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定錨效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定錨效應(英語:Anchoring Effect,或focalism),又稱錨定效應心理學名詞,是認知偏差的一種。

定義

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這稱為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此片斷資訊(錨點),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但是人類容易過度利用錨點,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當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就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

舉例

例子1:假設A店和B店都陳列完全一樣的三千五百日圓混裝餅乾。

A店主要是賣一千日圓左右的餅乾為主,所以客人看到三千五百日圓的商品,會覺得「貴」。但是B店大多是賣價格在五千日圓上下的餅乾,看到三千五百日圓的混裝餅乾,會覺得「便宜」。

例子2:阿仙奴中場格列沙加是球隊中埸重心球員。

在過去三季比賽中,共114場比賽,有5場被罰紅牌

而有球迷在看見其某一兩埸比賽獲得紅牌,會覺得其全部球會比賽均魯莽行事。

然而,在格列沙加為國家隊效力之時,整體防守較兇狠之下,球迷卻認為格列沙加表現不夠兇狠。

這就是所謂「錨點效應」

發展

定錨效應最早由阿摩司·特沃斯基丹尼爾·卡內曼進行觀察,並以加以理論化。

他們要求參加者在5秒內計算。由於參加者沒有足夠時間計算,所以他們嘗試估計答案。由小數字開始(1到8),參加者估計是512,由大數字開始(8到1)參加者估計是2250。正確答案是40320。[1]

在其他「估計」的實驗,亦觀察到相同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 Tversky, A. & Kahneman, D.(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cience, 185, 11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