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藏語
近古藏語 | |
---|---|
區域 | 西藏,北尼泊爾 |
年代 | 11~19世紀 |
語系 | |
早期形式 | 中古藏語
|
文字 | 藏文字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xct |
語言學家列表 | xct |
Glottolog | clas1254 [1] |
近古藏語[2](英語:Middle Tibetan[3]:103),又稱古典藏語(Classical Tibetan),語言學上對藏語的分類方法之一,它目前是一種書面語,為藏文寫作的根據。816年赤德松贊統治時期,發展出藏文,在書寫文字出現之後,中古藏語被重新標準化,形成現在所知的近古藏語。近古藏語受到印度語言,特別是梵文的影響。發音與正寫法與中古藏語接近,但在文法部份則依不同區域出身的寫作者,產生了各種不同變化形態。
中古藏語時期結束後,近古藏語在10世紀與12世紀間形成,成為現代標準藏語的前身。藏文與近古藏文同時發展,有很高的保守性,藏文仍然以近古藏語為根據。在現代,已經少人使用近古藏語,但是近古藏語成為一種書面語後,仍然保留至今。
名詞
名詞短語的結構
使得名詞或形容詞主格化的短語需要用 — pa 或 ba, 以及 ma —。
- 陽性詞用 po 或 bo,陰性詞用 mo,以分辨詞的性別。
在需要表明複數的時候,加 -rnams。需要表明複數的集體性質時,用 -dag。此二語素可以一同使用(比如 rnams-dag 「數人組成的團體」,以及 dag-rnams 「數個團體」)。[4]
格
- 通格(Absolutive):沒有語素表示
- 屬格 (genitive) :གི་ -gi、 གྱི་ -gyi、ཀྱི་ -kyi、འི་ -i、ཡི་ -yi
- 施事格(Agentive):གིས་ -gis、གྱིས་ -gyis、ཀྱིས་ -kyis、ས་ -s、ཡིས་ -yis
- 方位格 (Locative) :ན་ -na
- 向格(Allative) :ལ་ -la
- 終格(Terminative): རུ་ -ru、སུ་ -su、ཏུ་ -tu、དུ་ -du、ར་ -r
- 隨伴格(Comitative) :དང་ -dang
- 離格 (Ablative):ནས་ -nas
- 出格(Elative):ལས་ -las
- 比較格(Comparative):བས་ -bas
為了表示格,會在整個名詞短語,而非單獨的單詞後綴加, 即 Gruppenflexion。
傳統的西藏語法學家並不區分十個格,而是按照梵語傳統劃分為八個格,剔除 (-dang 和 -bas)。
代詞
有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和反身代詞代詞,以及一個與「1」關聯的不定冠詞。[6]:919
人稱代詞
近古藏語代詞系統通過Milarepa rnam thar展現。[7]
人稱 | 單數 | 複數 |
---|---|---|
1 | ང་ nga | ངེད་ nged |
1 + 2 | རང་རེ་ rang-re | |
2 | ཁྱོད་ khyod | ཁྱེད་ khyed |
3 | ཁོ་ kho | ཁོང་ khong |
和法語類似,第二人稱複數「你們」(ཁྱེད་ khyed)可被用作敬語形式的第二人稱單數「您」。[7]
動詞
動詞不因人稱或數發生屈折。形態學上,共可分出4種動詞詞幹,受梵語語法術語影響的藏語語法學家分別稱它們為「現在時」(lta-da)、「過去時」('das-pa)、「將來時」(ma-'ongs-pa)和「祈使時(祈使語氣)」(skul-tshigs),不過這些詞幹的精確語義仍有爭議。所謂「將來時詞幹」表示的並不是真正的將來時,而是表達必要或義務。
大部分藏語動詞都能被分為兩類,含蓄或明確地表達施事的、通過工具格助詞(kyis等)標記句子的,以及表達不含施事的動作的名詞。藏語語法學家分別將這兩類稱為tha-dad-pa和tha-mi-dad-pa。雖然這兩個類別看上去和現代句法學所指的及物與否相重疊,但大部分現代藏語語法學者選擇用「(非)義務性」指它們,這是基於藏語文獻的描述。大多數非義務性動詞缺乏祈使時詞幹。
屈折
許多動詞表現出詞幹的4種元音交替,現在時的a或e在祈使語氣中變為o,如byed、byas、bya、byos(「做」),現在時的e在將來時和過去時變為a(len、blangs、blang、longs「取」);有些動詞現在時的i變為其他詞幹的u('dzin、bzung、gzung、zung「取」)。另外,動詞詞幹還能通過添加的詞綴的不同來區分,如sgrub(現在時)、bsgrubs(過去時)、bsgrub(將來時)、sgrubs(祈使語氣)。用-s後綴時,一般是過去時或祈使語氣,對於特定動詞來說,特定的前綴比較沒有規律;其中一個規律是過去時詞幹b-和將來時的g-的交替,這條規則並不普適。[8]
含義 | 現在時 | 過去時 | 將來時 | 祈使語氣 |
---|---|---|---|---|
做 | བྱེད་ byed | བྱས་ byas | བྱ་ bya | བྱོས་ byos |
