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回到未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回到未来
Back to the Future
基本资料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监制鲍勃·盖尔英语Bob Gale
史蒂芬·史匹伯
尼尔·坎顿英语Neil Canton
凯斯琳·肯尼迪
法兰克·马歇尔
编剧罗伯特·泽米吉斯
鲍勃·盖尔
主演迈克尔·J·福克斯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莉亚·汤普逊
克斯宾·葛洛佛
托马斯·F·威尔逊
配乐艾伦·西尔韦斯特里
摄影迪恩·冠迪英语Dean Cundey
剪辑Harry Keramidas
阿瑟·施密特英语Arthur Schmidt (film editor)
制片商安培林娱乐事业
环球影业
片长116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1985年7月3日
发行商环球影业
预算1900万美元
票房3.81亿美元
前作与续作
续作回到未来II

回到未来》(英语:Back to the Future)是一部于1985年上映的经典美国科幻喜剧电影,是《回到未来系列》的第一部。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罗伯特·泽米吉斯和鲍伯·盖尔编剧,史蒂芬·史匹伯监制,迈克尔·J·福克斯克里斯托弗·劳埃德莉亚·汤普逊克斯宾·葛洛佛托马斯·F·威尔逊主演。电影描述身在1985年的主角马蒂·麦佛莱被意外送回1955年,不但巧遇过去的父母,还让年轻的母亲对自己一见钟情;马蒂必须让自己的父母重新坠入爱河才能修正历史错误,并和布朗博士合作让自己重回1985年。

剧情

故事发生在1985年的美国加州山谷镇英语Hill Valley (Back to the Future)马蒂·麦佛莱(Marty McFly)是一名居住在一个保守家庭里的17岁高中生,立志成为一名摇滚乐巨星。但马蒂的家境并不太好。马蒂的父亲乔治·麦佛莱(George McFly)是一名懦弱的小上班族,经常受到上司毕夫·谭能(Biff Tannen)的刁难;母亲罗兰·贝恩斯-麦佛莱(Lorraine Baines-McFly)的性格迂腐保守,完全看不惯任何新生事物,更不喜欢马蒂的女友珍妮佛·帕克(Jennifer Parker)。此时,马蒂正计划著与珍妮佛于周末开着家里的破车到湖边露营。

10月26日深夜1时多,马蒂陪同他的科学家好友爱默·布朗博士(Dr. Emmett "Doc" Brown)和博士的爱犬爱因斯坦一起替一辆由德罗宁DMC-12跑车改装而成的时光机进行测试,马蒂负责摄影纪录时光机穿梭的过程。但不幸地,在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测试,把时光机连同爱因斯坦一起从1时20分传送到1时22分后,他们遇上一群来自利比亚恐怖分子向博士追讨从他们那里偷走,用于驱动时光机的,博士被恐怖分子枪杀,马蒂则为了躲避恐怖份子的追杀而跳上时光机企图逃离,但却意外地开启了时光机的时光穿梭功能并回到了1955年11月5日。

当马蒂到达1955年后在不经意间干预了当年父亲遇上母亲的过程,让母亲转而爱上了自己。改变历史的结果是马蒂及其兄姊都不会出生,他们开始慢慢地从马蒂的钱包里的一幅照片中消失。如果不帮助他的父亲成功追求到母亲的话,他们都将从世界上消失。在此同时,马蒂亦跟1955年的博士取得联系。说明博士构思出用于穿越时空的通量电容器的过程和事情的原委后,博士大感惊讶之余决定帮助马蒂取得足够的能量回到1985年,但他同时拒绝马蒂告知所有关于未来的事物,包括自己的身亡以避免造成时空错乱进而影响到未来的历史进展。

但在马蒂帮助父亲的同时,有一个人很让他感到很头痛:毕夫·谭能。毕夫自从高中时期起就是山谷镇上的恶霸,经常四处欺负同学、邻居乃至小朋友,而他也疯狂地爱着罗兰,甚至誓言要在未来将她娶为妻子,并不断阻挠乔治与罗兰产生爱情的任何机会。

基于马蒂对父母的恋爱史的了解,他计划让父亲在学校舞会的当晚演出一场“英雄救美”的戏码以协助乔治掳获罗兰的芳心,并让历史重新回到正轨。过程中意外地遇上毕夫的介入和干扰,罗兰因此陷入危险之中。最后乔治的斗志被激发,一拳打晕了毕夫,成功解决了一场危机。

然而,舞会演奏的吉他手为了解救受困的马蒂而伤到手指,导致舞会随时有可能取消,乔治与罗兰可能就会失去初吻的机会。为了让计划得以继续,马蒂只好临时上台客串并演出其拿手的吉他弹奏。就在马蒂即将消失的时候,乔治终于与罗兰相吻,马蒂终于避免消失。狂喜之余的马蒂以一曲《Johnny B. Goode》为舞会画下句点,而无意之中亦令当时正在“寻找一把新的声音”的音乐家查克·贝利获得灵感。

经过一番策划、巧合和运气,马蒂总算成功让父母亲坠入爱河;亦与博士合作,利用打坏钟楼的那一击闪电提供足够的电力给予时光机的通量电容器,成功让他回到1985年10月26日,博士被杀的10分钟前,而博士在读过马蒂在30年前留给他的信之后亦成功避免了被杀的命运。

