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胡瑞爾豬籠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瑞爾豬籠草
產於毛律山的胡瑞爾豬籠草的上位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胡瑞爾豬籠草 N. hurrelliana
二名法
Nepenthes hurrelliana
異名

胡瑞爾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hurrelliana)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分佈於馬來西亞沙巴州西南部、沙勞越州北部和汶萊。其被假定為起源於雜交種;原親本被認為是暗色豬籠草N. fusca維奇豬籠草N. veitchii。胡瑞爾豬籠草全株披被着鏽棕色的厚重毛被,其可能繼承於後者。

植物學史

在胡瑞爾豬籠草被正式描述之前其就已被部分植物學家所知,但對於它的分類地位各學者有着不同的解釋。大部分認為其可能是維奇豬籠草的變型、大豬籠草N. maxima的變型或自然雜交種[3]1988年,安西婭·飛利浦安東尼·蘭姆發表了一篇關於產自毛律山的胡瑞爾豬籠草的說明,並認為其是維奇豬籠草與暗色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veitchii × N. fusca[2]但在他們1996年發表的專著《婆羅洲的豬籠草》中,又將其列為一個未描述種「Nepenthes sp.」。[3]而在查爾斯·克拉克1997年發表的著作《婆羅洲的豬籠草屬植物[5]雨果·施泰納2002年發表的著作《婆羅洲:山地及低地豬籠草》中,其也被列為一個未描述種「Nepenthes sp. B」[6]

1996年的一期《食蟲植物通訊》中,約翰·德維特(John De Witte)發表了的一篇題為《毛律山的豬籠草屬植物》Nepenthes of Gunung Murud的文章,其中約翰·德維特認為胡瑞爾豬籠草可能為維奇豬籠草與窄葉豬籠草N. stenophylla[注 1]暗色豬籠草N. fusca的自然雜交種。[9]

1999年,布魯斯·薩蒙(Bruce Salmon)認為這個種群可能與柔毛豬籠草N. mollis同為一個物種,而當時柔毛豬籠草只存在一副不帶捕蟲籠的標本。[4]2003年,馬修·傑布馬丁·奇克並不贊同這個觀點,並將其描述為胡瑞爾豬籠草。[1]胡瑞爾豬籠草的模式標本編號為「A.Lamb & Surat 145/99」,採集於沙巴盧馬庫山,存放於山打根林業部植物標本館(SAN)中。[10]

胡瑞爾豬籠草得名於安德魯·赫里爾(Andrew Hurrell)。1995年間[11],他對毛律山上的植物進行了研究。其野外觀察表明,胡瑞爾豬籠草的分佈地與其可能的父母本相互獨立,因此可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物種。[12]

形態特徵

胡瑞爾豬籠草的下位籠

胡瑞爾豬籠草為藤本植物。不同原生地的變型之間存在略微的差別。產自姆祿山及其他幾個山區的變型,其節間距可長達10厘米。[11]

產自盧馬庫山的模式變型,其葉片可長達24厘米,並具有帶翼葉柄。葉柄包住莖周長的一半,並下延約1厘米。[11]產自姆祿山的變型具有窄披針形葉片和較寬的帶翼葉柄,葉柄下延,長達可達10厘米。[11]

胡瑞爾豬籠草的下位籠為窄卵形至漏斗形。它們的體型較大,可高達30厘米。籠蓋為寬三角形,其邊緣為波浪狀。具有唇頸,唇頸可寬達7厘米。[11]

胡瑞爾豬籠草的上位籠比下位籠更近似於漏斗形,可高達28.5厘米。[3]籠蓋為非常窄的三角形,可長達8厘米,寬至4.2厘米[3],基部為心形。其下表面的基部具有一個鈎狀凸起,此外其頂部還具有一個絲狀的附屬物,長度可達5毫米。籠蓋的下表面還分佈着大量巨大的蜜腺,集中於籠蓋邊緣和基部。[11]

胡瑞爾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11]花梗苞片,長3至4毫米。[4]

