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5年12月14日) |
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 |
銀行 |
---|
分類 · 共享 |
銀行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的金融機構。絕大多數銀行都實行部分準備金制度,它允許銀行在向中央銀行交存一定比例準備金後,將剩餘部分資金用於發放貸款等業務。銀行在發放貸款的同時自然派生出新的存款,使得其具備貨幣創造的能力,並透過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強心劑,打通國家經濟血脈的活絡,以維持現代社會機能的運作。
銀行在金融體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對一國乃至全球金融穩定產生巨大影響,通常都被置於各國金融管理當局的嚴格監管之下。在滿足不同國家或地區金融監管當局各具差異的監管規則之餘,銀行還普遍遵循基於巴塞爾協定的最低資本要求。
歷史
在歐洲,最早的銀行出現於13世紀意大利的威尼斯,而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在歐洲得到了普遍發展,很多至今對社會具有很大影響力的銀行都在此期間陸續創立成型,如英國滙豐控股、美國花旗集團、中國交通銀行等。
在宋朝時期中國出現了具有高利貸性質及無利息存款業務的錢莊與票號,第一家具有近代特徵的銀行是上海中國通商銀行,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成立。在漢語「銀行」一詞當中,「銀」往往代表的就是銀錢,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在中國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運作模式
在德國、日本等地,銀行主要由產業公司擔任經營者;在其他國家,如美國,非金融機構不得經營銀行。
銀行承擔支付現金、支票兌現、支票託收予客戶的責任。另外也提供客戶其他付款方式,如電匯、終端機以及自動櫃員機(ATM)。
銀行收受以存款、定期存款和發行鈔票與債券類等憑證作為貸款用途。這些貸款,借錢,接受資金存入往來帳戶,接受定期存款和發行的債務證券,如紙幣和債券。銀行的放貸用於貸款給客戶、分期付款、以及投資有價證券和其他貸款用途。
銀行可以提供所有付款服務,對多數公司、個人以及政府而言,銀行帳戶是必備的。其他提供付款服務的非銀行業者,如匯款公司,通常並不視為銀行帳戶的替代者。
銀行存款大部分來自家戶單位、非金融公司,借款對象也多為家戶單位和非金融公司。非銀行業者的貸款人在多數狀況下儼然是銀行替代者,貨幣市場、現金管理信託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常常能提供借款功能。
定義
各國對銀行定義不同,在英國法律裏,銀行是經營銀行業務的公司[1],營業項目包括:
- 辦理現金帳戶
- 兌現支票
- 支票託收等
多數英國普通法承認票據交換法,票交法規範包括支票在內的轉讓工具,對於具備此功能的銀行定義如下:銀行是一個法人,不必然為公司,負責承辦銀行業務(第二條)。雖然這個定義很一般,卻有相當的功用。因為這個定義確認法律上以銀行交易(如支票)作為認定基礎,而不是以銀行的組織或管制為依據。
英國普通法不是以規範定義銀行業務,大多以上述定義加以規範。部分英國普通法對於銀行業務或銀行自有一套規約。探討這些定義時,要留意有些定義標準為銀行業務的合法性,但通常合法性並非必要條件。尤其多數定義都基於進入管制和監理的合法性,而不是管制銀行經營實務。然而,這些歸約定義幾乎都反應普通法的定義。舉凡如下:
- 「銀行業務」意指收受現金或存款、支付或託收客戶支票、代墊款、以及本法所授權的其他業務(銀行法(新加坡),第二條)。
- 「銀行業務」是部分接受或全部接受:
- 普羅大眾現金、存款、儲蓄、或其他類似攤還帳戶,期限在3個月內...或是其餘更短的期限;
- 支付或託收客戶支票;(香港銀行條例,第二條)。要注意這個定義的例子延伸到收受任何不到3個月的攤還存款,接受港幣1百萬以上、期限長於3個月存款的公司,在香港應視為存款公司,而非銀行。
隨着金融終端交易(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at Point Of Sale;EFTPOS)、直接借貸與網絡銀行的產生,在大部分銀行體系中支票失去作為支付工具的主要地位,法律理論隨之建議以支票為基礎的定義應該放寬到包括處理客戶現金存款的金融機構,確保客戶即使不使用支票,也能夠經由第三方進行款項收付。(例如,新西蘭的Tyree銀案法案例,A L Tyree, LexisNexis 2003,第70頁)。
銀行的廣義商業角色
銀行業務已不僅限於銀行,包括其他商業業務:
- 發行紙鈔(由銀行發行,持有者可要求其履行支付義務)
- 經由電匯、終端機、網絡銀行或其他方式進行付款
- 發行銀行匯票和支票
- 辦理定期存款
- 預借現金、分期付款或其他類似貸款
- 辦理信用狀開狀和轉開、擔保、履約保證金、證券承銷、和其他表外項目曝險
- 文件擔保與保險箱業務
- 幣別轉換
- 直接或間接銷售、轉介保險、基金和信託業務,或是其他類似金融和投資產品,形成「金融超級市場」
經濟功能
銀行的經濟功能包含:
- 以鈔票、和依據客戶指示兌現支票的形式發行貨幣。這些行為產物之所以為貨幣,因為都可以進行轉讓或依約償還,價值和交易效力都視同紙鈔、支票、支付給受款人和銀行的現金
- 款項淨額交割和清算─銀行同時身為客戶的託收機構與付款機制、參與銀行間的清算委託人或代表,以及付款工具。上述功能讓銀行可以預備匯入與匯出互相抵銷後的付款淨額。也可以涵蓋區域性的付款淨額,減少區域不同所造成的清算成本。
- 信用中介機構─擔任背對背借貸款的中間人
- 加強信用品質─銀行的貸款對象通常是公司行號和個人(一般信用品質),本身信用優於這些貸款對象。
種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銀行分為
