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回到未來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
基本資料
導演羅拔·湛米基斯
監製鮑勃·蓋爾英語Bob Gale
史蒂芬·史匹伯
尼爾·坎頓英語Neil Canton
凱斯琳·甘迺迪
法蘭克·馬歇爾
編劇羅拔·湛米基斯
鮑勃·蓋爾
主演米高·J·霍士
基斯杜化·萊特
莉亞·湯普遜
克斯賓·葛洛佛
湯馬士·F·威爾遜
配樂艾倫·席維史崔
攝影迪恩·冠迪英語Dean Cundey
剪接Harry Keramidas
阿瑟·施密特英語Arthur Schmidt (film editor)
製片商安培林娛樂事業
環球影業
片長116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1985年7月3日
發行商環球影業
預算1900萬美元
票房3.81億美元
前作與續作
續作回到未來II

回到未來》(英語:Back to the Future)是一部於1985年上映的經典美國科幻喜劇電影,是《回到未來系列》的第一部。由羅拔·湛米基斯執導,羅拔·湛米基斯和鮑伯·蓋爾編劇,史蒂芬·史匹伯監製,米高·J·霍士基斯杜化·萊特莉亞·湯普遜克斯賓·葛洛佛湯馬士·F·威爾遜主演。電影描述身在1985年的主角馬蒂·麥佛萊被意外送回1955年,不但巧遇過去的父母,還讓年輕的母親對自己一見鍾情;馬蒂必須讓自己的父母重新墜入愛河才能修正歷史錯誤,並和布朗博士合作讓自己重回1985年。

劇情

故事發生在1985年的美國加州山谷鎮英語Hill Valley (Back to the Future)馬蒂·麥佛萊(Marty McFly)是一名居住在一個保守家庭裏的17歲高中生,立志成為一名搖滾樂巨星。但馬蒂的家境並不太好。馬蒂的父親喬治·麥佛萊(George McFly)是一名懦弱的小上班族,經常受到上司畢夫·譚能(Biff Tannen)的刁難;母親羅蘭·貝恩斯-麥佛萊(Lorraine Baines-McFly)的性格迂腐保守,完全看不慣任何新生事物,更不喜歡馬蒂的女友珍妮佛·帕克(Jennifer Parker)。此時,馬蒂正計劃著與珍妮佛於週末開着家裏的破車到湖邊露營。

10月26日深夜1時多,馬蒂陪同他的科學家好友愛默·布朗博士(Dr. Emmett "Doc" Brown)和博士的愛犬愛因斯坦一起替一輛由德羅寧DMC-12跑車改裝而成的時光機進行測試,馬蒂負責攝影紀錄時光機穿梭的過程。但不幸地,在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測試,把時光機連同愛因斯坦一起從1時20分傳送到1時22分後,他們遇上一群來自利比亞恐怖分子向博士追討從他們那裏偷走,用於驅動時光機的,博士被恐怖分子槍殺,馬蒂則為了躲避恐怖份子的追殺而跳上時光機企圖逃離,但卻意外地開啟了時光機的時光穿梭功能並回到了1955年11月5日。

當馬蒂到達1955年後在不經意間干預了當年父親遇上母親的過程,讓母親轉而愛上了自己。改變歷史的結果是馬蒂及其兄姊都不會出生,他們開始慢慢地從馬蒂的錢包裏的一幅照片中消失。如果不幫助他的父親成功追求到母親的話,他們都將從世界上消失。在此同時,馬蒂亦跟1955年的博士取得聯繫。說明博士構思出用於穿越時空的通量電容器的過程和事情的原委後,博士大感驚訝之餘決定幫助馬蒂取得足夠的能量回到1985年,但他同時拒絕馬蒂告知所有關於未來的事物,包括自己的身亡以避免造成時空錯亂進而影響到未來的歷史進展。

但在馬蒂幫助父親的同時,有一個人很讓他感到很頭痛:畢夫·譚能。畢夫自從高中時期起就是山谷鎮上的惡霸,經常四處欺負同學、鄰居乃至小朋友,而他也瘋狂地愛着羅蘭,甚至誓言要在未來將她娶為妻子,並不斷阻撓喬治與羅蘭產生愛情的任何機會。

基於馬蒂對父母的戀愛史的了解,他計劃讓父親在學校舞會的當晚演出一場「英雄救美」的戲碼以協助喬治擄獲羅蘭的芳心,並讓歷史重新回到正軌。過程中意外地遇上畢夫的介入和干擾,羅蘭因此陷入危險之中。最後喬治的鬥志被激發,一拳打暈了畢夫,成功解決了一場危機。

然而,舞會演奏的結他手為了解救受困的馬蒂而傷到手指,導致舞會隨時有可能取消,喬治與羅蘭可能就會失去初吻的機會。為了讓計劃得以繼續,馬蒂只好臨時上台客串並演出其拿手的結他彈奏。就在馬蒂即將消失的時候,喬治終於與羅蘭相吻,馬蒂終於避免消失。狂喜之餘的馬蒂以一曲《Johnny B. Goode》為舞會畫下句點,而無意之中亦令當時正在「尋找一把新的聲音」的音樂家查克·貝利獲得靈感。

經過一番策劃、巧合和運氣,馬蒂總算成功讓父母親墜入愛河;亦與博士合作,利用打壞鐘樓的那一擊閃電提供足夠的電力給予時光機的通量電容器,成功讓他回到1985年10月26日,博士被殺的10分鐘前,而博士在讀過馬蒂在30年前留給他的信之後亦成功避免了被殺的命運。

