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菩提流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菩提流支 bodhiruci,又作菩提留支道晞道希北印度佛教三藏,北魏譯經師[1]地論宗就是依據菩提流支與勒那摩提共同合作翻譯的《十地經論》而成立,其中本於菩提流支而始於道寵的流派,稱為「相州北道派」,持九識說。

簡介

菩提流支於北魏永平元年(508年)攜帶大量梵本佛經,經蔥嶺來到北魏首都洛陽。當時宣武帝招待,並請入永寧寺[2]。後隨東魏遷到鄴城繼續譯經。經二十餘年,翻譯的經文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彌勒菩薩所問經》、《勝思惟梵天所問經》、《深密解脫經》、《入楞伽經》、《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彌勒菩薩所問經論》、《究竟一乘寶性論》、《法華經論》、《寶積經論》等共三十餘部。其翻譯偏重大乘瑜伽行派思想[3]。此外,他還與勒那摩提等共譯《十地經論》。此外,他授《觀無量壽經》於曇鸞,並譯《無量壽經優波提舍》,對於淨土宗確立有重要影響。

開元釋教錄認為,就《金剛仙論》的行文來看,是菩提流支所撰,解釋世親的金剛經論。此外,相傳其著作還有《入楞伽經疏》、《法界性論》、《別破章》。

譯作

菩提流支譯作現存者如下(依照法經錄,以及各經論的序文、後記列舉):

〔經藏〕

  • 佛名經,十二卷
  • 法集經
  • 深密解脫經(另有玄奘等譯本)
  •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諸佛境界經(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等同本異譯)
  • 差摩婆帝授記經
  • 如來師子吼經(菩提留支共佛陀扇多譯,大方廣師子吼經之同本異譯)
  • 入楞伽經(另有求那跋陀羅、實叉難陀譯本)
  • 大薩遮尼乾子經(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之異譯)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另有羅什、玄奘等譯本)
  • 伽耶山頂經(另有菩提流志等譯本)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另有羅什等譯本)
  • 信力入印法門經

(以下法經錄記載是留支譯,未明是菩提留支或般若留支,開元錄皆作菩提留支)

  • 不增不減經
  • 佛語經
  • 無字寶篋經(離文字普光明藏經等同本異譯)
  • 文殊師利巡行經(文殊師利行經之同本異譯)
  • 大方等修多羅經(大乘流轉諸有經等同本異譯)
  • 彌勒菩薩所問經(收入大寶積經彌勒菩薩問八法會,大乘方等要慧經之同本異譯 )
  • 謗佛經(決定總持經之同本異譯)

〔論藏〕

  • 十地經論,世親造(勒那摩提、菩提留支、佛陀扇多共譯,解釋十地經)
  • 寶積經論,藏譯本題安慧[4](解釋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
  • 金剛般若經論,世親造(解釋金剛般若經)
  • 勝思惟經論,世親造(解釋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法華經論,世親造(解釋法華經)
  • 無量壽經論,世親造(解釋無量壽經願生偈)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論,又名伽耶山頂經論,世親造(解釋伽耶山頂經)
  • 寶性論,法藏疏載堅慧造,藏譯本題彌勒造頌、無著造論[5]
  • 十二因緣論,淨意造
  • 百字論,提婆造
  • 破外道四宗論,提婆造
  • 破外道涅槃論,提婆造

(以下法經錄記載是留支譯,未明是菩提留支或般若留支,開元錄皆作菩提留支)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解釋大寶積經彌勒菩薩問八法會)

參考文獻

  1. ^ 《續高僧傳》:「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帝又勅清信士李廓撰眾經錄。廓學通玄素,條貫經論,雅有標擬。故其錄云三藏流支自洛及鄴,爰至天平二十餘年。凡所出經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即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經,勝思惟、大寶積、法華、涅槃等論是也,並沙門僧朗、道湛及侍中崔光等筆受,具列唐貞觀內典錄。然其慧解與勒那相亞。……於時又有中天竺僧勒那摩提,魏云寶意。……以正始五年初屆洛邑,譯十地、寶積論等大部二十四卷。又有北天竺僧佛陀扇多,魏言覺定。從正光年至元象二年,於洛陽白馬寺及鄴都金華寺,譯出金剛上味等經十部。當翻經日,於洛陽內殿,流支傳本,餘僧參助,其後三德乃徇流言,各傳師習不相詢訪。帝以弘法之盛,略敘曲煩,勅三處各翻訖乃參校,其間隱沒互有不同,致有文旨時兼異綴,後人合之共成通部,見寶唱等錄。」
  2. ^ 《十地經》序:「三藏法師菩提留支,魏言覺希。」
  3. ^ 《唯識述記》上:「菩提鶻露支,此云覺愛,先云覺喜,即魏時菩提流支法師。」
  4. ^ 呂澂. 經論講要.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5. ^ 釋恆清. 《寶性論》的研究.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