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感染症
沙門氏菌感染症 Salmonellosis | |
---|---|
電子顯微鏡下,入侵人體細胞的沙門氏菌(紅色) | |
症狀 | 腹瀉、發燒、腹痛、嘔吐[1] |
併發症 | 反應性關節炎、大腸激躁症[2] |
起病年齡 | 暴露病原後半天到三天[1] |
病程 | 4–7天[1] |
類型 | 傷寒、非傷寒[1] |
病因 | 沙門氏菌屬.[1] |
風險因素 | 年長者、年輕者、免疫系統較弱的人, 奶瓶餵食者, 氫離子泵阻斷劑,生雞蛋[1] |
診斷方法 | 糞便檢查、血液檢查[3] |
鑑別診斷 | 其他種類的腸胃炎[2] |
預防 | 以正確方式準備食物及烹調[4] |
治療 | 口服補液、靜脈補液、抗生素[1] |
盛行率 | 美國每年非傷寒的沙門氏菌感染症有120萬人[1] |
死亡數 | 268,000(2015年)[5]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傳染病 |
ICD-9-CM | 003.0 |
DiseasesDB | 11765 |
MedlinePlus | 000294 |
eMedicine | 228174 |
Orphanet | 795 |
沙門氏菌感染症(英語:Salmonellosis),又稱沙門氏桿菌病,由沙門氏菌屬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通稱。在感染沙門氏菌之後的12至72小時內,患者通常會出現腹瀉,發燒,嘔吐與腹痛的症狀。這個疾病一般會持續四到七天,即使沒有接受治療,絕大多數的患者都可以自行痊癒。在某些狀況下,患者可能因為嚴重腹瀉而導致脫水,必須送到醫院治療。
在出現脫水狀況時,可能會採用靜脈注射;藥品治療也可以緩解其中某些症狀,像是退燒。若是沙門氏菌感染由胃腸道散佈進入血液中,可能造成嚴重的症狀,稱為傷寒,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老人,嬰兒,或是其他身體免疫系統功能不佳的人,可能會發展出嚴重的併發症。在少數的病例中,在發生沙門氏菌感染症後,病患會發生反應性關節炎,這種症狀可能會持續很久的時間。
註釋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Salmonella. CDC. 9 March 2015 [7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May 2017) (美國英語).
- ^ 2.0 2.1 Hald, T. Advances in microbial food safety: 2. Pathogen update: Salmonella. Elsevier Inc. Chapters. 2013: 2.2. ISBN 9780128089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0) (英語).
- ^ Salmonella Infections. MedlinePlus. [7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April 2017) (英語).
- ^ Salmonella (non-typhoid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ember 2016 [7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April 2017).
- ^ GBD 2015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ife expectancy,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9 causes of death, 198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8 October 2016, 388 (10053): 1459–1544. PMC 5388903 . PMID 27733281. doi:10.1016/s0140-6736(16)31012-1.
外部連結
- 沙門氏桿菌 (Salmonella) (繁體中文)
- 沙門氏菌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繁體中文)
- CDC website, Division of Bacterial and Mycotic Diseases, Disease Listing: Salmonellosis
- CFIA Website: Salmonella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Protective salmonella antibodies found in Malawi children, Sub-Saharan Africa gateway,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