峯風級驅逐艦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1年8月5日) |
峯風級驅逐艦 峯風型駆逐艦 | |
---|---|
概觀 | |
艦種 | 驅逐艦 |
擁有國 | 日本 中華民國 英國 |
前型 | 江風級 |
次型 | 神風級(二代) |
同型 | 改峯風級 |
數量 | 15 |
製造廠 | 舞鶴海軍工廠10艘 三菱長崎造船所5艘 |
下訂 | 1916 - 1917 |
動工 | 1918 - 1921 |
下水 | 1919 - 1922 |
服役 | 1919 - 1946 |
結局 | 11艘遭擊沉 4艘二戰結束後讓渡給戰勝國後退役 |
技术数据 | |
排水量 | 公試1,345噸 |
標準排水量 | 1,215噸 |
滿載排水量 | 1,650噸 |
全長 | 102.6公尺 |
全寬 | 8.92公尺 |
吃水 | 2.79公尺 |
燃料 | 395噸重油 |
鍋爐 | 4座ロ號艦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鍋爐 |
动力 | 2部帕森式蒸汽渦輪引擎,雙軸推進 |
功率 | 38,500匹軸馬力 |
最高速度 | 39節 |
續航距離 | 3,600海浬(14節) |
乘員 | 154人 |
武器裝備 | 4門三年式12公分艦炮 2挺三年式重機槍 3座雙聯裝61毫米六年式魚雷發射管(九三式魚雷8枚) 16枚一號水雷 |
峯風級驅逐艦(日文:峯風型駆逐艦/みねかぜがたくちくかん,英文:Minekaze class destroyer),為日本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八四艦隊、八六艦隊建軍計畫下製造的大型驅逐艦,共建成15艘,1920年至1922年間服役。峯風級在13號艦以後有修改艦載武裝,官方文書上沒有區別,但另有稱改峯風級或野風級,最後一艘除役的時間為1947年。
設計
峯風型驅逐艦是日本海軍根據1917年的八四艦隊計畫,與1918年的八六艦隊計畫所設計,並建造的大型驅逐艦。總共建造15艘,其中9艘是1917會計年度撥款,另外6艘則是1918會計年度撥款建造的。由於此型驅逐艦是為了伴隨天城型戰鬥巡洋艦的作戰,因此峯風型的航速可以達到39節,其四號艦島風號還曾創下40.7節的紀錄,成為當時日本海軍的航速紀錄 [1]。峯風型也是第一種把艦橋建在第二層甲板的驅逐艦,其目的是為了避免海浪直接衝擊艦橋,提高了艦隻的耐波性,這與當時德國海軍魚雷艇的配置類似。這種構型後來也用在後繼的神風型與睦月型上。
峯風型原本使用的是英製的渦輪主機,但由於服役之後故障頻傳,因此日本才決定自行開發艦本式渦輪主機。此外,在前12艘峯風型的武裝配置中,第3與第4砲座中間裝設了第2與第3魚雷座,但因為這種配置會造成火砲指揮與再裝填的不便,因此從第13艘神風號之後,第2砲座後即連續裝設第2與第3魚雷座,然後第3與第4砲座背對背放置在最後。共有3艘峯風型驅逐艦使用這種配置,這3艘也被非正式的稱為野風型或峯風改型。之後的神風型與睦月型也使用類似的武裝配置。
峯風型驅逐艦與後繼的神風型與睦月型,構成了日本海軍從20到30年代的驅逐艦隊主力。雖然其性能尚佳,也適於遠洋作戰之用,但續航力太短,其使用頗為受限。因此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這批驅逐艦大部份用在第二線,如船團護航,訓練任務中的救難任務,或變更艦種。
1940年時,島風號與灘風號改籍為哨戒艇,1942年矢風號被改為靶艦。日本投降時,本型艦還有澤風號、汐風號、夕風號與波风号等4艘尚存。
釣蜻蜓任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時,峯風級已屬老舊艦種,但仍有少量服役於第一線。那就是第3驅逐隊所屬的潮風號與帆風號,以及第34驅逐隊所屬的羽風號、秋風號、與太刀風號;這兩支驅逐隊在1940年到1941年間編入第一航空艦隊,負責在艦載機出事時擔任人員搜救、機體回收業務。該項任務被稱為釣蜻蜓 [2],釣蜻蜓的艦艇會比現役艦又撤除更多的艦載武裝,不過1942年後就不再隨艦隊擔任此項任務。
