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滕縣保衛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滕縣保衛戰
中國抗日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938年3月14日-18日
地點
中國山東省滕縣
結果 日軍受阻3日後攻佔滕縣
參戰方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軍第22集團軍第122師及第124師之一部  大日本帝國日軍中國派遣軍第10師團磯谷廉介第10聯隊為基幹之一部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孫震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王銘章 
大日本帝國磯谷廉介
大日本帝國瀨谷啟
兵力
約8000 約2000
傷亡與損失

官兵陣亡3000餘人,負傷4000餘人[1]

  • 據守城部隊第122師代師長王志遠給兵團代司令孫震的戰報[2],該師參戰官兵3714人,戰死111人,負傷166人,失蹤476人,其中參加戰鬥軍官265人(陣亡6人,傷10人),士兵3449人(陣亡105人傷156人),另有軍官6人、士兵470人失蹤(判斷為戰死)。
  • 據守城與外圍作戰的124師下轄370和372旅
    • 第370旅給孫震的戰報[2],該旅參戰官兵5352人,陣亡657人,負傷347人,失蹤37人。其中參戰軍官133人,準尉及士兵5219人;陣亡軍官17人,準尉士兵640人,傷軍官16人,準尉士兵331;生死不明準尉士兵37人。
    • 第372旅給孫震的戰報[2],該旅參戰官兵2216人,陣亡177人,負傷292人,失蹤32人。其中參戰人員軍官99人,準尉士兵2117人;陣亡軍官4人,士兵173人,傷軍官10,準尉士兵282人,準尉士兵生死不明32人

斃傷官佐320餘人,士兵7200餘人(中方第22集團軍戰報統計) 作戰陣亡16人,受傷130人(第10步兵聯隊戰鬥詳報)[3]

戰死至少20名,傷者不詳(《步兵第十聯隊史》戰死者名單)[4]

滕縣保衛戰[5],是中國抗日戰爭徐州會戰中的一次攻防戰,發生於1938年3月的山東省滕縣地區,是台兒莊戰役的前哨戰,此戰最終日軍成功攻克滕縣,但由於國軍在此次攻防戰中堅決抵抗並成功遲滯日軍3天,使得第五戰區擁有充足的時間在台兒莊地區佈防,對台兒莊戰役中國軍獲得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戰鬥中,國軍指揮官第122師師長王銘章陣亡。[6]

背景

1938年3月,日軍佔領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後,1938年2月16日日本大本營御前會議,決定在新設預定師團之編制可完成的夏秋之前,除一部分支作戰外,不進行積極的大作戰,專心於佔領地域之治安肅正及新政權之育成。[7]上述政策之積極推進者、參謀本部第二課(作戰課)課長河邊虎四郎大佐,在御前會議後,除將《中國事變日本陸軍作戰指揮要綱》通告各軍外,還於2月23日至3月上旬親自赴北平、張家口、長春(新京)、山東濟南龍山、上海等陸軍各方面軍、軍司令部,說明中央之意圖,「各軍司令官,大體回答:『好的,沒問題,一切尊重大本營命令行事。』但寺內閣下則說:『對大本營之指示,當然不能反對,但本人有意見,徐州非打不可。』」[8]即從南北兩邊沿津浦鐵路向津浦和隴海兩條鐵路的交匯處,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徐州推進,徐州會戰由此開始。第二軍於1938年3月上旬經由華北方面軍向大本營申請:「請准予驅逐眼前之敵絕非向南深入之作戰。再者,第二軍兩個師團不足以警備寬廣地域,為警備後方地域,請增加兵力。」大本營選擇信賴第二軍之建議,增加一部分部隊,准許其「掃蕩作戰」。華中派遣軍要求大同津浦路。1938年3月1日陸軍省陸事課高級課員稻田正純中佐繼任參謀本部作戰課長,推翻2月16日御前會議結論,推行「積極作戰」。徐州戰場南路日軍在淮河一線的明光等地受到國民革命軍桂系部隊抗擊,進攻受阻。北路日軍第二軍分兵兩路,一路為磯谷廉介率領的第10師團(磯谷師團),另一路為在青島登陸的由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5師團(板垣師團)。磯谷師團計劃攻佔台兒莊的門戶滕縣,板垣師團計劃攻佔滕縣以東的魯南首府臨沂,隨後兩路日軍會師攻下台兒莊進而攻下徐州,再由徐州直撲武漢。然而當時,板垣師團已經在臨沂遭到國軍張自忠部和龐炳勛的堅強抗擊而無法突破,磯谷師團則直逼滕縣,因此對於中國軍隊而言,能否據守滕縣以遲滯日軍,就成了能否佈防台兒莊和徐州的關鍵。[9]

