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藏王墓

座標29°1′4.156″N 91°40′47.168″E / 29.01782111°N 91.67976889°E / 29.01782111; 91.6797688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藏王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
座標29°1′4.156″N 91°40′47.168″E / 29.01782111°N 91.67976889°E / 29.01782111; 91.67976889
分類古墓葬
時代七世紀
編號1-174
認定時間1961年

藏王墓藏語བོད་རྗེ་པང་སོ威利轉寫bod rje bang so),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木惹山,為7-9世紀吐蕃贊普的墓葬。[1][2]

簡介

藏文史書《賢者喜宴》、《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記》等記載,吐蕃王朝時期共有35代贊普之陵,即上二陵、六善陵、中八德陵、下五贊陵、吉祥作代陵、吉祥五德陵、底層一陵。這些贊普及后妃陵均稱藏王墓。[1]

現存最大的一組藏王墓位於雅魯藏布江南岸,宗山西南,雅隆河畔,瓊結縣境內的木惹山上下。此處地面開闊,氣候宜人,土地肥沃,山川秀美,很久以前便是古代藏族的發祥地,也是贊普松贊干布的家鄉。自吐蕃王朝定都拉薩後,此處又成為吐蕃王朝立業之基地,受到極高重視。松贊干布將其陵墓選址在這裏,其後許多吐蕃贊普也都葬在這裏。[1]

藏王墓的數量眾說不一。位於山坡的幾座陵墓已經和丘陵混同。在木惹山,經過隱約估辨,留存至今尚可辨認的藏王陵墓共九個,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每個陵墓的形狀都是一座方形的平頂壘石夯土高丘,保存了中原地區早期封土的「方上」形式,和《通典》所載的「其墓正方,壘石為之,狀若平頭屋」相同。現存的九個陵墓形制大致相同。因長期受風雨侵蝕,有的陵墓已變成圓形平頂,大小也不相同,排列也不規則。[1][2]

藏文史書記載:「君死,贊普之乘馬、甲冑、珍玩皆入墓」;「墓內九格,中央置贊普屍,塗以金」;「墓內設有經堂五座,藏各種珍寶」等等。唐朝官員劉元鼎記述:吐蕃贊普死後,不僅葬有隨葬品,還用活人殉葬,方法是用兩根削尖的木棍刺到殉葬者的左右兩肋骨處放血,血盡而亡,然後殉葬。[1]

在九個尚可辨認的藏王陵墓中,根據文獻及墓誌記載,目前能認定墓主人的只有朗日松贊貢日貢贊赤松德贊松贊干布等知名贊普的墳墓。各個陵封土高台的結構形式大致相同,均用土石夯築,夯土層厚度10厘米至20厘米之間,也有的間以薄石板,有的還露出木骨的痕跡。根據史書記載,每個藏王陵墓中殉葬有大批文物及金銀珠寶。這些藏王陵大都未被盜掘過。[1]

松贊干布陵

根據墓誌記載,松贊干布陵位於欽普溝壑口,即如今遙對瓊結縣城、衝口當中平川之上的大方丘。墓誌記載其外形呈四方形,和現狀一致。墓誌稱其內分九格,主室是佛殿,中央立有一仞長的珊瑚長明燈,四角的殿堂儲藏珍寶。墓壁用方石砌成,其外築有厚土牆,墓門朝西,墓外覆以碎石,形成土丘,每邊寬百步,高六丈有餘。墓誌的描述與現狀相差不多。傳說該陵墓下面有大型地宮,內有松贊干布、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等塑像以及大批鑲有金銀、珠寶、瑪瑙的日用器皿,還有當年所用的盔甲、兵器等。[1]

松贊干布陵頂正中,原來有一座祭祠,內有明樓20多間,東南西北各有一座小殿。祭祠內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祿東贊大臣、藏文創造者吞米·桑布扎等人的塑像。原有建築已經殘毀。近年來已將祭祠及其內的塑像恢復。[1]

赤德松贊陵

赤德松贊是吐蕃王朝後期的贊普,在位時間為793年至815年,死後歸葬瓊結縣的藏王陵區。根據1984年9月西藏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該墓墓碑的清理髮掘,證實了該墓為赤德松贊陵。墓碑上的藏文碑文稱,赤德松贊「深謀遠慮,命令嚴峻。國勢烜赫,遍具福德,盛於往昔」,是「盡人皆知,四方大小諸王亦被臣服」的領袖。[1]

該碑是西藏吐蕃時期碑刻中保存最完整者,藝術價值比拉薩大昭寺前的唐蕃會盟碑更突出。該碑通高7.18米,由碑蓋、碑身、碑座三個部分組成。碑頂是一巨大的蓮座寶珠,碑蓋平面呈長方形,四注式坡面頂,邊緣微上翹,四周邊有流雲升起圖案;碑蓋底部的四角浮雕着飛天四個,上身赤裸,衣帶飄揚。碑身高5.6米,平面呈長方形,下大上小,收分明顯;碑身正面上端刻日、月形象,其下是橫排的古藏文59行;碑身兩側浮雕着兩條升龍。碑身下為石刻龜座,雕刻精美。如今這塊碑已新建碑亭加以保護。[1]

距該碑不遠,還有一通與赤德松贊墓碑相似的石碑。碑頂刻有重珠,碑蓋下有承柱,也刻着流雲、飛天、雲龍紋,碑身露出地面3.56米,碑文風化脫落,碑頂及碑身殘損甚多。相傳,這也是赤德松贊的墓碑。[1]

都松芒布結陵

都松芒布結陵位於木惹山的半山腳下,是一規模巨大的土石高台。《歷史明鑑》等藏文史書記載,此處應是都松芒布結的陵墓。地面上除了高大的封土外,陵前還有一對石獅。石獅高1.55米,底座為長方形(長1.2米,寬0.76米)。石獅面朝陵丘坐立,昂首挺胸,鬃毛成列垂在腦後,頭頂平整而無鬃毛,是早期石獅的風格。[1]

其他陵墓

除了上述三陵可較為可靠地認定墓主人外,該陵區的其他墓主,根據《西藏王統記》等史書記載,還有芒松芒贊姜擦拉木赤德祖贊赤松德贊牟茹牟尼等等。其中牟茹、姜擦拉木因是王子未正式即位,所以封土規模較小。根據有些學者調查,陵墓分為東西兩行,自北向南,基本按藏王世系排列。西側一行是松贊干布、芒松芒贊、都松芒布結、赤松德贊、赤德祖贊;東側一行是赤德松贊、牟茹、牟尼、姜擦拉木。[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藏王墓,中国文化网,2005-10-14. [2013-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2. ^ 2.0 2.1 藏王墓,中国西藏新闻网,2010年04月13日. [2013年9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