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輪
曲輪(くるわ)是城內外規劃的區域名稱,亦寫作郭(くるわ)。[1]
主要的曲輪結構為:封鎖出入口-虎口的門開始,最前緣設有圍牆以及偵查和攻擊用的櫓。主郭中除了設有作為司令部總部的城主居所以外,建有儲藏兵糧的倉庫、料理伙食的廚房等建築物。戰時會在各個曲輪內派兵駐紮守備。
曲輪的配置
曲輪被定義為依軍事、政治意圖所削平、盛土的平面空間,到15世紀後半曲輪的連帶結構才開始發達。例如千葉縣橫芝光町的篠本城是由主從關係不明確的空間組成,另外青森縣八戶市的根城是橫式並排構造,被認為當初連郭式城郭的曲輪間並沒有主從關係。此後在戰國時代以降的城郭中刻意安排複數的曲輪,一般是由一郭為中心,二郭以後照列排序所組成。在江戶時代將主要的曲輪命名為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
設計和主要曲輪
城郭作為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特別是城郭的形狀、結構等。因此築城時考量城郭地點以及曲輪的部署,盡量做有利防禦的設計。江戶時代的軍學中顯示,基本設計主要為3個曲輪,即在城郭核心的本丸周圍,以較有效果的縱深配置輔佐予二之丸、三之丸[2]。但是江戶時代的軍學是太平盛世的學問,沒有實際的築城和戰鬥經驗驗證,此點是必須注意的。[3]
一般來說,縄張(設計)大約被分類為以下數種。
- 輪郭式
- 三之丸、二之丸等依序圍繞本丸的設計。對於四面八方皆能有厚實的防禦,但是城郭規模會非常大。平城常使用的設計。(例:山形城、松本城、大阪城等)
- 圓郭式
- 輪郭式的分支,在本丸周圍配置圓形或半圓形的二之丸、三之丸。(例:田中城等)
- 連郭式
- 本丸和二之丸、三之丸並列的設計。雖然拉長了到達內部的縱深距離,但也意味着本丸的側面或背面被暴露出來,結果可能造成搦手門的防備比追手門(大手門)薄弱。(例:松山城(備中國),松山城(伊予國),盛岡城等)
- 並郭式
- 本丸和二の丸並列,周邊再以其他曲輪包圍的形式,亦有詰丸和本丸並列的情況發生。(例:大垣城,島原城,大分城等)
- 梯郭式
- 本丸部署於城郭的角落,其他曲輪配置於周圍的兩面或三面。設計將本丸所暴露出的部位(比如背後)面對湖沼、山河或絕壁等「天然的防禦設施」。(例:岡山城等)
- 渦郭式
- 以本丸為中心,二之丸、三之丸以渦狀配置的設計。(例:江戶城、姬路城、丸龜城等)
- 階郭式
- 曲輪群以階梯狀佈置的形式,戰國時代的山城、江戶時代初期的平山城多有此類構造。活用山和丘陵地形的築城手法。(例:姬路城、丸龜城,熊本城等)
個個城郭並非一定是上述的某個分類,也多有上述之變形、發展型和合體型(例如「輪郭式+梯郭式」)設計。另外有些城郭屬於難以分類(單郭式等)的設計。此外,根據研究人員的認知不同而有將同一城區分為不同類型的狀況,亦或是將其做更詳細的分類。
-
輪郭式繩張
-
連郭式繩張
-
梯郭式繩張
-
渦郭式繩張
其他曲輪
為加強防禦力量的目的,在本丸等主要曲輪的周圍設置帶曲輪、腰曲輪或捨曲輪等小型曲輪。此外,也有從其他部位獨立出來的出丸或以防禦虎口為目的,在其前方部署的馬出。
各曲輪的名稱、用途
安土桃山時代以後的城郭中,各個曲輪是根據其用途被稱為「〇〇曲輪」「〇〇丸」等,另外根據時代和地域之別也有不同名稱。本丸、二之丸等將曲輪稱作"丸"的起源和語源尚不可考,但在安土桃山系城郭以及江戶時代以後的近代城郭名稱中,被稱為「〇〇丸」的曲輪都是主要部位。另外,堀田浩之以日本的城的中心開始賦予「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共同名稱,主要是便於說明和理解曲輪的編制,推定是作為軍學上的基礎,利用上級權力賦予城郭管理上符號的新概念[4]。雖然「丸」在日語中意味着球體,引用江戶時代軍學相關書籍的後述中認為建城偏好使用圓形。江戶初期的北條流軍學之祖-北條氏長著的《兵法雌鑑》中[5]
