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使館舊址
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 | |
---|---|
日本公使館舊址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北京市東城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近代 |
編號 | 5-474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日本公使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1、23號,是1900年義和團之亂之前的大日本帝國駐大清帝國公使館舊址。
歷史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日本在北京開設公使館,起初是利用在東四六條胡同購買的民宅。當時各國公使館都設在東江米巷(今稱東交民巷),日本公使乃向政府申請到購房費31,500日元及改建費13,500日元,購置了東交民巷一處民房並加以改擴建。光緒十年(1884年8月6日),日本外務省雇片山東熊任公使館設計和工程監督。1885年5月開工,1886年8月完工。[1]
這處日本公使館舊館是東交民巷地區現存最早的建築物,是該地區唯一保留至今的19世紀建造的建築。其設計者片山東熊是日本最早受近代建築學高等教育的四名建築師之一。[1]
建築
該公使館的大門僅存遺蹟,主要建築由辦公用的本館及其後面的宿舍兩部分組成。旁邊的東交民巷23號為後期營房。[1]
- 大門:公使館臨街的大門現僅存西側門房。東側門房原來緊鄰原法國郵局西牆,現已被拆除。[1]
- 外交官住宅:大門西側有一幢西式小樓,二層帶局部地下室,是後期建造的外交官住宅,每層住兩戶。原先外牆是紅磚砌築,帶荷蘭風格,現被刷成灰色。[1]
- 本館:建築面積582.4平方米,磚牆承重木屋架的平房。高7.68米,檐高5.63米。據日本《在清國北京日本公使館圖》可知,原設計中的本館由四棟房子圍成,平面呈「口」字形。但實際建成的是由南、北、西三棟房子圍成的「U」字形,東側用木構走廊連接。其中的南房是片山東熊設計的新建部分,北房和西房是由原有的民宅改建。南房南側是外廊,面闊大約30米,進深一間(約2.5米),是當時東南亞流行的殖民地式風格。本館正立面七開間,以南面的入口為中心,左右對稱,兩側各是三間連續拱劵。當初都是柱間設有欄杆的外廊。正中的入口是略向前凸的角柱,上面立有半圓拱,上部的三角形山花內有裝飾着葉狀圖案的磚雕,兩側角柱上有菊花圖案磚雕。正立面角柱上有鹿和牡丹等圖案的磚雕,出自中國工匠之手。本館北房南立面是中國傳統民宅樣式。[1]
- 宿舍:建築面積117.7平方米,磚牆承重木屋架的平房。高4.24米,檐高3.29米。宿舍為一排平房,隔成四個套間房及三個單間房,南向門開,北向窗開,上部都是拱劵過梁。該建築使用的青磚是京西通合磚窯生產,中庭走道所鋪的磚上刻着「西通合」印記。牆體採用石灰、泥土混合灰漿砌成。宿舍東端與本館東端之間原來設有浴室,後被毀而增建如今的房間。[1]
- 後期營房:位於東交民巷23號,共五幢二層樓,建於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佔領北京時期。這些營房都是合居式住宅,應為下級軍官住所。其中南北沿街的一幢佔地面積較大,曾由日本憲兵總隊細菌研究所使用。全部建築都是磚木結構,紅磚牆歐洲式風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