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巴頓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zərbaycanca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añol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Galego
- 客家語 / Hak-kâ-ngî
- עברית
- Magyar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한국어
- Latina
- मराठी
- Bahasa Melayu
- مازِرونی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Polski
- پنجاب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Русиньскый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Tiếng Việt
- Yorùbá
- 閩南語 / Bân-lâm-gú
爵士 德里克·巴頓 Derek Barton FRS FRSE | |
---|---|
出生 | (1918-09-08)1918年9月8日 英國英格蘭肯特郡格雷夫森德 |
逝世 | 1998年3月16日(1998歲—03—16)(79歲)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城 |
國籍 | 英國 |
母校 | 倫敦帝國學院 |
知名於 | 巴頓反應 巴頓脫羧反應 巴頓–凱洛格反應 巴頓-麥康比去氧反應 巴頓-扎德反應(英語:Barton–Zard reaction) 氫氧化鈉碘化(英語:Hydrazone iodination) |
獎項 | 科迪-摩根獎(英語:Corday–Morgan Prize)(1949) 皇家學會院士(1954) 歐內斯特·根特獎(英語:Ernest Guenther Award)(1957) 戴維獎章(1961) 諾貝爾化學獎(1969) 皇家獎章(1972) 下級勳位爵士(1972) 科普利獎章(1980) 普利斯特里獎(1995)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有機化學 |
機構 | 倫敦帝國學院 自然物質化學研究所(英語:Institut de Chimie des Substances Naturelles)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 |
博士導師 | 伊恩·海爾布倫(英語:Ian Heilbron) |
博士生 | 傑克·鮑德溫(英語:Jack Baldwin (chemist)) 安東尼·巴瑞特(英語:Anthony Barrett) |
德里克·哈羅德·理查德·巴頓爵士,FRS(英語:Sir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1918年9月8日—1998年3月16日),英國化學家,於196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德里克是二十世紀的有機化學研究者。在有機化學的理論和實踐上都做出了貢獻。他於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
早年經歷
巴頓出生於英國一個木匠家庭,祖上三代都是木匠,到他是第四代。巴頓在中學畢業後還的確從事了一年木匠生涯。當時他父親亡故,家裏正指着他繼承祖業。一年後巴頓就厭煩了木工活,於是就考大學學化學去了。
學術生涯
巴頓在進入倫敦帝國大學之前,就先後在很多小學校任職。他還一度在一個私人企業做過技術人員,他在私人企業工作時跟一個德國老技工學會了很多化學動力學的研究方法,而這些在他後期研究自由基化學時提供幫助。他60歲的時候在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被強制退休,然後到法國國立科研中心(CNRS),工作到6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最後至美國德州農工大學。他在那裏進行12年研究,直到1998年逝世。
學術貢獻
巴頓的學術貢獻有兩部分。一是構象分析;二是自由基化學。巴頓是構象分析的主要奠基人,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他的理論從建立到現在近60年的時間內沒什麼大的更動,為指導有機合成的理論。之前,自由基化學反應因缺乏約束條件被普遍認為無合成價值。經巴頓的研究,這個觀點被推翻。在現代有機合成中自由基化學在很多場合發揮了作用。由於自由基化學避免了酸鹼的反應氛圍,使得對酸鹼敏感的糖化學合成研究得到了巨大的進展。事實上巴頓也是現代糖化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巴頓在有機化學領域提出了「發明化學反應」的研究概念。他試圖通過大量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只要通過合理的邏輯思辨和相關的知識,人們可以根據需要來發明、而不是發現新的化學反應。
軼事
- 1965年巴頓發明了一個自由基反應用於遠端碳氫鍵活化。而該反應的發明源於當時的一個研究的需要。當時某公司研究所在探索一個方法將普通廉價的類固醇原料轉換成另一個極珍貴的類固醇激素。巴頓作為特聘技術顧問就根據需要在一張小紙片上寫下了一個思路,然後找了一個研究員助手下去驗證。很快該公司就通過這個技術製備了60克激素。在當年的美國化學會年會上,當巴頓在講台上摸出一瓶裝有這60克激素的瓶子時,底下全驚呆了。因為當時世界上這種激素在實驗室里分離的量加起來不超過10毫克。
- 巴頓的妻子是法國人,因此巴頓的法語也很不錯。
- 巴頓跟羅拔·伯恩斯·伍華德關係極佳,倆人在學術上也互有促進。
- 巴頓曾說: 我研究一個題目,等到這個題目下別人發的文章我自己已經數不過來的時候,就放棄,找新的題目做(言下之意這個領域已經被研究徹底了)。
由巴頓名字命名的反應
參考文獻
腳註
其他
出自巴頓的自傳:
- Derek H. R. Barton: Some Recollections of Gap Jumping (Profiles, Pathways, and Dreams), ISBN 084121770X,An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ublication (May 5, 1991)
外部連結
-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69/barton-bio.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ttp://www.universitystory.gla.ac.uk/biography/?id=WH2177&type=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01年-1925年 |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麥克米倫、西博格 / 1952年: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鮑林 / 1955年:迪維尼奧 / 1956年:欣謝爾伍德、謝苗諾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羅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爾文 / 1962年:佩魯茨、肯德魯 / 1963年:齊格勒、納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華德 / 1966年:馬利肯 / 1967年:艾根、諾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薩格 / 1969年:巴頓、哈塞爾 / 1970年:萊洛伊爾 / 1971年:赫茨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爾、斯坦 / 1973年:菲舍爾、威爾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利普斯科姆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爾 / 1979年:布朗、維蒂希 / 1980年:伯格、吉爾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謙一、霍夫曼 / 1982年:克盧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爾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爾 / 1986年:赫施巴赫、李遠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萊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費爾、胡貝爾、米歇爾 / 1989年:奧爾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馬庫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歐拉 / 1995年:克魯岑、莫利納、羅蘭 / 1996年:柯爾、克羅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茲韋勒 / 2000年:黑格、麥克德爾米德、白川英樹 |
2001年- | 2001年:諾爾斯、野依良治、沙普利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維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麥金農 / 2004年:切哈諾沃、赫什科、羅斯 / 2005年:肖萬、格拉布、施羅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爾 / 2008年:下村脩、查爾菲、錢永健 / 2009年:約納特、拉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鈴木章 / 2011年:謝赫特曼 / 2012年:萊夫科維茨、科比爾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維特、瓦舍爾 / 2014年:貝齊格、赫爾、莫爾納爾 / 2015年:林達爾、莫德里奇、桑賈爾 / 2016年:索瓦日、斯托達特、費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蘭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諾德、溫特、史密斯 / 2019年:古迪納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 2020年:夏彭蒂耶、道德納 / 2021年:利斯特、麥克米倫 / 2022年:貝爾托齊、梅爾達爾、沙普利斯 / 2023年:巴文迪、布魯斯、葉基莫夫 / 2024年:貝克、哈薩比斯、江珀 |
註: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4年、1918年、1920年、1921年、1925年、1927年、1938年、1943年、1944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1951年至2000年科普利獎章獲得者 |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 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
- 自2023年5月缺少註腳的條目
- 自2023年5月語調不適於維基百科的條目
- 需要校對的頁面
- 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維基數據有相關圖片而本地未添加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ANTI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ibri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eopoldin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