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赤城號航空母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赤城
あかぎ
1927年6月27日,赤城號在伊予附近海域進行海試,可見其三段飛行甲板和橫臥式煙囪的設計
已改裝成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赤城號
概觀
艦種巡洋戰艦→航空母艦
艦級天城級(2號艦)
製造廠廣島縣吳市吳海軍工廠
單艘造價5千3百萬日圓(1920年代幣值)
動工1920年12月6日
下水1925年4月22日
服役1927年3月25日
結局1942年6月5日處分擊沉
除籍1942年9月25日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29,500噸
36,500噸(改裝後)
滿載排水量34364噸
41,300噸(改裝後)
全長260.67米
249.17米(飛行甲板)
全寬31.32米
吃水8.71米
燃料重油6,000噸
鍋爐19具ロ號艦本式重油、油煤混燒鍋爐
動力4具技本式All-Geared蒸汽渦輪機.4軸
功率133,000匹
最高速度31.2節
續航距離8200浬(16節)
乘員1,630人
飛行設施甲板面積190.2米 x 30.5米,2部升降機
甲板面積249.17米×30.5米,3部升降機(改裝後)
武器裝備新造
10座20厘米艦炮
6座12厘米連裝高射炮
14挺20毫米連裝機槍
改裝後
6座三年式20厘米單裝艦炮
6座十年式12厘米連裝高角射炮
14座九六式20毫米連裝機槍
裝甲水線帶250mm
艦載機標準66、備用25
艦戦18、艦爆18、艦攻27(1941年12月)
其它飛行甲板降落識別字母:ア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赤城
假名あかぎ
平文式羅馬字Akagi
早期的赤城號,相片下方為戰艦長門號
1939年4月於高知縣宿毛市外海停泊, 已改裝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赤城號
艦橋部的飛行甲板

赤城あかぎ)是日本帝國海軍(下稱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是第一航空艦隊旗艦、第一航空戰隊戰艦成員之一。赤城號最初設計規劃為天城級戰鬥巡洋艦的2號艦,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將天城級改裝為航空母艦;不過因為關東大地震的破壞讓天城號報廢,僅赤城號完成改造。本艦為日本海軍僅次於信濃號以及加賀號的第三大航空母艦,並以第一航空戰隊旗艦的名號服役了15年,並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初期重要的海戰,後於中途島海戰中戰沉。2019年10月,殘骸被尋獲。

作為日本除信濃號外最大的航空母艦和最初建造的大型航母,赤城一直被視為機動部隊的象徵:帝國海軍於1928年以赤城為旗艦組建第一航空戰隊、1934年又以她為旗艦組建第二航空戰隊、1941年第一航空艦隊組建,赤城依然作為整個機動部隊的旗艦而存在,堪稱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搖籃。

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曾擔任艦長;日本海軍航空主導論奠基人源田實、第一航空艦隊飛行總隊長淵田美津雄、「魚雷攻擊之神」村田重治、瑞鶴飛行隊長嶋崎重和日語嶋崎重和、飛龍飛行隊長友永丈市赤松貞明日語赤松貞明板谷茂日語板谷茂進藤三郎中島正日語中島正柴田武雄日語柴田武雄志賀淑雄日語志賀淑雄等王牌飛行員均曾在此艦服役。

艦名由來

艦名是以關東北部的赤城山來命名,為日本海軍中第二艘採用同典故艦名的軍艦。用山名來給航空母艦命名(航空母艦一開始的時候是使用飛翔的動物作為命名),是因為最初設計是巡洋戰艦,後來軍艦在建造過程中艦種變更沒有重新命名所致。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論參考日本船舶艦艇命名慣例

