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寧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寧文廟,始建於元大德年間

安寧州,是元明清時期雲南的一個散州,今為安寧市元朝中慶路,下州[1]明朝清朝雲南府,考評沖、繁[2]師範在《滇系》中評價安寧州「據會垣之肘腋,實西迤之門庭」[3][註 1]

歷史

元憲宗七年(1257年),在今晉寧陽城堡萬戶府[6],安寧屬陽城堡萬戶轄區[1]。至元三年(1266年)設安寧千戶所,十二年(1275年)改為州[1]。同年,又說十三年(1276年)[7],劃原安寧千戶碌琫、化泥、驥琮籠地設祿豐縣,屬安寧州[1]。十三年(1276年),在那龍城設三泊縣[8],劃屬昆陽州[9]。二十四年(1287年),降羅次州羅次縣,二十七年(1290年)劃屬安寧州[1]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羅次縣劃出,直隸於雲南府[10]。清康熙五年(1666年)裁撤安寧守御千戶所[11],屯田劃歸安寧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撤雲南左三衛,安寧州內衛所屯田劃歸屬地[11]。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將原安寧所部分屯田劃歸易門縣[12]。雍正三年(1725年),將原三泊縣地從昆陽州劃歸安寧州[12]。雍正九年(1731年),祿豐縣劃出,直屬於雲南府[12]

咸豐七年(1857年),昆陽回民起義軍馬興領兵攻克安寧州城,自署知州。九年(1859年)正月,州人謝連科、武舉楊煜閭於祿脿大千寺召集鄉勇,收復州城。同年八月,謝連科在海口兵敗,新興回民起義軍田慶余追擊攻克安寧州城,斬殺知州慶安、吏目杜鴻鈞。十年(1860年)六月,清軍收復州城。十一年(1861年),田慶餘部再次攻克安寧州城。同治元年(1862年),田慶余敗,退離州城。二年(1863年),回民起義軍第三次攻克州城。六年(1867年)杜文秀東征,七年(1877年)正月,大司馬馬清率起義軍第四次攻破州城。八年(1869年),岑毓寶率清軍圍攻安寧,於八月十六日破城,馬清退至祿豐被擒。[13]

民國二年(1913年),雲南省裁廳、州,一律改成為縣[14],安寧州改為安寧縣[15]

人口

明洪武年間,安寧州有1,128戶、5,892人,嘉靖年間1,748戶、21,497人,崇禎年間1,666戶、21,588人,清康熙初年增至32,217人,雍正年間有3,408戶、27,264人(含泊境)[16][17]。咸同年間因雲南回變,安寧人口驟減,光緒九年(1883年)降至3,290戶、11,439人[17]。宣統二年(1910年),增長至8,520戶、50,255人[18]。長期以來境內漢、夷雜居,夷人以倮倮(彝族)、僰人(白族)為主,清中後期已漢化[19]

行政區劃

明朝時期,編戶為10里[20]

習慣上將原三泊縣轄區稱為「泊境」。為便於催辦田賦,清雍正年間,將泊境以外劃為四坊六里,每坊、里列十甲,四坊六里為:善政坊、善教坊、通清坊、聚寶坊、第一里、第二里、象池裏、溫泉里青龍里、新生里。泊境催辦錢糧使用順莊滾單法,無坊里名號。[21]

光緒年間,劃為州城市與東、南、西、北四鄉,東鄉轄45村,南鄉轄鳴矣河市、小龍潭市、八街市及92村,西鄉轄草鋪市祿脿市三泊市及31村,北鄉轄迤龍市及31村。[22]

清末,全州劃為東、南、西、北四界與上、中、下三保,界、保設團保局[23]

政治

明代,官吏設置為流官知州一人、土官知州一人(後裁)、同知一人(崇禎年裁)、州判一人(後裁)、吏目一人、學正一人、訓導一人、醫學一人、僧正道紀陰陽典術各一人[24][25]。州屬機構有常平倉、稅課局、僧正司、東橋巡檢司、祿脿巡檢司、安寧驛、祿脿驛、旌善亭、申明亭等[26][註 2],東橋巡檢司於弘治八年(1495年)裁撤[29]。除州屬機構外還設有布政司分司、按察司分司、安寧鹽課提舉司安寧守御千戶所[26]

清代,官吏設置為知州一人、吏目一人、學正一人、訓導一人、醫學一人、僧正一人、道正一人、陰陽典術一人[25]。州屬機構初有學正署、訓導署、吏目署、常平倉、公館、生生館[30],後又建社倉、豐盈庫、養濟院、掩骼會[31]