最初日軍陸軍大本營授予第10師團瀨谷支隊的作戰企圖,只是要打擊滕縣附近的川軍,防止其類似於1938年2月14日第3集團軍孫桐萱部與川軍第22集團軍鄧錫候部(孫震代任)發起濟寧汶上反攻戰,該戰雖未能收復濟寧汶上,但有力打擊了山東日軍第2軍,改變了韓復榘不放一槍放棄山東的負面影響,極大鼓舞抗戰士氣。瀨谷支隊打擊滕縣附近川軍,本來是要打了之後就撤回去,不能擴大戰線。但日軍第2軍卻想藉機擴大佔領區,以便在將來要發起徐州會戰時取得良好態勢。因此,1938年3月8日,日軍第2軍司令西尾壽造中將派參謀向第10師團長磯谷廉介中將傳達命令:應佔領滕縣附近及確保平邑。磯谷遂即下達命令:以瀨谷支隊為基幹,向津浦線方面國軍發起攻勢;並攻佔滕縣及附近地區。幾天之後,第2軍又覺得這個目標定得太小,就決定第10師團瀨谷支隊在完成了打擊川軍的任務後,應推進到嶧縣一線,並確保該線。1938年3月13日,日軍第2軍又命令:第10師團擊滅大運河以北(即韓莊台兒莊)之敵;第5師團以第41,42聯隊一部佔領沂州後進入嶧縣附近,配合第10師團作戰。這一背景使得日軍第10師團派出的沿津蒲路南下進攻的兵力嚴重不足。瀨谷支隊最開始只是以一個不完整的旅團(欠第10聯隊半部)為基幹,到打完滕縣的時候,該旅團留守後方的第10聯隊半部趕到該地,歸還建制,第33旅團才成了一個完整的旅團投入台兒莊戰役

日軍第10師團為了儘快攻下滕縣,特別組建了以第33旅團(旅團部駐兗州)為基幹的瀨谷支隊,由瀨谷啟少將擔任支隊長,統一負責指揮進攻滕縣、臨城。瀨谷支隊編成:

  • 步兵第10聯隊:聯隊長赤紫八重藏大佐,欠一個半大隊(第二大隊、第2中隊、第11中隊、第12中隊),該聯隊與配屬的兵種分隊約3000人正面進攻滕縣
  • 步兵第63聯隊:聯隊長福榮真平大佐。未投入滕縣戰鬥,直接迂迴攻擊台兒莊,與湯恩伯部第4師遭遇戰。
  • 獨立機槍第10大隊
  • 獨立輕裝甲車第10中隊:九四式裝甲車17輛
  • 獨立輕裝甲車第12中隊:九四式裝甲車17輛
  • 野戰炮兵第10聯隊(欠一個大隊和兩個中隊,實有2個大隊,75毫米野戰炮24門)
  • 臨時野炮兵中隊(九〇野炮)
  • 臨時編成山炮兵中隊
  • 野戰重炮兵第2聯隊(轄一個大隊,欠聯隊段列半部)
  • 中國駐屯炮兵聯隊第3大隊(共兩個中隊,十五榴8門)
  • 工兵第10聯隊第1中隊
  • 第十師團通訊隊一部、
  • 第十師團衛生隊
  • 第十師團第1野戰醫院
  • 兵站汽車第15中隊

瀨谷支隊長以步兵10聯隊為基幹部隊,攻擊滕縣之敵;以步兵第36聯隊為基幹部隊迂迴滕縣南部直取臨城

一般認為,台兒莊戰役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因此滕縣保衛戰屬於台兒莊戰役的組成部分、為前哨戰。

