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漢墓
老山漢墓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石景山區老山西街15號老山駕校內 |
分類 | 古墓葬 |
時代 | 西漢 |
編號 | 6-7 |
認定時間 | 2001年7月12日 |
老山漢墓位於中國北京市石景山區老山南麓,是一座西漢古墓。[1]
簡介
老山漢墓是文物部門在石景山區發掘的首座王侯級的西漢古墓,也是在北京市發掘的第三座西漢王侯墓。[1]
1999年12月,老山發生了盜墓未遂事件,北京市公安機關抓獲了一夥盜墓者。經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2000年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石景山區文化文物局的配合之下,對該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王武鈺擔任老山漢墓發掘現場總指揮。[1][2]
老山位於石景山區東部。老山東南的土山外形似古墓,當地人稱為「梁王墳」。文物部門對其周邊進行考古勘探及遠紅外遙感測定,發現老山主峰南側存在多處大型人工建築,老山漢墓位於老山主峰東南約100米處。該墓為西漢常見的諸侯王的豎坑式墓穴,平面為甲字形土壙木槨墓,墓頂上覆近8000立方米的覆斗式封土,墓室採用「黃腸題湊」的二槨三棺葬制。老山漢墓的方位為南向偏東355度,基本上屬於坐北朝南,符合漢朝人崇尚「右」的習慣。老山漢墓的主墓在老山主峰南麓中軸線上,藏風抱水,為古人視為吉地的「百步之歸」(意為從封土頂部即「方上」的中心到背依的山形盡頭處有百步)。[1]
老山漢墓發掘過程中,自2000年9月15日至同年老山漢墓大規模發掘工作基本結束,老山漢墓曾對外短暫開放,供市民購票參觀。[3]此後,老山漢墓長期關閉,不對外開放。[4]在2000年的發掘過程中,北京銀河金屬結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張福海捐建了一座金屬防護棚,該防護棚將老山漢墓整體封閉起來,起到防護作用。[5]
時代及墓主
根據出土器物的特徵及放射性同位素C14測定,老山漢墓的時代定為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1年,誤差在100年。相當於西漢中晚期,處於西漢在北京地區所封的燕國和廣陽國交替之時。漢昭帝元鳳元年(前80年),燕剌王劉旦謀反,被賜自盡,國除。前73年,劉旦之子劉建復為廣陽國國王。故老山漢墓修建時,在位的國王可能是燕王劉旦,也可能是某代廣陽王。[1]
在考古發掘中,發現墓主的骸骨未在棺槨中,而在墓室前廳,橫臥於前廳的漆案上,顱骨有砸痕,旁有一塊石頭。經古人類學家潘其風鑑定為女性,結合墓室是「黃腸題湊」葬制和五重棺槨(即三棺二槨。古人規定,帝七重,即三槨四棺;諸侯五重,即二槨三棺;大夫三重,即一槨二棺;士一重,即無槨),確定該墓主為一位王妃。漢朝規定帝王葬式「同墓不同穴」,故老山漢墓屬諸侯王級大墓。2002年,北京市文物局委託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對女性頭顱進行線粒體DNA的人種學、分子生物學鑑定,確認此人的DNA序列屬亞洲M譜系的漢族女性,年齡30歲左右,通過計算機三維容貌復原,該女性具有明顯的東亞人特徵。[1]該女性估算身高約為159.8厘米。[6]
對於老山漢墓是否就是燕剌王劉旦的戾陵,學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至於此位王妃是否是燕王王后,也尚無定論,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某代廣陽王的王妃。燕剌王劉旦在38年,從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到漢昭帝元鳳元年(前80)。《漢書·燕剌王劉旦傳》載,「旦立三十八年而誅,國除。」據記載,劉旦的陵墓在其生前便已修築,封土高大,為漢朝以來北京西部的地標。[1]
隨葬品
老山漢墓在西漢末期便已被盜,大部分隨葬品均已被盜走。但老山漢墓的歷史及文物價值仍然很高。從遺存的少量器物看,其精美程度達到了西漢鼎盛時期的水平,可以推想入葬時隨葬品應當十分豐富。[1]
