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字
傳承字是指傳承下來的漢字。在使用簡化字[1]的地區,傳承字是歷史上流傳下來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簡化或不需要整理簡化的字;而在漢字簡化之前或者尚未經歷漢字簡化的地區,傳承字是指前代已有的字,大致上就是新造字以外的字。在漢字構形屬性歷時演變的研究中,斷代測查樣本中前代樣本中已有的字,稱之為傳承字[2]。
在漢字簡化的過程中,傳承字既不屬於簡化字[註 1],也不屬於繁體字[註 2]。中國大陸目前使用的規範漢字主要包括簡化字和未經簡化的傳承字。
大部分的漢字都是傳承字。GB 2312中的傳承字有四千多個,約佔2/3。而《通用規範漢字表》中收錄的8105個字中有不到六千個傳承字,超過2/3。
傳承字的例子
很多字並沒有簡化,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或「一班小朋友在玩耍」中的字都是傳承字。這些字既不是繁體字,又不是簡化字。
特點
- 初現於漢代的楷書的書寫結構,之後結構變化少,沿用至今。
- 繁體字在中國大陸出台《簡化字總表》後被簡化字替換。現以簡化字和未簡化的傳承字為規範漢字。
- 繁體字目前通行於臺灣、澳門、香港以及海外華人社區。
- 在中國大陸地區和新加坡一部分民眾可對繁體字完整閱讀,但書寫多用簡化字。
- 在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可對繁體字完整閱讀,但書寫多用簡化字。
- 大五碼為繁體中文最常用的電腦編碼;常用的簡體中文編碼為GB 2312、GBK或GB 18030。在GB 18030和Unicode下可以同時使用繁體字、簡化字和傳承字。
在文字學上,繁體字較能表示中文的六書裏屬於獨體造字法的象形和指事,與屬於合字造字法的會意和形聲,這四種造字原則。部分簡化字則較難直接表達出中文字的此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