改造航母

1929年在海上航行的赤城號,煙囪當時仍為實驗組態,因此同時出現向上與向下排放的出口

根據1919年日本海軍制定的「八八艦隊計劃」,赤城於1920年12月6日作為巡洋戰艦在吳海軍船廠開工建造,屬於「天城級」巡洋戰艦的二號艦,日本第六艘建造的戰鬥巡洋艦。本艦雖屬巡洋戰艦,但裝備主炮的數量超過長門級戰艦,原先計劃為一艘41,000噸的軍艦,裝設41cm艦炮共10門,採用5座雙聯裝砲塔組態,最高航速預計約30節[1]。然而1922年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時,此艦尚未完成艦體工程,但因協定因素而於1922年2月5日停工待後續處份;1923年11月19日,根據條約中規定允許日本將兩艘停建戰艦艦體用於改建成航空母艦,因此決定將2艘尚未完工的天城級改造成航空母艦,這項決議在1924年告知條約簽署國。然而將戰鬥巡洋艦的船體改造成航空母艦時卻因缺乏經驗等因素造成許多工程延宕甚至技術不足的狀況[2]。最後赤城號直到1925年4月22日下水[3]。1927年竣工,編入橫須賀鎮守府服役。

赤城號的原始方案為一艘全長254米(770呎)、寬33米(110呎)、排水量27,000噸、極速31.75節、艦載機36架的軍艦[4]。同樣改建成航艦的還有同級艦天城號,但關東大地震導致天城號從船臺滑落,龍骨遭到無法修復的破壞,因此由預定按條約規定停工拆除的加賀號戰艦接替天城號額度改造為航空母艦。

與長門號戰艦在戰間期的角色類似,赤城號經常對外開放作為日本海軍國力的展示品,也經常接受拍攝而廣為日本國民所知。但是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上仍承襲著日本海軍慣用的假數據傳統,為一艘「全長232,56米、寬28,04米、普通排水量28,100公噸、極速28.5節、艦載機數機密」的航空母艦[5]

設計特徵

赤城號由於在改造時已事先完成艦體的建造工程,只能在原先戰鬥巡洋艦艦體主甲板之上搭建其他航艦必備結構;雖然航艦操作空間被限制,但其防護規格在大鳳號航空母艦服役前為日本帝國海軍航艦之首。後來赤城號相關的技術數據被用於與納粹德國交換製造大和級戰艦的機床。[來源請求]

左舷艦島

赤城號和飛龍號是世界上唯二將艦橋安置在左舷的航空母艦。這種設計的初衷是為了照顧雙艦並列時的避免航空管制的相互干擾,以及重量上與右舷的煙囪配平,可以增大艦橋體積搭載司令部(第一航空艦隊指揮所就設於赤城艦橋下方顯眼的裝甲堡內,日本航母中具備同樣設施的只有大鳳和信濃)聯合艦隊曾經用剛服役的翔鶴接替赤城作為第一航空艦隊的旗艦,但由於翔鶴空間內部太小難以工作,13天後南雲忠一又將司令部搬回。

實踐證明,左側艦島的設計並不實用,還會與右舷煙囪引發亂流和降落事故等問題。飛龍號之後,世界上所有擁有島式艦橋的航母均將艦橋設計在右舷。

甲板與機庫

赤城號具有三層機庫、三層飛行甲板結構、兩座升降機,目的是採用多甲板分散起飛與降落業務,增加航空管制效率。甲板最頂層為降落甲板,長190.2米、中層為輕型機起飛甲板兼主砲甲板,跑道長僅15米、下層為重型機起飛甲板,跑道長55.02米。赤城號的機庫因為受改造空間限制,與其它航艦不太相同;她設有2個主要機庫、1個輔助機庫。主要機庫是在飛行甲板的中層、下層甲板,在下層甲板下方尚設置輔助機庫,容納拆解儲存的備用機。主要機庫總容積7,467.1平方米、輔助機庫791.1平方米。

赤城號的升降機設置在艦體中段右方與尾部,中段升降機尺寸11.8 x 13米、尾部升降機尺寸12.8 x 8.4米,只有尾部升降機有貫通三個機庫,中段只有通往上、中層機庫。