城をとるべきようは、小く丸くとるべし…(城者,宜小且圓)
——北條氏長,『兵法雌鑑』,『兵法雌鑑』
和,江戶中期的軍學書《武用方言略》
城は小円を善とすること、城取の習とぞ、此故に丸とは呼ぶ也…(習有城宜小且圓,故稱為丸)
——木下義俊,『武用弁略』,『武用弁略』
。[6]
曲輪的用途
- 本丸
- 城的中樞部,有如本丸御殿一樣的居住兼政務區域,是戰時最終防衛線。又被稱作本城、一之曲輪等。
- 二之丸
- 連繫本丸的主要曲輪名稱。有時和本丸一樣建有殿舎,有些城的二之丸也握有城的中心機能。在廣島城中,在其他城馬出位置的小規模曲輪稱為二之丸。又被稱為二之曲輪、二之城。
- 三之丸
- 連繫二之丸的主要曲輪名稱,有些設有家臣們的宅邸。又被稱為三之曲輪、三之城。
除此之外,主要從本丸方向看過來有方角的曲輪稱作「(方角)之丸、(方角)丸」。
- 東之丸-明石城、高松城、米子城、西尾城等。
- 西之丸-作為城堡所有者的隱居所使用。作為隱居所使用的西之丸有德川家康的江戶城西之丸,姬路城和岡山城也有同樣的西之丸 。
- 南之丸-和歌山城、小諸城等。
- 北之丸-弘前城、高松城、大洲城等。
- 帶曲輪
- 配置於主曲輪外圍的細長小曲輪。有些會略低於主曲輪一小階或是像豐臣大坂城的2重式建法。
- 腰曲輪
- 在山的斜坡上削出平地所築成的曲輪,用以誘敵進入後由高處掃射。
- 捨曲輪
- 設置於主郭前面,於攻勢時作為向外打擊的前線,在防守時能夠捨棄掉的曲輪。靠近主郭的一面不建築圍牆等遮蔽物,以利於從主郭攻擊而來。
這種曲輪主要用以達到拖延敵人攻入時間且有利於防禦。但是規模較小的城常有一個曲輪被攻下後,下個曲輪也進入射程範圍內的狀況,另外也有很多中世紀山城的曲輪,並沒有面對過使用鐵砲兵器的戰鬥。
- 總構、總曲輪
- 將城下町以長又寬的護城河或土壘、石牆等圍繞的大型曲輪。詳細請參照總構條目。
- 出丸
- 為補強城的弱點或是做到觀測目的而建造輔佐性曲輪。
- 知名的有大阪冬之陣時,真田信繁(真田幸村)於大阪城總曲輪南側建造的「真田丸」等。
- 江戶時代因武家諸法度的規定中,城郭的增築原則上是被禁止的,所以像岡山城的後樂園一樣,形成建造兼具出丸功能的大規模庭院之情景。
- 馬出
- 配置於虎口前沿的小型曲輪。除了提高敵人入侵虎口的難度外,也成為有利於防禦虎口的射擊陣地。另外能作為向城外出擊的小部隊駐紮設施。有僅建有土壘而難以被稱為曲輪的小面積構造,也有如名古屋城、篠山城、廣島城等大型馬出存在。可分為半圓形的「丸馬出」與方形的「角馬出」。
- 天守曲輪、天守丸
- 在本丸內建有天守閣的曲輪,或是依連立式天守、連結式天守的區隔而形成的曲輪。亦有以此名稱稱呼本丸的情況發生。不同的城也會有不同的稱呼,如天守郭、天手曲輪、本壇。
- 水之手曲輪
- 設有該城主要取水設施的曲輪。山水流入的場所或是水井等。也被稱為井戸曲輪。
- 山里曲輪、山里丸
- 營造有娛樂目的的宅邸、庭院的曲輪。挖池、築山、建有涼亭或茶室等。在豐臣期大坂城、姬路城、明石城、伏見城、肥前名護屋城等都能看得到。江戶時,作為大名庭園而不僅只建在城內,也會建於城外、藩邸。江戶城的吹上被認為是山里曲輪之一,曾經設置有吹上奉行,目前作為皇居的吹上御苑而殘留至今。
腳註
參考文獻
- 南條範夫・奈良本辰也監修『日本の名城・古城事典』 TBSブリタニカ、1989年、ISBN 978-4484892085
- 歷史群像編輯部・編『歴史群像シリーズ特別編集 よみがえる日本の城26 城絵図を読む』 學習研究社、2005年、ISBN 978-4056042337
- 川口素生『戦國時代なるほど事典』PHP研究所、2001年12月、pp. 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