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河南省 豫 | |
---|---|
省 | |
河南省的位置 | |
坐標:33°54′N 113°30′E / 33.9°N 113.5°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語源 | 因地處黃河之南得名 |
省會 及最大城市 | 鄭州市 [註 1] |
行政區劃 | 地級行政區17個、縣級行政區159個、鄉級行政區2123個 |
政府 | |
• 省委書記 | 樓陽生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樓陽生 |
• 省長 | 王凱 |
• 政協主席 | 孔昌生 |
面積 | |
• 總計 | 167,000平方公里 |
面積排名 | 第17名(土地面積) 佔全國1.74% |
人口(2022) | |
• 總計 | 9,872.00萬人 |
• 排名 | 第3名 |
• 密度 | 560人/平方公里 |
• 密度排名 | 第6名 |
• 佔全國 | 7.49% |
• 生育率(2010) | 1.30(第13名) |
族群 | |
• 民族 | 漢族為主,有其它少數民族 |
• 方言 | 中原官話、晉語、江淮官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ISO 3166碼 | CN-HA |
行政區劃代碼 | 41 |
GDP(2022) | ¥61,345.05億元 $5,906億美元(第5名) |
• 人均 | ¥62,106元
$9,032 美元 |
• 佔全國 | 5.49% |
HDI(2017) | 0.727( 高 ) 高 · 第18名 |
網站 | www |
河南省,簡稱「豫」,位於中國中部,華中地區偏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河南省承東啟西,古稱「天地之中」,被視為中國之處、天下之樞。因其大部分土地位於黃河中下游以南地區,故名「河南」。河南省省會是鄭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
河南省是中國經濟自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以河南省為主體的中原經濟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版塊[1],以其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2]。河南省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人口眾多,是全國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農業在中國處於領先地位,是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轉化加工大省。因區位優越,高速鐵路交通網與航空交通線發展迅速,該省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省人民政府駐鄭州市金水區金水東路22號。
河南地勢西高東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別分佈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別山,中部和東部為大面積的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黃河穿北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漢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河南。
全省面積16.7萬平方公里,面積排名全國第17位。[3]人口9,936萬,僅次於廣東和山東位列中國大陸第三位。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人民幣[4],位居中國大陸地區第五位[5],中西部省份首位。河南是中國第五大省級經濟體,也是內陸省份中最大的經濟體,截至2021,河南的名義GDP為5.88萬億元人民幣(9260億美元)。其經濟基於鋁和煤炭價格,以及農業、重工業、旅遊業和零售業,經濟繼續增長。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集中在鄭州和洛陽。
名稱由來
河南簡稱為「豫」,源於夏禹。大禹治水成功後劃天下為九州,稱中原地區為豫州,這便是河南簡稱「豫」的來歷。《周禮·職方》中對豫的解釋是:「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故云豫也。」近代學者又稱「豫」字與上古時期人類為指導農耕生產,仰觀天象,制訂曆法有關。所謂「凡大皆稱豫」、「惟天為大」。《甘石星經》中說:「填星,主嵩山,豫州。」填星,即鎮星、土星。《史記·天官書》云:「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這樣一來,豫州、填星、五行之土便一一對應起來。[6]
在5000-4000年前,河南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河南省是中國傳統地理概念中「中原」的主體,又有「中州」、「豫州」、「中土」、「中夏」、「華夏」、「中華」之稱,「中國」一詞源自河南省洛陽市[7]。
歷史
河南,史稱中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之一。
洛陽(十三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七朝古都)、安陽(七朝古都)、以及鄭州(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8]。河南在國務院截至2007年5月6日頒佈的109個歷史文化名城中佔據了8個,居全國第二。夏代在偃師二里頭(今河南洛陽偃師)建都,後遷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後遷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商代在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建都,後來遷到「殷」(安陽),遂稱殷商。以後許多朝代在洛陽建都。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
先秦時期
在遠古新石器時代早期,在中國黃河中游流域的中原地區就有多種形式的文化發源和發展,現考古發掘出的有裴李崗文化和賈湖文化。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裴李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約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間,由於最早在河南鄭州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該文化的分佈範圍,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遺址還包括臨汝中山寨遺址、長葛石固遺址等。
賈湖遺址是9000年前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面積約55,000平方米,於1979年秋賈湖村民修築護村堤期間,村小學師生在取土坑內開荒種地時發現。賈湖文化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第一個具有確定時期記載的文化遺存,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道門檻」。作為9000年前人類文化的象徵,賈湖文化是人類音樂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仰韶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持續時間大約在距今約7000年前至5000年前,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1921年由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在河南三門峽地區澠池的仰韶村發現,這一發現成為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的起始點。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稱來源於其第一個發掘地—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的仰韶村遺址。
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距今約4350年─3950年。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製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製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自龍山遺址發現以來,考古學家分別在河南、陝西、山西、湖北等地發現了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盡相同,所以又分別命名為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類型龍山文化,通稱之為龍山時代文化。其中河南的淮陽、登封、、郾城、輝縣有夏代龍山文化城堡遺址。這一時期文化的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城址的發現。如在山東地區,除城子崖龍山城址之外,還有日照堯王城遺址,壽光邊線王城址,陽穀、東阿、茌平三縣發現的八座城址,臨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則發現有淮陽平糧台城址、登封王城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輝縣孟莊城址等。
二里頭文化是中國跨越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文化,以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村的二里頭遺址而得名。時間為大約從前21世紀到前17世紀,地域範圍為河南中、西部的鄭州、洛陽附近和伊河、洛河、潁河、汝河等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一帶。1952年,河南登封的玉村遺址被發現,這是最早發掘的二里頭文化遺存,當時並未對此類型的文化進行命名。該文化因1956年發掘鄭州洛達廟遺址而曾一度被命名為「洛達廟類型」。1959年起發掘二里頭遺址以後,由於其更具典型性,因此這種類型的遺存便被更名為「二里頭文化」。 目前二里頭文化已經發現近百處遺址,有洛陽東乾溝、矬李、東馬溝,陝縣七里舖,臨汝煤山、鄭州洛達廟等。
