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孟良崮戰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孟良崮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解放軍衝上孟良崮
日期1947年5月13日-5月16日
地點
結果

解放軍決定性勝利

李天霞的部隊未及時馳援導致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及其他馳援部隊被殲滅,國民革命軍全面從山東撤退。
參戰方
broder 中國共產黨
broder 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
broder 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國民革命軍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
指揮官與領導者
broder 粟裕
broder 陳毅
broder 王必成
broder 顧祝同
broder 湯恩伯
broder 王敬久
broder 歐震
broder 張靈甫( 或自殺)
broder 黃百韜
broder 胡璉
broder 李天霞
兵力
270,000人 450,000人[1]
傷亡與損失

傷亡約13,000人

(陣亡2,043人,傷9,300人)
陣亡11,000人,被俘19,000人
1947年,粟裕(左二)在指揮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是1947年5月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在山東省中部沂蒙山區的一次重大戰役。陳毅粟裕指揮的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張靈甫指揮的精銳「王牌模範師」整編七十四師被完全消滅,師長張靈甫身亡[2]

孟良崮戰役是國共內戰時期的重大事件。在戰術層面上,孟良崮戰役並未改變國軍在山東的進攻態勢,國軍經休整後繼續向魯中地區進攻,並在7月南麻戰役之後成功佔領淄博礦區,打通膠濟鐵路,並將共軍擠壓到了黃河以北。然而,在戰略層面上,74師被殲滅卻再次驗證了着國軍在機動性和組織力上遜於解放軍,國府也沒有可能在軍事上消滅中共,從而解決中共問題。[3] 對於國府而言,內戰形勢愈加悲觀。

背景

抗日戰爭結束後,山東大部成為中共領導的解放軍控制的解放區。1946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1947年2月,萊蕪戰役中,解放軍根據「不計一城一地得失,大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方針,以臨沂一座空城為代價消滅了國軍1個綏靖區指揮部、2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3月初,國軍撤銷徐州鄭州綏靖公署,組成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親自主持的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簡稱徐州陸總),統一指揮原鄭州、徐州綏靖公署部隊,並將在晉冀魯豫戰場的整編第26軍王敬久部和在武漢的整編第9師調往山東;以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即整編第74師、第5軍、整編第11師為骨幹,編成3個機動兵團,分以湯恩伯、王敬久、歐震為司令官,執行機動作戰任務;加上王耀武的第二綏靖區和馮治安的第三綏靖區,國軍在山東總計集結了24個整編師(軍)60個旅(師)共計45萬人,佔全國重點進攻總兵力之64%。[4] 3月下旬,國民革命軍吸取教訓,集中六十餘萬國軍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親自指揮,採用了齊頭並進的戰術,將軍隊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向解放軍進攻,導致解放軍的遊擊戰術無法奏效。華東野戰軍向東北方後撤。蔣介石、陳誠認為華野「攻勢疲憊」,遂命令各部兼程前進,跟蹤追剿。參謀總長陳誠「謹遵鈞座意旨」下達作戰令「(丙)各兵團任務如次: (一)着湯恩伯兵團以五個師迅即擊破當面匪軍,佔領莒縣、沂水,並以一部經坦埠分向沂水、南麻掃蕩。」[來源請求]

1947年5月3日,蔣中正早7時起飛到徐州,聽取剿務報告。認為「前方各師軍長精神萎頓疲玩,各圖自保,毫無互助合作、協同一致精神,以致屢失戰機,處處被動,又不遵奉其上官命令,故全線停滯延緩形成呆死態勢,殊深憂慮。乃命墨三擬稿重申賞罰,並將李天霞革職留任,以警其餘將領玩忽者戒也。」[來源請求]由此,張靈甫第74師不再歸屬李天霞第一縱隊指揮,在隨後的進攻坦埠的計劃初始時劃歸黃百韜第四縱隊指揮。

顧祝同在5月10日下令國軍跟蹤追剿莒縣、沂水、悅莊淄博之線。湯恩伯在同日下午按照顧祝同5月10日電令下達作戰命令「各部於十一日開始先行攻略坦埠」,「(六)整七十四、整二五師為攻擊部隊,歸第四縱隊黃司令統指揮,除以一部控制孟良崮、北桃圩要點外,主力真(11)日攻略三角山、水塘崮、楊家寨、黃鹿寨、黃斗頂山、蘆家山坡、鳳凰山各高地,文(12)日攻略坦埠南而確保之……」整編83師作為兵團預備隊,「以一部向界、馬牧池之線威力搜索,主力控制於青駝寺以北地區,準備機動。[5] 5月12日,蔣中正召開「官邸會報」研究山東戰局,參謀總長陳誠、國防部第二廳廳長侯騰等參加,會議決定以湯恩伯兵團攻佔莒城沂水,再進攻蔣峪臨朐;以歐震兵團攻南麻;王敬久兵團以第五軍、整七十五師、八十五師攻博山。5月13日國防部第三廳據此發出命令。第一兵團[6] 得命令後,堅持認為須先攻佔坦埠,再進攻沂水,獲蔣中正同意,並由徐州陸總部署兵力。

