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米南佳保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南佳保人
一對米南佳保新婚夫妻
總人口
大約600萬人
分佈地區
 印度尼西亞(2000年人口普查5,475,000[1]
西蘇門答臘省 西蘇門答臘省3,747,000
廖內省 廖內省535,000
北蘇門答臘省 北蘇門答臘省307,000
雅加達 雅加達265,000
西爪哇省 西爪哇省169,000
占碑省 占碑省132,000
 馬來西亞1,000,000[2]
語言
米南佳保語印度尼西亞語馬來語
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遜尼派[3]

米南佳保人印尼語Minangkabau)也稱「米南人」(Minang)或「巴東人」(Padang),是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高地原住民。他們的文化是母系繼嗣,財產與土地是由母親傳給女兒,然而宗教與政治事務由男性掌理(即使某些女性也在這些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有四百萬人居住在西蘇門答臘省,有其他三百萬人散居在印度尼西亞與馬來半島的許多都市與城鎮之中。

米南人具有堅定的伊斯蘭教信仰,但依然依循着他們族群的傳統,或稱「習慣法」。米南人的「習慣法」源自於伊斯蘭教來到此地之前的泛靈論信仰,而且這種信仰依然殘存於某些穆斯林之中。伊斯蘭教與「習慣法」之間的關係,被描寫在這段諺語中:「傳統習慣法立基於伊斯蘭教法,伊斯蘭教法立基於可蘭經」(adat basandi syara', syara' basandi Kitabullah)。

根據傳說,米南佳保人的祖先來自雲南,公元前500年遷移到蘇門答臘島[4]。他們在西蘇門答臘的故土,曾在1821年到1837年間發生信仰習慣法的派系與回教改革派(Padri)之間的巴德里戰爭英語Padri War


「米南加保」這一名字有着特別的含義。在當地語言裏,「米南(Minang)」意為「勝利」,而「加保(kabau)」則意為「水牛」。據傳,在古代,米南加保人與鄰族發生領土糾紛,眾人建議雙方各挑一頭水牛,讓它們相互搏鬥,哪個民族的水牛被咬死,哪個民族就算輸了。

為了獲勝,鄰族的首領挑選了一頭身強力壯的母牛,而米南加保人則選了一頭小水牛,並在小牛的犄角上綁上刀片。兩牛上場對陣時,小牛仔見到母牛,直奔過去找奶吃。母牛毫無防備,被小牛犄角上鋒利的刀刃戳進了肚子,當即倒地而亡。這樣,小水牛為米南加保族贏得了勝利。從此,米南加保族名便流傳至今。如今米南加保地區還分佈着一些屋頂狀如牛角的房屋,稱為RumahGadang(意為「大房子」),體現着上古的那段傳說。

引用文獻

  1. ^ Leo Suryadinata; Evi Nurvidya Arifin; Aris Ananta. Indonesia's Population: Ethnicity and Religion in a Changing Political Landscap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3. ISBN 9812302123. 
  2. ^ Minangkabau in Malaysia. Joshua Project. [22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January 2016). 
  3. ^ Blackwood, Evelyn. Webs of Power: Women, Kin, and Community in a Sumatran Village. Rowman & Littlefield. 2000. ISBN 0847699110. 
  4. ^ 張慧中. 印尼米南加保人访问记. paper.people.com.cn.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8-26 [201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1). 相傳公元前500年,他們的祖先從中國雲南省啟程,經中南半島、越馬六甲海峽逐漸遷徙到蘇門答臘島西部的這片土地,看中了此地的豐富水源、肥沃土壤、涼爽氣候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在此定居。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