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嗅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嗅球(olfactory bulb)是脊椎動物前腦中參與嗅覺的一個神經結構,用於感知氣味[1]。它將嗅覺訊息傳送至杏仁核眶額皮質海馬體,以進一步處理,並在情緒、記憶和學習中發揮作用。

嗅球分為主嗅球和副嗅球兩個結構。主嗅球透過初級嗅皮層英語Primary olfactory cortex梨狀皮層連結杏仁核,並將訊息直接投射至杏仁核的特定區域。副嗅球位於主嗅球的背側後方,形成一條平行的訊息傳遞通路。

若嗅球受損,將導致同側嗅覺喪失;而鈎回部位的病變可能引發嗅覺或味覺的幻覺。

人的嗅球在腦中所處的位置

解剖學

對於大部份的脊椎動物而言,嗅球位在大腦的最前面,不過人類的嗅球位在大腦的內部。嗅球由篩骨篩板固定且保護嗅球,哺乳動物的篩板會分隔嗅球和嗅上皮英語Olfactory epithelium,而嗅神經會穿過篩板中的篩孔而連接到嗅球。嗅球分為二個不同的結構:主嗅球及輔助嗅球。

主嗅球具有多層細胞結構,從表面到中心的層次依次為:

參見

參考文獻

  1. ^ olfactory bulb.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