夏朝(前21世紀 - 前16世紀)也以今河南為中心,中國史書記載的最古老的部落聯盟國家,中國史上最早的世襲王朝。它經歷多次遷都,由偃師二里頭(今洛陽偃師)建都,後遷都陽城(今鄭州洛陽登封),後遷都陽翟(今禹州)。
商朝(前16世紀 - 前11世紀)也以今河南為中心,它的主要都城殷,就位於今天的安陽。商代從盤庚到帝辛(紂),在安陽殷墟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安陽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9]
前11世紀,西面的周消滅了商朝,建都於今陝西西安附近。前771年遷都雒邑,開始分裂動盪的東周時期,那時今河南地域屬許多小國,如戴國、陳國、蔡國、曹國、鄭國、衞國和宋國。北面的強國晉國後來分為三個國家,其中韓國 (戰國)的都城新鄭和魏國的都城大梁(開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內。南面的強國楚國也在河南南部擁有南陽等地域。最終,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國消滅了所有諸侯國,形成了統一的中國。
秦漢魏晉南北朝
漢朝時,這裏屬於豫州。東漢(25年-220年)建都洛陽。東漢末年,曹操以許昌為基地逐步剿平中原各路軍閥,220年,其子曹丕建立魏國(三國之一),45年後被西晉(266年-316年)取代。魏和西晉都定都洛陽。
4世紀起入侵的游牧民族在北中國建立了五胡十六國,其中包括漢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和後秦。這一時期的王朝包括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建都於今安陽(即鄴城)[10]。439年北魏(386年-534年)統一了北方,孝文帝太和九年(493年)將首都遷到洛陽。並開始在南郊修建龍門石窟。
隋、唐(武周)、五代
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登基後,在洛陽大修宮殿園林和擴建洛陽城,並開挖以洛陽為中心溝通南北的大運河(運河一直通航到北宋時代)。[11]不久隋朝滅亡,取而代之的唐朝定都長安,沿襲隋朝也把洛陽定為東都(陪都)。
唐朝(618年~907年),唐朝首都是長安,洛陽為東都。在隋末民變、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時,今河南地域是遭受戰爭破壞的最嚴重的地區。
690年,武則天篡奪李唐王位,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稱洛陽為神都洛陽,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還都長安。
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年)梁王朱溫篡位,朱溫把唐朝皇帝由長安挾持到洛陽,定都洛陽,在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至此,立國289年、傳20帝的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北宋、金、元
北宋時首都位於東京城。此時的河南地域屬於京西南路、京西北路和開封府路。北宋末期的開封府東京城,又稱汴梁、汴京(今開封),人口有一百多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最繁榮和最壯麗的城市,宋徽宗宣和年間的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即描繪了當時東京城的繁華和壯麗,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
靖康二年(1127年)—建炎四年(1130年),來自於今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的大金國的侵略軍從燕雲十六州一直入侵到江西贛州和浙江明州。有數百萬難民遷往南方,河南經濟社會文化開始進入衰落時期[11]。該區為金朝南京府路和河南東西路管轄,但在金朝盛時依然是金朝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1194年,黃河改道,從今天江蘇北部擠占淮河河道入海。1214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國頻繁入侵後,將首都從燕京遷到開封,稱南京。
1234年2月9日金被南宋和蒙古帝國聯軍所滅。而後蒙古人建立了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開封是治所。在蒙金戰爭的過程中,包括河南在內的北方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除極少數人逃亡外,其餘的絕大多數人死亡,造成數千里無人區,大批水利設施被有計劃有組織的破壞,黃河泛濫也日趨嚴重,從此河南失去過去長期擁有的優勢。
明朝、清朝
在元末民變時,河南是遭受戰爭破壞嚴重的地區,千里無人煙,洪武年間由朝廷強制性組織了從山西來的大規模的移民。
1368年,大明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經與今天大致相同。下設8個府:開封、河南(洛陽)、歸德(商丘)、南陽、汝寧(汝南)、衛輝、彰德(安陽)和懷慶(沁陽)。在開封還駐有周王。1641年,李自成攻佔洛陽,殺福王朱常洵。1642年李自成的叛軍三次攻打開封,在第三次攻城中,為了水淹叛軍,官兵趁黃河漲水,連夜開挖城北的朱家寨和馬家口,頓時開封變成一片汪洋,城裏水深數丈,整座開封城,淤於水下,全城37萬人只倖存3萬人。
明末清初(1630年—1662年)的戰爭,河南也是遭受戰爭破壞嚴重的地區。康熙時,河南的農業經濟得到恢復,期間重新開始成為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糧食主產區。開封仍為豫省省會,開封同時獲得自明末李自成所釀「人禍」和清初的戰亂以來的再次繁榮。和《石頭記》、《海上花列傳》等同樣享有盛譽的清中期的豫人小說《歧路燈》中,對故事發生地省城開封的描述引人入勝。
1887年9月30日,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12],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清史研究學者夏明方稱其為「近代中國人口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洪水災害」[13],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稱其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之一」[14]。
中華民國
在20世紀,隨着平漢鐵路(1906年通車)和隴海鐵路(1910年開封到洛陽段通車,1918年修到徐州,1935年修到西安)的陸續修通,河南又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1920年洛陽曾是吳佩孚軍閥的基地。1926年,馮玉祥參加國民政府北伐,進駐河南。1930年,蔣介石和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大規模內戰──中原大戰,河南是主戰場。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國民政府一度遷都洛陽。1928年-1932年期間,共產黨的張國燾、徐向前等人在大別山區開闢武裝割據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一度威脅武漢。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6月日本陸軍攻尅開封,國民政府在花園口決堤以黃河水阻止日軍拿下平漢鐵路,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蘇三省40餘縣成為黃泛區,因洪災直接遇難89,300人[15],各種間接原因死亡又幾十萬,流離失所數百萬。1942年河南饑荒,約70萬人餓死。[16]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陽,1945年遷開封。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鐵路樞紐鄭州。1950年代初還短期存在過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省會新鄉,1952年撤銷。
1958年4月20日,在遂平縣成立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掀開了大躍進的序幕。在隨後的三年大饑荒中,河南也是損失相當慘重的省份,估計有幾百萬人死亡[17],其中著名的有信陽事件。
1975年8月,颱風尼娜為河南等地帶來暴雨,最終引致河南「75·8」水庫潰壩,駐馬店地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以及數十座中小型水庫同時垮壩潰決,造成29個縣市被淹,1,100萬畝農田受到毀滅性的災害,1,100萬人受災,24萬人死亡,倒塌房屋596萬間,沖走耕畜30.23萬頭,豬72萬頭,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2005年該事件被美國《探索頻道》評為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人為技術災難第一名[18][19]。
地理
汪國真在《水調歌頭·中原行》稱:「史論安危事,天下系中原。曾經劉項逐鹿,前此有軒轅。還是詩聖故里,更有香山居士。神往虎牢關。武話少林寺,國色看牡丹。誰能比,安洛汴,三千年。遙思鵬舉,追想諸葛、包青天。龍門石窟驚世,清明上河俗駭,木蘭亦成篇。且拋鄭韓調,笑攬雲台山。」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河南方輿紀要序》中強調:「河南古所稱四戰之地也,當取天下之日,河南有所必爭;及天下既定,而守在河南,則岌岌焉有必亡之勢矣。」[20]
河南省面積為16.7萬平方公里,列全國第17位。河南位於中國的中部,鄰省為安徽、湖北、陝西、山西、河北和山東。
地勢西高東低,山地和平原約各佔一半。京廣鐵路以東為遼闊的華北平原的一部分,以西為山地。
山脈
黃河以北為太行山脈(與山西的邊界),以南是從秦嶺東延呈扇形展開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熊耳山的余脈嵩山被稱為五嶽中的「中嶽」。沿南部與湖北的省界是大別山和桐柏山。
河流
河南省境內有1,500多條河流,分屬黃河、淮河、長江和海河四大水系。