文化

安寧州,元大德年間始建,內有明倫堂、博文齋、約禮齋,後有射圃[32]安寧文廟在州學之西,與州學同時建立[33],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洪武年後,「人多習儒,誦讀之聲遍於閭巷」[19]

明清兩朝,安寧州共有進士18人[34][35][36][37][38]

姓名 科目 仕途
楊一清 成化壬辰科(1472年) 官至大學士,贈太保,諡文襄
張素 嘉靖癸未科(1523年) 官至右都御史,巡撫四川
朱化孚 萬曆壬辰科(1592年) 官至湖廣按察使
楊師程 萬曆戊戌科(1598年) 官至長蘆巡鹽御史
趙日亨 萬曆辛丑科(1601年) 官至貴州左布政使
陳璽 崇禎辛未科(1631年) 官至永曆朝太常寺卿,監督四川學政
劉凌雲 康熙甲戌科(1694年) 官至直隸平山知縣
段曦 康熙丁丑科(1697年) 官至河南道御史
段昕 康熙庚辰科(1700年) 官至戶部湖廣司主事
戴成憲[註 3] 乾隆丁巳恩科(1737年)
楊昭 乾隆己酉科(1789年) 官至工科掌印給事中
戴名沅 嘉慶壬戌科(1802年) 官至江西永豐知縣
李堃 嘉慶乙丑科(1805年),欽賜進士 給編修銜
傅綬[註 4] 嘉慶甲戌科(1814年) 官至翰林院編修
張琴 道光癸未科(1823年) 官至湖南嶽常澧兵備道,署湖南按察使
段榮恩 道光丙戌科(1826年) 官至四川富順知縣
張榕蔭 光緒壬辰科(1892年) 官至安徽懷遠知縣
段獻增 光緒戊戌科(1898年) 官至直隸鹽山知縣

城池

安寧守御千戶所城,洪武二十四年(1891)建,千戶朱壽築為千戶所[39],周長2里180步,開有四門[40],後倒圮。萬曆四年(1576年),知州姚繼先在原所城以北築磚城,改稱安寧州城,以原所城北門為南門,周長5里,高2丈2尺,東、北兩側為螳螂川,無護城河[41]。安寧州城開有四門:東為拱華門,南為臨祿門,西為洪源門,北為浴德門[42],另有小西門,長期封閉[43]。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41],知州重修,改南門稱南薰門[42]。雍正九年(1731年)[41],知州楊若椿增修,在東門兩側鑿吞海門、煮海門便於取鹽,改道螳螂川流經城牆南側,又在西側修護城水溝[42]。民國三十年(1941年),中國遠征軍進駐安寧城,軍方以不必要且阻礙交通為由,派兵拆除城牆、城樓,磚石木料用於修築碉堡、兵營、花台、街道,城池大部無存,僅太極山上殘存一段城牆根基,現以「太極山古城牆遺址」名義列入安寧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44]