武裝配置
峯風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已退下第一線任務,故在固定武裝上有因應更換任務需求而調整,且適時增加對空火器強化防禦;在戰爭中主要的改型有下列幾種:
- 回天搭載艦
- 1944年時,汐風號與波風號被改裝為回天自殺魚雷的搭載艦,武裝實施改造:
- 除第1砲座外,拆除其它主砲、魚雷發射器
- 增裝8門13公釐機槍、雙聯裝25公釐機砲6座
- 在艦尾加裝投放回天自殺魚雷的滑軌,每艘船可搭載4枚回天
波風號是因為受損而接受回天改造,維修時1號鍋爐沒有修理直接拆除,因此只剩29,000匹軸馬力輸出,極速29.5節。
- 反潛學校練習艦
- 澤風號於1944年改裝為反潛學校練習艦,武裝重新變更:
- 拆除第4砲座外的主炮、魚雷發射器
- 加裝16門25公釐機砲
- 深水炸彈36枚
- 於1號砲座裝備1具150公釐9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
- 驅逐艦任務的武裝配置
- 夕風號是唯一一艘以驅逐艦身份存活到戰後的峯風型驅逐艦,戰爭結束時的艦上武裝為:
- 2門120公釐砲(第1與第3號砲座)
- 1具530公釐雙聯裝魚雷發射器
- 12門25公釐機砲
- 深水炸彈36枚
同級艦
艦名 | 造船廠 | 安放龍骨日期 | 下水 | 服役 | 簡歷與結局 |
---|---|---|---|---|---|
峯風(みねかぜ) | 舞鶴海軍工廠 | 1918年4月20日 | 1919年2月8日 | 1920年5月29日 | 太平洋戰爭中擔任佐世保近海的警備任務,同時也擔任前往特魯克島的船團的護航任務。1944年2月10日被美軍潛艦油鯡魚號(USS Pogy,SS-266)在台灣海峽[23.12N, 121.30E]擊沉,1944年3月31日除籍。 |
澤風(さわかぜ/さはかぜ) | 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 | 1918年1月7日 | 1919年1月7日 | 1920年3月6日 | 大戰中主要擔任船團的護航任務,1944年更換用途供反潛學校練習艦,日本投降時泊碇在橫須賀港。1948年拆解,船體做為福島縣小名浜港防波堤的基礎。 |
沖風(おきかぜ) | 舞鶴海軍工廠 | 1919年2月22日 | 1919年10月3日 | 1920年8月17日 | 大戰中主要擔任船團的護航任務,與日本近海的哨戒任務。1943年1月10日於千葉縣勝浦燈塔南方8海里處[35.02N, 140.12E],被美軍潛艦砲彈魚號(USS Trigger,SS-237)擊沉,1943年3月1日除籍。 |
島風(しまかぜ) | 1919年9月5日 | 1920年3月31日 | 1920年11月15日 | 1940年4月1日改籍為哨戒艇,艦名更換為「第1號哨戒艇」。1943年1月13日於新愛爾蘭島附近的卡維恩海峽[02.51S, 149.43E],被美軍潛艦鶴魚號(USS Guardfish,SS-217)擊沉,1943年2月10日除籍。 | |
灘風(なだかぜ) | 1920年1月9日 | 1920年6月26日 | 1921年9月30日 | 1940年4月1日改籍為哨戒艇,艦名更換為「第2號哨戒艇」。1945年7月25日於爪哇海 [07.06S, 115.42E],被英國皇家海軍潛艦倔強號(HMS Stubborn,P238)擊沉,1945年9月30日除籍。 | |
矢風(やかぜ) | 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 | 1918年8月15日 | 1920年4月10日 | 1920年7月19日 | 1942年5月5日改裝為靶艦,同年7月20日改列特務艦,擔任魚雷學校航空攻撃的訓練任務。1945年7月20日繫留在橫須賀港內時被美軍攻擊而坐底,戰後將其撈起,1945年9月15日解體。 |
