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典範條目評選/華沙起義 (1794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8支持,6反對 =>未能入選 --Advisory 2009年8月6日 (四) 02:17 (UTC)[回覆]

譯自英文特色條目,經由Zanhsieh校對。分類:歷史及戰爭—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3日 (四) 14:32 (UTC)[回覆]

支持

  1. (+)支持,提名者投票。—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3日 (四) 15:14 (UTC)[回覆]
  2. (+)支持, 內容充足,但過多紅字,請消滅紅字,使條目更完美。—J.K.重新出發2009年7月24日 (五) 07:11 (UTC)[回覆]
  3. (+)支持, 內容充足. Gzhao (留言) 2009年7月25日 (六) 05:15 (UTC)[回覆]
  4. (+)支持,同意JK君的意見,紅字太多,讓條目美觀度大打折扣。但歷史線索很清晰,內容也很充實。算是白玉微瑕吧。—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7月25日 (六) 08:32 (UTC)[回覆]
  5. (+)支持,同意諸君的意見,但內容的確充足—ArikamaI:R4、M249、M1911,全部惹人不愉快,全部毀掉ArikamaI的24小時運作通訊裝置2009年7月26日 (日) 22:33 (UTC)[回覆]
  6. (+)支持:內容充足。—黑暗魔君 (留言) 2009年7月26日 (日) 15:58 (UTC)[回覆]
    (+)支持,紅字多不是作者的錯,而是中文維基的問題。看到兩位反對的意見,我承認我還是沒有對照原文而投下了不謹慎的一票。同時向提名者和反對者致以歉意!--Hamham (留言) 2009年7月28日 (二) 09:55 (UTC)[回覆]
  7. (+)支持,不俗。—LUFC~~Marching on Together 2009年7月28日 (二) 10:46 (UTC)[回覆]
  8. (+)支持,內容詳盡。 —Yym1997 (留言) 2009年7月28日 (二) 12:35 (UTC)[回覆]

反對

本人已將條目重新校對一番,望諸位反對者再看一遍。—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2:19 (UTC)[回覆]