- 黃河從西向東穿過河南北部。洛陽以上屬於中游,建有三門峽水庫和小浪底水庫。洛陽以下屬於下遊河段,經過長期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懸河,河床底部也高出周圍地面至少數米(開封比黃河河底低13米),兩岸的黃河大堤千餘年來不斷加固加高。因此黃河下游幹流兩側不遠處即分別屬於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上世紀80、90年代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現象,自小浪底水利樞紐投運以來,斷流情況得到改善。
- 淮河發源於河南南部,在河南有許多重要支流,如潁河和渦河,在安徽匯入淮河。淮河流域也有不少水庫,如宿鴨湖水庫、白龜山水庫、南灣水庫、出山店水庫、板橋水庫等。近年來淮河流域出現水體被嚴重污染的現象。
- 河南西南部的南陽地區屬於漢水(長江支流)流域,丹江口水庫部分也位於河南境內。
- 河南省北部地區屬於海河流域。
極點
- 最北端: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36°22′00.5″N 113°44′36.9″E / 36.366806°N 113.743583°E)
- 最南端:信陽市商城縣長竹園鄉(31°23′04.1″N 115°18′12.5″E / 31.384472°N 115.303472°E)
- 最東端:商丘市永城市苗橋鎮(33°57′50.5″N 116°38′48.7″E / 33.964028°N 116.646861°E)
- 最西端:三門峽市靈寶市豫靈鎮(34°31′04.9″N 110°21′18.4″E / 34.518028°N 110.355111°E)
許昌市襄城縣城關鎮(33°52′32.3″N 113°30′03.6″E / 33.875639°N 113.501000°E)
氣候
河南大部分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1月平均氣溫在漯河以北低於0 °C,漯河以南高於0 °C。7月平均氣溫為27 - 28 °C。
鄭州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1.0 (69.8) |
25.2 (77.4) |
29.2 (84.6) |
37.2 (99.0) |
38.5 (101.3) |
42.3 (108.1) |
43.0 (109.4) |
40.1 (104.2) |
37.9 (100.2) |
34.6 (94.3) |
27.0 (80.6) |
23.8 (74.8) |
43.0 (109.4) |
平均高溫 °C(°F) | 5.8 (42.4) |
9.2 (48.6) |
14.7 (58.5) |
22.1 (71.8) |
27.5 (81.5) |
31.8 (89.2) |
31.7 (89.1) |
30.3 (86.5) |
26.7 (80.1) |
21.7 (71.1) |
14.4 (57.9) |
7.9 (46.2) |
20.3 (68.6) |
日均氣溫 °C(°F) | 0.5 (32.9) |
3.5 (38.3) |
8.8 (47.8) |
16.0 (60.8) |
21.5 (70.7) |
26.0 (78.8) |
27.1 (80.8) |
25.8 (78.4) |
21.2 (70.2) |
15.5 (59.9) |
8.4 (47.1) |
2.5 (36.5) |
14.7 (58.5) |
平均低溫 °C(°F) | −3.7 (25.3) |
−1.0 (30.2) |
3.7 (38.7) |
10.1 (50.2) |
15.6 (60.1) |
20.4 (68.7) |
23.1 (73.6) |
22.0 (71.6) |
16.7 (62.1) |
10.6 (51.1) |
3.6 (38.5) |
−1.8 (28.8) |
9.9 (49.9) |
歷史最低溫 °C(°F) | −17.9 (−0.2) |
−17.9 (−0.2) |
−7.5 (18.5) |
−1.4 (29.5) |
3.1 (37.6) |
10.3 (50.5) |
15.1 (59.2) |
13.2 (55.8) |
5.0 (41.0) |
−1.5 (29.3) |
−13.1 (8.4) |
−17.9 (−0.2) |
−17.9 (−0.2)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9.6 (0.38) |
12.5 (0.49) |
26.7 (1.05) |
30.1 (1.19) |
63.1 (2.48) |
67.8 (2.67) |
146.2 (5.76) |
138.9 (5.47) |
74.6 (2.94) |
39.4 (1.55) |
22.6 (0.89) |
9.4 (0.37) |
640.9 (25.24)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3.3 | 4.3 | 6.2 | 6.6 | 6.8 | 7.7 | 11.6 | 9.9 | 8.2 | 6.8 | 5.0 | 3.5 | 79.9 |
平均相對濕度(%) | 59 | 60 | 59 | 59 | 61 | 62 | 77 | 79 | 75 | 68 | 64 | 59 | 65 |
月均日照時數 | 144.3 | 139.0 | 164.8 | 202.8 | 234.0 | 229.5 | 199.9 | 199.6 | 179.2 | 182.4 | 158.3 | 148.1 | 2,181.9 |
可照百分比 | 46 | 45 | 45 | 52 | 54 | 53 | 45 | 48 | 48 | 52 | 51 | 49 | 49 |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21][22] | |||||||||||||
數據來源2:中國天氣網[23] |
安陽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0.7 (69.3) |
27.2 (81.0) |
31.3 (88.3) |
37.0 (98.6) |
39.5 (103.1) |
43.2 (109.8) |
41.8 (107.2) |
39.5 (103.1) |
39.3 (102.7) |
34.6 (94.3) |
27.7 (81.9) |
26.3 (79.3) |
43.2 (109.8) |
平均高溫 °C(°F) | 4.3 (39.7) |
8.1 (46.6) |
13.8 (56.8) |
21.8 (71.2) |
27.1 (80.8) |
31.7 (89.1) |
31.8 (89.2) |
30.6 (87.1) |
27.0 (80.6) |
21.3 (70.3) |
12.9 (55.2) |
6.5 (43.7) |
19.7 (67.5) |
日均氣溫 °C(°F) | −0.8 (30.6) |
2.6 (36.7) |
8.2 (46.8) |
15.9 (60.6) |
21.3 (70.3) |
26.0 (78.8) |
27.2 (81.0) |
25.9 (78.6) |
21.4 (70.5) |
15.2 (59.4) |
7.2 (45.0) |
1.3 (34.3) |
14.3 (57.7) |
平均低溫 °C(°F) | −4.8 (23.4) |
−1.9 (28.6) |
3.3 (37.9) |
10.5 (50.9) |
15.6 (60.1) |
20.5 (68.9) |
23.0 (73.4) |
21.9 (71.4) |
16.9 (62.4) |
10.3 (50.5) |
2.8 (37.0) |
−2.6 (27.3) |
9.6 (49.3) |
歷史最低溫 °C(°F) | −21.7 (−7.1) |
−16.7 (1.9) |
−10.1 (13.8) |
−2.7 (27.1) |
5.5 (41.9) |
10.2 (50.4) |
15.8 (60.4) |
11.6 (52.9) |
5.5 (41.9) |
−1.4 (29.5) |
−11.4 (11.5) |
−18.1 (−0.6) |
−21.7 (−7.1)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5.2 (0.20) |
7.7 (0.30) |
18.1 (0.71) |
21.2 (0.83) |
46.4 (1.83) |
62.3 (2.45) |
150.6 (5.93) |
132.2 (5.20) |
57.7 (2.27) |
30.0 (1.18) |
15.1 (0.59) |
5.1 (0.20) |
551.6 (21.69)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2.2 | 2.9 | 4.4 | 4.6 | 6.6 | 7.5 | 12.2 | 10.1 | 7.1 | 5.4 | 3.8 | 2.4 | 69.2 |
平均相對濕度(%) | 60 | 55 | 56 | 57 | 61 | 61 | 76 | 79 | 72 | 68 | 67 | 63 | 65 |
月均日照時數 | 142.0 | 148.9 | 180.2 | 219.4 | 251.6 | 232.5 | 190.2 | 200.1 | 187.1 | 180.2 | 152.8 | 140.3 | 2,225.3 |
可照百分比 | 46 | 49 | 49 | 56 | 58 | 54 | 43 | 48 | 50 | 52 | 50 | 47 | 50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24][25] |
行政區劃
河南省管轄17個地級市,下設54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其中包含1個省直轄縣級市)、82個縣;2458個鄉級行政區,包括1180鎮,574鄉,12民族鄉,692街道。[26]
河南省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27]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2]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3][28]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縣級行政區劃[29] | |||
市轄區 | 縣級市 | 縣 | |||||||
410000 | 河南省 | Hénán Shěng | 165,663.65 | 99,365,519 | 鄭州市 | 54 | 21 | 82 | |
— 地級市 — | |||||||||
410100 | 鄭州市 | Zhèngzhōu Shì | 7,567.18 | 12,600,574 | 中原區 | 6 | 5 | 1 | |
410200 | 開封市 | Kāifēng Shì | 6,240.22 | 4,824,016 | 鼓樓區 | 5 | 4 | ||
410300 | 洛陽市 | Luòyáng Shì | 15,235.85 | 7,056,699 | 洛龍區 | 7 | 7 | ||
410400 | 平頂山市 | Píngdǐngshān Shì | 7,910.12 | 4,987,137 | 新華區 | 4 | 2 | 4 | |