羽風(はかぜ) | 1918年11月11日 | 1920年6月21日 | 1920年9月16日 | 曾參與南方攻略作戰,之後主要擔任船團的護航任務。1943年1月23日於新愛爾蘭島附近的卡維恩海峽 [02.47S, 150.38E],被美軍潛艦鶴魚號擊沉,1943年3月1日除籍。 | |
汐風(しおかぜ/しほかぜ) | 舞鶴海軍工廠 | 1920年5月15日 | 1920年10月22日 | 1921年7月29日 | 大戰中主要擔任機動部隊與船團護衛任務,1944年改造成為回天自殺魚雷的搭載艦。日本投降時該艦泊碇在吳港,1948年拆解,船體做為福島縣小名浜港防波堤的基礎。 |
秋風(あきかぜ) | 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 | 1920年6月7日 | 1920年12月14日 | 1921年9月16日 | 大戰中主要擔任機動部隊與船團護衛任務,1944年11月3日在南中國海被美軍潛艦青花魚號(USS Pintado,SS-387)所發射的魚雷命中,彈藥庫受損爆炸沉沒,1945年1月10日除籍。 |
夕風(ゆうかぜ/ゆふかぜ) | 1920年12月14日 | 1921年4月28日 | 1921年8月24日 | 曾參加中途島之役,擔任主力部隊之護航任務,之後在日本內海從事反潛訓練任務。日本投降時該艦泊碇在吳港,之後擔任復員艦,1945年10月5日除役。1947年8月14日以戰時賠償艦身份移交給英國皇家海軍,然後在新加坡解體。 | |
太刀風(たちかぜ) | 舞鶴海軍工廠 | 1920年8月18日 | 1921年3月31日 | 1921年12月5日 | 太平洋戰爭時屬於第11航空艦隊。1944年2月17日在楚克遭美國海軍飛機擊沉[07.04N, 151.55E],1944年3月13日除籍。 |
帆風(ほかぜ) | 1920年11月30日 | 1921年7月12日 | 1921年12月22日 | 曾參與阿留申群島方面作戰,主要擔任船團護衛任務。1944年7月6日於西里伯斯海被美軍潛艦海鯿號(USS Pargo,SS-264)擊沉[03.24N, 125.28E],1944年9月10日除籍。 | |
野風(のかぜ) | 1921年4月16日 | 1921年10月1日 | 1922年3月31日 | 參與阿留申群島方面作戰,與基斯卡島的撤退行動。1945年2月16日在南中國海被美軍潛艦海鯿號擊沉[12.48N, 109.38E],1945年4月10日除籍。 | |
波風(なみかぜ) | 1921年11月7日 | 1922年6月24日 | 1922年11月11日 | 1922年11月11日於舞鶴海軍工廠完工。曾參與阿留申群島方面作戰,與吉斯卡島的撤退行動。1944年在擔任小樽-北千島船團的護航任務時,因美軍潛艇的攻擊而重創,之後被拖曳至舞鶴海軍工廠進行修理,並改裝為回天自殺魚雷的搭載艦。日本投降時該艦泊碇在吳港。1947年10月3日以戰時賠償艦身份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1960年拆解。 | |
沼風(ぬまかぜ) | 1921年8月10日 | 1922年5月22日 | 1922年7月24日 | 1922年7月24日於舞鶴海軍工廠完工。曾參與阿留申群島方面作戰,與吉斯卡島的撤退行動。1943年年12月18日在沖繩南方被美軍潛艦灰鯨號(USS Grayback,SS-208)擊沉[26.29N, 128.26E],1944年2月5日除籍。 |
註解
外部連結
峯風型 駆逐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語)
野風型 駆逐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語)
峯風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語)
旧日本海軍・艦艇写真のデジタル着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