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無表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表色梵語avijñapti-rūpa),又譯無作色無表業假色,簡稱為無表無作無教,佛教術語,由說一切有部提出,意指潛藏於人類身體中的無形色法,雖然無法從外表觀察到,但可形成人類的習慣人格個性,無形之中影響身體與語言的行動。為色法業力中的一種,但因為沒有外在形質,不能表示(vijñapti)令他了知,所以稱為無表色或無表業。

概論

在梵文中,了別梵語vijñapti)意指具備能夠被他人所感知到的特性,加上否定詞頭a-,則是指無法被人認知或辨別。因此,能夠被認知到的色(梵語rupa),為表色;而無法被認知到的色,為無表色。

在佛教中,構成世界的所有物質,皆是屬於色法。說一切有部認為,業力是一種色法,在色法中,具備能夠被人類直接認知到的色法,稱為表色;相對於表色,則是沒有形質,不能被人類感官直接觀察到,但是具備物質特性的色法,稱為無表色[1]

無表色藏於人類身體內部,無法被直接從外部觀察到,與意業共同運作,但可依身業與口業表現於外。以受戒為例,當人接受佛教戒律後,在內心升起善心,形成一種潛藏在身體中為善、不為惡的心理習慣,即是無表色的作用所致。

表色有兩種,一種稱為可見有對,一種稱為不可見有對;無表色則為不可見無對。

註釋

  1. ^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無表色者,謂能自表諸心心所轉變差別,故名為表;與彼同類而不能表,故名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