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線繞射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10月6日) |
X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XRD)是利用X光繞射原理研究物質內部結構的一種大型分析儀器。令一束X光和樣品交互,用生成的繞射圖譜來分析物質結構。它是在X射線晶體學領域中在原子尺度範圍內研究材料結構的主要儀器,也可用於研究非晶體。
原理
X光的波長和晶體內部原子面之間的間距相近,晶體可以作為X光的空間繞射光柵,即一束X射線照射到物體上時,受到物體中原子的散射,每個原子都產生散射波,這些波互相干涉,結果就產生繞射。繞射波疊加的結果使射線的強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強,在其他方向上減弱。分析繞射結果,便可獲得晶體結構。以上是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提出的一個重要科學預見,隨即被實驗所證實。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父子在勞厄發現的基礎上,不僅成功的測定了NaCl,KCl等晶體結構,還提出了作為晶體繞射基礎的著名公式——布拉格方程式:2dsinθ=nλ。[1]
特徵X光及其繞射X光是一種波長(0.06-20nm)很短的電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質,並能使熒光物質發光、照相機乳膠感光、氣體電離。用高能電子束轟擊金屬靶產生X光,它具有靶中元素相對應的特定波長,稱為特徵X光。如銅靶對應的X光波長為0.154056 nm。對於晶體材料,當待測晶體與入射束呈不同角度時,那些滿足布拉格繞射的晶面就會被檢測出來,體現在XRD圖譜上就是具有不同的繞射強度的繞射峰,晶粒較粗大 峰值起伏小 強度較低 而峰值強度和晶粒大小有關,微小顆粒能產生散射能力較強 。對於非晶體材料,由於其結構不存在晶體結構中原子排列的長程有序,只是在幾個原子範圍內存在着短程有序,故非晶體材料的XRD圖譜為一些漫散射饅頭峰。
構成
目前投入實際使用的繞射計主要分為以下3種:
3種繞射計的儀器結構大致相同,皆經由鉬或者陽極銅X射線管產生X光,再經過單色儀及瞄準器處理,然後射向由非晶向玻璃絲所固定的晶體試樣上,玻璃絲與一個精準測角儀相連,以便調整試樣表面和射線之間的角度。由於X光的高能屬性,試樣表面的溫度會逐漸升高,因此有時會使用氮氣流來冷卻試樣。
由於反射角度依賴於晶體內部的晶層排列方式以及X射線的入射角度,打到不同晶層的X射線在理論上將會反射到所有方向上,只是在強度上有所差別。因此,為了分析出單晶試樣的晶格結構和晶象參數,必須旋轉試樣。四環式繞射計會於四種角度上旋轉,需時甚久。而另外兩款則採用平板式計數器,探測器本身不需要旋轉,亦可同時探測不同入射角度,速度有所提升。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趙傑. 《材料科学基础》.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0年3月: 45頁. ISBN 978-7-5611-5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