1947年1月國防部製圖局繪製界牌鎮地圖

74師被圍及雙方戰略意圖

5月10日,國軍南線兵團整編74師與25師等作為主攻渡汶河。10日晚,受命指揮74師的黃百韜到74師師部了解作戰計劃,不同意張靈甫在行動以前就大張旗鼓地修前進的道路,認為這樣會把自己的企圖過早地暴露於共軍,對作戰不利。張靈甫回答:「我的部隊車輛騾馬多,向北去儘是山路,不修不行,解放軍知道了也沒有關係,我們就是找他打的,怕什麼?」5月11日攻取重山、艾山。5月11日晚74師各旅到達了命令所指定的開進地點。12日74師全師通過孟良崮北之大沙河,先頭部隊第51旅至崮塘山附近,其先頭第151團與崮塘山解放軍警戒部隊戰鬥1小時多,佔領了崮塘山,當晚即停止在該地區附近;該地是解放軍的山區根據地,倉庫、兵工廠的堅壁清野物資很多,各旅、團即在附近村莊挖掘搜索埋藏物資,51旅151團挖出了不少新聞紙和大型印刷機械。

鑑於國軍74師突出戰線,華東野戰軍決定圍滅74師。具體部署是:以第4、9縱隊在坦埠以南正面阻擊張靈甫,第1、8縱隊分別由左右兩翼楔入74師縱深,隱蔽於魯南的第6縱隊晝夜兼程北進,到達垛莊西南的白埠、石蘭地區,切斷74師的退路,以上5個縱隊會合於孟良崮地區求滅74師,另以第2、3、7、10縱隊分別阻擊正面來援之國軍[7]

5月12日中午,華野六縱收到陳、粟、譚簽發的十萬火急電報,命令六縱接電後從隱蔽地立即星夜兼程兩日夜內北上240華里,搶佔垛莊,斷敵退路,封閉合圍圈,參加圍滅74師的戰鬥。六縱司令員王必成決定由副司令員皮定均率第18師先行出發,縱隊機關率領17師隨進,第16師在右翼平行前進。14日晨,六縱先頭部隊終於趕到垛莊外圍。

國軍74師5月13日攻佔馬山、邁逼山、大箭之線後,遭到了解放軍逐山堅強阻擊,距離坦埠已不到6公里。張師長判斷當面解放軍開始堅強抵抗,是掩護其後方的物資搬運疏散掩埋,因此向湯恩伯報告:「14日上午一定攻佔坦埠,請湯司令於14日8時來第一線觀戰。」5月13日當夜,解放軍對馬山發動多波次的營級反攻,拂曉時退回馬山以北地區;實際上這是華東野戰軍當夜對第74師的全面的穿插分割迂迴作戰的一部分。

14日上午9時,第51旅通報各團:情況有變化,停止向坦埠攻擊,原地監視待命;稍後通報左翼解放軍已有兩個縱隊到了左側後天馬山附近,右翼也有幾個縱隊正在南下運動中,74師根據這個情況決定向南轉進。此時,華野第一縱隊與第八縱隊,分別向74師兩翼勇猛突擊,插人敵縱深,割裂了74師與左右兩翼的聯繫;第四縱隊、第九縱隊向74師正面迎頭攻擊,阻止其前進。華野已經從北、東、西三面將74師圍住。14日中午,六縱18師主力部隊全部趕到垛莊以南和東西長命一線集結,查明了垛莊附近的敵情,並與左右兄弟部隊取得了聯繫;18師長途急行軍後稍事體息,即在友鄰第一縱隊協助下,對垛莊發起了攻擊,不到半小時全滅守軍,佔領垛莊,封閉了對74師的包圍圈。