410500 | 安陽市 | Ānyáng Shì | 7,351.54 | 5,477,614 | 北關區 | 4 | 1 | 4 | |
410600 | 鶴壁市 | Hèbì Shì | 2,140.43 | 1,565,973 | 淇濱區 | 3 | 2 | ||
410700 | 新鄉市 | Xīnxiāng Shì | 8,290.89 | 6,251,929 | 衛濱區 | 4 | 3 | 5 | |
410800 | 焦作市 | Jiāozuò Shì | 3,972.58 | 3,521,078 | 解放區 | 4 | 2 | 4 | |
410900 | 濮陽市 | Púyáng Shì | 4,271.16 | 3,772,088 | 華龍區 | 1 | 5 | ||
411000 | 許昌市 | Xǔchāng Shì | 4,978.83 | 4,379,998 | 魏都區 | 2 | 2 | 2 | |
411100 | 漯河市 | Luòhé Shì | 2,692.41 | 2,367,490 | 郾城區 | 3 | 2 | ||
411200 | 三門峽市 | Sānménxiá Shì | 9,935.74 | 2,034,872 | 湖濱區 | 2 | 2 | 2 | |
411300 | 南陽市 | Nányáng Shì | 26,511.48 | 9,713,112 | 臥龍區 | 2 | 1 | 10 | |
411400 | 商丘市 | Shāngqiū Shì | 10,703.55 | 7,816,831 | 睢陽區 | 2 | 1 | 6 | |
411500 | 信陽市 | Xìnyáng Shì | 18,915.61 | 6,234,401 | 平橋區 | 2 | 8 | ||
411600 | 周口市 | Zhōukǒu Shì | 11,961.04 | 9,026,015 | 川匯區 | 2 | 1 | 7 | |
411700 | 駐馬店市 | Zhùmǎdiàn Shì | 15,086.28 | 7,008,427 | 驛城區 | 1 | 9 | ||
—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 — | |||||||||
419001 | 濟源市 | Jǐyuán Shì | 1,898.71 | 727,265 | 沁園街道 | 1 |
人口與姓氏
河南人口位居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前列,2008年底,河南省總人口為一億。如果河南參與世界國家人口的排名,它將居於墨西哥之後,名列第12位。但如果計算流動人口,廣東人口超過1億,是人口最多的省。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河南人口總數為94,023,567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02%(2005年為7.31%)。[30]全省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26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98.8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18%。河南常見的少數民族有:回族(約佔總人口數的1%)、蒙古族、滿族、土家族、壯族、維吾爾族、苗族等。
2020年,河南省出生人口首度跌破100萬,2021年再度跌破80萬大關,河南出生人口創下了1978年以來的新低,而河南省1978年以前無人口出生統計數據。[31]
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72萬人[32],比2021年末減少11萬人。與2021年減少58萬人相比,降幅縮小。
河南是外出務工的大省之一,在廣東、北京、浙江和江蘇務工的河南人佔據出省務工河南人的56%,而到上海、新疆等地務工的佔44%。儘管廣東是河南人外出務工最多的省份,不過在廣東省2150萬流動人口中,河南人佔8.2%,位列湖南、廣西、四川、湖北和江西之後居第六位。[33]
河南省是中國姓氏發源地最多的區域,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1,500多個,在當今中國100個大姓中,有73姓源於河南或有一支源頭在河南。[34]中國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姓氏族有10,000多個,[35]而現存的3千多個姓氏中,有80%以上都源自於河南。
區劃 | 鄭州 | 開封 | 洛陽 | 平頂山 | 安陽 | 鶴壁 | 新鄉 | 焦作 | 濮陽 | 許昌 | 漯河 | 三門峽 | 南陽 | 商丘 | 信陽 | 周口 | 駐馬店 | 濟源 |
---|---|---|---|---|---|---|---|---|---|---|---|---|---|---|---|---|---|---|
常住 | 7.356 | 4.6775 | 6.3415 | 4.8381 | 5.1862 | 1.419 | 5.5163 | 3.3891 | 3.4927 | 4.2886 | 2.4685 | 2.2135 | 9.9544 | 7.6393 | 6.6341 | 9.9013 | 7.6407 | 0.6753 |
戶籍 | 7.070 | 5.056 | 6.760 | 5.167 | 5.599 | 1.540 | 5.840 | 3.579 | 3.864 | 4.751 | 2.693 | 2.265 | 11.267 | 8.897 | 8.349 | 11.667 | 8.587 | 0.6715 |
經濟
簡介
河南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2004年起GDP總量一直穩居全國第五位。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較,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92.43倍;按不變價格推算(以同期全國平均物價水平為基準),GDP年平均增長率10.9%,增長速度次於內蒙、江蘇等六省區居全國第七位,但另一方面,河南省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眾多,常住人口大幅低於戶籍人口,經濟發展仍屬中國相對欠發達地區。1978-2008年,除13個年份以外,其餘17年份GDP年增長率均高於10%,GDP增幅最高年份為1983年,年增長率達到23.8%。河南的農業經濟在全省經濟中佔有較大比重,第一產業總量僅次於山東省,居全國第2位。1978年以來河南省GDP總量一直位居全國前9位,2004年升至穩居第5位。1991年河南省GDP突破1千億元,2004年突破1萬億元。河南省GDP人均值,1989年突破1千元,2005年突破1萬元。2007年GDP總量(最終核實數[36])達到15,058.07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4.4%,佔全國的比重達到5.5%;其中第一產業2,365.91億元,佔15.71%;第二產業8,280.25億元,佔54.99%;第三產業4,411.91億元,佔29.30%;人均GDP達到16,060元,次於山西、湖北等16省份居第17位。根據出初步核算的結果,2010年河南省GDP總量22,942.68億元,人均GDP為21,073元[37]。
農業
河南是中國的主要糧棉生產基地,小麥、煙草和芝麻的產量居中國第一位。2007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49億斤,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新增糧食產量佔全國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38]河南這一中國第一人口大省不僅解決了本省人的吃飯問題,而且每年要外調大約200億斤糧食支援外省。[39]河南油料產量佔全國的1/7,牛肉產量佔全國的1/7,棉花產量佔全國的1/6,小麥、玉米、煙葉、豆類、芝麻等農產品和肉類、禽蛋、奶類等畜產品產量也都居全國前列。
工業
洛陽自1949年建造中國第一座大型拖拉機製造廠之後,直到現在,河南仍是中國大型拖拉機和重型載重汽車的主要生產基地。河南的主要優勢工業有礦物開採及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建材工業、化學工業。其中氧化鋁、畜產品加工、速凍食品生產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河南縣域經濟發達,其生產總值約佔全省的70%。2016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河南上榜有9個縣市,是中西部上榜最多的省份,分別為鞏義市(30)、新密市(34)、滎陽市(47)、新鄭市(56)、登封市(60)、靈寶市(64)、禹州市(70)、長葛市(72)、濮陽縣(99)。[40]
商業
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是中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也是全國三大期貨交易所之一。目前上市交易的期貨合約有小麥、棉花、白糖、精對苯二甲酸(PTA)、菜籽油等,其中小麥包括優質強筋小麥和硬冬白(新國標普通)小麥。小麥、棉花、白糖和PTA期貨為國民經濟服務的市場功能日益顯現,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交通
河南省位於中國中心,是全國交通重要的中心樞紐地區,省內形成了多個普鐵、高鐵、公路、高速公路、內河運輸、航空樞紐型城市,物流業較為發達。
公路
河南高速公路路網發達,全國有數條高速公路和國道在河南交匯,京港澳高速和連霍高速貫穿全境,分別沿着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的線路修築。共有9條國家規劃的高速公路及107、310等9條國道經過河南。截至2009年年底,河南省的高速公路全里程已經超過整個英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4,860公里,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第一位。
鐵路
河南鐵路交通非常發達,各個城市幾乎都分佈在重要的鐵路幹線上。京廣高速鐵路和徐蘭客運專線在鄭東新區的鄭州東站交匯,形成連接中國東西南北的高速鐵路樞紐:
- 京廣高速鐵路經過的城市由北向南依次為:安陽、鶴壁、新鄉、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
- 徐蘭客運專線經過的城市由西向東依次為: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
- 京廣鐵路經過的城市由北向南依次為:安陽、鶴壁、新鄉、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
