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鍔
生平
生於開元十八年(730年),早年投靠太原人王栩為從子,成為湖南團練府(今湖南長沙)的裨將。代宗大曆十二年(777年),楊炎貶道州(今湖南道縣)司馬,與鍔交談,二人甚為投機。楊炎拜相後,推薦嗣曹王李皋為湖南觀察使,王鍔受重用,又因誘降王國良之功升任邵州(今湖南邵陽)刺史。建中三年(782年),調守潯陽(今江西九江),以三千精兵渡長江,襲奪蘄州(今湖北蘄春)。以功升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都虞候。王鍔隨李皋入京覲見德宗,李皋再次推薦王鍔,「奏鍔文用雖不足,而它可試」,官至鴻臚少卿。提拔為容管經略使(治今廣西容縣),八年之間,(奚谷)洞蠻族十分安定。
憲宗元和二年(807年),升尚書左僕射、檢校司徒、河中節度使(今山西永濟),元和三年(808年),王鍔入朝,大肆行賄宦官,企圖求做宰相。白居易上疏極力反對:「伏以宰相者,人臣極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輕授。鍔非清望,又無大功,深為不可。」[1]
元和五年(810年),兼太子太傅,調任河東節度使(今山西太原)。元和九年(814年),升任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鍔大肆搜刮民財,獻上錢2千萬。李絳彈劾他:「鍔雖有勞,然僉望不屬,恐天下議以為宰相可市而取。」卒於元和十年(815年)。追贈太尉,諡魏。有子王稷。
註釋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書目
前任: 李錡 |
唐朝尚書左僕射 (非宰相) 808年 |
繼任: 鄭餘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