當時負責防守滕縣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集團軍(代總司令孫震)的第41軍第122師、第124師等部。第22集團軍總部及第41軍軍部率直屬部隊及第124師之一部駐臨城。當得到日軍磯谷師團大舉南侵的情報後,1938年3月10日,孫震為加強滕縣守備,重新調整部署,令集團軍總預備隊第122師和第364旅進駐滕縣;第124師由利國驛開駐滕縣,第45軍第127師進駐滕縣城內;陳離為第一線指揮官,負責指揮防守滕縣北香城、界河一線的45軍部隊,王銘章為第二線指揮官,負責滕縣城守備。同時,孫震又令王銘章為第22集團軍前方總指揮,統一指揮第41、45兩軍作戰。

  • 第41軍代理軍長王銘章
    • 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參謀長趙渭濱。該師參戰官兵3714人[2]
      • 第364旅,旅長王志遠
        • 第727團,團長張宣武,駐北沙河
        • 第728團,團長魏書琴,該番號已經回四川補充新兵,未參戰。
      • 第366旅,旅長童澄。進駐滕縣東北的平邑縣城前等遠縱深,以掩護第45軍陣地的右側背,並防備臨沂方向日軍第5師團的側擊。
        • 第731團,團長王文振。駐平邑縣,未及直接參加滕縣戰鬥。
        • 第732團,團長蹇國珍,該番號已經回四川補充新兵,未參戰。
    • 第124師 師長孫震,副師長稅梯青代理師長,參謀長鄒紹孟。作戰部隊部署於鄒縣以南、津浦路西的外圍陣地。
      • 第370旅,旅長呂康。該旅參戰官兵5352人[2]部署於石牆、李寨的該師第一線外圍陣地,旅部駐深井。
        • 第739團,團長蔡鉦,駐石牆
        • 第740團,團長王麟,駐深井
      • 第372旅,旅長曾甦元。該旅參戰官兵2216人[2]部署於大塢、小塢的該師第二線外圍陣地,戰鬥中增援滕縣城西北外圍的池頭集
        • 第743團,團長劉公台
        • 第744團,團長熊順義
  • 第45軍 軍長陳鼎勛
    • 第125師:師長陳鼎勛兼,因病在鄭州休養,由副師長王士俊代師長。作戰部隊部署於鄒縣以南、津浦路東的外圍陣地。師部駐香城
      • 第373旅:旅長盧濟清(駐普陽山)
        • 第745團:團長姚超倫
        • 第746團:團長譚尚修
      • 第375旅:旅長林翼如(駐普陽山)
        • 第749團:團長瞿聯丞
        • 第750團:團長張元雅
    • 第127師:師長陳離。作戰部隊部署於鄒縣以南、津浦路上正面外圍陣地。師部駐滕縣縣城
      • 第379旅:旅長陶凱(駐界河
        • 第757團:團長王永棫
        • 第758團:團長王澂熙
      • 第381旅:旅長楊宗禮(駐龍山)
        • 第761團:團長陳麟
        • 第762團:團長鄒迪僧

攻防戰

外圍戰

瀨谷支隊3月13日自鄒縣出發。3月14日拂曉日軍3600餘人從兩下店附近開始與中國在鄒縣以南的外圍守軍作戰。很快突破了滕縣外圍津浦路西的第124師第370旅石牆陣地、津浦路東第125師的香城陣地,推進至第124師在深井、第127師界河、第125師在普陽山的主防禦陣地。3月14日19時,370旅利用暗夜向滕縣撤退。3月14日夜,第22集團軍代理總司令孫震親臨前線視察,在北沙河召開軍事會議,急調第122師364旅727團2營及收容第127師757團殘部數百人在北沙河配備第二線陣地;左翼以第124師372旅於大、小塢村建立陣地。

3月15日,第22集團軍接到軍事委員會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電令:滕縣為津浦北段要點,關係全局,務應竭力死守,支持時間,以待增援。第22集團軍奉令後,電飭各部,整頓部署,務予來犯之敵以至大之打擊,必要時,即以全力死守滕城,流最後一滴血,爭取時間,以待友軍之到達。

