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Huang huang118/沙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鄖西縣中國湖北省十堰市所轄。總面積為3502.6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為44萬人。鄖西縣地處鄂西北角,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北、西、南三面與陝西省商南山陽鎮安旬陽白河五縣接壤,東南與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毗連。

鄖西縣版圖面積3509平方公里,東西長115公里,南北寬55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鄖西縣轄18個鄉鎮(場、區),348個村(居)委會,22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66萬人(2012年),其中農業人口43.5萬人。

縣建制於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1947年11月鄖西解放,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縣;1987年,國務院確認鄖西為革命老區縣;2001年,被列入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

行政區劃

湖北省鄖西縣下轄18個鄉鎮場區,其中1個民族鄉。鎮: 城關、土門、上津、店子、夾河、羊尾、觀音、馬安、河夾; 鄉: 香口、關防、景陽、六郎、澗池、安家、湖北口回族鄉;場區: 三官洞、槐樹林特場。共有10個居委會、280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古為梁州東域。西周、春秋為麇國之地,戰國屬楚。秦為漢中郡的錫縣。漢於境內增置長利縣,與錫縣同屬漢中郡;東漢時省長利入錫縣。三國魏時於境西甲河上游要津(即今上津地)置平陽縣,隸魏興郡。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平陽為興晉,復長利與錫縣並存,仍隸魏興郡,東晉及南朝劉宋時未變。梁置上津縣。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復置長利縣。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以上津屬商州,隸山南西道,省長利入鄖鄉、省錫縣入豐利,隸山南東道。北宋以錫義山之西為上津縣,隸商州,屬永興軍路,以東為鄖鄉,隸西南路。南宋劃上津歸金州,屬利州路。元省上津縣為上津鎮,隸商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鄖鄉為鄖縣,隸襄陽路的均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復置上津縣,屬襄陽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分鄖縣的武陽五里、上津的津陽四里置鄖西縣,以位於鄖縣以西得名,屬鄖陽府。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省上津入鄖西,屬鄖陽府。

民國初年鄖西屬襄陽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隸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區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隸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7年11月16日鄖西縣城解放,設鄖西縣民主政府。1949年5月屬陝西省兩鄖專區。1950年屬湖北省鄖陽專區。1952年撤銷鄖陽專區併入襄陽專區,鄖西屬之。1965年恢復鄖陽專區,鄖西仍屬鄖陽地區(後改地區)。1994年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合併,為十堰市所轄。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