74師副參謀長李運良主張拋棄重武器,上孟良崮固守待援、「中心開花」。師參謀長魏振鉞堅決反對,力主趕快突圍,向垛莊方向反攻以脫離險境。張靈甫採納了李運良的建議,沒有選擇從其它方向與大部隊會合,而是命軍隊進佔孟良崮山頭,固守險要地形,等待解放軍進攻。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聽說74師上山後,表示又驚又喜,並致電湯恩伯、張靈甫等說明其戰略想法:「顧司令祝同兄北恩伯、靈甫兄勛鑒:今已得知靈甫之74師被圍孟良崮,甚驚,又甚喜。其驚之因是靈甫被困,隨時有危險發生。其喜之因是靈甫給我國軍尋找了一個消滅解放軍陳粟部於孟良崮的大好機會。因為我74師戰鬥力強、裝備精良,且處於有利地形;再之,有恩伯、敬久、歐震三兄兵團大軍雲集,正是我國軍同陳粟決戰的好機會,現命令74師靈甫部堅守陣地、吸引解放軍主力,再調10個師之兵力增援74師,以圖裏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解放軍,決戰一場,消滅陳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舉改變華東戰局。總之,一切均仰仗諸位精誠團結,協同作戰,為黨國大業獻身出力,乃千秋之榮也。」

然而,蔣對於當地地形是否適合美式機械化部隊進行防禦卻缺乏足夠的考慮。反而是當事人張靈甫曾對隨軍行動的第一綏靖區第二處處長毛森心有不平地表示:蔣的軍隊是重裝備部隊,如在平原作戰,炮火能發揮威力,就是陳毅兩、三十萬人壓境也不怕;但現在蔣迫他進入山區作戰,等於牽大水牛上石頭山,「有人跟我過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給他們看吧!」

5月13日下午七時開始華東野戰軍集中九個主力縱隊共二十萬兵力,其中四個縱隊阻擋在山東的約四十萬國軍的反包圍,另外五個縱隊圍攻整編74師。蔣中正認為74師佔據地形優勢,裝備精良,加上在外圍國軍兵力雄厚,遂命令74師堅守待援,等外圍國軍對解放軍反包圍之後再「中心開花」。當時在孟良崮周圍一百公里範圍內至少有四十多萬國軍,按照正常行軍速度一天之內都可以到達救援,而以74師的訓練、裝備固守一、二天是完全可行的戰術想法。

此時雙方的戰略意圖都已非常明顯:如果國民革命軍其它師隊在74師被消滅前趕到孟良崮,則進攻孟良崮的解放軍將陷入腹背受敵。同時,這也是國軍一直尋求的與一貫進行游擊戰的解放軍正面對決的機會,如果計劃成功,則陳、粟指揮的華東軍力將面臨滅頂之災。而陳毅、粟裕的計劃則是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消滅裝備最精銳的王牌74師,嚴重打擊國軍的士氣。

戰役經過

圍攻

5月11到13日,整編第74師在整編第83、第25師掩護下自垛莊北進至黃鹿砦、舊寨、野豬旺等地,被第9縱隊擊退,隨後佔領楊家寨、佛山角、馬牧池等地,準備14日發起攻佔坦埠。

5月13日上午,國軍3個師又發起攻擊,至下午4時懼殲後退至黃斗頂山、重山、馬牧池。5月13日當晚,華東野戰軍以一部兵力在整編第74師正面實旋阻擊,第1、第8縱隊主力從其兩翼尋隙向縱深楔進。第1縱隊第3師攻佔曹莊及其以北高地,逼近蒙陰,構成對外正面阻擊整編第65師;縱隊主力攻佔黃斗頂山、堯山、天馬山、界牌等要點,割斷了整編第74師與整編第25師的聯繫,並殲整編第25師一部,該師大部縮回桃墟。第8縱隊主力攻佔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點,割斷了整編第74師與整編第83師的聯繫;一部佔領孟良崮東南的橫山老貓窩。同時,第4、第9縱隊從正面發起攻擊,佔領黃鹿砦、佛山莊及馬牧池、隋家店一線,扼制了整編第74師的進攻。第6縱隊由銅石地區急速北上,於14日晨抵達垛莊西南觀上、白埠地區。13日晚,整編第74師前沿據點遭到攻擊時,張靈甫仍準備於14日執行攻佔坦埠的計劃。