3月15日,日軍加強了兩翼攻勢和迂迴包抄,其中左翼深井一帶第370旅防禦力量較弱,傷亡很大,王銘章把滕縣城中唯一戰鬥部隊第124師的第372旅調至深井以南的池頭集建立第二道防線,以掩護深井第370旅之後背,並加強縱深防守能力。3月15日下午外圍防線陣地均被日軍攻佔。13時,界河正面陣地被日軍突破,第45軍的125師、127師突圍撤至滕縣東部的城頭鎮及其以南山區。3月15日黃昏攻城的步兵第十聯隊(欠一個半步兵大隊)抵達滕縣城下。外圍守軍主力因被日軍追擊而沒能撤進滕縣城內,退守滕縣城關地區的守軍雖然番號很多,但實際作戰部隊只有16個連和約500人地方部隊,總計兵力僅約3000人,且裝備十分落後,僅有輕武器手榴彈等。[10]45軍的125師、127師邊打邊撤,撤退至臨城附近與剛下火車的湯恩伯第二十軍團的王仲廉第85軍先遣一個團會合。

步兵第36聯隊為基幹部隊追擊第45軍部隊,由滕縣東部的辛莊、中頂山迂迴滕縣南部,3月16日擊破南沙河守軍,3月17日夕攻佔第22集團軍總司令部與第41軍軍部駐地臨城

城關戰

守軍指揮官王銘章於戰鬥中陣亡

步兵10聯隊(欠一個半步兵大隊),配屬獨立機槍第10大隊1個中隊、野戰炮兵第10聯隊2個中隊(75毫米野戰炮12門)、野戰重炮兵第2聯隊第1大隊(150毫米榴彈炮12門),總兵力約3000人。該日軍3月15日黃昏到達滕縣城附近。擁有重機槍32挺、輕機槍72挺、火炮七種合計54門,但無戰車,飛機僅用於偵察。

由於第22集團軍的作戰指導是企圖以陣地防禦將日軍阻止於滕縣外圍,所以將主要戰鬥部隊全部部署於鄒縣以南、滕縣城北外圍陣地;滕縣城中原本僅有第122、第124、第127共三個師師部和第364旅旅部,計4個特務連與師旅機關人員共千餘人。3月15日17時,第122師第366旅第731團第1營(營長嚴翊)到達滕城縣城,366旅其餘主力部隊在城頭附近與日軍迂迴主力部隊遭遇,被迫向臨城方向退走。第124師372旅向滕城郊區轉移。王銘章急調防守北沙河的727團團長張宣武率第三營(營長司吉甫)回城防守,並任命張宣武為城防司令。王銘章用電話向第22集團軍總部求援,孫震代總司令把掌握的第41軍特務營除留下一個手槍連作警衛外,其他三個步兵連由劉止戎營長帶領,乘火車馳援滕縣城,入夜後到達。經緊急徵調,至3月15日夜,才增至約2300餘人18個戰鬥連。加上滕縣縣長周同的保安團和警察,「城中共有武裝力量3000餘人」,「但真正的戰鬥部隊尚不滿兩千人」。困守滕縣的將領王銘章陳離等,均認為「川軍兵力少,武器裝備太差,只能協同湯恩伯兵團作戰,不能硬擋一面」,一再請求孫震將所部作為湯恩伯兵團的「配合」、「協同」、「策應」力量來部署,反對固守滕縣城垣。王銘章且在電話中力陳:「滕縣兵力只有一個團,又無重武器,沒有勝算,不能死守。」孫震回答說:「蔣委員長親臨前線,把參謀本部人員都留下了。統帥部要我們死守滕縣城三天,等待湯(恩伯)軍團前來解圍。兵力不夠可把城外第41軍部隊統統調進城裏,固守待援。我的命令是這樣,守不住在你。」孫震允許第127師師長陳離率師部人員和該師特務連從西門出城,與撤退中的該師各團匯合。

守城部署為:

  • 第731團一個營守東關
  • 第41軍特務營一個連守南門城牆
  • 第727團一個營守北門城牆
  • 第41軍總部特務營的2個連在城西
  • 第122師師部在西關電燈廠,3月15日夜遷到城內張景湖宅院內,以示和滕縣共存亡。
  • 第124師師部在城內

日軍步兵第10聯隊攻城部署,以城東南至城西北的對角線為分界線:

  • 步兵第一大隊主攻東關
  • 步兵第三大隊主攻南門

3月16日早晨日軍開始攻擊,遭到意外抵抗。

  • 3月16日10時半,日軍炮火猛烈轟擊東關,東關城牆被炸開了一二十米的缺口,在數十挺輕、重機槍的掩護下,日軍步兵第10聯隊第一大隊的士兵衝到缺口外的壕溝里,準備從缺口突入。守軍731團第1營(營長嚴翊)集中六七十人,向壕溝內連續猛投二三百枚手榴彈,此後雙方在缺口附近反覆展開爭奪,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第1營傷亡近百人,張宣武團長立即將預備隊第727團12連調赴東關歸嚴營長指揮。下午14時,日軍向東關再次發起猛烈攻擊,守軍打退日軍五次進攻。守軍傷亡太多,3次從城中調預備隊補充。下午5時,日軍發動第六次攻勢,突入城內40餘人,雙方形成對峙。下午6時後,嚴營長組織2個連發起反擊,把突入的日軍消滅。[10]

3月16日晚21時,王銘章決心放棄滕縣城外陣地,命令在城西、城北外圍的大塢、洪町、高廟和北沙河的部隊火速回城。集中兵力防守城垣。24時左右,防守深井、池頭集的第370旅、第372旅殘部及防守北沙河、洪町的第727團2個營先後由西門退入城中。

  • 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少將參謀長趙渭濱
    • 第364旅:旅長王志遠
      • 第727團:團長張宣武
        • 第1營:營長吳忠敏
        • 第2營:營長侯治平
        • 第3營:營長司吉甫
    • 第366旅
      • 第731團
        • 第1營:營長嚴翊
  • 第124師:代理師長稅梯青,上校參謀長鄒紹孟
    • 第370旅:旅長呂康
      • 第740團:團長王麟
        • 第1營:營長雷迅
        • 第2營:營長康平
        • 第3營:營長陳洪剛
    • 第372旅:旅長曾甦元
      • 第743團:團長余堅
        • 第1營:營長胡少瑗
        • 第2營:營長熊順義
        • 第3營:營長黃伯亮
      • 第744團:團長闕煥然
        • 第1營:營長盧高暄
    • 第41軍特務營 劉止戎營長
  • 滕縣保安團:團長周同(縣長兼)保安團4個連,武裝警察1個中隊)

3月16日守城部署調整為:

  • 第124師370旅740團(欠第一營)守東關
  • 第122師364旅727團附366旅731團1營守北關
  • 第124師370旅740團第一營及集團軍總部特務營(3個連)守城南
  • 第124師372旅743團位於西關火車站為總預備隊,並以一部守衛南關。

3月17日8時後,日軍開始進攻東關,防守東關的第124師740團團長王麟率領兩個營死守東關。3月17日中午,王銘章師長向孫震代總司令報告戰況:「目前敵用重炮、飛機從晨至午不斷猛轟,城牆缺口多處,敵步兵屢次登城,屢被擊退。職意委座成仁之訓,及開封面諭嘉慰之詞,決以死拼,以報國家,以報知遇。」下午14時,日軍火炮轉而集中用於猛轟南城牆,743團兩個連隊防守南關的城牆被日軍重炮轟開一個大缺口,日兵攻上城牆廢墟;第124師370旅旅長呂康、副旅長汪朝廉親臨指揮,均受重傷,15時日軍鞏固佔領了南城牆。南關守軍突圍轉移到西關外的火車站。同時,日軍突入東關,守備東關的第124師第370旅第740團團長王麟、團政訓員胡清溪陣亡。攻佔南城牆的日軍也向西向北縱深推進,奪取西城區,並與17時奪取西城門樓,居高臨下火力壓制西關國軍與城中心十字街口國軍。到黃昏時僅餘城內、北門及東北城角的守軍仍在繼續抗擊,第124師上校參謀長鄒紹孟在北門附近陣亡;第122師第364旅旅長王志遠和城防司令張宣武團長負傷,守軍失去指揮。王銘章師長一行從城牆西北角縋城後奔西關外火車站,在西關電燈廠附近壕溝內被西城門樓上的日軍發現遭密集掃射,王銘章師長和少將參謀長趙渭賓、上校副官長羅甲辛、少校參謀謝大墉以及隨從十餘人當場陣亡。[6][11]至此,滕縣縣城有組織指揮的保衛戰經兩晝一夜結束。

3月17日入夜,倖存的守城部隊在失去統一指揮下紛紛自行突圍,「官兵爭相奪路,秩序很亂」。夜21時,北城牆上的二百多名守軍,在第727團2營營長侯治平的指揮下,扒開了封死的北門突圍出去。在城內失掉聯繫的小股部隊,無法突圍,戰至3月18日午,槍聲才逐漸停止,日軍完全佔領滕縣縣城。