動力組態

赤城號的原型為戰鬥巡洋艦改裝,因為航速需要赤城號裝備了19座重油與油煤混燒鍋爐,鍋爐工作壓力20公斤/平方厘米,驅動4部艦政本部式蒸氣渦輪引擎。戰鬥巡洋艦規劃時代她被評估只能達成28.5節的極速;但是因航空母艦的噸位較輕,在相同動力裝置下赤城號在1927年6月17日海試時曾達成32.5節的高速表現。然而對赤城號帶來最多麻煩的還是煙囪設計。

1920年代,日本海軍唯一有操作實績的鳳翔號煙囪設計並不理想,然而海軍航空裝置研究重鎮霞浦海軍研究所卻也一籌莫展,只能在新造的兩艘改造航艦上來實驗煙囪組態的最佳方式。赤城號的設計則是在右舷分成兩道煙囪排放,前方第一煙囪集合了重油鍋爐排煙,以30度傾角向下彎曲朝舷外排放廢氣,讓海水自然冷卻熱氣流;後方第二煙囪則整合了油煤混燒鍋爐向艦體上方直接排放,煙囪出口裝有水冷循環裝置降低廢氣溫度。向下外傾的煙囪實驗組態相較之下比較不影響飛機操作,在經過改良成為後來日本航艦的一大特色。

武裝

赤城號建造時,沒有人知道未來航空母艦的運用方式,所以仍組態可以和巡洋艦一搏的火力。赤城號的三年式20厘米艦炮分別有單裝、聯裝砲塔型號,聯裝炮塔的俯仰角度可達正70度,具備有限防空機能。

服役

1927年3月25日,赤城號完工,8月正式編入聯合艦隊旗下。1928年4月,編入第一航空戰隊戰列;赤城號早期服役的經歷堪稱四平八穩,主要任務都是在執行訓練以及測試。1931年12月1日,赤城號暫時編入預備艦入塢整修;這次入塢更換了攔截索、通訊裝置、艦內通風機件,因此沒有參與2個月後的一·二八事變

1933年4月25日,赤城號重新復役,在隔年納編於新成立的第二航空戰隊日語第二航空戦隊,參與該年的重要演訓。

現代化改造

由於艦載機的發展迅速,1920年代航空母艦的設計逐漸無法滿足操作要求,不能滿足後來新式飛機增加的重量和所需起飛的空間,因此1935年到1938年赤城號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進行現代化改裝;然而相較於較早執行改造的加賀號,赤城號受限經濟大恐慌期間預算樽節之限,改造的時間不但推延、而且改造的程度也不如加賀號。最明顯的差別為艦用火炮,加賀號將十年式12厘米高射砲更換成為新型的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還增裝200毫米單裝艦砲彌補艦艏砲塔拆除後的火力缺失,這些工程在赤城號上均未實施。當然,也沒有增裝當時剛服役的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因此在偷襲珍珠港時赤城的防空火力是六艘航艦中最弱的一艘。

經過加賀號的現代化工程後,日本海軍修正許多不成功的實驗設計。最主要的改造就是取消三段飛行甲板,讓主要航空起降管制都在單一飛行甲板實施。擴建飛行甲板後,上層、中層機庫容積增加成8600平方米、輔助機庫容積則不變;飛行甲板則延伸至艦艏用立柱支撐。

採用三層機庫,搭載(包括備用機)為全日本航空母艦第二:第一層為190*23米、第二層為190*23米、第三層為50*15,機庫總面積8640平方米,僅次於加賀10060平方米,遠大於第三的雙層機庫設計的翔鶴級5712平米。同時搭載第一航空艦隊司令所和相關通訊指揮設施。

飛行甲板長度增加到249.17米使得機庫容積增加後,赤城號的編制飛機總量也增為86架(61架現役、25架備用)。為了適應新型戰機,赤城號增裝第三台升降機,尺寸為11.8 x 13米。

