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頁的主題是是一種
馬來族傳統食物。關於峇峇娘惹所帶來的粽類傳統食物,請見「
娘惹粽」。
克圖帕[1](馬來語:Ketupat)、印尼客家人稱其為㖦叭,是一種東南亞傳統食物,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馬來族居多的地方歡慶開齋節時常見這種食物,並且當成開齋節主要象徵之一。
克圖帕由於製法與形狀類似華人所紮的粽子,所以當地華人習慣上把它稱作「馬來粽」,基於相同原因,馬來社群也習慣將華人的粽子稱作中華克圖帕(ketupat Cina)。通常所見的克圖帕大抵可分兩種:一種是採用羽狀棕櫚葉(daun tupat)包裹的,另一種是用椰葉紮成。
做法
用來包紮克圖帕的棕櫚葉子與檳榔葉子大同而小異,長約二尺,每根羽葉擁有骨幹三四支,張起來可有約三四寸的闊度,所以一粒粽子只須一根羽葉便足。
其次,由於棕櫚葉子骨幹細幼而韌,因而事先無須削去骨支也可如意包紮。按照一般的包紮方法,首先是將葉子攤開,打成活結樣子的三角形粽囊,然後從空隙中塞入糯米。不過,這糯米並不是生米,而是事先調合適量椰漿煮過的半熟米。
當空囊被塞滿後,活結便加以縮緊,俾使葉子堅牢包紮住米粒;為了免得在烹煮時脫落起見,末端更須打上上個小結。紮妥後的粽子固是三角形,惟不似華人粽子的立方三角,而是略扁的等邊三角形。(現代也常見方形馬來粽。)
在下鍋之前,所有的粽子也分作三五隻綁成一束,以便提攜和計算,不過從頭至尾無須任何繩子綁紮,因為那細長的葉子不但足以包紮,而且還有餘葉可供綁束,不像華人的粽子一般需使用細繩綁紮。
專用來配食「沙嗲」的四角形粽子,也叫「都拔」,只用白米製成。包紮法是以椰子樹的嫩葉,用編織草蓆的方法織成一隻只四方形而略扁的小粽囊,僅留着上端開口,從中塞入洗淨的米粒。編織多餘葉子則用以綁紮成束。
外部連結
馬來西亞料理 |
---|
馬來料理 | |
---|
華人料理 |
- 肉骨茶Bak Kut Teh
- 西刀魚丸Swordfish Ball
- 新山粿條仔Kuey Teow Johor Bahru
- 炒粿條Char Kuey Teow
- 麵粉粿 Flour Kuey
- 海南雞飯Hainanese Chicken Rice
- 福建麵Hokkien Mee
- 福建炒麵Hokkien Fried Mee
- 板麵Pan Mee
- 芽菜雞Bean Sprouts Chicken
- 豬腸粉Chee Cheong Fun
- 魚頭米粉Fish Head Rice Noodle
- 魚頭爐Fish Head Hot Pot
- 三樓炒米粉Third Floor Fried Rice Noodle
- 雞飯粒Chicken Rice Ball
- 瓦煲雞飯Claypot Chicken rice
- 咖喱麵/咖喱叻沙Curry Mee/Curry Laksa
- 咖椰吐司Kaya toast
- 五香滷肉Loh Bak
- 淋麵Lam Mee
- 蠔煎Oyster Omelette
- 雲吞麵Wonton Mee
- 釀豆腐Yong Tau Foo
- 七彩魚生Yusheng
- 豬肉粉Pork Noodle
- 三間莊豬肉丸粉Pork Ball Noodle
- 雞絲河粉Chicken Noodle
- 炒菜頭粿Fried Carrot Cake
- 客家麵Hakka Mee
- 沙嗲朱律Satay Celup
- 淥淥Lok Lok
- 薄餅Pohpiah
- 星洲炒米Singapore-style noodles
- 糯米雞Lo Mai Gai
- 紙包雞Paper Wrapped Chicken
- 滷麵Lor Mee
- 擂茶 Lei Cha
- 客家算盤子Hakka suan pan zi
- 鹽焗雞 Salt Brined Chicken
- 佛跳牆 Fo Tiao Qiang
- 叉燒包 Cha Siew Bao
- 芙蓉燒包 Cha Siew Bao Seremban
- 芙蓉脆皮蛋塔 Crispy Egg Tarts Seremban
- 老鼠粉 Lao Su Fen
- 加椰角/Kaya角 Kaya Puff
- 怡保點心 Ipoh Dim Sum
|
---|
娘惹料理 |
- 叻沙Laksa
- 米暹Mee Siam
- 娘惹淋麵Nyonya Lam Mee
- 娘惹粽Nyonya Bak Chang
- 烏打Otak-otak
|
---|
印度料理 | |
---|
糕點 | |
---|
飲料 | |
---|
醬料 | |
---|
砂拉越料理 | |
---|
水果 | |
---|
- ^ 明道穆斯林嘉年華 克圖帕變身文創小物—內政部移民署新住民全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