後續

日軍成功攻佔滕縣後,隨後戰局進入台兒莊戰役的主體階段。3月18日瀨谷支隊長根據第十師團命令,以步兵第63聯隊第一大隊(欠一個中隊)基幹為右追擊隊,向韓莊追擊,於3月20日佔領該地;以步兵第63聯隊第二大隊基幹為左追擊隊,向嶧縣追擊,於3月20日拂曉佔領;瀨谷支隊主力集結於臨城附近。4月6日瀨谷支隊主力從台兒莊撤退至嶧縣,標誌着台兒莊戰役以守軍勝利告終。日軍判明徐州地域集結了李宗仁指揮的約50個師,其中約10個中央軍嫡系師,於是決定使用全部中國派遣軍一舉與中國軍隊野戰主力決戰,1938年4月7日日本大本營發佈大陸命84號命令,發動徐州作戰。

滕縣守軍成功遲滯日軍3日,為第五戰區在台兒莊地區的佈防贏得了充足的時間,為之後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湯恩伯第20軍團的3個軍在歸德附近登上火車奔赴前線,湯恩伯親率第85軍第4師一個團為先鋒3月15日在臨城站下車,就在南沙河遭遇了迂迴奔襲臨城的瀨谷支隊步兵第36聯隊。1938年3月16日晚,湯軍團第89師第267旅乘火車到達臨城,旅長舒榮以一個團佔領空城的臨城,另一個團開赴臨城以北的官橋佔領陣地,以掩護後續部隊在臨城集結。3月17日湯恩伯按照李宗仁命令以集結完畢的第四師迂迴至滕縣以東。瀨谷支隊步兵第36聯隊在2個裝甲中隊20餘輛坦克支援下,對剛剛到達官橋的第267旅第533團猛擊,第三營營長侯克陣亡;湯恩伯急調防守臨城的第534團增援官橋,在途中又遭日軍裝甲部隊截擊,傷亡慘重,被迫退入城內。當天下午,剛剛卸車的第89師其餘官兵立即投入保衛臨城的戰鬥。倉促之間,迅速被日軍裝甲部隊擊潰,第530團二營長嚴以中陣亡。3月17日晨,臨城失守。

滕縣保衛戰剛剛結束,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立即給蔣介石拍發電報:「……普陽山、龍山兩處各約一團之守兵全部殉國,陣地始陷。時北沙河守兵被迫退入滕縣,加入防禦,苦戰撐持,迄至十七日下午五時,城垣遭敵摧毀,被敵突入,巷戰結果,我軍除少數突圍外,余皆灑盡最後一滴血殉城。從十四日至十七日該部抗戰之概況:計是役官兵不下萬人,陣亡師長王銘章,負傷師長陳離、旅長呂康、王志遠,副旅長汪朝廉等;其餘團營長以下傷之人數,尚在清查中。該集團軍以劣勢裝備與兵力占絕對優勢之頑敵獨能奮勇抗戰,官兵浴血苦鬥達三天半以上,挫敗凶鋒,阻敵銳進。使我援軍得以適時趕到戰役中,徐州得以轉危為安,此其為國犧牲之精神,不可泯也。……伏乞示遵!職李宗仁叩,馬(日)。」李宗仁後來在回憶錄里寫到:「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此戰指揮官第122師師長王銘章戰場犧牲,國民政府明令追晉上將蔣中正也親自前往徐州前線參加祭奠儀式。[6][12]2009年3月,一批曾經參加此次戰鬥和抗戰的川軍老兵於滕縣保衛戰71周年紀念日弔唁了在此次戰鬥中陣亡的戰士。2013年8月,以敘述這次戰役為題材的紀錄片《草鞋川軍血戰滕縣》在山東衛視公共頻道播出。[13][14]蔣介石親擬輓聯:執干戈以衛邦家,壯士不還,拼將忠誠垂宇宙;聞鼙鼓而思將帥,國殤同哭,忍標遺像肅清高;親筆題詞:「民族光榮,死重太山,烈比睢陽」。毛澤東為王銘章將軍題輓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為王銘章將軍題詞:「一旅守孤城,為民族解放事業犧牲,是真炎黃子孫,流芳青史;萬人興義憤,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將使淪亡大地,復興中華。」

