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爾維涅茨」號戰艦
1893年的石版畫所描繪的「佩爾維涅茨」號
| |
歷史 | |
---|---|
俄羅斯帝國 | |
船名 | 俄語:Первенец |
使用者 | 俄羅斯帝國海軍 |
下訂日 | 1861年11月18日 |
建造方 | 倫敦布萊克沃爾泰晤士鐵廠 |
原始造價 | 917,000盧布 |
鋪設龍骨 | 1861年12月 |
下水日期 | 1863年5月18日[a] |
入役日期 | 1864年7月28日 |
重新歸類 | 1892年2月13日,岸防艦 |
除籍日 | 1905年9月15日 |
結局 | 1908年8月8日,出售用作駁船 |
蘇聯 | |
船名 | Barzha No. 1 (Barge No. 1) |
交船日期 | 1922年6月30日 |
更名 |
|
除籍日 | 1950年代末 |
結局 | 1960年代初被拆解 |
技術數據(建成時) | |
船級 | 佩爾維涅茨級船旁列炮鐵甲艦 |
排水量 | 3,277長噸(3,330公噸) |
船長 | 220英尺(67.1米) |
型寬 | 53英尺(16.2米) |
吃水 | 14英尺6英寸(4.4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1軸,1台三缸圓柱水平回程連杆蒸汽機 |
帆索方案 | 縱帆 |
船速 | 8節(15公里每小時;9.2英里每小時) |
乘員 | 459名軍官和水手 |
武器裝備 | 26門7.72英寸(196毫米)60磅滑膛炮 |
裝甲 | 水線裝甲帶:4—4.5英寸(102—114毫米) |
「佩爾維涅茨」號鐵甲艦(俄語:Первенец)[b]是一艘在19世紀60年代建造的俄羅斯帝國海軍佩爾維涅茨級[c]船旁列炮鐵甲艦[d]。由於當時沒有俄羅斯本土船廠掌握建造鐵殼裝甲船所需的技術,因此該艦不得不在英國建造。完工後,該艦被分配到波羅的海艦隊,並且從未離開過俄羅斯水域。「佩爾維涅茨」號在其整個服役生涯中一直在炮術訓練支隊服役,直到1904年被編入預備役。次年,該艦被解除武裝並除籍,最終於1908年出售。在俄國內戰結束後,該艦於1922年被蘇聯軍隊重新整編,並用於運輸和儲存煤炭,一直使用到20世紀50年代末才被廢棄。不過該艦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被拆解。
設計
該艦被設計為一艘岸防艦,用於保護通往聖彼得堡的通道,並被稱為「自行式裝甲水上炮台[e]」。因此,重型武器和防護是該艦設計中最重要的因素。由於當時俄羅斯沒有造船廠能夠建造鐵殼裝甲戰艦,因此向英國訂購了「佩爾維涅茨」號。該艦的名字意為「長子」,指的是俄羅斯帝國的繼承人皇太子。[8]
「佩爾維涅茨」號全長220英尺(67.1米),舷寬53英尺(16.2米),設計吃水深14英尺6英寸(4.4米),排水量達到3,277長噸(3,330公噸)。鐵質艦體有比較明顯的內傾。該艦的艦首和艦尾裝有大型撞角,艦尾的撞角還能起到保護舵和螺旋槳的作用[9]。這艘艦的操控性並不好,據記載有「經常有突然向一邊或另一邊猛地傾斜」,這可能是由於導向其舵的水流動力不佳所致。然而該艦卻需要至少六名水手來操作舵輪[10]。常規配置下,該艦全體乘員共計459名官兵[9]。
「佩爾維涅茨」號最初計劃使用「康斯坦丁」號風帆戰艦的上翻新的引擎作為動力,但最終安裝了一台由英國莫茲利父子公司製造的三缸水平回程連杆蒸汽機。發動機額定輸出功率為1,000匹指示馬力(750千瓦特),帶動一具10英尺5英寸(3.2米)螺旋槳。蒸汽由4座矩形火管鍋爐提供。在1863年7月28日進行海試中,本艦的艦載引擎產生了共1,067匹指示馬力(796千瓦特)功率,並使其達到了最高8節(15公里每小時;9.2英里每小時)航速。在後來的波羅的海試航中,「佩爾維涅茨」號達到了8.5節(15.7公里每小時;9.8英里每小時)的航速。該艦最大載重量為500長噸(510公噸)煤炭,但其續航能力尚不清楚。艦上還裝有三根桅杆,並裝設縱帆,其中下桅杆是鐵製的,上桅杆和帆桁則由松木製成。[11]
「佩爾維涅茨」號配備了俄羅斯帝國當時最強大的26門7.72英寸(196毫米)60磅滑膛炮。其中24門安裝在舷側,兩門安裝在上層甲板的樞軸炮架上,作為追擊炮使用。不幸的是在1859年至1860年的試驗中,這種炮被證實在200碼(183米)的射擊距離下都無法穿透4.5英寸(114毫米)厚的鍛鐵裝甲。1874年,舷側的60磅炮全部被替換為12門8英寸(203毫米)線膛炮,而追擊炮則被兩門四管3.42英寸(87毫米)4磅炮所取代。[12]