  1. (-)反對
    我沒有全部看完,但是只是前半部就可以找出這些問題。所以我還是一樣的意見:特色條目,審查要認真。-cobrachen (留言) 2009年7月28日 (二) 23:28 (UTC)[回覆]
  2. (-)反對:潤飾與校對作的不夠細心,甚至會產生誤解,請提名者與有心推廣此條目的朋友們再努力些:
    • 部分俄羅斯駐軍在普魯士騎兵的保護下撤到波瓦斯基在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蘭後,普魯士和沙皇俄國向波蘭中的普魯士哪一個才對呢??根據消歧義的描述,普魯士不等於普魯士王國,請謹慎確認避免誤導歷史
      (:)回應:根據第一次瓜分波蘭的解釋,瓜分波蘭的這個國家也就是普魯士王國,其他國家也不會這麼「愛管閒事」吧。—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0:49 (UTC)[回覆]
    • 第十步兵團有多個名稱:第10步兵團、第10團、波蘭第10步兵團,請統一稱謂吧。
      (:)回應:已修改。—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1:37 (UTC)[回覆]
    • 俄軍在戰略上在街的兩邊、卡齊米日宮(現在的華沙大學)和聖十字教堂被搞得混亂,整句不夠通暢,請再潤飾。
      (:)回應:已修改。—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2:19 (UTC)[回覆]
    • 但是談判被終端,在八點波蘭軍團進攻俄軍在小衝突過後接着就是波蘭軍隊被部分驅散,並被迫撤退。由斯坦尼斯瓦夫·利普尼茨基少校領導的一部分士兵撤到多明我會教堂,繼續戰鬥,除須潤飾外,請確定是否有多明我會教堂,希望不是翻譯上的問題。
      (:)回應:已修改。在英文原文中是the Dominican Church,這個Dominican多明我會的的意思,也有多米尼加的的意思,多米尼加不可能不遠千里來波蘭開教堂吧,所以應該是多明我會的。—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1:37 (UTC)[回覆]
    • 因此,由米瓦謝維奇將軍領導的俄軍步兵和一小支由加加林親王領導的一小支騎兵雖然勝利,其中的步兵騎兵應該稱為步兵隊騎兵隊吧。
    • 由蒂什赫夫領導的第一縱隊在3點從米奧多瓦街來到兵工廠。雖然……在激烈的戰鬥後,蒂什赫夫受重傷(一枚炮彈把他的腿炸壞了),不久就死了,他的軍隊的倖存者向波蘭投降。,整段請補充參考來源。
      (:)回應:對此我無能為力。—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2:19 (UTC)[回覆]
    • 米奧多瓦街特沃馬茨基埃街弗蘭西什卡尼斯卡街新希維阿特街希維托剋日斯卡街薩克森花園有需要加上條目連結嗎??如各位真的認為這些街名很重要,須加上連結待日後補充的話小弟沒意見,只是此篇條目已滿天紅,適時地移除條目連結或許會更好。
      (:)回應:地理條目是本次動員令的重頭戲,望各位參加。—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2:19 (UTC)[回覆]
    • 註釋與延伸閱讀中的作者如果沒有對應的條目名稱,請不要加上條目連結,小弟已先修改延伸閱讀章節,其餘就請各位修正。
      (:)回應:多謝。—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2:19 (UTC)[回覆]
    以上意見請各位參閱。—David Jackson(留言) 2009年7月29日 (三) 04:03 (UTC)[回覆]
  3. (-)反對:為改變「反對就需要提出一大片理由」的潛規則,本人不提出具體論據。理由:翻譯後的文字整體均不通順,不足以成為中文典範。--Hamham (留言) 2009年7月29日 (三) 07:38 (UTC)[回覆]
    (:)回應,很感謝你的反對意見,但是寫出理由是為了更好的修改原文,而反對目的是為了讓條目更好,而不是鬥氣,不是嗎?(雖然我也不少次投出不謹慎的一票)。—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1:41 (UTC)[回覆]
    (:)回應:感謝您的回應。冒昧提出以下幾問:以上反對者提的意見是否中肯?言及的文字是否果真不通順?您虛心地逐一作了修改,這一點值得讚賞;但如此虛心地接受批評,是否證明了這些翻譯錯誤?正如鐵面無私且譯筆精到的Cobrachen所主張的,閣下提出的文章應該首先通過「同行評審」這一關,那麼如此多的語病就可以提前過濾掉。我認為最近許多提交評審的條目缺乏嚴肅負責的態度,這或許是我「鬥氣」的根源所在。如果是想着「先交上去再說,等着大家幫我抓虱子吧。來一個改一個,比較省力。」,恐怕是對眾多投票者時間的一種浪費。說得有點重,還請海涵!--Hamham (留言) 2009年7月29日 (三) 12:43 (UTC)[回覆]
    (:)回應,多謝。—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3:36 (UTC)[回覆]
    信手拈來一段,冒昧做一評點。(粗體字為Hamham所加):
