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杜詩 (詩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杜詩
翻譯成韓語的杜詩
作者杜甫
類型

杜詩即「杜甫詩集」,據《新唐書》載,原有六十卷[1],經五代動亂,已大致亡佚,未有家集傳世[2]。杜甫一生潦倒,其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3]大曆年間,唐代潤州刺史樊晃曾集杜甫詩為《杜工部小集》六卷,收杜詩二百九十首,並作《杜工部小集序》,是收集杜詩第一人。

北宋學者王洙崇文院編目期間,利用「秘府舊藏」和「通人家所有」的殘篇予以重新彙整,得一千四百零五篇,編為十八卷,又別錄賦筆雜着二十九篇,共二十卷,寶元二年(1039年)集結成《杜工部集[4]。嘉祐四年(1059年),由王琪增訂刊刻《杜工部集》於蘇州,並撰寫《後記》。

在王洙之前,着手整理杜詩者有蘇舜欽[5]王安石[6]劉敞[7]三家。蘇軾《東坡題跋》卷二記他與劉斯立曾於管城人家葉子冊中,得到古抄《杜員外詩集》。王沬《杜工部集記》記載所用杜集有九種,蘇舜欽等三家所據各集,王洙均未取用。例如唐代「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8]、「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9]、「孫光憲序本」二十卷、「鄭文寶序《少陵集》」二十卷、「別題小集」二卷、「孫僅」一卷、「雜編」三卷。

王洙收杜詩一千四百零五首。後人續搜逸詩,又得五十餘首,這其中有真有假,「其餘皆非真木」[10],存佚的問題至今仍是個謎。杜詩律切深嚴,工於用字,鮮涉艷情,多言國事,韋縠《才調集》錄李白詩二十八首卻不選杜詩,馮舒《才調集評註》以為「崇重老杜」,《四庫提要》說「實以杜詩高古,其書體例不同。」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亦不收杜詩,實因當時杜甫已非青年詩人,因而不在選錄之列。唐人選詩,僅韋莊《又玄集》收有杜詩,以杜甫、李白、王維置於卷首。宋朝的杜詩選本,以《文苑英華》、《唐文粹》最著名。

歷代為杜詩作注者眾,號稱有千家之多[11],南宋時即出現《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實收注家一百五十一人。劉辰翁首開杜詩評點之風,其一生對杜詩用力最多,並成《興觀集》,但未刊。高楚芳刪存諸注,以劉評附於《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二十卷,《文集》二卷。[12]又如南宋郭知達《九家集註杜詩》、王嗣奭的《杜臆》、清代錢謙益《箋註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註》、楊倫箋注《杜詩鏡銓》二十卷、浦起龍《讀杜心解》。王嗣奭在《杜臆》中運用「以杜證杜」的註釋手法,例如王嗣奭舉杜詩《對作花卿歌》中的「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證明花卿即指花敬定仇兆鰲說:「宋元以來,注家不下數百……各有所長,其最有發明者,莫若王嗣奭之《杜臆》。」[13]萬曼作《杜集敘錄》[14]邊連寶以為《千家注杜》「雜而舛」,《趙注》「淺而略」,《顧注》「瑣而鑿」」至於《仇注》「所取太博,時或短於抉擇」。唐汝詢《唐詩解》卷首謂:「杜集舊有千家注,而李集惟楊、蕭二家。然杜注多偽,李注近煩。」

註釋

  1. ^ 樊晃的《杜工部小集序》:「文集六十卷,行於江漢之南。屬時方用武,斯文將墜,故不為東人所知。……君有子宗文宗武,近知所在,漂寓江陵,冀求其正集,續當論次雲。」《崇文總目》僅載「《杜甫集》二十卷。」
  2. ^ 呂陶《淨德集》卷二四《杜敏求墓志銘》、《琬琰集刪存》卷二查籥《杜御史莘老行狀》
  3. ^ 杜甫《南征》
  4. ^ 《宋史》卷二百八《藝文志》:「王洙《注杜詩》三十六卷。」
  5. ^ 蘇舜欽《題杜子美別集後》云:「天聖末,冒黎韓綜官華下,於民間傳得號《杜工部別集》者,凡五百篇。予參以舊集,削其同者,餘三百篇。」(《蘇學士集》卷十三)
  6. ^ 《杜工部後集序》云:「予之令鄞,客有授予古之詩世所不傳者二百餘篇。」(《臨川集》卷八四)
  7. ^ 劉敞〈《寄王二十》詩序〉:「先借王《杜集外集》,會疾未及錄。近從吳生借本,增多於王所收,因悉抄寫分為五卷。」(《公是集》卷廿四)
  8. ^ 王得臣《增注杜工部詩集序》稱僅十卷。(見蔡婪弼《杜工部草堂詩箋》,《古逸叢書》本,簡作《蔡箋》)
  9. ^ 《崇文總目》、《新唐書·藝文志》著錄
  10. ^ 王若虛《滹南詩話》錄其舅周昂
  11. ^ 董居誼《黃氏補註杜詩序》云:「近世鋟板注以集名者毋慮二百家。」周采泉《杜集書錄》收錄宋至清的杜集(注本、選本、譜錄等)共八百三十五種。
  12. ^ 《四庫全書》收元代高楚芳編《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提要云:「宋犖謂杜詩評點自劉辰翁始,劉本無注,元大德間有高楚芳者,刪存諸注,以劉評附之。」
  13. ^ 仇兆鰲在《杜詩詳註·杜詩凡例》「歷代注杜」
  14. ^ 《杜甫研究論文集》第三輯及《唐集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