由於經濟危機,耗費極高的鍋爐改造計劃未能實施,赤城未如加賀一樣大幅提升動力,僅通過更換輪機部件略微增強了持續出力;如果參照加賀的改造模式進行徹底改造,赤城將至少具備不遜於其他新式航母的主機出力和33節的航速。經過改裝後,雖然增強了動力系統,但是由於重量提高了近1萬噸,航速下降至31.2節,高於加賀3節,低於翔鶴級與蒼龍級航空母艦3節,續航也有所下降。這也成為了赤城號的另一項弱點,在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時曾經有考量續航力問題而將其剔除出作戰規劃的計劃,但因為其成員擁有最豐富的戰鬥經驗而沒有實施,而通過卸掉艦上所有小艇並裝載900油桶的重油來提供額外航程。

大規模改造工程使赤城號錯過1937年的淞滬會戰。1938年復役後,赤城號與所屬航空機組在1939年1月代替加賀號作為旗艦編入第一航空戰隊。當時的赤城號艦載機編制為12架九六艦戰(儲存4架備用機)、19架九六艦爆(5架備用機)、35架九六艦攻(16架備用機)。

對華作戰

1939年1月底,赤城號在第二十九驅逐隊(追風、疾風)護航下自橫須賀出航[6][7],開赴中國華南地區,為2月10日發動的海南島戰役提供空中支援。在行經佐世保時,魚雷轟炸機隊更換為新服役的九七式艦上攻擊機;對華用兵期間,赤城號的艦載機編制是艦戰18架、艦爆12架、艦攻18架[8]

1939年2月3日,赤城號靠泊香港萬山群島,與南支方面艦隊會合。雖然說任務是協助海軍陸戰隊及陸軍登島,但其航空隊甚至有攻擊桂林柳州的紀錄。由於攻島順遂,赤城號很快地在1939年2月19日結束派遣返國。但從1939年3月27日至1940年4月2日,赤城號多次開赴中國華南沿海提供掩護,直到1940年11月15日再度編入特務艦入塢整修。

1941年9月起,赤城號停泊在九州的有明海,她的艦載機隊則和其他第一航空艦隊的戰機一同在鹿兒島實施嚴格的訓練,為偷襲珍珠港做準備。

太平洋戰爭

在1941年底,加賀號編入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成為第一航空艦隊旗艦;原本在1941年9月12日裁示的「昭和17年度海軍戰時編制」中,第一航空戰隊將由最新式之翔鶴號航空母艦與第十一驅逐隊(吹雪、白雪、初雪)移編[9],原本的一航戰所屬航艦則與第51驅逐隊合組第五航空戰隊[10]。但是這項決策最後並未遂行,新造好的翔鶴級則編入第五航空戰隊序列。1941年11月9日至14日,赤城號卸下所有小艇,並補充了900桶重油[11]。當時的第一航空戰隊機組艦上攻擊機部隊64架駐紮在鹿兒島機場、艦上轟炸機45架駐紮在富高機場、艦上戰鬥機與第二航空戰隊共72架在佐伯機場訓練。11月16日,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南雲忠一中將坐鎮指揮,除了加賀號以外的第一航空艦隊從佐世保海軍基地出發,開赴佐伯灣日語佐伯湾收容所有陸上基地訓練中的艦載機部隊,一時間佐伯灣集結了24艘大小艦艇。11月17日下午,山本五十六視察艦隊後,第一航空艦隊便準備各自執行航行任務。11月18日凌晨4點,第一水雷戰隊旗艦阿武隈號輕巡洋艦及下轄9艘驅逐艦以分散編隊的方式陸續離開佐伯灣;赤城號則在早上9點啟航,各自採不同航道開赴千島群島擇捉島單冠灣。11月22號,赤城號開入單冠灣;艦隊進行物資調度等事項後,11月26日駛離該地,直撲夏威夷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赤城號發動兩波攻勢,組態機數如下:

  • 第一波攻擊部隊:九七艦攻27架(水平轟炸群15架,指揮官淵田美津雄中校、魚雷轟炸群12架,指揮官村田重治少校),零戰9架(指揮官板谷茂日語板谷茂少校)
  • 第二波攻擊部隊:九九艦爆18架(指揮官分隊長千早猛彥上尉)、零戰9架(指揮官:分隊長進藤三郎上尉)