全艦的整個側面都包覆有4.5英寸厚的鍛鐵裝甲,而在艦體前後兩端30英尺(9.1米)處開始減少至4英寸(102毫米)厚[13]。裝甲背後襯有10英寸(254毫米)厚的柚木並延伸到水線以下4英尺(1.2米)處。艦體由六個水密橫向艙壁和兩個縱向艙壁隔開,以防止水下損壞。舷側艦體向內傾斜27°來幫助偏轉炮彈攻擊。頂部開放的指揮塔也被4.5英寸厚的裝甲保護着。[14]
服役
「佩爾維涅茨」號於1861年11月18日從位於倫敦布萊克沃爾的泰晤士鐵廠訂購,該廠是一家經驗豐富的鐵殼船舶製造商,並在幾個月前開始建造側麵包覆鐵皮的英國皇家海軍鐵甲艦「米諾陶」號[f]。藉此機會,俄羅斯海軍建造師和工人被派往倫敦學習英國造船廠所使用的先進技術。該艦實際上在下訂單一個月之後才開始建造,並於1863年5月18日下水。1863年8月6日,在伍爾維奇進行海上試航時,「佩爾維涅茨」號意外地撞上了訓練艦「厭戰」號,但沒有造成嚴重損害。兩天後,在蒸汽巡防艦「海軍元帥」號[g]的護送下,該艦與英國船員一同前往俄羅斯。同年8月17日,「佩爾維涅茨」號抵達喀琅施塔得,並在那裏進行舾裝。該艦最終於1864年7月28日入役,並被編入波羅的海艦隊。包括運輸和舾裝費用,該艦總共花費了917,000盧布。[17]
在「佩爾維涅茨」號的整個服役生涯中一直都被配屬在炮兵訓練支隊,並且經常被換裝艦載武器裝備,以供官兵訓練使用一些最新服役的火炮。1881年,該艦在炮台上安裝了10門8英寸和兩門6英寸(152毫米)後膛炮,並在上層甲板上安裝了兩門6英寸火炮作為追擊炮。有時也會在上層甲板延伸到舷牆的平台上,安裝1門9英寸(229毫米)迫擊炮,1門2.5英寸(64毫米)巴拉諾夫炮,1門1.75英寸(44毫米)恩斯特倫炮,兩門1英寸(25毫米)帕姆克蘭茨自動炮,以及1門不確定口徑的霍奇基斯機炮(可能是37毫米(1.5英寸)或47毫米(1.9英寸))。由於迫擊炮對船舶結構造成壓力,因此在1881年被拆除。到1890年,這些火炮被換成了兩門120毫米(4.7英寸),兩門47毫米和4門37毫米炮。[18]
由於服役期間艦體橫滾得很厲害,因此「佩爾維涅茨」號在1864至1865年的冬天安裝了舭龍骨,這是該技術首次應用在俄羅斯艦艇上[10]。1869年8月15日,該艦與鐵甲艦「克里姆林宮」號、「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號、巡航艦「奧列格」號以及巡防艦「勇士」號一起在霍格蘭海岸參加演習。期間,「克里姆林宮」號撞上了「奧列格」號,致使艦上445名船員中有16人遇難。「佩爾維涅茨」號在事故中協助救起了部分倖存者[19][20]。為了緩解舵手操舵的擁擠環境,1871年該艦的舵輪被從炮台甲板移動到後桅杆前方舷牆上的平台。1872年,該艦參與了對達維多夫射控系統進行了評測,該系統可以用電子方式發射全艦所有火炮,並向炮手指出他們的火炮應該瞄準哪裏。指揮塔於1876到1877年間被拆除,並安裝了新的鍋爐。這使得發動機的功率提高到了11,300匹指示馬力(970千瓦特),並在海試中達到8.5節的速度。「佩爾維涅茨」號於1892年2月13日被重新歸類為岸防鐵甲艦,並於1904年12月23日被列為預備役。第二年,該艦被解除武裝,並最終於1905年9月15日從海軍名單上除名。「佩爾維涅茨」號於1908年9月8日被移交給喀琅施塔得港,並改名為「駁船一號」(Barzha No. 1)。[21]
蘇維埃方面於1922年6月30日接收了這艘船,並用其運輸煤炭至喀朗施塔得。1925年8月7日,「駁船一號」被移交給波羅的海艦隊用作煤炭船。1932年1月1日,該船被重新命名為「KP-3」號,1943年7月12日更名為「K-41999」號,1949年5月16日改名為「VSN-491000」號。該船在1950年代末被廢棄,但直到1960年代初期才被拆解。[22]
腳註
註釋
出處
- ^ 1.0 1.1 張恩東 (2018),第178頁.
- ^ 2.0 2.1 楊馮生 (2021),第76頁.
- ^ 陳悅 (2015),第234頁.
- ^ 李昊 (2020),第15頁.
- ^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2006),第206頁.
- ^ 馬幼垣 (2009),第653頁.
- ^ 袁隨善 & 何志剛 (1992),第159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5頁.
- ^ 9.0 9.1 McLaughlin (2011),第117頁.
- ^ 10.0 10.1 McLaughlin (2011),第119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7, 124–126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4, 120, 122頁.
- ^ Gardiner (1979),第174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22, 124頁.