參見

註釋

  1. ^ 師範《滇系》之後,民修雲南志書對安寧州均有類似評價。王崧雲南志鈔》「據會垣之肘腋,為迤西之門戶」[4]劉慰三滇南志略》「拓東之鎖鑰,迤西之戶庭」[5]
  2. ^ 明史》有貼琉巡檢司[27],但不見於志書,也沒有其他記載[28]
  3. ^ 大部分志書作祿豐人,《雍正安寧州志》列入《選舉志》進士及舉人名錄。
  4. ^ 部分志書作昆明人。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元史 1976,第1459-1460頁,卷六十一·地理志·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安寧州,。唐初置安寧縣,隸昆州。閣羅鳳叛唐後,烏、白蠻遷居。蒙氏終,善闡酋孫氏為安寧城主,及袁氏、高氏互有其地。元憲宗七年,隸陽城〔堡〕萬戶。至元三年,立安寧千戶。十二年,改安寧州。領二縣:祿豐,下。在州西,治白村,其地瘴熱,非大酋所居,惟烏、雜蠻居之,遷徙不常。至元十二年,割安寧千戶之碌琫、化泥、驥琮籠三處立祿豐縣。因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碌琫,譯謂碌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羅次。下。在州北,治壓磨呂白村,本烏蠻羅部,地險俗悍。至元十二年,因羅部立羅次州,隸中慶路。二十四年,改州為縣。二十七年,隸安寧州。"
  2. ^ 清史稿 1976,卷七十四·地理志·雲南,第9冊2324頁:"安寧州沖,繁。府西七十里。"
  3. ^ 嘉慶滇系 1968,卷一·疆域,第38頁:"安寧州……元初其地隸於陽城堡萬戶府至元初立安寧千戶所後改為安寧州今因之據會垣之肘腋實西迤之門庭"
  4. ^ 道光雲南志鈔 1995,卷一·地理志,第9頁:"府西七十里為安寧州……據會垣之肘腋,為迤西之門戶。"
  5. ^ 光緒滇南志略 1881,卷一·雲南府,第61-62頁:"安寧州……乃拓東之鎖鑰,迤西之戶庭也。"
  6. ^ 元史 1976,第1459頁,卷六十一·地理志·雲南諸路行中書省:"晉寧〔州〕,下。唐晉寧縣,蒙氏、段氏皆為陽城堡部。元憲宗七年,立陽城堡萬戶。至元十二年,改晉寧州。"
  7. ^ 嘉慶重修一統志 2008,,第399頁:"祿豐縣在府城西北二百十里……元初隸安寧千戶至元十三年始置祿豐縣屬安寧州明屬雲南府本朝因之"
  8. ^ 元史 1976,第1460頁,卷六十一·地理志·雲南諸路行中書省:"三泊,下。至元十三年,於那龍城立縣。"
  9. ^ 道光雲南通志稿 1836,卷三十二·建置志·沿革·雲南府,第十四頁:"安寧州。<又>元憲宗七年立陽城萬戶府至元三年立安寧千戶十二年改安寧州領二縣祿豐羅次<又>至元十三年於那龍城立三泊縣屬昆陽州謹案三泊縣今併入安寧故附列於此"
  10. ^ 明孝宗實錄 1962,卷一六五,第3003-3004頁:"(弘治十三年八月壬辰)以雲南安寧州羅次縣徑隸雲南府"
  11. ^ 11.0 11.1 康熙雲南通志 1691,卷四·建置·雲南府,第六頁:"安寧州……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安寧所康熙二十六年又裁左前右三衛分境屯賦并州"
  12. ^ 12.0 12.1 12.2 乾隆雲南通志 1736,卷四·建置·雲南府,第十六頁:"安寧州……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安寧所康熙二十六年又裁左前右三衛分境屯賦并州三十三年又撥安寧所九伍屯賦歸易門縣雍正三年又以原裁入昆陽之三泊縣歸安寧州雍正九年改祿豐縣隸本府"
  13. ^ 安寧縣誌(1997年),第10頁
  14. ^ 續雲南通志長編(1985年),第1080頁
  15. ^ 續雲南通志長編(1985年),第1086頁
  16. ^ 雍正安寧州志 2009,卷九·田賦志,第517頁:"戶口。漢唐年久無考明洪武年一千一百二十八戶五千八百九十二口嘉靖年一千七百四十八戶二萬一千四百九十七口崇禎年一千六百六十六戶二萬一千五百八十八口 本朝雍正年州境泊境共三千四百零八戶"
  17. ^ 17.0 17.1 安寧縣誌(1997年),第67頁
  18. ^ 安寧縣誌(1997年),第68頁
  19. ^ 19.0 19.1 光緒滇南志略 1881,卷一·雲南府·安寧州,第65頁:"所屬漢、夷雜居,相沿既久。自明洪武間,人多習儒,誦讀之聲遍於閭巷,科目之盛,濟美後先,文物、衣冠幾與中州埒。俗尙簡約,不事浮誇。鄉人多負薪自給,倮、僰之性,喜禱鬼神,近亦薰陶教化,漸符漢俗矣。"
  20. ^ 明一統志 1998,雲南府,第174頁:"安寧州……元初隸陽城堡萬戶府,至元初,立安寧千戶所,後改為州。本朝因之,編戶一十里,領縣二。"
  21. ^ 雍正安寧州志 2009,卷九·田賦志·坊里附,第519頁:"州治田賦無多約為坊里以便催辦設四坊六里每坊每里中列十甲以註糧戶按籍以稽甚為簡要 善政坊 善教坊 通清坊 聚寶坊 第一里 第二里 象池裏 溫泉里 青龍里 新生里 泊境催辦錢糧系用順莊滾單無坊里之號"