5月14日10時,張靈甫得知天馬山,馬牧池、磊石山等地失守後,預感到有被圍殲的危險,即倉促向孟良崮、垛莊方向撤退,並組織一部兵力進行反擊。華東野戰軍發現整編第74師南撤,立即乘勝猛攻。擔任正面攻擊的第4、第9縱隊經徹夜攻擊,進佔唐家峪子、趙家城子一線;從魯南秘密趕來的第6縱隊在第1縱隊一部協同下,於15日拂曉攻佔垛莊,截斷了整編第74師的退路;第8縱隊攻佔萬泉山,同第1、第6縱隊打通了聯繫,在蘆山、孟良崮地區形成了對整編第74師的四面包圍。整編第74師被包圍,蔣介石、顧祝同雖感吃驚,但認為該師戰鬥力強,所處地形有利,已控制制高點,必能堅守,如果左右鄰加速增援,可造成與華東野戰軍主力決戰的機會。因此,除令整編第74師固守待援,牽制華東野戰軍主力外,嚴令新泰的整編第11師、蒙陰的整編第65師、桃墟的整編第25師、青駝寺的整編第83師以及河陽、湯頭的第7軍、整編第48師等部迅速向整編第74師靠攏;並調第5軍自萊蕪南下,整編第20師自大汶口向蒙陰前進,企圖用10個整編師的兵力在蒙陰、青駝寺地區殲滅華東野戰軍主力。張靈甫也認為建制尚完整,部隊戰鬥力強,居於戰線中央,會得到左右鄰的積極增援,因此,一面請求空投糧彈,一面調整部署,固守待援。華東野戰軍指揮部鑑於蔣介石調動10個整編師的兵力來援,且多數已距孟良崮僅一至兩天路程,有的只有十幾公里,情況十分緊急,如不能在短時間內殲滅整編第74師,將陷入10個整編師的圍攻之中。為此,於15日令阻援部隊堅決阻擊各路援赦,令主攻部隊不惜代價加速猛攻,一定要在援赦趕到之前迅速殲滅整編第74師。

5月15日晨,整74師被圍困於孟良崮為核心的幾個山頭上,主要是520、東西540、600、610高地,及蘆山、雕窩等地,未能死守萬泉山。同時未經請示湯恩伯、黃百韜,74師就放棄山腳陣地上了孟良崮,連續兩天未執行湯恩伯、黃百韜命令向整25師突圍靠攏。


國軍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時任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

決戰

在解放軍方面,陳毅等表現出了整個國共內戰中解放軍極少見的孤注一擲的姿態,對於部下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消滅七十四師。「蔣介石拼死和我們決戰,把我們反包圍了,情況十分嚴重。現在成敗在此一舉,要不惜一切代價吃掉74師,拿下孟良崮。你們打掉一千,我給你們補一千,打掉兩千,我給你們補兩千,那怕縱隊打光了,只要把敵人消滅也在所不惜。我給你們補充,恢復你們的番號。誰攻上孟良崮,誰就是英雄!現在只有衝鋒,後退就是死亡。」[8]

5月15日13時,華東野戰軍發起總攻,各部隊從四面八方多路突擊,整編第74師竭力頑抗。

5月16日拂曉前,六縱奉命投入6個團和預備隊參加主攻。六縱18師53團和17師的49團,沿着橫山東側協助第八縱隊向孟良崮南面屏障蘆山守軍一個團攻擊並攻克。至16日上午,華東野戰軍攻佔雕窩、蘆山,整編第74師主陣地全部丟失,馬匹、輜重完全暴露在直射火力下。六縱直屬特務團奉命突擊孟良崮主峰。5月16日下午二時,華野對孟良崮主峰發起總攻。下午三時,華東野戰軍完全攻佔孟良崮主峰。六縱特務團俘74師參謀長魏振鋮,該團1營3連攻至74師師部山洞,在洞口擊斃衛隊長。整編七十四師血戰三晝夜後被殲滅,一萬餘人傷亡,一萬餘人被俘,張靈甫陣亡[a][2]。張靈甫在陣亡前有遺書:「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趨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靈甫絕筆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

16日16時半戰鬥結束時,天陰雲低,能見度很差,華東野戰軍發現敵電台在活動,粟裕命令第4、第8、第9縱隊對孟良崮、雕窩間的山谷進行搜索。至18時,共搜出匿藏殘部7000餘人。

在華東野戰軍主力圍殲整編第74師過程中,擔任阻援任務的第2、第3、第7、第10縱隊及魯南、濱海等軍區部隊,積極牽制和阻擊各路援敵。國軍各路援軍,在蔣介石、顧祝同的再三嚴令下雖拼力前進,有的進至距孟良崮5公里處,砲彈已能打到孟良崮,但由於遇到頑強阻擊,不僅未能挽救整編第74師,而且遭到重大傷亡。

74師孤軍作戰仍然支持了整整三天,可以說完全達到了戰略上吸引、牽制解放軍主力的釣餌作用,但是由於其它軍隊作戰不力,上鈎的解放軍不僅全滅74師,還在監聽到附近電台活動後,有足夠時間查點傷亡、追俘逃兵、繳獲軍備,並「禮葬」張靈甫,然後從容撤退。張靈甫的屍體後來被掩埋在沂南縣野竹旺村後山岡上。[2][9]