- ^ 金文杰 (2022),第7頁.
- ^ 金文杰 (2022),第4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5, 126–127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20, 122頁.
- ^ This Evening's News. Pall Mall Gazette (1416) (London). 1869-08-26.
- ^ Russia. The Standard (14061) (London). 1869-08-27: 5.
- ^ McLaughlin (2011),第122, 124, 126–27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27頁.
參考文獻
- Robert Gardin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317-0302-4 (英語).
- McLaughlin, Stephen. Jordan, John , 編. Warship 2011. London: Conway. 2011. ISBN 978-1-84486-133-0 (英語).
- Silverstone, Paul H.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Ships.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0-88254-979-0 (英語).
- Watts, Anthony J. The Imperial Russian Navy. London: Arms and Armour. 1990. ISBN 0-85368-912-1.
- (英)大衛·K.布朗(David K. Brown).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卷2 1860-1905 从“勇士”级到“无畏”级. 指文海洋文庫. 李昊(譯). 南京: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0-08. ISBN 978-7-5594-4605-3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巡洋舰. 中国军舰图志 1855-1911 第1版.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5-11. ISBN 978-7-5458-1154-4. OCLC 932045897 (中文(中國大陸)).
- 馬幼垣. 《靖海澄疆: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新詮》. 聯經出版. 2009-06 [2022-04-04]. ISBN 978-957-08-341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中文(臺灣)).
- 楊馮生. 世界武器大全 战舰.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1-10. ISBN 978-7-111-68902-7 (中文(中國大陸)).
- 張恩東.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國大陸)).
- 袁隨善; 何志剛. 英汉船舶近海工程词典.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2-03. ISBN 7-80513-966-0 (中文(中國大陸)).
- (英)艾丹·多德森. 大巡洋舰图解百科:1865——1910 BEFORE THE BATTLECRUISER: THE BIG CRUISER IN THE WORLD'S NAVIES, 1865-1910. 由金文杰翻譯.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22-09. ISBN 978-7-5472-8901-3 (中文(中國大陸)).
參考期刊
-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九州學林. 2006, 4 (2): 206. ISSN 1729-9756 (中文(香港)).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