胡瑞爾豬籠草具有密集的紅棕色毛被。籠蓋的上表面具有鏽棕色的毛被,而下表面僅存在於邊緣部分。與其他豬籠草不同的是,胡瑞爾豬籠草的毛被還出現於葉片的上表面和籠蓋的蜜腺上。[11]

生態關係

毛律山的苔蘚森林中剛開啟的胡瑞爾豬籠草的上位籠

胡瑞爾豬籠草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包括沙勞越北部山區、沙巴西南部和汶萊[11][13]特別是存在於盧馬庫山姆祿山毛律山隆巴西亞(Long Pasia)附近包括里茂山(Mount Rimau)在內的麥里根山脈(Meligan Range)山區。其海拔分佈範圍較廣,存在於海拔1300米至2400米的地區內。在毛律山(2423米),胡瑞爾豬籠草分佈於海拔2100米以上的頂峰山脊地區,但隨着海拔的增加其數量不斷的減少。在盧馬庫山(約1900米),其分佈於海拔1620米以上的頂峰山脊地區。[11]

胡瑞爾豬籠草的原生地為苔蘚森林和高地山地森林。其常附生於距離地面達10米的樹幹上。[11]其還存在於長滿苔蘚的石楠林中。部分植株也會陸生,但不常見。[11]

胡瑞爾豬籠草是大量豬籠草共生生物的宿主。其中最為引人注目是一種小樹蛙屬Philautus的小型金色蛙類。其常出現於盧馬庫山上附生型的胡瑞爾豬籠草的捕蟲籠中。[11]

雜交起源

胡瑞爾豬籠草的捕蟲籠形態呈現為暗色豬籠草維奇豬籠草的中間型。因此部分學者認為它們是胡瑞爾豬籠草的一對可能的雜交親本

植物學家克萊夫·A·斯特斯提到一個觀點「穩定雜交種當具有一系列不再與其親本嚴格相關的獨特分佈特徵、形態特徵和遺傳特性……如果該雜交種成為一個獨立的,可識別的,可自我維持的集合,那麼其實際上就是一個獨立的物種。」[14]自從發現其具有穩定的分佈,並且在原生地具有大量的植株,就更支持將其獨立成為一個物種。[5]此外,從未發現胡瑞爾豬籠草與其疑似雜交親本同域分佈。[11]這可能是因為在競爭中,其親本已被淘汰,並由胡瑞爾豬籠草取代了它們。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胡瑞爾豬籠草散播到了一個不存在其親本的新區域。[5]

其他可能的雜交親本來源包括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N. hamiguitanensis毛律山豬籠草N. murudensis有柄豬籠草N. petiolata[7][15]

相關物種

暗色豬籠草的上位籠,示其窄三角形的籠蓋及唇的形態特徵

暗色豬籠草

胡瑞爾豬籠草的下位籠較特殊,但其上位籠的形態與暗色豬籠草卻極其相似。在婆羅洲的豬籠草中,只有兩種豬籠草具有窄三角形的籠蓋。而胡瑞爾豬籠草的上位籠與暗色豬籠草的區別在於,其具有水平的籠口,其基部上升成為一個長唇頸。同時其籠蓋的下表面具有一個帶粗毛的凸起。[11]

胡瑞爾豬籠草與產自沙巴克羅克山脈南部的暗色豬籠草最為相似。該變型具有更寬的唇,更長的唇頸及更近似於三角形的籠蓋。但其唇仍沒有胡瑞爾豬籠草的發達,且不具備密集的毛被。此外,胡瑞爾豬籠草籠蓋的下表面還分佈有蜜腺。[11]

柔毛豬籠草

胡瑞爾豬籠草漸縮的葉片和密集的毛被很容易讓人聯繫到柔毛豬籠草。所以其曾被認為是柔毛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但布魯斯·薩蒙寫道,柔毛豬籠草的模式標本與產自盧馬庫山的胡瑞爾豬籠草之間存在着差別。柔毛豬籠草缺乏帶苞片花梗,其下延的帶翼葉柄可達6厘米,但胡瑞爾豬籠草只有1至2厘米。[4]

