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鹿港公會堂

座標24°03′27″N 120°25′55″E / 24.057520°N 120.431875°E / 24.057520; 120.431875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4°03′27″N 120°25′55″E / 24.057520°N 120.431875°E / 24.057520; 120.431875

鹿港公會堂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72號
建成時間 日治臺灣昭和三年(1928年)[1]
官方名稱鹿港公會堂
類型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詳細登錄資料

鹿港公會堂是位在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縣定古蹟,公告於2000年7月14日[2]。公會堂位置過去是廈郊會館與供奉蘇府王爺的萬春宮所在地,後拆除興建公會堂[1];於2010年改為鹿港藝文館使用。

1.歷史背景

建設起源: 大正八年(1919年)陳懷澄繼莊士哲擔任鹿港區長,翌年十月轉任街長,共任職十二年。陳懷澄將其祖父陳克勸與廈郊商人集資興建的萬春宮與廈郊會館拆除,以供當時人口已有36000多人的鹿港街聚會使用[1]。之後,公會堂於昭和三年(1928年)8月舉行上棟式[3],11月4日舉行落成式[4][5]。根據〈鹿港公會堂記〉的記載,工程費用的15650圓有12000圓由鹿港街役場支付,餘款則由如辜顯榮、鹿港信用組合、新高製糖會社、明治製糖會社溪湖工場等仕紳商賈捐款4115元[6];拆卸古廟的材木、古甎等值約4850圓,供用者不計在上列費用之中[6]

戰後用途: 二站改稱「中山堂」,曾作為中國國民黨鹿港區黨部辦公室[1]

1980年地方居民募款重修公會堂,隔年1月20日正式使用,成為鹿港老人會館[1][2]

2007年因老舊進行整修,老人會不滿搬遷。[7]。最後工程仍得以進行。

2010年:修復完成,轉型為鹿港藝文館。

2.建築設計

設計風格: 樑柱系統為鋼筋混凝土,屋架為木結構與鋼桁架。 屋瓦為水泥瓦[1],外牆飾有洗石子[2]。 受裝飾藝術(Art Deco)影響,使用傳統日本入母屋屋頂形式。 建築內部設有六角釉面磚,結合台灣傳統元素。 材料使用原有的萬春宮的舊材部分重新利用於公會堂建設。

3.其他

萬春宮因興建鹿港公會堂而被拆掉的萬春宮創建於乾隆卅四年(1769年),日治時期鹿港廈郊解散後香火衰微,此外在明治廿九年(1896年)曾被改為郵局暨辦事人員宿舍[8]。而在萬春宮被拆毀後,廟中神像等文物被安置到同樣與慶昌行陳家關係密切的鹿港鳳山寺裏面[8]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陳仕賢. 《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導覽手冊》. 彰化縣彰化市: 彰化縣文化局. 2006年11月: 132-133頁. ISBN 978-986-00-7483-3. 
  2. ^ 2.0 2.1 2.2 鹿港公會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2011-08-24]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3. ^ 《臺灣日日新報》〈鹿港公會堂將擧上棟式〉,1928年8月19日4版
  4. ^ 《臺灣日日新報》〈鹿港公會堂 落成式〉,1928年11月4日夕刊4版
  5. ^ 《臺灣日日新報》〈鹿港公會堂落成式四日擧行〉,1928年11月6日4版
  6. ^ 6.0 6.1 錫祺拜,〈鹿港公會堂記〉,1933年
  7. ^ 江健男. 鹿港公會堂列危樓 老人會拒遷——縣定古蹟 木架結構崩落 文化局發包整修 公所長期出借 要求撤離遭反彈 揚言共存亡. 聯合報·C2. 2007-04-26. 
  8. ^ 8.0 8.1 卓克華. 〈第二章 鹿港鳳山寺〉. 《寺廟與台灣開發史》. 揚智文化. 2006年3月: 頁84. ISBN 957-818-7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