老山漢墓的墓室為漢朝的「黃腸題湊」葬制,以一萬餘根鋸成長方形的松木、栗子木、柏木縱向及橫向交疊壘成外迴廊、內迴廊。「黃腸題湊」在漢朝僅有諸侯王以上才可享用。[1]嚴格說來,老山漢墓的墓室只能稱為「題湊」,因為經中國農學院檢測,共有八種樹木構成,橫木多為栗木。而「黃腸題湊」是用「黃腸」即柏木黃心(去皮後的柏木)按照「題湊」(木頭頭部湊向墓室的中心)方式堆壘成的框形結構。由於主要木材並非「黃腸」,故只能稱為「題湊」。[7]整座墓室東西寬13米,南北長16米,面積2000平方米。墓室頂部平鋪着多排長10餘米的原木,原木上再鋪蓆子。墓室周圍填滿木炭和青膏泥,木炭吸水防潮,青膏泥為防滲性能極佳的粘土礦物質,二者結合起到了防水防滲功能。老山漢墓的「黃腸題湊」保存很好,僅有一小部分方木的頭部腐爛,東北角「題湊」牆以及頂木均未倒塌。1974年發掘的北京市豐臺區大葆台漢墓的「黃腸題湊」雖比老山漢墓的「題湊」規模大且整齊,但保存不佳,部分腐朽、燒毀,而且出土時已倒塌。[1]
根據文獻記載以及中國各地已經發掘出土的西漢諸侯王墓的情況,這些墓主均身穿金縷玉衣入殮,金縷玉衣是漢朝帝后、諸侯王專用的殮具。「玉衣」之名最早見於《漢書》,也稱「玉柙」,有金、銀、銅、絲縷等數個等級,但該等級制度為東漢確立,而西漢時尚無嚴格規定,故西漢常用的均為金縷玉衣。從已經發掘的三棺以及墓主女屍身旁的器物看,老山漢墓墓主下葬時應身穿金縷玉衣,但很可能在西漢末年的盜墓中已被盜走。在發掘中還出土了一片玉片殘片,女屍屍骨下出土一支新疆和田羊脂玉質的螭首帶鈎以及一串珍珠胸飾。[1]
老山漢墓發現了3件漆案,一張長2.4米,一張長2.4米,還有一件已被完全燒毀。保存下來的兩張完整的大型漆案擺放在前廳,一橫一豎放置,漆案保存完好,表面為黑色底漆,其上用紅漆彩繪了《山海經》中的神怪,並做髹漆,漆色光亮。漆案出土後,在湖北荊州博物館進行了3年多的脫水處理。其他出土的漆耳杯、漆奩、漆盤等漆器,表面除有彩繪之外,還採用西漢晚期盛行的「金銀平脫」工藝。尤其是一件「嵌金虎形漆奩」殘件十分精美。還有一件漆耳杯的杯底外側上有「東宮」二字,其他漆耳杯的口沿鑲嵌了銀飾,稱 「扣器」。[1][2]
老山漢墓還出土了一件單鳳花紋的棺幛,其圖案精緻獨特,面積很大,保存完好。棺槨下葬時,棺蓋上通常罩一層棺幛,棺幛四周有繩可相系。老山漢墓的棺幛的刺繡工藝為「單鳳繡」,是此前發掘的漢墓中從未發現的。「單鳳繡」工藝上屬於鎖繡,這件繡品至少使用了紅、黃、藍三色,繡上敷有一層很厚的硃砂。[1]
老山漢墓外迴廊兩側出土了149件(套)大型陶器,包括罐、壺、鈁等十餘種器型,其中外迴廊西側整齊碼放着數十件彩繪陶器。這些彩繪陶器的彩繪分佈於器口、器頸、器腹上,繪有倒三角紋,三角紋中繪獸面紋,器腹繪變形的雲雷紋、獸面紋。[1]
老山漢墓的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後,文物工作者們又開始了研究及修復工作。2005年,首都博物館新館對外開放,老山漢墓發掘出土的棺幛和1.4米長的漆案同時在首都博物館「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對外展出,這是老山漢墓文物首次對外展出。[1][2]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老山汉墓,北京市地情资料网,2009-2-25. [201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 ^ 2.0 2.1 2.2 走进新首博 老山汉墓文物首次展出,新浪,2005年12月14日. [201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 ^ 老山汉墓将对外开放,东南早报,2000-09-14. [201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8).
- ^ 老山汉墓仍未开放,搜狐,2004年04月1日. [2013年4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0月23日).
- ^ 老山汉墓防护棚奥秘何在,新浪,2000-06-08. [201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 ^ 北京老山汉墓主人头像复原 是一端庄女子(图). 新浪新聞_手機新浪網. 2002-12-25 [2024-10-15] (中文).
- ^ 老山汉墓,文学会馆,2005年8月29日. [2013年4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