維奇豬籠草卵形的下位籠,與胡瑞爾豬籠草顯著不同

部分學者認為將它們視為同一個物種是「相當不可能的」。[6]在布魯斯·薩蒙論文的參考文獻中,簡·斯洛爾(Jan Schlauer)在編者按中提到將這兩個種群合併前必須對柔毛豬籠草的模式產地進行考察。[4]

若柔毛豬籠草與胡瑞爾豬籠草被視為同一個物種,那麼後者將是前者的一個同物異名。

維奇豬籠草

胡瑞爾豬籠草也可能與其另一個疑似雜交親本維奇豬籠草相混淆。但這兩個種群的生活習性具有明顯的區別。此外,胡瑞爾豬籠草的捕蟲籠更接近漏斗形,帶有獨特的紫色斑點,並且其籠蓋的形狀也不同。[11]

在食蟲植物數據庫中,分類學家簡·斯洛爾(Jan Schlauer)將胡瑞爾豬籠草列為維奇豬籠草窄葉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同物異名。[10][注 1]

大豬籠草

胡瑞爾豬籠草還曾被視作為大豬籠草[3],但實際上後者只存在於婆羅洲[5]

自然雜交種

僅發現了胡瑞爾豬籠草與勞氏豬籠草N. lowii[11][16]維奇豬籠草[17]的罕見自然雜交種

註釋

  1. ^ 1.0 1.1 部分學者認為假豬籠草N. fallax窄葉豬籠草同物異名[5][7],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這兩者為相互獨立的物種,通常稱為窄葉豬籠草的類群一般都為原來的假豬籠草。[8]

參考文獻

  1. ^ 1.0 1.1 Cheek, M., M. Jebb, C.C. Lee, A. Lamb & A. Phillipps. 2003. Nepenthes hurrelliana (Nepenthaceae), a new species of pitcher plant from Borneo. Sabah Parks Nature Journal 6: 117–124.
  2. ^ 2.0 2.1 Phillipps, A. & A. Lamb 1988. Pitcher-plants of East Malaysia and Brunei. Nature Malaysiana 13(4): 8–27.
  3. ^ 3.0 3.1 3.2 3.3 3.4 3.5 Phillipps, A. & A. Lamb 1996. Pitcher-Plant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4. ^ 4.0 4.1 4.2 4.3 4.4 Salmon, B.[R.] 1999. Nepenthes mollis (Nepenthaceae)—rediscovered?PDF (561 KiB)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28(1): 24–26.
  5. ^ 5.0 5.1 5.2 5.3 5.4 5.5 Clarke, C.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6. ^ 6.0 6.1 6.2 Steiner, H. 2002. Borneo: Its Mountains and Lowlands with their Pitcher Plants. Toihaan Publishing Company, Kota Kinabalu.
  7. ^ 7.0 7.1 Jebb, M.H.P. & M.R. Cheek 1997. A skeletal revision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Blumea 42(1): 1–106.
  8. ^ Schlauer, J. N.d. Nepenthes fallax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9. ^ De Witte, J. 1996. Nepenthes of Gunung Murud.PDF (567 KiB)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25(2): 41–45.
  10. ^ 10.0 10.1 Schlauer, J. N.d. Nepenthes hurrellia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Phillipps, A., A. Lamb & C.C. Lee 2008.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Second Edition.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12. ^ Clarke, C.M. & C.C. Lee 2004. 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13. ^ Lee, C.C. 2004. New records and a new species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from Sarawak. Sandakania 15: 93–101.Abstrac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4. ^ Stace, C.A. 1980. Plant Taxonomy and Biosystematics. Arnold, London.
  15. ^ Gronemeyer, T., A. Wistuba, V. Heinrich, S. McPherson, F. Mey & A. Amoroso 2010. Nepenthes hamiguitanensis (Nepenthaceae), a new pitcher plant species from Mindanao Island, Philippines. In: S.R. McPherson Carnivorous Plants and their Habitats. Volume 2.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pp. 1296–1305.
  16. ^ Lee, C.C. 2007. Re: lowii and hurrelliana of Mt. Murud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 Carnivorous Plants in the tropics.
  17. ^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擴展閱讀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胡瑞爾豬籠草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胡瑞爾豬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