  22. ^ 光緒續雲南通志稿 1966,卷三·地理志·輿圖表·安寧州輿圖,第644-646頁:"鄉鎮。州城市 東鄉大小四十五村 南鄉鳴矣河市小龍潭市八街市大小九十二村 西鄉草鋪市祿脿市三泊市大小三十一村 北鄉迤龍市大小三十一村"
  23. ^ 安寧縣誌(1997年),第57頁
  24. ^ 萬曆雲南通志 2007,卷五·建設·雲南府:"安寧州流官知州一人土官知州一人同知一人吏目一人"
  25. ^ 25.0 25.1 雍正安寧州志 2009,卷十四·官師志,第531頁:"官制。漢設連然縣蕭齊改設安寧郡元設守御千戶所隨改為安寧州明因之初設知州一員州同一員崇正(按:應為禎)年裁州判一員久裁吏目一員儒學學正一員訓導一員提舉司一員裁移琅井東橋巡檢一員裁祿脿巡檢一員裁稅課司大使一員裁常平倉大使一員裁安寧驛驛丞一員裁祿脿驛驛丞一員裁醫學一員僧正道紀陰陽典術各一員世知州一員裁本朝設知州一員吏目一員儒學學正一員訓導一員醫學一員僧正一員道正一員陰陽典術一員"
  26. ^ 26.0 26.1 景泰雲南圖經志書 2002,卷一·雲南府·安寧州,第54頁:"公廨。布政司分司〈在州治之西。〉按察司分司〈在州治之西,祿豐亦有之。〉州治。〈在城外二里,內有吏目廳,洪武十六年建置。其常平倉、稅課局、僧正司散置於州近。東橋巡檢司在州東,祿脿巡檢司去州之西八十里。旌善、申明二𠅘在州前,祿豐、羅次亦有之。〉祿豐縣。〈去州治一百八十里,有典史廳。所屬南平關巡檢司去縣西二十里,醫學在其西。〉羅次縣。在州治之北一百里,有典史廳,所屬煉象關巡檢司去縣西一百里。安寧鹽課提舉司。〈在州治之西,洪武十六年建置,有吏目廳,所屬鹽課司在提舉司之西。〉安寧守御千戸所。〈在州治之西南,城內有吏目廳,洪武二十四年建置,領所鎮撫一,百戶所十。其城周圍三里餘,開東、西、南、北四門,領堡四:曰安寧、曰祿脿、曰煉象關、曰祿豐。"
  27. ^ 明史 1974,第1172頁,卷四十六·地理志·雲南:"安寧州西有呀嵕山,有煎鹽水,設鹽課提舉司,轄鹽井四。天啟三年改設於琅井,此司遂廢。又南有螳蜋川。西有安寧河。又有祿脿、貼琉二巡檢司。東距府八十里。領縣一。"
  28. ^ 方國瑜(1987年),第1172頁
  29. ^ 明孝宗實錄 1962,卷一〇三,第1882頁:"(弘治八年八月庚申)裁革雲南布政司礦參議曲靖鶴慶二府土官知事安寧州東橋金齒司浪滄江二廵檢司廵檢"
  30. ^ 乾隆雲南通志 1736,卷十八·公署·雲南府,第六十五頁:"安寧州署……學正署……訓導署……吏目署……常平倉……公館……生生館……"
  31. ^ 道光雲南通志稿 1836,卷三十七·建置志·官署·雲南府,第二十至二十一頁:"安寧州。知州署……學正署……訓導署……吏目署……常平倉……社倉……豐盈庫……公館……養濟院……生生館……掩骼會……汛防把總署……演武場……"
  32. ^ 景泰雲南圖經志書 2002,卷一·雲南府·安寧州,第52頁:"至到。鋪舍。在州者四:曰州前,曰始甸,曰小城邑,曰祿脿。"
  33. ^ 景泰雲南圖經志書 2002,卷一·雲南府·安寧州,第55頁:"文廟。〈在州學之西,其建置同時。年久傾圮。宣德間,土官知州董福海並學重新之,視舊規有加焉。"
  34. ^ 雍正安寧州志 2009,卷十六·選舉志,第539頁
  35. ^ 光緒安寧州續志 1879,卷二·選舉志,第642頁,卷三·人物誌,第655-656頁
  36. ^ 道光雲南通志稿 1836,卷一百三十七·選舉志·進士
  37. ^ 光緒雲南通志 1894,卷一百四十七·選舉志·進士
  38. ^ 新纂雲南通志 2007,第2冊330-336頁,卷十六·歷代貢舉徵辟表·清文進士表
  39. ^ 康熙雲南通志 1691,卷八·城池·雲南府,第二頁:"安寧州城。明洪武二十四年千戶朱壽築為千戶所萬曆丙子知州姚繼先築今城周九百一十九丈高二丈二尺東依螳川其三面無池"
  40. ^ 正德雲南志 1990,卷二·雲南府,第136頁:"城池。安寧所城洪武二十四年建周圍二里一百八十步有四門"
  41. ^ 41.0 41.1 41.2 乾隆雲南通志 1736,卷六·城池·雲南府,第二頁:"安寧州城。舊有守御所城在今州南明洪武二十四年千戶朱壽筑後圮萬曆三年知州姚繼先築磚城於今地即以舊北門為南門州五里有奇高二丈二尺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知州高重修雍正九年知州楊若椿增修東北依螳螂川為池其二面無池"
  42. ^ 42.0 42.1 42.2 雍正安寧州志 2009,卷六·城池志,第506頁:"辟八門東曰拱華毀於火州守高修南曰臨祿毀於兵州守高重建改顏曰南薰西曰洪源州守高修北曰浴德將傾其四門無樓今惟夾東門而鑿者曰吞海曰煮海開之以便汲道其二門則塞焉至池則南東北三門皆倚堂琅川水之旋繞西城之池因蹊作澮穿洪源門外壽昌橋而過隨城轉北歷東會於堂琅川中其淺狹殊甚也"
  43. ^ 康熙雲南府志 2009,卷三·建設志·城池,第72頁:"安寧州……五門四樓小西門久塞今止四門"
  44. ^ 安寧縣誌(1997年),第347頁

