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酒樓
戒酒樓(英語:Temperance Hall)又稱禁酒樓或規矩堂,始建於十九世紀中後期,坐落於當時天津英租界的海大道(Taku Road)和寶士徒道(Bristow Road)交口處,今和平區大沽北路和營口道交口南側),原建築在庚子事變中被火焚毀,現已不存在。[1]
歷史
1870年,天津教案發生之後,由於當時各國的軍艦經常駛入海河,經常有一些水兵上岸後在租界內酗酒滋事,給租界治安帶來很大隱患也給租界的管理者帶來了很多麻煩,因此,當時要求減少供應酒精的呼籲給了天津租界的飯店和娛樂業經理們很大的壓力。為了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當時租界內的一些教會組織特意為這些水兵安排了戒酒會和茶會等一些娛樂項目。而當時的活動場所一開始多集中在一些私人房屋和合眾會堂里進行。後來,一些飯店股東們共同集資自願捐助,在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海大道(Taku Road)和寶士徒道(Bristow Road)交口處(今和平區大沽北路和營口道交口南側)循道公會附近捐修了一座二層的戒酒樓,當時定名「規矩堂」。建築建成之後,各國的水兵們可以在戒酒樓中閱讀書籍,報紙,作各種遊戲。有時,該建築還要為一些即將離開的的艦艇上的水兵們組織歡送音樂會。當時,戒酒樓活動的組織者有英國人埃蒙德·惠特里(Mr.Edmnud Wbeatley)和阿格尼絲·威斯頓(Miss Agnes Weston)等人,他們組織每個登記的戒酒會會員交納二十五分錢的月金作為戒酒樓的日常經費來源。後來,一些水手在這裏編寫了許多小段的戒酒歌,這些戒酒歌被編輯收錄到《華北戒酒會作曲家》的書中。後來,各國軍艦陸續撤離天津,戒酒樓及周邊地區漸變成民居。庚子事變中,戒酒樓被火焚毀。[2]
建築風格
戒酒樓為一座二層磚木混合結構樓房,局部為三層。建築的主入口設在轉角處,建築外立面為清水牆面,建築頂部為平頂並設有女兒牆,轉角處頂部做特殊處理,三層以上為穹窿頂塔樓,三面設有老虎窗,塔頂為盔式塔帽。建築首層入口處為拱券形門窗,其窗楣帶有放射狀花飾。[3]
內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劉穎. 走进天津:60年巨变 寻找“天津小白楼”. 天津網. 2009-10-11 [2011-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 ^ 天津市地方志網. 地方志 > 天津通志 > 租界志 > 文化. 天津政務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0) (中文(簡體)).
- ^ 雷穆森O.D.Rasmussen. 《天津租界史》. 許逸凡、趙地翻譯,劉海岩校訂.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ISBN 978-7-201-06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