏢和一輛四輪馬車前面,[note 1](馬車由一組某種馬科動物拖拉,[7][8]可能是野驢家驢,因為馬是在西元前2世紀之後才由中亞引入[9] )。他面對一排囚犯,所有囚犯都被描繪成赤身裸體、被捆綁、受傷,胸部和大腿上有大片流血的傷口,這是一種表現失敗和貶低的標誌。[3]在中間層,有八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士兵在戰鬥場景的後方,戰鬥場景前方則描繪敵人被俘虜並遭帶走。士兵們身穿皮革斗篷,戴着頭盔;在同一座墳墓中還發現了鑲嵌畫所描繪的那種頭盔的實際例子。[5]被俘虜和死去的敵人呈現裸體可能不是現實描繪,更可能是象徵性的,與美索不達米亞信仰有關,美索不達米亞信仰將死亡與裸體聯繫在一起。[10]

下層顯示四輛四輪馬車,[note 1]每輛馬車載有一名車夫和一名戰士(攜帶長矛或斧頭),並由四匹馬科動物組成的團隊牽引。對馬車的描繪相當詳細;每輛車都有實心輪(輻條輪直到公元前1800年左右才發明),前面的容器中攜帶了備用矛。馬科動物韁繩的佈置也被詳細展示,說明了蘇美人如何在不使用銜鐵的情況下駕馭馬科動物,而銜鐵是在千年後才引入的。[5]馬車場景從左向右演變,通過動物步態描繪的變化來強調移動和動作。第一組馬車行走,第二組慢跑,第三組疾馳,第四組用後腿直立。被蹂躪的敵人躺在後三組的蹄下,象徵着馬車攻擊的威力。[3]

《和平》描繪了一個宴會場景。國王再次出現在上層,坐在左側的雕花凳上。與他面對面的是另外六位坐着的參與者,每人右手都舉著一個杯子。他們身邊還有其他不同人物,包括一位長髮者,可能是一位歌手,正在為里拉琴樂師伴唱。在中間層,光頭人物身着帶流蘇的裙子巡遊,展示動物、魚和其他物品,可能是正要將它們帶往宴會。底層是一系列人物,他們的衣着和髮型與上層人物不同,有的人以肩袋或背包攜帶物品,有的人用繫在鼻環上的繩子牽着馬。[3]

解釋

烏爾皇家旗的原始用途尚無定論。伍利認為它代表了一種旗標,不過現在被認為不太可能,也有人推測它是樂器的共鳴箱。[2]保拉·維拉尼(Paola Villani)則認為它是儲藏資金的箱子,被用於戰爭或是國家和宗教的工作。[11]然而這無法肯定,因為文物上沒有提供任何背景脈絡的銘文。

儘管側面馬賽克通常被稱為「戰爭面」和「和平面」,但實際上可能屬於同一個敘事,經過一場戰鬥後慶祝勝利。這與蘇美人慣用的修辭法「兩極表達法英語merism」(又稱為「相代英語merism」,merism)看起來相似,也就是藉着配對對立的概念來描述情況的整體性。[12][13]蘇美統治者被認為具有雙重身份,既是Lugal英語Lugal(字面意思為「大人物」或戰爭領袖),又是EN英語EN (cuneiform)(公民/宗教領袖),負責與眾神協調並維持土地的肥沃。烏爾皇家旗可能是為了描繪蘇美王權的這兩個互補概念。[3]

外部媒體連結
音訊
audio icon The Standard of Ur programme as part of the BBC'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影片
video icon The Standard of Ur, Smarthistory[14]

鑲嵌畫中所描繪的場景在發現「皇家旗」的墳墓中得到體現。在國王的遺骸旁發現了侍從和樂師的骨骸,也發現了鑲嵌畫《戰爭》和《和平》場景中的用具。這與古埃及的墳墓有所不同,古埃及死者下葬時並未準備食物和餐具,但烏爾墓卻發現了用餐的痕跡,如空的食物容器和動物骨頭。他們可能參加了最後一次儀式性宴會,宴會剩下的東西就埋在他們身旁,然後就被處死(也可能是中毒),從而在來世陪伴他們的主人。[15]

參見

註解

  1. ^ 1.0 1.1 Anthony (2006,第5頁): "Wagon有四個輪子,cart有兩個輪子,chariot有兩個輻條輪,所以烏爾皇家旗上的車輛屬於wagon。"

參考文獻

  1. ^ Hamblin, William James. Warfare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to 1600 BC: holy warriors at the dawn of history, p. 49. Taylor & Francis, 2006. ISBN 978-0-415-25588-2
  2. ^ 2.0 2.1 2.2 2.3 The Standard of Ur, British Museum. Accessed 2010-12-05.
  3. ^ 3.0 3.1 3.2 3.3 3.4 3.5 Zettler, Richard L.; Horne, Lee; Hansen, Donald P.; Pittman, Holly. Treasures from the royal tombs of Ur, pp. 45-47. UPenn Museum of Archaeology, 1998. ISBN 978-0-924171-54-3
  4. ^ Woolley, Leonard. Excavations at Ur: a record of twelve years' work. Crowell. 1965: 86. 
  5. ^ 5.0 5.1 5.2 Collon, Dominique. Ancient Near Eastern Art, p. 6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ISBN 978-0-520-20307-5
  6. ^ Chadwick, Robert. First Civilizations: Ancient Mesopotamia and Ancient Egypt. Editions Champ Fleury. 1996. ISBN 9780969847113. 
  7. ^ Clutton-Brock, Juliet. Horse Power: A History of the Horse and the Donkey in Human Societies. U.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978-0-674-40646-9. 
  8. ^ Anthony 2006,第5頁.
  9. ^ Gates, Charles. Ancient Cities: The Archaeology of Urban Life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and Egypt, Greece and Rome. Routledge. 2003: 48. ISBN 9780415121828. 
  10. ^ Bahrani, Zainab. Women of Babylon: Gender and Representation in Mesopotamia. Routledge. 2001: 60. ISBN 9780415218306. 
  11. ^ Settemila anni di strade. Milano: Edi-Cem. 2010. 
  12. ^ Harrison, R.K. "Genesis", p. 441 in Bromiley, Geoffrey W. (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E-J.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1982. ISBN 978-0-8028-3782-0
  13. ^ Kleiner, Fred S.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The Western Perspective, p. 24. Cengage Learning, 2009. ISBN 978-0-495-57360-9
  14. ^ The Standard of Ur. Smarthistory at Khan Academy. [March 27,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1). 
  15. ^ Cohen, Andrew C. Death rituals, ide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Mesopotamian kingship: towar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Iraq's royal cemetery of Ur, p. 92. BRILL, 2005. ISBN 978-90-04-14635-8

資料來源

 

  • Anthony, David W., The Prehistory of Scythian Cavalry: The Evolution of Fighting on Horseback, Aruz, Joan; Farkas, Ann; Valtz Fino, Elisabetta (編), The Golden Deer of Eurasia: Perspectives on the Steppe Nomads of the Ancient World,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N.Y.), 200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