外圍增援阻援戰鬥

在山東聚結的國軍部隊超過四十萬軍隊,83師、65師、25師等奉命支援,卻無人能突破共軍的防線支援張靈甫師。11師師長胡璉距離太遠支援不及;25師師長黃百韜困於覆浮山、天馬山,損失萬餘人。[10]桂系的第7軍,整編48師等也消極救援。近在咫尺的83師師長李天霞,雖在此前接到湯恩伯命令派出一個加強團進佔孟良崮東南的桃花山掩護整編74師的側翼,但是李天霞卻出於保存實力的考慮,只派出少校團副王壽衡率一個連攜帶步話機冒充一個團,虛張聲勢投石問路,結果這個連在桃花山被共軍消滅,83師和74師的聯繫也就此斷絕。李天霞這才意識到情況緊急,才命令57團前往垛莊掩護74師後方。57團本來就不是83師的基本部隊,而且此前在蘇北已經兩次遭到共軍打擊,雖經補充還是殘破不全,裝備不齊士氣頹喪,李天霞這樣做的目的是即便57團全部被消滅,也不會傷及83師的元氣,還可以藉此申報損失得到人員裝備的補充。行動前他還特意電話指示57團團長羅文浪:「夜間作戰要多準備嚮導,特別注意來往的路,要多控制幾條,你是很機警的。」暗示羅文浪可以相機後撤。12日晚57團遭到了共軍猛攻,羅文浪認為自己的任務是確保74師的後方安全,現在如果後撤,一旦74師出了問題肯定會被追究責任,所以乾脆衝進共軍的包圍圈和74師會合,接受74師指揮,最後和74師一起在孟良崮被消滅。羅文浪本人被俘後投誠中共,被中共派回國統區,1949年春回湘任長沙警備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幫助中共,1949年之後加入共軍。

整編第83師下轄三個旅七個團,孟良崮戰役之前,44旅130團就已經被共軍全消滅[11],旅部和131團負責守備臨沂。所以孟良崮戰役時,83師參戰的部隊實際只有五個團,其中57團又被圍在包圍圈內,剩下的19旅56團、44旅132團和63旅187團、189團四個團中,63旅的兩個團還在馬山和共軍交戰,始終無法脫離戰鬥,真正能投入解圍的只有19旅56團、44旅132團這兩個團。由於44旅是陳誠土木系的部隊,已經損失了一個團,132團再遭到損失,顯然沒法和陳誠交代,所以當74師被圍,接到救援74師的命令後,李天霞便只能派56團去解圍,但一個團顯然無法突破共軍兩個縱隊的封鎖。而黃百韜所領導的25師可以投入解圍的兵力有五個團,而且和74師的距離也不比83師遠,應該比83師更有可能解74師之圍,但最後還是83師先到了孟良崮。

5月16日早上,蔣中正意識到局勢危險,再下手令:「山東共匪主力今向我傾巢出犯,此為我軍殲滅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機。凡我全體將士應竭盡全力,把握此一戰機,萬眾一心,共同一致,密切聯繫,協力邁進,齊向當面匪軍猛攻,務期殲滅共匪,以告慰總理及陣亡將士在天之靈。如有萎靡猶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頓,以致友軍危亡,致共匪漏網逃脫,定必以畏匪避戰,縱匪害國延誤戰局,嚴究論罪不貸!希望奮勉勿誤。」所有國軍部隊都不敢怠慢,全力以赴推進,但為時已晚。因為共軍的優勢兵力,可以在國軍援軍停滯不前時從容不迫地吃掉「圍點」軍力;而當國軍全力突破共軍防線時,共軍可以掉頭進行外圍阻擊的「打援」抵抗。

對於蔣介石下了嚴令,貽誤戰機將受到最嚴厲處罰。李天霞也深知一旦74師被消滅,自己必定難逃干係,於是便再顧不上陳誠的面子,將132團也投入了作戰。但為時已晚,5月17日下午83師最先趕到孟良崮,而此時看到的只是一片狼藉的戰場,74師已經在上午全軍覆沒了。

黃百韜在74師被圍後,起初只派了148旅進攻,並在遭到共軍堅決阻擊,損失了幾百人之後,出於考慮還一度停止了攻擊。後來在部下提醒之下,黃百韜才意識到問題嚴重,從5月15日開始將主力第40旅、第108旅先後投入進攻,在後來的兩天戰鬥中都是全力以赴,接連突破了華野兩道防線,一直打到距離74師僅僅一山之隔的天馬山,但為時已晚,74師的覆滅已成定局。