- 隴海鐵路經過的城市由西向東依次為: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
- 京九鐵路經過台前縣(濮陽市)、商丘、潢川縣(信陽市);
- 焦柳鐵路經過焦作、濟源、洛陽、南陽、鄧州;
- 寧西鐵路經過信陽、南陽。
河南省內大部分國有鐵路屬於鄭州局集團管轄,南部的平頂山、漯河、駐馬店、周口、信陽五市境內的國有鐵路則歸武漢局集團管轄(周口、平頂山境內的高速鐵路由鄭州局集團管轄)。鄭州北站是亞洲第一大鐵路貨運編組站,鄭州站也是亞洲最大的火車客運站之一,鄭州東站是中國最主要的高速鐵路樞紐站之一。
- 全國鐵路八縱八橫主幹網,河南的八個重要的樞紐是:
高速鐵路
京廣高鐵、徐蘭高鐵、商杭高鐵、鄭渝高鐵、鄭阜高鐵、濟鄭高鐵、鄭太高鐵以及建設中的平漯周高鐵、京雄商高鐵等高速鐵路線縱橫中原腹地。鄭州東站是亞洲首座、規模最大的設計時速350公里國家高速鐵路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城際鐵路
河南規劃有鄭洛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鄭開城際鐵路、鄭平城際鐵路、鄭新城際鐵路、鄭濟城際鐵路、新鄉-焦作-濟源-洛陽-平頂山環線鐵路、鄭州-新鄭機場-許昌-漯河等。2009年12月鄭開、鄭焦、鄭州-新鄭機場的城際鐵路同日開工,三條城際鐵路分別於2014年12月、2015年6月、2015年12月開通運營,鄭州到機場只需14分鐘,到開封19分鐘、焦作30分鐘。
航空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河南省的主要門戶機場,也是中部六省客貨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省內其他的民用機場包括南陽姜營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和信陽明港機場。
- 已投入運營的民用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南陽姜營機場、洛陽北郊機場、信陽明港機場、安陽紅旗渠機場。
- 規劃中的民用機場:商丘機場、濮陽翔龍機場、周口機場(已報批)、平頂山堯山機場(選址中)、潢川機場(已報批)。
- 軍用機場:開封軍用機場、商丘軍用機場、焦作軍用機場、駐馬店李新店一級永備軍用機場。
水運
河南省河流眾多,但有運輸能力的並不多,多數河流由於上游的水庫而成為季節河。
城市軌道交通
截至2021年2月,鄭州地鐵有7條運營線路,總長度為206.5公里,遠景規劃近970公里。洛陽地鐵於2017年開始施工,目前一號和二號線運營中。
文化
悠久燦爛的河南文化,又稱中原文化、中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主體。[原創研究?]2008年出版的55卷《中原文化大典》,從一論「總論」、八典「學術思想典、文學藝術典、科學技術典、教育典、民俗典、文物典、人物典、著述典」、一記「大事記」十個部分較為全面的總結了中原文化。[原創研究?]
學術思想
- 哲學:中原哲學是中國哲學之根。[原創研究?]先秦時期中原地區產生和發展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等思想流派,魏晉時期的玄學、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統治思想「理學」亦主要奠基於河南。近代哲學大家馮友蘭是新理學的創始人,最早開展中西哲學比較研究。
- 經學:漢學和宋學是經學的兩大門派,漢代今文經學在河南的代表有京氏易學、大戴禮、小戴禮等,古文經學在河南的代表有服虔注左傳、鄭興鄭眾注周禮等。宋學在河南的代表有邵雍的「象數學」、兩程的「洛學」、張載的「關學」。清代漢學復盛,河南以武億的金石學成就最高。[原創研究?]
- 史學:《二十四史》中河南人參與著述的主要有,褚少孫續《史記》,范曄著《後漢書》,李延壽著《南史》、《北史》,薛居正修《舊五代史》,宋祁修《新唐書》。荀悅的《漢紀》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王象的《皇覽》是中國第一部類書。吳兢的《貞觀政要》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政論性專史。以董作賓、尹達、石璋如為代表的殷墟發掘參與者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建立作出了貢獻,姚從吾是實證史學的代表人物,郭廷以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奠基者,黎東方是細說體講史的創始人。
- 小學(語言文字學):許慎的《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字典,開創了說文學。守溫創製三十字母,歸納了唐代的聲母系統。丁度主持修撰的《集韻》是中國收字最多的一部韻書。現代語言學家丁聲樹主持編纂了影響廣泛的《現代漢語詞典》。
科學技術
優越的自然環境為中原地區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發達的農業經濟為古代中原科技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並推動了多學科的發展,長期作為政治中心的角色地位促進了古代中原科技的進步。[原創研究?]近代以來,河南這片古老熱土上的傳統科學技術也開始逐步融入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並湧現出一批享譽中外的科學家。
- 數學:張蒼對於《九章算術》的整理,使其成為世界古代數學名著之一。一行主持的大衍曆「歷千古而無差」。朱載堉是世界上第一個正確解答等比數列問題的人,也是第一個運用算盤開方的人。當代著名數學家侯振挺關於馬爾可夫過程的研究成果被稱為「侯氏定理」,曾獲英國皇家學會戴維遜獎。
- 物理學:《墨經》是先秦的一部重要科學典籍,在力學、光學方面有重要創見。開封作為宋朝國都,中原科學家對指南針的製造和傳播起到重要作用。[原創研究?]當代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崔琦等人為物理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崔琦以「電子流體現象的發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化學:河南是中國最早生產陶瓷的地區,技術水平長期居於全國領先地位。宋代東京已設立國家火藥工廠,並直接應用於實戰。當代化學家高濟宇、梁曉天等在有機化學、有機化學波譜學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 天文學:《石氏星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星圖,也是世界最早的恆星表。周公測景台、登封觀星台等是河南重要的天文觀測遺址,張衡製作的渾天儀、一行製作的渾天俯視儀是當時先進的天文儀器。
- 地學:朱贛的《地理書》、桑欽的《水經》、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均是中國古代地理學的經典著述。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最早的地震觀測儀器。當代河南地質學家輩出,孫健初、潘鍾祥在陸相生油理論的理論創建和實踐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張伯聲、馮景蘭、谷德振、李春昱等在地質力學、礦床學、地質構造理論等方面建樹頗多。
- 生物學:《救荒本草》和《植物名實圖考》是中國古代生物學的名著。著名動物學家秉志是中國近代生物學的主要奠基人,方心芳是中國工業微生物學的重要開拓者。
- 醫藥學:醫聖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方劑學的奠基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發展了攻邪學說。當代著名醫學家有醫學教育家張靜吾、中醫名家趙錫武、心臟外科專家朱曉東等。
- 農業生產技術:中原地區在農業作物栽培、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方面,長時期居於全國領先地位。漢代畜牧業專家卜氏、元代編纂《農桑輯要》的農學家暢師文等,為中國古代農學發展做出了貢獻。當代著名農學家有水稻育種專家趙連芳、小麥育種專家趙洪璋等。
- 水利工程技術:漢代杜詩發明了利用水力鼓動風箱的水排。宋禮、張伯行、黎世序等治河名家發展了古代中國的治水技術。閻振興是當代著名水利工程專家。
- 紡織技術:河南長期居於古代紡織業中心的地位,襄邑(今睢縣)自東漢直至明清,素以織錦聞名。
- 採礦冶金技術:中原是古代青銅文明的中心,漢代中原地區是全國冶鐵中心。當代著名冶金專家有曾任北京鋼鐵學院院長的張文奇、美國材料學家張永山等。
- 建築工程技術:東漢洛陽城、北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宋開封城均是都城規劃的代表之作。李誡的《營造法式》是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當代著名建築學家有楊廷寶、馮紀忠等。
- 交通運輸技術: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已形成頗具規模的水陸交通系統。唐宋時期,形成了以中原水係為中心的運河網絡。洛陽天子駕六遺址是古代皇帝車制的體現,宋代的計里鼓車是中國古代車器的代表。
文學藝術
- 文學:先秦時期的《詩經》中的《國風》主要產生於中原地區,諸子之中以《莊子》的文采最盛。漢魏文章半洛陽,李斯、賈誼、蔡邕、阮籍、謝靈運、庾信等各領風騷數百年。唐詩大家,胥出中州,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鬼李賀、詩謎李商隱以及「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是輝煌燦爛的中原唐代文學的代表。以宋詞名家賀鑄、史達祖,元曲名家鄭廷玉、宮天挺,前七子代表人物李夢陽、何景明,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侯方域、小說巨作《歧路燈》作者李綠園為代表,延綿中原文脈近千年。新詩雙星徐玉諾、於庚虞,小說名家師陀、姚雪垠、李准,散文大家曹靖華,劇作名家白樺,文藝評論家王實味等是近現代河南文學的傑出代表。當代文學豫軍創作活躍,如劉慶邦、劉震雲、閻連科等。
- 書法:「碑學」肇始於河南,代表者如李斯的小篆、隸楷之極鄭道昭。「帖學」的代表,如蔡邕的飛白書、行書之祖劉德升、正書之祖鍾繇、趙佶的「瘦金體」、「神筆」王鐸。書論名著,如庾肩吾的《書品》,孫過庭的《書譜》。
- 繪畫:洛陽墓室壁畫、南陽畫像石是早期中原繪畫藝術的代表。「畫聖」吳道子是人物畫一代宗師。荊浩、郭熙、李唐、朱德潤均是北派山水畫的代表。宗炳的《畫山水序》、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國畫論的代表作。
- 戲曲曲藝:主要劇種有豫劇、曲劇、越調等。主要曲種有河南墜子、河洛大鼓、大調曲子等。
