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鹿港公会堂

坐标24°03′27″N 120°25′55″E / 24.057520°N 120.431875°E / 24.057520; 120.431875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03′27″N 120°25′55″E / 24.057520°N 120.431875°E / 24.057520; 120.431875

鹿港公会堂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彰化县鹿港镇埔头街72号
建成时间 日治台湾昭和三年(1928年)[1]
官方名称鹿港公会堂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详细登录资料

鹿港公会堂是位在台湾彰化县鹿港镇的县定古迹,公告于2000年7月14日[2]。公会堂位置过去是厦郊会馆与供奉苏府王爷的万春宫所在地,后拆除兴建公会堂[1];于2010年改为鹿港艺文馆使用。

1.历史背景

建设起源: 大正八年(1919年)陈怀澄继庄士哲担任鹿港区长,翌年十月转任街长,共任职十二年。陈怀澄将其祖父陈克劝与厦郊商人集资兴建的万春宫与厦郊会馆拆除,以供当时人口已有36000多人的鹿港街聚会使用[1]。之后,公会堂于昭和三年(1928年)8月举行上栋式[3],11月4日举行落成式[4][5]。根据〈鹿港公会堂记〉的记载,工程费用的15650圆有12000圆由鹿港街役场支付,余款则由如辜显荣、鹿港信用组合、新高制糖会社、明治制糖会社溪湖工场等仕绅商贾捐款4115元[6];拆卸古庙的材木、古砖等值约4850圆,供用者不计在上列费用之中[6]

战后用途: 二站改称“中山堂”,曾作为中国国民党鹿港区党部办公室[1]

1980年地方居民募款重修公会堂,隔年1月20日正式使用,成为鹿港老人会馆[1][2]

2007年因老旧进行整修,老人会不满搬迁。[7]。最后工程仍得以进行。

2010年:修复完成,转型为鹿港艺文馆。

2.建筑设计

设计风格: 梁柱系统为钢筋混凝土,屋架为木结构与钢桁架。 屋瓦为水泥瓦[1],外墙饰有洗石子[2]。 受装饰艺术(Art Deco)影响,使用传统日本入母屋屋顶形式。 建筑内部设有六角釉面砖,结合台湾传统元素。 材料使用原有的万春宫的旧材部分重新利用于公会堂建设。

3.其他

万春宫因兴建鹿港公会堂而被拆掉的万春宫创建于乾隆卅四年(1769年),日治时期鹿港厦郊解散后香火衰微,此外在明治廿九年(1896年)曾被改为邮局暨办事人员宿舍[8]。而在万春宫被拆毁后,庙中神像等文物被安置到同样与庆昌行陈家关系密切的鹿港凤山寺里面[8]

参考来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陈仕贤. 《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導覽手冊》. 彰化县彰化市: 彰化县文化局. 2006年11月: 132-133页. ISBN 978-986-00-7483-3. 
  2. ^ 2.0 2.1 2.2 鹿港公會堂.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 [2011-08-24]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3. ^ 《台湾日日新报》〈鹿港公会堂将举上栋式〉,1928年8月19日4版
  4. ^ 《台湾日日新报》〈鹿港公会堂 落成式〉,1928年11月4日夕刊4版
  5. ^ 《台湾日日新报》〈鹿港公会堂落成式四日举行〉,1928年11月6日4版
  6. ^ 6.0 6.1 锡祺拜,〈鹿港公会堂记〉,1933年
  7. ^ 江健男. 鹿港公會堂列危樓 老人會拒遷——縣定古蹟 木架結構崩落 文化局發包整修 公所長期出借 要求撤離遭反彈 揚言共存亡. 联合报·C2. 2007-04-26. 
  8. ^ 8.0 8.1 卓克华. 〈第二章 鹿港鳳山寺〉. 《寺廟與台灣開發史》. 扬智文化. 2006年3月: 页84. ISBN 957-818-7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