參考文獻

  • 史籍
    • 宋濂等. 元史. 北京: 中華書局. 1976 [1370]. CSBN 11018·638. 
    • 李賢等. 明一统志·云南布政司. 雲南史料叢刊 7.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8 [1461]. ISBN 7-81025-828-1. 
    • 劉健等. 明孝宗实录. 國立北平圖書館紅格抄本.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 [1509]. 
    • 張廷玉等. 明史.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1739]. CSBN 11018·626. 
    • 穆彰阿等. 嘉庆重修一统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1842]. ISBN 978-7-5325-4741-8. 
    • 趙爾巽等. 清史稿. 北京: 中華書局. 1976 [1928]. CSBN 11018·632. 
  • 省志
    • 陳文修; 李春龍等校注.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2 [1455]. ISBN 7-5367-2285-0. 
    • 周季鳳等. 正德云南志. 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 70. 上海: 上海書店. 1990 [1553]. ISBN 7-80569-374-9. 
    • 李元陽等. 万历云南通志. 大理叢書 方志篇 卷1.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7 [1576]. ISBN 978-7-105-07425-9. 
    • 范承勛等修; 吳自肅等纂. 康熙云南通志.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刊本. 1691. 
    • 鄂爾泰修; 靖道謨纂. 乾隆云南通志.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刊本. 1736. 
    • 師範. 滇系.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68 [1808]. 
    • 王崧著; 杜允中注; 劉景毛點校. 道光云南志钞. 雲南文獻. 昆明: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文獻研究所. 1995 [1829]. 
    • 阮元等修; 王崧等纂. 道光云南通志稿. 哈佛大學圖書館哈佛燕京學社藏本. 1836. 
    • 劉慰三. 滇南志略. 雲南史料叢刊 13.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8 [1881]. ISBN 7-81025-828-1. 
    • 岑毓英修; 陳燦等纂. 光绪云南通志.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刊本. 1894. 
    • 王文韶修; 唐炯等纂. 光绪续云南通志稿.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66 [1901]. 
    • 龍雲修; 周鍾岳纂; 李春龍審定; 牛洪斌等點校. 新纂云南通志 点校本.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7 [1949]. ISBN 7-222-04937-1. 
    • 龍雲修; 周鍾岳纂. 续云南通志长编·上册. 昆明: 雲南省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1985. 
  • 府州縣誌
    • 張毓碧修纂; 謝儼同纂. 康熙云南府志. 中國地方志集成·雲南府縣誌輯 1.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09 [1696]. ISBN 978-7-80729-462-7. 
    • 楊若椿修; 楊昕纂. 雍正安宁州志. 中國地方志集成·雲南府縣誌輯 3.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09 [1739]. ISBN 978-7-80729-462-7. 
    • 郭時郁等修; 郎啟纂. 光绪安宁州续志. 中國地方志集成·雲南府縣誌輯 3.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09 [1879]. ISBN 978-7-80729-462-7. 
    • 竇光華等主編. 安宁县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7. ISBN 7-222-02096-9. 
  • 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