戰鬥序列

華東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委譚震林

國民革命軍

  • 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
    • 96軍(後改為整編四十五師),軍長陳金城
      • 暫編第12師、暫編第14師、暫編第15師
    • 第73軍
      • 第15師、第17師
    • 第54軍(後改為整編五十四師),軍長關漢騫
      • 第8師、第36師、第198師
    • 第12軍(後改為整編十二師),軍長霍守義
      • 第111師、第112師
    • 第8軍(後改為整編第八師),軍長李彌
      • 第42師、第103師、第166師
  • 第三綏靖區,司令馮治安
    • 整編第77師,師長王長海
      • 第37旅、第132旅
    • 整編第59師,師長劉振三
      • 第38旅、第180旅

戰役影響

孟良崮戰役意義重大。整編第74師作為國軍五大主力之首,自內戰以來一向是華東戰場國軍之中堅,於淮北、睢泗、兩淮、漣水等戰役中攻無不克,屢立戰功。此戰全軍覆滅,對國軍士氣打擊極大。整編第74師戰敗覆滅,發生在全面內戰爆發後不到一年,國軍尚居於進攻地位,並且華東國軍總兵力仍居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其結果尤為震撼。相比之下,五大主力之其餘四支,均是在孟良崮戰役又過了一年多後的戰略決戰階段,在國軍總體已處頹勢的情勢下才次第覆沒。

根據解放軍戰報,此役全滅國軍整編74師和整編83師19旅57團,斃傷1.3萬人,被俘1.9676萬人,合計3.2萬人。

  • 被繳山、野炮28門
  • 被繳步兵炮和戰防炮14門
  • 被繳輕重迫擊炮235門
  • 被繳輕重機槍987挺
  • 被繳長短槍9,828支
  • 被繳火箭筒43具。
  • 被繳槍榴、擲彈筒61具
  • 被繳各種炮彈7,202發
  • 被繳各種槍彈2,082,580發
  • 被繳汽車3台
  • 被繳馬匹1397匹
  • 被繳電台28部
  • 被毀傷坦克裝甲車4台

解放軍陣亡2,043人,傷9,300人(不包括阻援傷亡),其他減員846人,合計12,189人。

  • 損耗輕重迫擊炮6門
  • 損耗輕重機槍153挺
  • 損耗長短槍571支
  • 損耗消耗炮彈3.3730萬發
  • 損耗子彈199.6720萬發
  • 損耗手榴彈2.9570萬枚。

上述數字是華東野戰軍的戰報。此次戰役的親歷者、華東野戰軍的主要指揮者和戰役策劃者粟裕對清點戰果有如下描述:「在收攏部隊、清點戰果之時,我電台發現孟良崮地區仍有敵人電台活動,似有殘部隱匿,我們立即嚴令各部清查斃傷俘敵實數。根據各部報告,我發現所報殲敵數與七十四師編制數相差甚大,即令各部繼續進行戰場搜索。...... 部隊在嚴密搜索中又發現約有七千餘敵隱藏在孟良崮、雕窩之間的山谷中,已開始集結,這說明我軍搜索不嚴,同時也說明各部均能如實報告殲敵實數,不事浮誇,才得以發現這股殘敵。於是我即令第四、第八、第九縱隊立即出動兜剿。各部隊不顧疲勞,復又投入戰鬥,十六日下午五時全部肅清殘敵。」[9]戰役結束數十年後,新華網評論華東野戰軍戰報的戰果統計實事求是、嚴肅認真。[12]

國民政府的統計資料統計整74師戰役結束後死亡失蹤25,323人。《張靈甫傳》作者霍安治認爲:華東野戰軍的戰報資料實際上是納入孟良崮的整74師與整19旅的傷亡,整74師當時並未全軍進入孟良崮(因地形不利機動,整編第74師榴彈炮營及所屬12門105mm榴彈炮留置臨沂,未參戰),戰事結束後整9師抵達孟良崮時仍收留了2千多名的殘兵,因此上述資料在人員傷亡的統計部份有可能是偽造或是浮報[13]

山東解放區出動7.6萬隨軍民工,15.4萬二線民工,60萬臨時民工,運送彈藥、糧食和傷員。[14]戰後解放軍因消耗過大,國軍已經相互靠攏無隙可乘,便迅速脫離戰場休整。通過此役華東野戰軍實力大增,還裝備了重炮兵與工兵,基本具備了同國軍決戰的實力,在一年之後的淮海戰役中顯示威力。

在戰後召開的軍事檢討會議上,黃百韜主動承擔責任,[15]受到撤職留任的處分,[16]之後在淮海戰役中戰敗陣亡。魯中剿匪總指揮湯恩伯被撤兵團司令之職,同年因豫東戰役有功任陸軍副司令、代司令。83師師長李天霞因開始掩護七十四師側翼不力,但因之後救援努力,被免一死送交軍事法庭審判。1947年12月,最高軍事法庭對「李天霞作戰不力一案」審理終結,認為:「李天霞對於此次戰役並無違抗命令或作戰不力情節……再查其在北伐抗戰諸役向極英勇,迭著功勳,獎敘有案……擬請從寬免於刑事處分」。