根據香港的銀行監管機構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定義,在香港營運的銀行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 持牌銀行
- 有限制持牌銀行
- 接受存款公司
根據1993年頒佈的《金融體系法律制度》,澳門的銀行分類為:澳門註冊銀行、外地註冊銀行和郵政儲金局。
根據中華民國銀行法定義,在台灣營運的銀行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
- 商業銀行:收受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供給短期、中期信用為主要任務之銀行。
- 專業銀行:包括工業銀行、農業銀行、輸出入銀行、中小企業銀行、不動產信用銀行及國民銀行,但目前尚未有申請設立國民銀行者。
- 信託投資公司:以受託人之地位,按照特定目的,收受、經理及運用信託資金與經營信託財產,或以投資中間人之地位,從事與資本市場有關特定目的投資之金融機構。
- 外國銀行:依照外國法律組織登記之銀行,經台灣政府認許、依公司法及銀行法登記營業之分行。
此外,根據銀行的背景亦可作以下區分:
銀行家
- 是指經營銀行業務的企業家
世界銀行排名
2023年世界銀行排名[2](按資產統計):
- 中國工商銀行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 中國建設銀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 中國農業銀行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 中國銀行 (Bank of China)
- 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滙豐控股 (HSBC Holdings)
- 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 國家開發銀行 (China Development Bank)
-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Credit Agricole)
- 花旗銀行 (Citigroup)
-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 富國銀行集團 (Wells Fargo)
- 交通銀行 (Bank of Communications)
- 桑坦德銀行 (Banco Santander)
- 瑞穗金融集團 (Mizuho Financial Group)
- 巴克萊銀行 (Barclays)
- 儲蓄銀行集團 (Sparkassen-Finanzgruppe)
- BPCE集團 (BPCE)
- 法國興業銀行 (Societe Generale)
- 招商銀行 (China Merchants Bank)
- 高盛集團 (Goldman Sachs Group)
-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 多倫多道明銀行 (Toronto-Dominion Bank)
- 加拿大皇家銀行 (Royal Bank of Canada)
- 興業銀行 (Industrial Bank)
-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 中信銀行 (China CITIC Bank)
-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 法國存托銀行 (Caisse des Depots et Consignations)
- 瑞銀集團 (UBS)
- 駿懋銀行集團 (Lloyds Banking Group)
- 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 (Intesa Sanpaolo)
- 中國民生銀行 (China Minsheng Bank)
- ING集團 (ING Groep)
- 加拿大豐業銀行 (Bank of Nova Scotia)
- 裕信銀行 (UniCredit Group)
- 中國光大銀行 (China Everbright Bank)
- 國民西敏集團 (NatWest Group)
- 中國進出口銀行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 滿地可銀行 (Bank of Montreal)
- 渣打集團 (Standard Chartered)
- 澳洲聯邦銀行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 平安銀行 (Ping An Bank)
- 西班牙外換銀行 (BBVA)
- 農林中央金庫 (Norinchukin Bank)
- 澳盛銀行 (ANZ Group)
- 凱克薩銀行 (CaixaBank)
另見
參考文獻
- ^ United Dominions Trust Ltd v Kirkwood, 1966, English Court of Appeal, 2 QB 431).
- ^ World’s Biggest Banks 2023. Global Finance.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1).
- e.g. Tyree's Banking Law in New Zealand, A L Tyree, LexisNexis 2003, page 70.
- de Albuquerque, Martim (1855). Notes and Queries. London: George Bell, 431.
- Matyszak, Philip (2007). Ancient Rome on Five Denarii a Day. New York: Thames & Hudson, 144. ISBN 0-500-0514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