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景揚
鄺景揚(1863年2月8日—1929年10月19日)[1]又名鄺景陽、鄺孫謀[2],字星池,英文姓名Kwong King Yang,籍貫廣東省南海縣人,生於廣州,中國第一代鐵路工程師之一。[3]
詹天佑為第一批留美,鄺孫謀為第三批。鄺孫謀先進入中國鐵路界,引薦詹天佑[4]。
生平
鄺景揚是廣東省南海縣人,1863年生於廣州。他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三批留美幼童之一,留美年齡13歲,職業礦業、鐵路工程師。來到美國後,從1877年至1880年先在馬薩諸塞州伊斯特漢普頓的威利斯頓神學院(Williston Seminary)讀預科,爾後於1880年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途於1882年回中國,未能畢業。[3]
從1882年至1886年,鄺景揚在唐山的開平礦務局擔任總助理(general assistant,原稱待查)[3](一說在開平煤礦的路礦學堂供職[2])。1886年唐胥鐵路脫離開平煤礦,另組開平鐵路公司,鄺乃在該公司任幫工程司,參與唐胥鐵路向蘆台展築工程[2]。Who's Who in China, 3rd ed.稱其從1886年至1900年在京奉鐵路擔任幫工程司(assistant engineer)[3],這是因為唐胥鐵路屬於京奉鐵路的一段,實際上京奉鐵路全線通車要等到1911年,故此說法並不確切。在任開平鐵路公司幫工程司時,1887年,開平鐵路公司遷到天津,後更名為中國鐵路公司,並將唐山至蘆台間的鐵路向塘沽、天津方向展築。1888年,鄺景揚向中國鐵路公司總辦伍廷芳推薦了同鄉詹天佑,隨後詹天佑應該公司邀請到天津進入中國鐵路公司任幫工程司,開始了其輝煌的鐵路生涯[2]。
1901年至1903年,鄺景揚在株萍鐵路擔任助理工程師(assistant engineer)。1903年至1905年,回到京奉鐵路擔任駐段工程師(resident engineer,原稱待查)。1905年秋至1906年,鄺景揚擔任京張鐵路工務段工程師(district engineer,原稱待查)[3]。當時,1905年清政府決定派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並宣佈一個洋人也不用,鄺景揚遂跟隨詹天佑赴京張鐵路工地,參加了該工程的勘測設計及前期施工。[2]1906年秋,鄺景揚成為粵漢鐵路廣東段總工程師。[3]實際上,1906年廣東省開築粵漢鐵路,邀請詹天佑主持,但因京張鐵路正在緊張施工正緊,詹天佑乃推薦鄺景揚出任粵漢鐵路總工程司。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後,線路又向綏遠展築,所以直到1911年,詹天佑才到廣東出任粵漢鐵路總工程司,而鄺景揚則返回北方接任京張張綏鐵路 (後改稱京綏鐵路)總工程師[2]。
1911年至1916年,鄺景揚任京綏鐵路總工程司。1917年至1919年,任津浦鐵路總工程師。1920年至1921年,擔任京綏鐵路和京漢鐵路主管(shop superintendent,原稱待查)。1921年至1922年,擔任京綏鐵路總工程師,以及京漢鐵路顧問工程師(consulting engineer)。1922年5月,他退休享受私人時光。他留的永久通信地址是「Care of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ineers, Nanchitzu, Peking.」(北京南池子中美工程師協會轉)[3]。
鄺景揚曾先後獲得許多獎勵。1912年12月,獲五等嘉禾章。1913年11月,獲四等文虎章。1915年3月,獲四等嘉禾章。1917年12月,獲三等嘉禾章。1921年2月,獲四等寶光嘉禾章[3]。1916年至1918年,詹天佑任交通部技監、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鄺景揚任中華工程師學會副會長,負責學會的部分日常工作[2]。鄺景揚曾任中美工程師協會(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ineers)會長、中華工程師學會(Chinese Engineer's Association)會長。他也是北京政府交通部的勘線委員會(the Commission for the location of railroad lines call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原稱待查)的成員[3]。
1919年,詹天佑病逝之後,鄺景揚(時任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丁士源(時任京綏鐵路局局長)共同倡議為詹天佑立銅像,並呈文中華民國大總統,共500多人聯名響應此倡議。呈文中稱: 「交通部技監詹天佑,於四月二十四日在漢口差次病故……呈請大總統,准在京綏路八達嶺為該故技監建設銅像,並請特予頒給碑文,借沒世之榮,作後來之矜式。」1922年,詹天佑銅像及碑亭在八達嶺青龍橋站建成[2]。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 《游美同學錄·鄺孫謀》,出自《游美同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