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戈德賴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彼得·戈德賴希 Peter Goldreich | |
---|---|
出生 | (1939-07-14) 1939年7月14日(85歲) 美國紐約市 |
母校 | 康奈爾大學 |
獎項 | 皇家天文學會查普曼獎章 (1985)[1] Brouwer Award (1986)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天文學 天體物理學 |
機構 | 加州理工學院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博士導師 | 托馬斯·戈爾德 |
博士生 | 理查德·麥克雷 卡羅琳·C·波爾科 傑克·威茲德姆 |
彼得·戈德賴希(德語:Peter Goldreich,1939年7月14日—),男,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研究領域側重於天體力學、行星環、 日震學和中子星。[4]他目前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李·阿爾文·杜布里奇天體物理學和行星物理學教授。 自2005年以來,他還擔任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教授。[5][6] 小行星3805 戈德賴希以他的名字命名。[7]
參考資料
- ^ PETER GOLDREICH APPOINTED FACULTY MEMBER IN THE SCHOOL OF NATURAL SCIENCE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5).
- ^ Origins Institute - Public Lectures - Peter Goldreich.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2).
- ^ Professor of astrophysics to give lecture series on planets. [2018-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2).
- ^ Caltech Astronomy : Peter Goldreich's Research Interest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12).
- ^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remet la Grande Médaille 2006 à l'astrophysicien américain Peter Goldreich.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7).
- ^ PETER GOLDREICH APPOINTED FACULTY MEMBER IN THE SCHOOL OF NATURAL SCIENCE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5).
- ^ Citation for (3805). Minor Planet Center. [2018-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9).
外部連結
- Goldreich's website at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cholarly Publications by Peter Goldre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天文學獎 |
| ||||||
---|---|---|---|---|---|---|---|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
| ||||||
數學科學獎 |
| ||||||
傑拉德·柯伊伯獎獲得者 |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查普曼獎章獲得者 |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1940年代 |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獲得者 | |
---|---|
1820年代 |
|
1830年代 |
|
1840年代 |
|
1850年代 |
|
1860年代 |
|
1870年代 |
|
1880年代 |
|
1890年代 |
|
1900年代 |
|
1910年代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