兩波奇襲下,赤城號第一波損失了1架零戰,10架飛機中彈,共戰死2人;第二波損失4架九九艦爆、13架飛機中彈,共戰死8人。

戰役結束後,赤城號在12月24日回到日本;1942年1月,赤城號開始她的南向掃蕩之旅,首先是開赴拉包爾發動攻擊;2月,對澳洲達爾文港發動轟炸。印度洋海戰中屢戰屢勝,並在錫蘭外海16投16中,打出了日本海軍航空兵艦爆隊實戰最高記錄,創下無敵機動部隊的名聲。不過經過多月征討,赤城號在4月1日印度洋攻勢發動時只剩下18架艦戰、18架艦攻、18架艦爆,和蒼龍與飛龍等中型航艦戰力已趨伯仲,因此在4月24日,赤城號開回母港橫須賀進行短暫補充及休整。

沉沒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中,赤城號作為第一機動部隊旗艦參戰。上午10時20分,赤城號遭來自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VB-6轟炸機分隊3架SBD式俯衝轟炸機投彈攻擊,其中一枚命中了中部升降機附近,並貫穿飛行甲板於機庫引爆;另一枚則是近矢彈,擦過艦艉後方甲板並破壞了舵機。[12]當時機庫內正在進行艦上攻擊機的加油與將陸用炸彈改換裝攻艦炸彈的掛彈作業,炸彈的連鎖爆炸使得艦上火災一發不可收拾,但並未延燒到赤城的下部結構,因此火災於中午12點一度被控制。但由於航空汽油着火,赤城號上的狀況持續惡化。

晚間7時20分,艦長青木泰二郎日語青木泰二郎下令棄艦,傷員和倖存人員向驅逐艦嵐號日語嵐 (駆逐艦)野分號轉移,並請求下令擊沉赤城號。7點25分,大和艦回覆:「赤城の処分は待て(暫緩對赤城的處分)」,並向第四驅逐艦隊下達「今夜は赤城の警戒に任じ、敵艦來たらば刺違え戦法をもってこれを撃滅せんとす(今晚擔負赤城警戒、對來犯之敵予以殲滅)」的命令。南雲忠一也向第十戰隊司令官木村進少將發出「長良で赤城を曳航できないか(長良能否拖曳赤城航行?)」的詢問。

6月5日,經過一夜的思量,山本五十六決定撤退。凌晨2點55,山本下達聯合艦隊第161號命令,命令中途島方面各部隊撤退。在撤退之前,首席參謀黑島龜人日語黒島亀人對山本說道:「長官,赤城號還沒有沉沒,依然浮在水上,如果被美國人拖去當做戰利品,豈不是奇恥大辱麼?」山本回道:「我曾經是赤城的艦長和一航戰司令官,所有責任由我一人承擔......我回去後向天皇陛下謝罪。」山本在6月5日4時50分下令,由第四驅逐隊擊沉依然漂浮在海面上的赤城號。

第四驅逐隊司令有賀幸作大佐(末代大和號艦長)向所部的「舞風」、「萩風」、「野分」和「嵐」4艘驅逐艦下達了擊沉赤城號的命令。在20分鐘內,4艘驅逐艦都射出了魚雷,3發命中(野分未命中)。7分鐘之後,這艘日本海軍最大的航空母艦緩緩向左橫倒,驅逐艦舞風艦長中杉清治描述「なにか生きているものの悲鳴のように思えた(就像是有生命的東西在悲鳴一樣)」,海水漸漸沒過她的甲板,最終沉沒於北緯30度30分、西經178度40分,準確沉沒時間是凌晨4時55分----距離日出5分鐘前,赤城終究沒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陽。

全艦官兵1630人、以及64名第一航空艦隊幕僚中,8名軍官、213名士兵戰死,損失飛行員7人-----其中3人戰死,4人在艦上陣亡。獲救人員轉移到後方主力部隊。

赤城和長門一樣是經常開放給民眾參觀的艦船,在民間有着極高的知名度。由於赤城沉沒的影響惡劣,日本於3個多月後才公佈資訊,其生還飛行員部分留任教官或者進入陸基航空兵服役,其餘約半數調入翔鶴,組成新編第一航空戰隊。

