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渤海行政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渤海行政區渤海行署區渤海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山東抗日根據地設立的渤海區行政公署的轄區。1944年初,由清河區冀魯邊區合併而成[1],沿襲至1950年。

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渤海行政區是中共政權在山東省的主要戰略區之一[2][1]。下轄6個行政專屬、47個(區),所轄區域涉及今山東省濱州市濟南市淄博市濰坊市東營市德州市河北省滄州市天津市塘沽區等地市的部分區域[2]

歷史

1944年1月,經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區冀魯邊區黨委、軍區合併,建立中共渤海區黨委、八路軍山東渤海軍區[1]景曉村任中共渤海區黨委書記,楊國夫任渤海軍區司令員[3]

1944年3月1日,正式成立渤海區行政公署,發佈「布字第一號」佈告:按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公署令,為貫徹精兵簡政,加強領導,準備反攻,決定將清河區與冀魯邊區合併,定名為渤海行政區,清河區行政公署和冀魯邊區行政委員會合組為渤海行政公署,委派劉其人李人鳳代理正、副主任,於3月1日接任視事[1]。黨政軍機關駐地在今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3]

1944年,渤海軍區對日偽軍發起夏季秋季攻勢作戰,全部恢復被「蠶食」的益(都)壽(光)臨(淄)廣(饒)四邊根據地,並先後攻克利津縣等4座縣城[3]

山東軍區在1945年開始對日大反攻。渤海軍區按統一部署,在6月發起蒲台濱縣戰役,先後攻佔蒲台縣濱縣縣城及道旭、北鎮等日偽據點。同時,各軍分區部隊先後攻佔吳橋南皮德平慶雲霑化高苑等縣城。渤海區部隊共殲敵3萬餘人,攻佔縣城33座,轄區人口600萬餘人[3]

當時,渤海區北接天津,南至膠濟鐵路,東北頻臨渤海,西枕津浦鐵路[1]。區內平原地域廣闊,海岸線長,物產豐富。是山東軍區的戰略反攻前沿陣地,以及戰爭資源的供給基地和休養整訓的後方。區域面積達5.2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千萬[3]

行政區劃

渤海行政區初轄六個專區。1945年9月,一、三專署合併為一專署,五、六專署合併為三專署。1949年6月,一專署更名為滄南專署,二專署更名為濼北專署,三專署更名為清河專署,四專署更名為墾利專署[1]

1945年時,渤海區共41個[3]。後為47個縣(區)[2]

註釋

  1. ^ 1.0 1.1 1.2 1.3 1.4 1.5 渤海区行政公署正式成立. 整理:武偉軍. 濱州網. 2017-03-01 [202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河北山东5市(县)档案馆 联合举办渤海区革命历史档案图片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網站,來源:《中國檔案報》2023年7月13日 總第4008期第二版. 2023-07-14 [202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 (簡體中文). 
  3. ^ 3.0 3.1 3.2 3.3 3.4 3.5 陳紅 (編). 渤海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 河南共產黨員網,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台. 2022-03-08 [2024-01-02]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