- 音樂:賈湖骨笛,體現了中原先民在音樂上的傑出創造。洛陽是周公制禮作樂之地,以「鄭衛之音」為代表的俗樂與雅樂並行不悖。在蔡邕、蔡文姬父女、竹林七賢等推動下,文人音樂興起。李龜年是唐代樂壇盛世的代表,樂聖朱載堉創製的十二平均律是中國樂律學的集大成之作。
民俗
- 口頭文學:民間神話,如盤古神話(泌陽)、伏羲神話(淮陽)、女媧神話(濟源)、夸父神話(靈寶)等。民間傳說有牛郎織女傳說(南陽)、孟姜女傳說(杞縣)、梁祝傳說(汝南)、白蛇傳傳說(鶴壁)等。
- 工藝美術:淮陽泥泥狗、濬縣泥泥咕、汴繡、朱仙鎮木版年畫、鎮平玉雕等。
- 食俗:中原一帶,一般採用三餐制。民間稱上座為上席,一般來說,以房子的坐向為尊位,如北屋坐北朝南為上席,南屋坐南朝北為上席。中原人習慣以麵食為主食,副食主要有肉、蛋、蔬菜三類。中原民間菜呈現出既重實在豐富、又重花樣和味道的豫菜特徵。風味飲食如「洛陽水席」、「開封小吃」等。
- 民居:宅院是中原民居的基本形態。宅院的所有房子中,正房是最重要的。東廂房比西廂房重要,南屋一般不住人,用作倉庫、牛棚。豫東、豫北地區的四合院、豫西地區的靠崖窯洞與地坑院建築以及豫南地區的抬梁式與穿斗式建築構架的巧妙結合型民居,代表了河南不同地區的民居建築特色和豐富多彩的類型。
文物
- 古人類·舊石器:杏花山南召猿人遺址、安陽小南海古人類洞穴遺址、靈井許昌人遺址等。
- 聚落:裴李崗文化(新鄭裴李崗聚落遺址、舞陽賈湖聚落遺址)、仰韶文化(澠池仰韶村聚落遺址、鄭州大河村聚落遺址)、龍山文化(陝縣廟底溝聚落遺址、安陽後岡聚落遺址)等。
- 城址:龍山時代(登封王城崗城址、新密古城寨城址、淮陽平糧台城址)、夏商時代(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鄭州商城遺址、安陽殷墟)、兩周時代(西周洛邑城址、洛陽東周王城、新鄭鄭韓故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宋東京城等。
- 陵寢墓葬:太昊陵、顓頊帝嚳陵、東漢帝陵、關林、北魏帝陵、北宋帝陵、明潞王墳、袁林等。
- 古文字:殷墟甲骨文、殷墟金文、溫縣盟書、信陽長台關楚簡等。
- 陶塑:漢明器、唐三彩等。
- 瓷器:官窯、汝窯、鈞窯等。
- 青銅器:司母戊鼎、蓮鶴方壺、長台關楚墓編鐘、淅川編鐘等。
- 石窟與石刻造像:龍門石窟、鞏義石窟寺、濬縣大伾山大佛等。
- 建築:開封祐國寺塔、開封禹王台、南陽府衙、內鄉縣衙、社旗山陝會館、河南楚長城、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等。
- 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的有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濬縣、濮陽八座。
地方文獻
- 方志修纂:《南陽風俗傳》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洛陽伽藍記》、《東京夢華錄》是兩部著名的都城專志。河南省志始修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稱《河南總志》,再修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稱《河南通志》。清代五修,分別為順治十七年(1660年)《河南通志》、康熙九年(1670年)《河南通志》、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河南通志》、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南通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續河南通志》。從民國3年(1914年)到民國33年(1944年),中州文獻徵集處、河南通志局(河南通志館)先後主持河南省志修纂,全書未成,民國十八年(1929年)草草編出《河南新志》稿。1997年,《河南省志》(65卷)出版。
- 文獻總集:元好問《中州集》、劉昌《中州名賢文表》、周在浚《訪求中州先賢詩文集目》、蘇源生《國朝中州文征》、李敏修《中州詩征》,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州文獻叢書》、《中州名家集》等。
- 人物總錄:孫奇逢《中州人物考》、李敏修《中州先哲傳》等。
旅遊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鄭州、洛陽、開封和安陽。他們都是中華歷史文化古都,河南著名的旅遊城市。
- 嵩山——位於登封附近,是五嶽中的中嶽。
- 少林寺——位於嵩山,少林武功的發源地。2010年與嵩山建築群天地之中集體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 龍門石窟——在洛陽附近,2000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白馬寺——在洛陽附近,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
- 香嚴寺——位於位於南陽市淅川縣倉房鎮西北部的白崖山中,始建於唐代,歷史上是大唐國師慧忠的道場。
- 關林——位於洛陽關林鎮,是關羽首級埋葬之處。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群。
- 曹操高陵——位於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是曹操陵墓所在地,於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確認。
- 大相國寺——位於開封,是中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信陵君故邸。
- 雞公山——位於信陽市南部省界的避暑名山。是中國四大避暑聖地之一。
- 花洲書院——位於鄧州,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的發源地。
- 殷墟——位於安陽,是商朝的都城文化遺址,現在建有殷墟博物院。2006年7月13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石人山——位於平頂山市魯山縣,地處伏牛山東段,總面積達268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石人山古稱堯山,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得名。戰國時墨翟降世於堯山腳下。2009年重新更名為堯山。
- 雲台山——位於焦作修武縣境內,以獨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同時又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級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 重渡溝——位於洛陽市欒川縣境內,國家AAAA級景區,有「北國水鄉」之譽。
- 上清宮——位於洛陽,上清宮始建於唐代,初稱老君廟,中國第一家國立道教觀。
- 玄奘故里——位於河南偃師市。
- 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村,此處即夏朝都城斟鄩故址。所出青銅器如刀、爵、鈴、鏃等,是中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青銅器。二里頭遺址範圍廣大,遺存豐富,地層關係清楚,對探索夏文化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 仰韶遺址——位於洛陽城西75公里處澠池縣仰韶鄉仰韶村。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重要遺址。著名的仰韶文化即以1921年首先於此處發現而得名。
- 神都洛陽是中國牡丹的故鄉,相傳武則天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因此在洛陽落根,被洛陽的魏、姚等家族培育出「魏紫姚黃」等各種品種,在洛陽發展壯大。歐陽修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從1983年開始每年在花開時節舉辦「洛陽牡丹花會」。
- 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蘇東坡云:「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市從1992年起,每年在採茶時節舉辦「信陽茶文化節」。
- 河南博物院——前身是馮玉祥於1927年倡導籌建的位於開封的河南博物館。1990年代時在鄭州建設新館,經過對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的合併後,取名為「河南博物院」。
-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於安陽市,是全球第一個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
- 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南陽市西北,是經過了數億年漫長的地理演化時期而形成了當地特殊的地質風貌。
-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位於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北臨黃河,南靠岳山,東西南北寬約5公里。標誌性建築為中華炎黃二帝巨型塑像,該景區最終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教育
古代河南是中國教育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洛陽太學創辦於公元29年(東漢建武五年),止於公元534年(北魏永熙3年),歷時5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中央大學。科舉制度由隋煬帝於河南洛陽創立,清代在河南開封舉行了最後兩次全國會試。
宋代至清末,私人書院遍佈全省,著名的如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百泉書院等。據鄭州大學教授王興亞統計,中國歷朝歷史上共誕生了557名狀元,其中河南共有49位狀元,唐代20人、宋代24人,金代、元代各1人,明代2人,清代1人。唐代河南狀元佔全國狀元總數的14.5%,北宋時更佔到34.3%,均居各省之首。宋室南遷以前是河南教育最輝煌的時期。[41]清代固始籍的吳其濬是中國狀元史上唯一的科學家。[42]
中華民國時期,河南省教育資源在國內相對比較豐富,河南大學更是國內知名重點大學。[4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河南高等教育遭受重創。例如,經過院系調整之後的河南大學,從建國前國內的一流大學淪落為一般大學。同時國家對河南教育投入甚少,比如全國211工程大學中河南僅有一所(鄭州大學),985工程的大學河南全省沒有一所,這些與河南人口資源嚴重相背,再加上中國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使得河南考生深受其影響。[44]
