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劇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10月14日) |
紹劇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浙江省紹興市 |
分類 | 傳統戲劇 |
序號 | 710 |
編號項目 | Ⅳ—109 |
登錄 | 2008年 |
紹劇,又名紹興大班、紹興高調、紹興亂彈,中國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紹興周邊地區。紹劇的猴戲也較為著名。
歷史
一般認為可能源源於秦腔,康熙年間形成於紹興一帶;乾隆年間較為流行。作為社戲的紹劇過去多在農村廟台廣場演出,表演粗獷豪放,動作強烈誇張,簡練樸實,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1961年,浙江紹劇團將《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改編成《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搬上舞台。1961年9月浙江紹劇團進京參加國慶演出;10月10日晚,毛澤東、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中南海懷仁堂觀看演出。隨着劇情的發展,毛澤東時而點頭,時而微笑,香煙燒到手指才知道;特別是演到「天王廟」一場戲孫悟空被貶、唐僧被白骨精擒住、豬八戒敵不過群妖慌忙逃走時的磋步、跑步等動作,毛澤東開懷大笑。毛澤東對幻燈字幕也看得非常仔細。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觀看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0月25日寫了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1月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 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聖毛。教育及時堪讚賞,豬猶智慧勝愚曹。」毛澤東看到此詩,1961年11月17日寫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1962年1月6日郭沫若在廣州看到康生抄示的毛澤東的和詩後,當天依韻和詩一首《再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賴有晴空霹靂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霧,八十一番弭大災。僧受折磨知悔恨,豬期振奮報涓埃。金睛火眼無容赦,哪怕妖精億度來。」1月8日經康生轉呈毛澤東。1月12日毛澤東給康生回信:「八日惠書收到,極高興。請告郭沫若同志,他的和詩好,不要「千刀當剮唐僧肉」了,對中間派採取了統一戰線政策,這就好了。 近作詠梅詞一首,是反修正主義的,寄上請一閱。並請送沫若一閱。外附陸游詠梅詞一首。末尾的說明是我作的,我想是這樣的。究竟此詞何年所做,主題是什麼,尚有待於考證。我不過望文生義說幾句罷了。請代問郭老好!」
1971年9月3日毛澤東南巡到杭州,7月4日通過電視轉播觀看浙江紹劇團在杭州人民大會堂演出的《智取威虎山》,並指出:紹劇要改革,要創新;但改革以後還要像紹劇,不能「四不像」。1975年春,毛澤東在杭州通過閉路電視最後一次觀看了六齡童演出的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風格
樂器以板胡、笛子、斗子為主,腔調為三五七、二凡,同徽劇的吹腔、高撥子旋律接近;音調激越高亢,表演粗獷,善表達悲壯的情感;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調腔的部分曲調。
劇目
著名的紹劇劇目,有《龍虎鬥》《女吊》《龍鳳鎖》《蘆花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