回到1985年后的马蒂意外地发现未来因为自己的干预而发生了变化:父亲乔治变得更有自信并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科幻小说作家;母亲则变得更加开放;而本来不成器的哥哥和姐姐也都变成了成功人士,至于原本趾高气扬的毕夫则成了给马蒂家擦车的工人。

正当马蒂高兴之时,博士驾驶着改装过的时光机来到马蒂家门囗。博士说在未来,他的孩子有了麻烦需要马蒂帮忙,不由分说将马蒂和珍妮佛拉上了时光机前往2015年

角色

拍摄

剧本

作者兼出品人在喜剧上映后特地前往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探望了自己的父母,想去调查父母的过去。他发现父亲在母校的年鉴上是一位学生主席。于是,他想到自己的班级里,他和学生主席的称号无缘[1]。要是能和父亲一起上高中的话,那该多好,他想。回到加州后,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罗伯特·泽米吉斯[2] 。罗伯特·泽米吉斯听完后想起起自己的母亲声称“在高中我从来没吻过男孩子”,但实际上她却十分风流[3] 。他们把这一想法交给,并计划在1980年9月[2]开始编写剧本。

罗伯特·泽米吉斯和鲍勃·盖尔计划把故事发生的年代设定于1955年。因为他们认为,17岁的少年希望拜访自己同样大的父母,这样的想法只会发生在那个年代[4]。而且,那个年代也诞生了摇滚这样青少年十分喜欢的流行元素,四处旅行也在当时兴起,而这对于电影的风格有不错的渲染。当时人们设想的时光机器的外形像冰箱,并且需要原子能才能驱动。设想“如果时光机器可以移动的话就更好了”。他们希望选择作为时光机器的外形。因为这样,人们会把它认为是飞碟,但这样的话开销太大。最终斯皮尔伯格使用了冰箱和的核子元素在电影印第安纳琼斯之水晶骷髅王国[5] 中。此外,作者认为,马丁和布朗博士的友谊是源于巨大的吉他放大器,并用一句话“跟你接吻就像亲自己的亲兄弟”来结束马丁的“恋母情结”。毕夫这个角色是是环球影视的执行编辑提出的。他强烈反对Biff Tannen的名字来源于环球影视的执行编辑Ned Tanen,这位编辑在一次I Wanna Hold Your Hand (film)英语I Wanna Hold Your Hand (film)的剧本会议上对罗伯特·泽米吉斯和鲍勃·盖尔表现出攻击性。[3]

回到未来的初稿完成于1981年2月。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认为剧本非常不错,但性刺激不够,于是把电影加入turnaround (filmmaking)英语turnaround(一个制片流程),并建议他们把剧本给迪斯尼看看。随后的4年,他们修改了2次草稿,但没有一个电影公司愿意接受剧本[2]。早期的80年代,流行的青少年戏剧(比如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Porky's)都是过于成熟而不健康的,所以他们被拒绝的原因是因为此片太过阳光[3]。最终,他们把剧本交给迪斯尼,但迪斯尼却说“儿子和母亲恋爱是不应该在家庭电影中出现的”[2]

选角

迈克尔·福克斯早被认定是饰演马蒂·麦佛莱的不二人选,但当时他仍在美国剧集《天才家庭》(Family Ties)中担纲演出。 "天才家庭"的制片大卫盖瑞戈柏认为米高福克斯可以为剧集带来成功,在剧中演员Meredith Baxter请产假的当下,并不愿让他离开自己的演员阵容而投身电影拍摄。"回到未来"原先预定1985年5月上映,但却到了1984年后半才得知米高福克斯可能无法参与演出。导演只能从另外两个备案中做挑选,一个是C. Thomas Howell、另一个则是埃里克·斯托尔茨Eric Stoltz。

拍摄

配乐

回响

专业评价

烂番茄网站上对这部电影的好评度为96%,在77条专业评论中,74条专业评论赞同,3条专业评论反对,平均分为8.7/10 ,观众的评价则是94%,获得全方面的赞誉。

票房

回到未来在1985年7月3日于北美首映,罗伯特·泽米吉斯担心《回到未来》的票房会不理想,因为迈克尔·J·福克斯正在伦敦工作,不能为电影宣传。最终《回到未来》获11周票房第一,其中连续8周票房第一。回到未来在北美获210.61百万美金票房,在海外获173.2百万美金票房,共383.87百万美金,成为1985年票房最高的电影。

奖项

电影彩蛋

剧中的迪罗伦时光机
  • 《回到未来》开了一个历史的小玩笑。当马帝到达1955年时,他前去找当时的布朗博士。布朗一开始不相信他是从三十年后来的,于是问他,1985年的美国总统是谁?马帝说是“罗纳德·里根”。博士不相信地说:“那个演员?”事实上,1955年的里根的确还只是个演员,他从政并当选美国总统是日后的事情。

参考资料

  1. ^ Back to the Future, The Complete Trilogy - "The Making of the Trilogy, Part 1" (DVD). Universal Home Video. 2002. 
  2. ^ 2.0 2.1 2.2 2.3 Klastornin, Hibbin (1990), pp. 1–10
  3. ^ 3.0 3.1 3.2 Ian Freer. The making of Back to the Future. Empire. January 2003: 183–187. 
  4. ^ Klastornin, Hibbin (1990), pp. 61–70
  5. ^ Peter Sciretta. How Back To The Future Almost Nuked The Fridge. Slashfilm. 2009-07-15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