為了支持河南省高等教育,2005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決定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在內的10所左右河南省高校[45]。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指出「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創建國內一流大學」[46]。2017年,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分別進入中國「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加快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提升特色骨幹大學辦學水平,推動符合條件的普通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變。積極推進國內外名校來豫合作辦學。[47]」
鄭州大學 | 河南大學 | 商丘學院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河南農業大學 | 河南理工大學 |
河南科技大學 | 河南師範大學 | 河南工業大學 | 河南城建學院 | 黃河科技學院 |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
中原工學院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新鄉醫學院 | 信陽師範學院 | 南陽師範學院 | 安陽師範學院 |
商丘師範學院 | 洛陽師範學院 | 洛陽理工學院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南陽理工學院 | 周口師範學院 |
許昌學院 | 安陽工學院 | 平頂山學院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中國民航學院 | 鄭州輕工業學院 |
河南工學院 | 河南科技學院 | 新鄉學院 | 河南工程學院 | 鄭州師範學院 | 信陽學院 |
信陽農林學院 | 黃淮學院 |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 商丘工學院 |
體育
少林武術
鄭州在2004年舉辦了首屆「世界傳統武術節」。
太極拳
位於焦作溫縣的陳家溝是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2004年起舉辦「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
圍棋
湧現出汪見虹、王冠軍、王海鈞、馬石、劉小光、周鶴洋、王檄等著名棋手,2005年洛陽籍棋手專業段位總和達到一百段。成為繼上海市之後的第二個職業棋手段位總和超百段的城市。2013年第17屆LG杯世界棋王賽上洛陽籍棋手時越獲得世界冠軍,這是河南的首個圍棋世界冠軍。
職業隊
- 男子籃球,河南賒店老酒
- 女子籃球,河南豫光金鉛
- 男子足球,河南建業
- 女子足球,河南徽商女足
- 男子五人制足球,河南建業
- 棒球,河南四季胖哥
- 男子排球,河南天冠
- 女子排球,河南奧瑞克電梯
- 圍棋,河南圍棋隊
- 中國象棋,河南楚河漢界天倫
宗教
根據2012年的一項調查[48],只有大約13%的河南人口屬於有組織性的宗教,最大的群體是佛教徒,佔6.4%,其次是新教基督徒佔5.6%,穆斯林佔1.3%,公教基督徒佔0.5%。河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基督宗教信徒人口[49] ,截至2012年,河南基督徒人口佔有6.1%,為中國基督教大省之一。報告沒有提供其他宗教的統計數字;86%的人口無宗教或信奉中國民間宗教,儒教,道教和中國秘密宗教。根據2007年的一項調查,大約8%的河南人有祖先崇拜。[50]
道教
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時,設「治」為基本傳教單位,河南北邙就是一個傳道點,張道陵亦曾在此隱居修道。張魯投降曹操後,與大批教徒隨從遷往鄴城,使五斗米道在河南傳播開來。西晉時,中原地區興起了「帛家道」,建有道觀二百餘所。唐玄宗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號為大聖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經》為科舉考試科目,又敕令西安、洛陽等地廣建宮觀,供奉老君。高宗皇帝還親自到老子故里鹿邑祭奠,詔於鹿邑修建紫極宮,各州修建玄元皇帝廟。五代宋初河南道士陳摶,以傳統的道家學說為核心,吸收儒家、佛教的思想,構成一套系統的內丹理論,為宋元道教內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北宋時期,統治者仿效唐朝,尊奉道教神趙玄郎為王室始祖,尊封為「聖祖上靈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詔於開封修建道教宮觀。由於北宋道教有濃重的官方色彩,各宮觀使均由朝廷命官擔任,開封成為道教的中心。金元時期,衛州(今河南衛輝)人蕭抱珍創立的「太一道」,傳播廣泛,深受統治者賞識,但是因為其教義過於簡單,教主文化素養又低,不能盡括道教傳統,於是很快被王重陽所創的全真教取代。全真道在興起後,七個弟子各傳一派,其中以邱處機、譚處端、孫不二、劉處玄為首的四派以河洛為傳教祖庭,河南是全真道重要傳播地。
河南道教遺蹟遍佈,著名的有:
- 鹿邑太清宮,道教鼻祖老子誕生之地;
- 洛陽北邙函谷關,老子西行並作《道德經》之地;
- 中嶽嵩山,眾多名道隱居之地;
- 濟源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
- 唐州桐柏山,著名道教福地;
- 靈寶亞武山,真武大帝出家之所;
- 沁陽二仙廟,上清派的宗源地;
- 開封重陽觀,全真教祖庭;
- 此外還有陽台宮、中嶽廟、天寶宮、呂祖祠、碧霞宮、奉仙宮、函谷觀、青龍宮、遇險觀、嘉應觀等大大小小的宮觀庵堂遍佈河南名山大川、鬧市僻野。
佛教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從白馬寺始,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歷代高僧甚至外國名僧亦來此覽經求法,所以白馬寺又被尊為「祖庭」和「釋源」。
漢傳佛教的一支—禪宗相傳中國禪為菩提達摩(南北朝時期南天竺人)創立。達摩於北魏末年首先活動於洛陽(今河南洛陽市),後來來到嵩山(今河南登封市)少林寺,面壁九年修持佛法,修習禪定,倡二入四行之禪修原則,以《楞伽經》授徒,後世以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以嵩山少林寺為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並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達摩在少林寺有嗣法弟子慧可、道育等,僧璨為再傳。璨弟子為道信。信弟子弘忍立東山法門 ,為禪宗五祖。門下分赴兩京弘法,名重一時。其中有神秀、惠能二人分立北宗漸門與南宗頓門。神秀住荊州玉泉寺 ,晚年入京,為三帝國師,弟子有嵩山普寂、終南山義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寶林寺,門下甚眾,以惠能為六祖。時稱"南能北秀"。北宗主張"拂塵看淨"的漸修,數傳後即衰微;南宗傳承很廣,成為禪宗正統,以《楞伽經》、《金剛經》、《大乘起信論》為主要教義根據,代表作為《六祖壇經》。
基督教
1884年,中國內地會將基督教傳入河南周口。隨後,路德會、加拿大長老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等西方差會陸續進入河南。1949年基督教在河南約有5萬信徒。文革結束以後,河南的基督徒人數呈爆炸式增長,到1990年代超過浙江,成為中國基督徒最多的一個省份,最低估計人數超過200萬。合法的聚會場所有數千處。地下的家庭教會也非常活躍。河南也是被政府取締的宗教組織東方閃電(全能神)的發源地。 1946年,羅馬天主教在河南教省設立開封總教區管理天主教事務。開封市區內的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又名理事廳天主教堂,是天主教開封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該教堂由意大利米蘭外方傳教會神父潭維新(Noe-Joseph Tacconi,1873年—1942年)主建於清末,是河南省最大的天主教堂和最大的天主教建築。
猶太教
政治
地方首長
機構與職務 | 中國共產黨 河南省委員會 書記 |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
河南省人民政府 省長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河南省委員會 主席 |
---|---|---|---|---|
姓名 | 樓陽生[51] | 王凱[52] | 劉偉[53] |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
籍貫 | 浙江省浦江縣 | 河南省洛陽市 | 山東省滕州市 | |
出生日期 | 1959年10月(65歲) | 1962年7月(62歲) | 1958年3月(66歲) | |
就任日期 | 2021年5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18年1月 |
人物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 ^ 中华文明发源地 经济崛起正当时. 新浪網. 2011年2月23日 [2011年9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2月9日) (中文(簡體)).
- ^ 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河南省文化廳. 2011-06-03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河南打造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 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1-05-26 [2011-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中文(簡體)).
- ^ 201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www.ha.stats.gov.cn.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 ^ 河南省经济概况.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9).