    第十團的勝利標誌着起義的轉折點勝利標誌着起義進入轉折點,或勝利是起義的轉折點,因為它搓(挫之通假?)掉了俄軍的士氣。[10]在中午的發生在伊格爾斯特羅姆的指揮部前方的戰鬥後(戰鬥前有三個的字,明顯不通順),在米奧多瓦街和兵工廠(主語是什麼?在米奧多瓦街是主語耶?狀語耶?)繼續收到(援軍可以收到?)從城鎮的四面八方到來的援軍。在那裏的俄軍建立起最強大強大應該修飾防禦力量,而非防禦的防禦,(逗號可否改為句號?)雖然他們被迫撤退到弗蘭齊斯燦教堂,但他們依然擊退了波蘭的早期(早期一般不適合一兩天長度的時間段,改為「起初幾次」如何?)進攻,並佔領了波蘭人試圖用來讓俄軍陷入交叉火力網之中(定語過於複雜)(不認為這有何毛病)的克拉辛斯基宮。同時,宮殿的花園留在波蘭軍隊的手裏,大戰(大戰改為「激戰」更好,花園內會有大戰?)也蔓延(蔓延用於戰火、植物)(這不正符合你說的戰火的情形嗎?)到了這個地方。[16]在城市的其他部分,較小(改為「少量」或「小支」?)的俄軍在孤立的佔領區中防禦,其中包括(沒有賓語)在波維希萊區維斯瓦河沿岸的沙諾夫斯基宅邸,在那裏一小支俄軍頑強地抵抗第十團,直到傍晚(時間狀語放在最後,不符合中文習慣)。[8]在不遠處,一支(重複了兩次)由馬厄埃爾少校領導,大約由兩隊兵馬,配備了兩門加農炮的一支俄軍(三個定語用逗號分隔,不妥)在克維欽斯基的浴房(浴室之通假?)加強防衛,在那裏他們守衛守衛一詞體現不出頑強,改為「堅守」)了幾小時。遭到了第十團的再次進攻後,俄軍指揮官帶着不多於80個人(插入「的部隊」)離開,並與他(誰?如是指揮官本人,為何要寫「與他」?)撤到河的另一邊(改為「對岸」更順)。[8]--Hamham (留言) 2009年7月29日 (三) 13:22 (UTC)[回覆]
    (:)回應,多謝。小弟語言很貧乏,翻譯時總是忘了該用什麼詞了(心理素質太差?)—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3:36 (UTC)[回覆]
    (:)回應,基本上已按照您的意見進行修改,但是還是有一些小弟仍然不懂,所以用紅字寫出心中的疑問,請笑納。—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29日 (三) 13:49 (UTC)[回覆]
  4. (-)反對。沒時間細看,僅讀了一下導論部分,光這一部分的質量就難以達到特色的要求。首先是語言問題,生硬翻譯隨處可見,比如「該起義受到波蘭軍隊的支持,是為了擺脫俄羅斯對波蘭首都的控制」、「它在……獲得了勝利後不久後發生」。再一個,導論應該是事件梗概,可我看完了也不知道這起義的最終結果是勝利還是失敗,大概的過程也是一頭霧水,倒是馬刀、畫家之類不應該放在導論的小細節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在正文裏應該也不少,請仔細修改。--Gilgalad 2009年7月29日 (三) 17:02 (UTC)[回覆]
  5. (-)反對非常贊同Gilgalad,我看完首段不僅文字很生硬,甚至覺得非常一頭霧水,這麼長的首段居然讓人沒辦法對該事件的大概有個了解。我明白是譯自英文版,老實說英文版雖然是特色條目,首段其實並不理想,但硬翻成中文之後更嚴重許多,建議不要死板翻英文版,用自己的話寫成易懂的中文吧。--ffaarr (talk) 2009年7月30日 (四) 13:22 (UTC)[回覆]
  6. (-)反對。理由:一是文章內容和結構很有問題,僅僅把事件經過記了個流水帳,除了「歷史」部分就沒有別的內容,連影響和評價都沒有,不適合做特色條目。二是文字不流暢,這篇本來就是翻譯條目,如果連「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也沒達到,就沒有資格成為特色條目。三是全篇完全照搬英文維基的內容,我反對把英文維基特色條目拿來翻譯一下就提名中文維基特色條目。— 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23:27 (UTC)[回覆]

中立

意見

  1. (!)意見,作者於昨日留言說已經全文校對一次。今日在下粗讀了首段,仍覺得有一些問題。「本次的目擊者」(「A witness to the fighting」)是否改為「本次戰鬥的目擊者」更順口一些?「被孤立再此的俄羅斯勢力」(「The isolated Russian forces」),「再」疑為「在」,」勢力」應改為「軍隊」。以及「suffered heavy casualties in their retreat.」閣下譯為「卻傷亡慘重,得撤回原地。」,我個人認為「在他們撤退時傷亡慘重」。因為我對戰爭類條目實在是興趣不大,因此不能全文通讀檢查。還請閣下再次細細校對。另外不重要的紅字條目建議不要加上連結,謝謝!--木木 (發呆中) 2009年7月30日 (四) 12:05 (UTC)[回覆]
  2. (!)意見不是轉到同行評審了嗎?又必要在這裏繼續候選嗎?—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7月31日 (五) 05:28 (UTC)[回覆]
  3. (!)意見看到這麼多意見,我以為這裏是同行評審。窗簾布(議會廳)(參與動員令報名) 2009年8月4日 (二) 02:4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