中華民國國防部保密局在戰後5月31日提交的戰報中指出,張靈甫部第74師存在「延遲攻擊到達時間,以至企圖暴露」、「彈藥消耗過大,以至陷圍後補給困難」、「未能積極與友軍切取聯絡」、「全賴友軍來援,不做積極突圍」、「與各級司令部高級幕僚情感不甚協調,致被陷入重圍,呼救危急時,他人尚認其不肯出力,未信真正危急也」等過失,黃百韜部第25師存在「未以主力策應進攻」、「解圍時不積極,以致錯失戰機」等過失,74師上級第一兵團存在「對七十四師戰鬥力之估計太高」、「未策定對七十四師攻擊失敗時之作戰腹案」等過失,也批評了國軍陸軍總部在戰役指揮中的若干問題,而且對國軍參謀總長陳誠、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和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之間的矛盾直言不諱,但並未提到李天霞部第83師對戰敗負有責任。其中列出顧祝同的陸軍總部的5點問題,包括「不信任第一兵團之當面匪情,以至延誤解圍,且喪失決戰時機。……又以據空軍偵察報告,七十四師部隊似有投降之徵候,而一度停止部隊前進。」「對七十四師力量估計過高,對匪力量估計過低。十五日下午顧總司令與湯司令官通電話時,湯認為情況嚴重,頗表焦急,但顧尚稱,看地圖上孟良崮比臨沂城區大得多,當可固守。」這份報告得到了蔣介石的肯定。[17]蔣中正在得知整編74師覆滅後,在1947年5月17日的日記中嚴厲指責顧祝同:

魯中剿務顧祝同無知妄為,所有決策無不錯誤,愚而錯誤,又不肯請示,故余之意圖與計劃皆為其粉碎,演成雜亂無章之象,以致第七十四師被匪整個之消滅,痛憤無已,不知如何結果矣。

評價與紀念

孟良崮戰役遺址是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為山東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

1987年,臨沂市舉辦孟良崮戰役40周年紀念活動,並在孟良崮一山縫的大岩石上刻了「擊斃張靈甫之地」[20][21]

2014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瞻仰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和革命烈士紀念碑,並會見了孟良崮戰役參戰戰士和支前模範代表,稱讚和感謝了他們為黨和革命事業作出的貢獻[22]

相關文藝作品

  • 小說《紅日》及同名電影、同名電視劇就是描述這場戰爭的慘烈。
  • 衛斯理系列小說《背叛》中所描寫的戰役亦為影射這場戰爭。
  • 電視連續劇《解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製作)的第15-17集描述了這場戰役及其背景。
  • 戰棋雜誌第9期(2012年),孟良崮:天下第一師,福爾摩莎戰棋社,作者:鄭偉成

註釋

  1. ^ 一個七十四師副師長向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報告張靈甫自殺;粟裕向中共中央報告張靈甫被擊斃;另一說被俘後被槍決。