取 | ལེན་ len | བླངས་ blangs | བླང་ blang | ལོངས་ longs |
取 | འཛིན་ 'dzin | བཟུངས་ bzungs | གཟུང་ gzung | ཟུངས་ zungs |
達到、完成 | སྒྲུབ་ sgrub | བསྒྲུབས་ bsgrubs | བསྒྲུབ་ bsgrub | སྒྲུབས་ sgrubs |
只有少量動詞有4種完整變化。有些動詞只有一種形態。這一缺陷無論在古時書面語中,還是在現代方言中,均由助詞或後綴補充。[6]:920
否定
動詞的否定可通過兩個前置助詞mi和ma實現。mi用於現在時和將來時詞幹;ma用於過去時詞幹;祈使時詞根無法變成否定祈使(即禁止)。此外,否定狀態動詞med「不存在,沒有」與肯定狀態動詞yod「存在,有」對應。
敬語
如名詞一樣,藏語動詞也有一套複雜的敬語系統。因此,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動詞都有個相當不同的高級說法,如lta「看」,敬語gzigs;byed「做」,敬語mdzad。如果並不存在這麼個敬語專用的高級說法,一般的派生是將標準動詞詞幹和適當的通用敬語詞幹,如mdzad,相結合。
另見
參考資料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Classical Tibetan.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益西. 藏语历史的分期与各期语音特征. 《西藏研究》. 1993年, 01期 (中文(中國大陸)).
- ^ Roy Andrew Miller. Studies in the Grammatical Tradition in Tibet (英語).
- ^ Hahn 2003
- ^ Hill 2012
- ^ 6.0 6.1 Waddell & de_Lacouperie 1911.
- ^ 7.0 7.1 Hill 2007
- ^ Hill 2010
延伸閱讀
- Beyer, Stephen, 1992. The Classical Tibetan languag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Reprint 1993, (Bibliotheca Indo-Buddhica series, 116.) Delhi: Sri Satguru.
- Hahn, Michael, 2003. Schlüssel zum Lehrbuch der klassischen tibetischen Schriftsprache Marburg : Indica et Tibetica Verlag
- Hill, Nathan W. (2007) 'Personalpronomina in der Lebensbeschreibung des Mi la ras pa, Kapitel II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 36. pp. 277–287.
- Hill, Nathan W. (2010) 'Brief overview of Tibetan Verb Morpholog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 Lexicon of Tibetan Verb Stems as Reported by the Grammatical Tradition. Munich: Bayer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Studia Tibetica) pp. xv-xxii.
- Hill, Nathan W. (2012) 'Tibetan -las, -nas, and -b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41 (1). pp. 3–38.
- Hodge, Stephen,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Tibetan. Bangkok: Orchid Press
- Schwieger, Peter, 2006. Handbuch zur Grammatik der klassischen tibetischen Schriftsprache. Hall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ibetan and Buddhist Studies GmbH.
- skal-bzhang 'gur-med, 1992. Le clair miroir : enseignement de la grammaire Tibetaine (trans.) Heather Stoddard & Nicholas Tournandre, Paris : Editions Praj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