- ^ 专家新定义河南简称 豫并非人牵象 应看成天象. 華夏經緯網. 2009-03-31 [2011-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9).
- ^ “中国”一词来龙去脉:最早出现于东周成书. 鳳凰網. 2009年10月16日 [2011年9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9日) (中文(簡體)).
- ^ 七朝古都——安阳. 長城網. 2011-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 ^ 殷墟旅游简介. 藝龍. [201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历史渊源. 安陽市人民政府. 2018-05-23 [201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 ^ 11.0 11.1 历史沿革.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5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31日).
- ^ 1887年9月30日 黄河决口. 人民日報. 2011-09-30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 ^ 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2015-01-08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 ^ Peter Hough. Understanding Global Security. Routledge. 2014: 198–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 ^ 湯其成(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李秀雲(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水圈中的自然灾害〉. 王勁峰 (編).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灾害区划、影响评价、减灾对策》.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年10月: 41.
- ^ Garnaut, Anthony.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Henan Famine of 1942. Modern Asian Stud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2013, 47 (6): 2009–2010, 2034, 2044. ISSN 1469-8099. doi:10.1017/S0026749X13000103.
- ^ 佚名. 大跃进饿死百万河南人. 文匯報. 2005-12-22 [2012-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3) (中文(繁體)).
- ^ 75年河南水灾:滔天人祸令十万人葬身鱼腹. 鳳凰網.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0).
- ^ 河南75·8溃坝:世界最惨垮坝惨剧. 中國網. [201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1).
- ^ 宋傑. 《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11. ISBN 978-7-5004-7633-7.
-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3).
- ^ 郑州 - 气象数据. 中國天氣網.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31).
-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行政区划统计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0-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河南省統計局.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037-7130-9.
- ^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 [2018-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8) (中文(簡體)).
- ^ 2021年河南出生人口不足80万人. [2022-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 ^ 最新发布与解读_河南省统计局. tjj.henan.gov.cn. [202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 ^ 大数据揭秘河南人务工流向:省外流动下降 省内流动增长. 河南日報客戶端. 2017年2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11日).
- ^ 中国姓氏发源地最多的省份河南姓氏略谈. [2010-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 ^ 中华万姓缘自河南 淮阳成寻根祭祖圣地. 中國網. 2004-10-29 [2011-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中文(簡體)).
- ^ 国家统计数据库,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摘要版). [200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0).
- ^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 Ha.stats.gov.cn.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河南省: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1049亿斤. 中國廣播網. 2008年2月26日 [2011年9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12日) (中文(簡體)).
- ^ 绿色产业之梦. 科學時報. 2011-07-01 [2011-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2) (中文(簡體)).
- ^ 2016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河南上榜9席中西部居首. 大河報. 2016年8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31日).
- ^ 河南历代状元谱系列之一 状元与河南之缘. 大河報. 2014年6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8).
- ^ 史上唯一状元科学家吴其濬. 大河報. 2014-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 ^ 河南大学:百年名校的沧桑复兴路. 青塔網. 2016-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8).
- ^ 教育部就是制造高考不公的根源. [2011-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4).
- ^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情况统计表(43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19-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 ^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www.gov.cn. [2019-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9).
- ^ 201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河南日报网-河南日报官方网站. www.henandaily.cn. [2019-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8).
- ^ 48.0 48.1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2012: 當代中國宗教狀況報告——基於CFPS(2012)調查數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 013
- ^ 當代中國宗教狀況報告——基於CFPS (2012)調查數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 024
- ^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2009, Chinese Spiritual Life Survey (CSLS) 2007. Report by: Xiuhua Wang (2015, p. 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楼阳生 简历 - 人民网 地方领导资料库. ldzl.people.com.cn. [202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0).
- ^ 王凯 简历 - 人民网 地方领导资料库. ldzl.people.com.cn. [2021-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9).
- ^ 刘伟任河南省政协党组书记 原任山东省政协主席. 經濟日報. 2018-01-22 [2018-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4).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