參考文獻

  1. ^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二卷).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7年8月: 308,309頁. ISBN 7-80021-961-5. 
  2. ^ 2.0 2.1 2.2 张灵甫亡命之谜:被俘后遭枪击身亡. 華夏經緯網. 2009年8月28日 [2010年4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9月22日). 
  3. ^ 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 1945-1949. (2011). Taiwan: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二卷).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7年8月: 309頁. ISBN 7-80021-961-5. 
  5. ^ 《第一兵團蒙陰東南地區戰役戰鬥詳報》五月十日 奉總司令顧辰蒸電令要旨如左: (一)匪主力退處莒縣、沂水、坦埠、南麻、淄博等地區,其一部流竄大店鎮以東及大平邑。(二)國軍決跟蹤追剿進出於莒縣、沂水、悅莊、淄博之線。(三)第一兵團應於明(真)日開始進剿,以一部控制於後方各要地,掃蕩殘匪。 兵團遵照上令,當以辰蒸申電令各部於十一日開始先行攻略坦埠,其要旨如左: 我參戰部隊為第七軍及整四八、七四、二五、八三師及六五師之一部。 (一)陳匪主力似仍在蒙陰、新泰東北地區;第十縱隊由博山南竄;第二、七、八、九各縱隊似仍在莒縣、沂水、坦埠附近。我二、三兩兵團主力正分向萊蕪東北進剿中。 (二)兵團真日開始先行攻略坦埠,爾後,與友軍協同, 求匪主力而殲滅之。 (三)第二縱隊以有力一部續向黑林鎮附近搜剿。 (四)第三縱隊續向夏莊、蘇村、界湖之線威力搜索,主力集結葛溝、湯頭間,準備機動。 (五)第一縱隊(欠整七十四師)為兵團預備隊,以一部向界、馬牧池之線威力搜索,主力控制於青駝寺以北地區,準備機動。 (六)整七十四、整二五師為攻擊部隊,歸第四縱隊黃司令統指揮,除以一部控制孟良崮、北桃圩要點外,主力真日攻略三角山、水塘崮、楊家寨、黃鹿寨、黃斗頂山、蘆家山坡、鳳凰山各高地,文日攻略坦埠南而確保之;整六十五師仍鞏固蒙陰防務。
  6. ^ 《國軍名將張靈甫》根據戡亂戰史修正郭汝瑰回憶資料的錯誤。霍安治 著
  7. ^ 《解放》 第16集_电视剧《解放》_视频_央视网. tv.cntv.cn. [2018-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4) (英語). 
  8. ^ 孟良崮戰役(3). 人民網. 2009年2月4日 [2013年8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8日). 
  9. ^ 9.0 9.1 粟裕. 第十四章 英雄孟良崮. 《粟裕回憶錄》(原名《粟裕戰爭回憶錄》).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 [2010-04-14]. ISBN 978-75065542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9). 
  10. ^ 黃百韜當時是否全力救援,頗有爭議。時任整25師40旅旅長陳士章《黃伯韜的起家和敗亡》一文中寫道:「當時黃伯韜如果指揮二十五、六十五兩師,全力猛撲天馬嶺、蛤蟆嶺,七十四師或不致全軍覆沒。無如黃一則因側背感受威脅,不能不先求自保,二則因七十四師號稱王牌部隊,張靈甫更目中無人,心懷不滿,故救援不甚熱心。後經多方力請,才派出少數部隊支援……根本未影響到孟良崮。」邱維達在《孟良崮戰後調查記》中說黃百韜「並不見得比李(天霞)老實」。
  11. ^ 魯南戰役,當時44旅屬整26師建制,全旅覆沒(與整26師師部及整169旅一起),戰後重建並改隸整編第83師,當時重建僅完成旅部及131團。
  12. ^ 付 彪. 從孟良崮戰役的戰果統計說開去. 新華網. 2007年5月10日 [2010年4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2月28日). 
  13. ^ 霍安治. 軍事指揮官張靈甫:第二部國共內戰與孟良崮英烈. 台北: 高手出版. 2008年: 259–274頁. ISBN 9868429706. 
  14. ^ 孟良崮战役. [2006-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02). 
  15. ^ 時任整25師148旅副旅長武之棻的回憶:張靈甫部被殲後,蔣介石要舉行孟良崮戰役檢討會,我在師部見到黃百韜正在核閱赴南京開會用的孟良崮戰役經過圖,神情憂慮。他見到我,便說:「你看師部參謀處繪製作戰經過要圖多麼粗心,簡直不能表達實際情況,我曾親率4個步兵團,繞出本師作戰地境線增援解圍,可以說儘量抽出部隊,全力以赴,可是在圖上竟不能顯示出來。我們決不造假邀功,也決不能自己埋沒自己呀!」說完,拿起紅藍鉛筆在圖上作了修正。
  16. ^ 陳士章回憶:「張靈甫部犧牲後,黃自知不免,先見湯恩伯,說一切責任由自己一人承擔,與湯無關。湯為之感動,在會上,力為洗刷,說張不接受黃的指揮,驕傲自大之所致。同時,顧祝同為顧及面子,也不能不加以包庇,指示黃大膽報告張靈甫違抗命令的情形。黃娓娓發言,達兩小時,並謊報傷亡人數一萬六千餘名,聽者動容,才得以撤職留任。」
  17. ^ 保密局呈蔣中正有關毛定邦函報整七十四師在魯中孟良崮戰役失敗原因. 革命文獻—戡亂軍事:華中方面 (一). 國史館. 1947-05-09 [201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4). 
  18. ^ 山東省革命委員會. 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東省情網. 1977年12月23日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30日). 
  19. ^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简介. 光明網. 2012-05-20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5). 
  20. ^ 馮翔、莫超. 把张灵甫抢过来 孟良崮争夺战. 南方周末. 2013-11-29 [2014-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4). 
  21. ^ 冷玉健. 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亡命之谜. 百年潮. 2007, (7): 65–67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3). 
  22. ^ 王岐山调研指导蒙阴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革命先烈这面镜子. 齊魯網. 2014-03-31 [2014-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3).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