2019年10月20日,美國研究人員利用「海燕號」科考船(RV Petrel)在太平洋中部海平面以下約17,000呎(約5,200米)深處海底發現赤城號航空母艦殘骸[13]

舊日本海軍空母參數對比
戰前機種最大搭載量 九六式艦戰搭載量 九六式艦爆搭載量 九六式艦攻搭載量 合計
鳳翔 11 0 8 19
赤城 24 24 36 84
加賀 24 24 54 102
蒼龍/飛龍 16 36 21 73
龍驤 12 0 26 38
祥鳳/瑞鳳 23 0 9 32
1941年機種最大搭載量 零式艦戰21型搭載量 九九式艦爆搭載量 九七式艦攻搭載量 合計
鳳翔 0 0 0 0
赤城 20 21 32 73
加賀 20 23 50 93
蒼龍/飛龍 15 30 19 64
龍驤 11 0 24 35
祥鳳/瑞鳳 18 0 7 25
翔鶴/瑞鶴 20 32 32 84
新式機最大搭載量 烈風搭載量 流星搭載量 合計 服役時間 水線長 寬幅 滿載排水量 主機功率 類型 航速
鳳翔 0 0 0 1922.12 165 18.9 10500 30000 正規航母 25
赤城 20 49 69 1927.3 250.36 31.3 42750 133000 改裝航母 31.2
加賀 20 60 80 1928.3 240.3 31.3 43650 127400 改裝航母 28.3
龍驤 10 14 24 1933.5 175.4 20.8 13650 65000 正規航母 29
蒼龍 15 33 48 1937.12 222 26 20295 152483 正規航母 34.9
飛龍 15 33 48 1939.7 222 26 21883 153000 正規航母 34.6
祥鳳/瑞鳳 15 5 20 1940.12 201.5 18.2 13100 52000 改裝航母 28
翔鶴/瑞鶴 18 46 64 1941.8 250 26 32105 160000 正規航母 34
大鷹/雲鷹/沖鷹 10 14 24 1941.9 173.7 22.5 20000 25200 特設航母 21
飛鷹/隼鷹 15 34 59 1942 215.3 26.7 29471 56630 特設航母 25.6
龍鳳(大鯨) 20 7 27 1942.11 210 19.6 16700 52000 改裝航母 26.5
千歲/千代田 21 9 29 1943 210 23 16700 56800 改裝航母 29
大鳳 18 44 62 1944.3 253 27.7 37270 160000 正規航母 33.3
雲龍/天城 15 40 55 1944.8 223 22 22400 152000 正規航母 34
葛城/笠置 15 40 55 1944.10 223 22 22400 104000 正規航母 32
信濃 25 25 50 1944.11 253 36.3 71890 153000 改裝航母 27
生駒/鞍馬 15+ 40+ 55+ 223 22 22400+ 152000 正規航母 34