回到1985年後的馬蒂意外地發現未來因為自己的干預而發生了變化:父親喬治變得更有自信並成為了一名成功的科幻小說作家;母親則變得更加開放;而本來不成器的哥哥和姐姐也都變成了成功人士,至於原本趾高氣揚的畢夫則成了給馬蒂家擦車的工人。

正當馬蒂高興之時,博士駕駛着改裝過的時光機來到馬蒂家門囗。博士說在未來,他的孩子有了麻煩需要馬蒂幫忙,不由分說將馬蒂和珍妮佛拉上了時光機前往2015年

角色

拍攝

劇本

作者兼出品人在喜劇上映後特地前往密蘇里州聖路易斯探望了自己的父母,想去調查父母的過去。他發現父親在母校的年鑑上是一位學生主席。於是,他想到自己的班級里,他和學生主席的稱號無緣[1]。要是能和父親一起上高中的話,那該多好,他想。回到加州後,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羅拔·湛米基斯[2] 。羅拔·湛米基斯聽完後想起起自己的母親聲稱「在高中我從來沒吻過男孩子」,但實際上她卻十分風流[3] 。他們把這一想法交給,並計劃在1980年9月[2]開始編寫劇本。

羅拔·湛米基斯和鮑勃·蓋爾計劃把故事發生的年代設定於1955年。因為他們認為,17歲的少年希望拜訪自己同樣大的父母,這樣的想法只會發生在那個年代[4]。而且,那個年代也誕生了搖滾這樣青少年十分喜歡的流行元素,四處旅行也在當時興起,而這對於電影的風格有不錯的渲染。當時人們設想的時光機器的外形像冰箱,並且需要原子能才能驅動。設想「如果時光機器可以移動的話就更好了」。他們希望選擇作為時光機器的外形。因為這樣,人們會把它認為是飛碟,但這樣的話開銷太大。最終史匹堡使用了冰箱和的核子元素在電影印第安納瓊斯之水晶骷髏王國[5] 中。此外,作者認為,馬丁和布朗博士的友誼是源於巨大的結他放大器,並用一句話「跟你接吻就像親自己的親兄弟」來結束馬丁的「戀母情結」。畢夫這個角色是是環球影視的執行編輯提出的。他強烈反對Biff Tannen的名字來源於環球影視的執行編輯Ned Tanen,這位編輯在一次I Wanna Hold Your Hand (film)英語I Wanna Hold Your Hand (film)的劇本會議上對羅拔·湛米基斯和鮑勃·蓋爾表現出攻擊性。[3]

回到未來的初稿完成於1981年2月。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認為劇本非常不錯,但性刺激不夠,於是把電影加入turnaround (filmmaking)英語turnaround(一個製片流程),並建議他們把劇本給迪士尼看看。隨後的4年,他們修改了2次草稿,但沒有一個電影公司願意接受劇本[2]。早期的80年代,流行的青少年戲劇(比如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Porky's)都是過於成熟而不健康的,所以他們被拒絕的原因是因為此片太過陽光[3]。最終,他們把劇本交給迪士尼,但迪士尼卻說「兒子和母親戀愛是不應該在家庭電影中出現的」[2]

選角

米高·霍士早被認定是飾演馬蒂·麥佛萊的不二人選,但當時他仍在美國片集《天才家庭》(Family Ties)中擔綱演出。 "天才家庭"的製片大衛蓋瑞戈柏認為米高霍士可以為片集帶來成功,在劇中演員Meredith Baxter請產假的當下,並不願讓他離開自己的演員陣容而投身電影拍攝。"回到未來"原先預定1985年5月上映,但卻到了1984年後半才得知米高霍士可能無法參與演出。導演只能從另外兩個備案中做挑選,一個是C. Thomas Howell、另一個則是埃里克·斯托爾茨Eric Stoltz。

拍攝

配樂

迴響

專業評價

爛番茄網站上對這部電影的好評度為96%,在77條專業評論中,74條專業評論贊同,3條專業評論反對,平均分為8.7/10 ,觀眾的評價則是94%,獲得全方面的讚譽。

票房

回到未來在1985年7月3日於北美首映,羅拔·湛米基斯擔心《回到未來》的票房會不理想,因為米高·J·霍士正在倫敦工作,不能為電影宣傳。最終《回到未來》獲11週票房第一,其中連續8週票房第一。回到未來在北美獲210.61百萬美金票房,在海外獲173.2百萬美金票房,共383.87百萬美金,成為1985年票房最高的電影。

獎項

電影彩蛋

劇中的迪羅倫時光機
  • 《回到未來》開了一個歷史的小玩笑。當馬帝到達1955年時,他前去找當時的布朗博士。布朗一開始不相信他是從三十年後來的,於是問他,1985年的美國總統是誰?馬帝說是「朗奴·列根」。博士不相信地說:「那個演員?」事實上,1955年的列根的確還只是個演員,他從政並當選美國總統是日後的事情。

參考資料

  1. ^ Back to the Future, The Complete Trilogy - "The Making of the Trilogy, Part 1" (DVD). Universal Home Video. 2002. 
  2. ^ 2.0 2.1 2.2 2.3 Klastornin, Hibbin (1990), pp. 1–10
  3. ^ 3.0 3.1 3.2 Ian Freer. The making of Back to the Future. Empire. January 2003: 183–187. 
  4. ^ Klastornin, Hibbin (1990), pp. 61–70
  5. ^ Peter Sciretta. How Back To The Future Almost Nuked The Fridge. Slashfilm. 2009-07-15 [2012-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