孫震的《第二十二集團軍關於滕縣戰役的戰鬥詳報》上報軍委會:

此战敌我伤亡如下: 毙伤敌军官佐320余员,击毙士兵1500余名,击伤士兵5700余名。我阵亡官兵3000余人,负伤官兵4000余人,四十一军占伤亡总数四分之三。

然根據參戰各部上報孫震的第一手戰報,滕線保衛戰國軍各部合計參戰人數為11,282人,參戰各部傷亡失蹤人數合計為2,295人[15]

王銘章殉國後,122師師長由王志遠繼任,張宣武繼任364旅旅長。1938年5月,孫震不再兼任124師師長,由曾蘇元繼任。

日軍自己統計的第十師團在3月14日-5月12日整個徐州會戰期間傷亡:戰死1088,戰傷4137。[16]參加滕縣保衛戰的第十聯隊和配屬其指揮炮兵、工兵等部隊從3月8日-4月8日這段時間戰死170(其中7軍官),戰傷724(其中18軍官),失蹤5人。 滕縣日軍攻城兵力第10聯隊兵力2654人,日軍統計3月8日-3月15日,陣亡4人、受傷10人;3月15日-3月18日,陣亡16人、受傷129人、失蹤3人。另外有6個輕傷在隊。、[17]

日軍《第10步兵聯隊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總結的教訓:

  1. 聯隊避實(放棄正面進攻城北、城西北的外圍陣地)擊虛直接攻擊縣城時,川軍立即放棄了城北的數道防禦陣地,直接據城死守,致使日軍不能迅速取勝;
  2. 3月16日第一大隊進攻東關時,川軍佔據城門外的稠密房屋進行抵抗,使得日軍接近內城非常困難,接近東門時又發現外壕狀況相當惡劣,日軍沒有料到,沒有突擊橋,這樣很晚才突入內城;
  3. 3月17日第三大隊在炮兵支援順利突入南門,但遭到川軍側射火力和大量手榴彈的壓制,日軍沒有進行壓制,卻拘泥於原定計劃,連續發動正面突擊,出現接連死傷,士氣遭受挫折;
  4. 應該首先打掉指揮中樞,王銘章戰死後,守軍迅速瓦解

參見

參考文獻

  1. ^ 中、日战报为何差距四十倍?.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2). 
  2. ^ 2.0 2.1 2.2 2.3 2.4 2.5 《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滕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76頁,1992年12月第一版。
  3. ^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170700、歩兵第10連隊戦闘詳報 第10~12 昭和12年8月~13年5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4. ^ 台儿庄战役之悲壮的滕县保卫战.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5. ^ 金雷. 《正者无敌》中的滕县保卫战. 聯合時報. 2012年9月28日 [2013-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6. ^ 6.0 6.1 6.2 張洪濤.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第六章 血沃中原,兴衰荣辱同日月.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05-03-01. ISBN 978-7-80130-975-4. 
  7. ^ 秦郁彥:《日中戰爭史》第7章《軍事作戰概史》
  8. ^ 《河邊虎四郎少將回想應答錄》(參謀本部作成),張憲文主編;王衛星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 32-日軍官兵日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頁。
  9. ^ 胡兆才. 《血战—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烏蘭文藝出版社. 2010: P180—P202. ISBN 978-7-5098-0145-1.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10. ^ 10.0 10.1 郭汝槐.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2: P684—685. ISBN 7214030349. 
  11. ^ 郭汝槐.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2: P686. ISBN 7214030349. 
  12. ^ 龔曉虹. 《徐州大会战 1938》.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1-09-01: P55—56. ISBN 9787221096203. 
  13. ^ 台儿莊滕县保卫战71周年 老兵吊唁阵亡将士.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2009年3月18日 [2013-09-15]. [失效連結]
  14. ^ “滕县保卫战”首次登上电视荧屏. 滕州日報社. 2013-08-28 [2013-09-15]. [永久失效連結]
  15. ^ 《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滕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76頁,1992年12月第一版。
  16. ^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撰《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P41引用華北方面軍第三科的資料
  17. ^ 《戰鬥詳報第十號附表:步兵第十聯隊死傷表》

范長江:《悲壯的滕縣之役》,1938年5月出版。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