歷史

  • 1920年12月6日 - 巡洋戰艦「赤城」於吳海軍工廠以戰鬥巡洋艦動工
  • 1923年11月9日 - 在建造途中轉換改成航艦,開始進行改造工程
  • 1925年4月22日 - 下水
  • 1927年3月25日 - 竣工為航空母艦,並編入橫須賀鎮守府
    • 8月1日 - 成為聯合艦隊的附屬
  • 1928年4月1日 - 編入第一航空戰隊
  • 1929年4月22日 - 於濟洲島海域進行海上訓練,由於當日天氣惡劣,以致多起艦載機迫降於海面
  • 1930年12月1日 - 編入聯合艦隊第一航空戰隊
  • 1931年12月1日 - 於橫須賀工廠進行部分改裝
  • 1933年4月25日 - 編入第二航空戰隊
    • 10月20日 - 編入第一艦隊第一航空戰隊
  • 1934年11月15日 - 編入第二艦隊第二航空戰隊
  • 1935年11月15日 - 編入予備艦、並於佐世保海軍工廠開始第二次改裝工程
  • 1938年8月31日 - 改裝工程完成
    • 12月15日 - 復歸為現役艦,並編入第一艦隊第一航空戰隊
  • 1940年11月15日 - 成為特別役務艦
  • 1941年4月10日 - 成為第一航空艦隊旗艦
    • 12月8日 - 參與珍珠港作戰
  • 1942年2月19日 - 攻擊達爾文港
    • 3月1日 - 於爪哇海域南方以艦載機擊沉美軍特務艦「佩斯可號」
    • 3月5日 - 對爪哇島幾拉佳浦的船舶發動攻擊
    • 4月5日 - 對停泊於可倫坡的船艦發動攻擊,並擊沉了「康沃爾號」、「多塞特郡號」
    • 4月9日 - 對停泊於亭可馬里的船艦發動攻擊,並擊沉了「赫密斯號」
    • 6月4日 - 於中途島海戰遭美國艦載機命中兩枚炸彈而嚴重損毀
    • 6月5日 - 被驅逐艦以魚雷擊沉,以防止美軍俘獲
    • 9月25日 - 除籍
  • 2019年10月20日 - 殘骸被發現

歷代艦長

  1. 梅津良太郎 大佐(1925年12月1日就任)艤裝員長
  2. 小林省三郎 大佐(1927年12月1日就任)
  3. 山本五十六 大佐(1928年12月10日就任)
  4. 小林省三郎 大佐(1929年10月8日就任)再任
  5. 北川清 大佐(1929年11月1日就任)
  6. 原五郎 大佐(1930年10月26日就任)
  7. 和田秀穗 大佐(1930年12月1日就任)
  8. 大西次郎 大佐(1931年8月28日就任)
  9. 柴山昌生 大佐(1931年12月1日就任)
  10. 近藤英次郎 大佐(1932年12月1日就任)
  11. 塚原二四三 大佐(1933年10月20日就任)
  12. 堀江六郎 大佐(1934年11月1日就任)
  13. 松永壽雄 大佐(1935年11月15日就任)
  14. 寺田幸吉 大佐(1936年12月1日就任)
  15. 茂泉慎一 大佐(1937年8月27日就任)
  16. 水野準一 大佐(1937年12月1日就任)
  17. 寺岡謹平 大佐(1938年11月15日就任)
  18. 草鹿龍之介 大佐(1939年11月15日就任)
  19. 伊藤皎 大佐(1940年10月15日就任)
  20. 長谷川喜一 大佐(1941年3月25日就任)
  21. 青木泰二郎 大佐(1942年4月25日就任)

註釋

  1. ^ 「軍艦尾張製造の件」pp.17-19
  2. ^ 「赤城艦隊編入に関する件」pp.6-7
  3. ^ 「軍艦赤城」p.14等
  4. ^ 「軍艦加賀を航空母艦に改造する件」p.2-3
  5. ^ 「3.資料(一)(艦船要目、艦船表、その他)分割3」pp.5,29
  6. ^ #橋本訊號員47頁
  7. ^ #大和檣頭下に死す214頁
  8. ^ #登號(Y)作戦の爲第21軍第5艦隊間協定p.18
  9. ^ #昭和17年度帝國海軍戦時編制・駆逐隊他p.1『呉|第十一驅逐隊|吹雪、白雪、初雪|(戦時編制ニ依ル所屬)第一航空戦隊』
  10. ^ #昭和17年度帝國海軍戦時編制・駆逐隊他p.1『呉|第五十一驅逐隊|薄雲、白雲|(戦時編制ニ依ル所屬)第五航空戦隊』
  11. ^ #橋本訊號員64頁
  12. ^ Jonathan B. Parshall; Anthony P. Tully. Shattered Swor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Battle of Midway. Potomac Books, Inc. 2005: 241–242 [2017-04-27]. ISBN 978-1-57488-92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 (英文)
  13. ^ 二战沉没航母“赤城”号残骸确认 日本中途岛战役参战航母仅剩两艘“失联”. [2019-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 

關連項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