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民革命軍騎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騎兵國民革命軍的一個兵種

歷史沿革

黃埔軍校從第三期開始設立騎兵科。1936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內設「中央陸軍騎兵軍官教育班」 (簡稱騎教班),班主任胡競先(黃埔四期)[1]。抗戰爆發後,1938年10月遷至甘肅省天水縣馬跑泉,改稱「陸軍騎兵軍官學校籌備處」。1939年底成立「中央陸軍騎兵軍官學校」(簡稱「騎校」),校長蔣介石兼,教育長胡競先 實際負責校務。1948年胡競先任中將校長。1949年9月10日撤退至河西走廊的金塔縣栗鼎代表騎校在起義協議上簽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全國騎兵共5個師、27個旅,其中中央軍2個旅,東北軍16個旅,西北軍2個師又2個旅,晉軍1個師又5個旅,馬家軍2個師又2個旅。

1935年7月30日遵委員長行營行整一字第一七四號命令,何柱國將原東北騎兵第一至第六師、第一百零五師騎兵團、暫編第十師及原中央騎兵第一、第十一、第十三各旅改編為五個新制騎兵師,計騎兵第三師、第四師、第六師、第七師、第十師。編制為:師屬特務連、騎炮連(緩編)、輕高射炮隊(緩編)、裝甲汽車隊(暫編三分之一)、工兵連、通信連;團屬騎兵四個連、機關槍連、隨伴炮隊、通信排。[2]

1940年6月門炳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騎兵總監,專職訓練騎兵。當時國民革命軍12個騎兵師,多在大西北第八戰區轄區內。1941年為便於騎兵集中訓練,騎兵總監部由四川璧山移至蘭州,門炳岳親自編撰《騎兵操典》。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時,中央軍胡宗南部、陶峙岳部各有騎兵2個旅,馬步芳有7個旅,馬鴻逵有1個師,傅作義有1個師又13個旅。

編制序列

抗戰前國民革命軍騎兵有9師、5旅、3團。1945年編制為[3]

  • 騎兵軍
  • 騎兵師
    • 騎兵第1師:師長彭毓斌,屬騎一軍趙承綬;
    • 騎兵第2師:師長孫長勝,屬騎一軍趙承綬;
    • 騎兵第3師:1935年8月以原騎兵第1師全部、騎兵第3師一部和第—O五師騎兵團整編而成,以原騎兵第4師師長郭希鵬任師長,原騎兵第1師師長張誠德任副師長,張志恆為參謀長。轄騎兵第7、第8、第9團。原騎兵第三師選編一團後之餘部編為騎兵第七團,陳大章為團長。第一百零五師騎兵團及第二師選編一團後之餘部,編為第八團,徐長熙為團長。騎兵第一師編為第九團,張甲清為團長。1937年春,郭希鵬升任騎兵軍副軍長,騎兵第4師副師長徐梁接任師長。後王照堃任師長。屬騎二軍何柱國部。1939年-1941年隸屬青馬第八十二軍。1941年調歸暫編第三軍
    • 騎兵第4師:1935年8月以原騎兵第3師一部和第4師全部編成,以原騎兵第3師師長王奇峰任師長,劉鍾林為參謀長。原第三師選編之一團為第十團,以王照堃為團長。原騎兵第4師保留第十一團,徐明山為團長;保留第十二團,向瑞林為團長。編入騎兵軍後,第十團調至陝甘,余駐河北大名縣,受駐豫綏靖公署指揮。抗戰爆發後隸屬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因戰馬損失無法補充,1939年4月騎兵第4師改番號為新編第24師師長張東凱
    • 騎兵第5師:師長馬步青(兼),屬騎五軍;
    • 騎兵第6師(1):1935年8月原騎兵第2、第5、第6師各一部編成。以第五師師部為基幹編為第六師師部。以原騎兵第6師師長白鳳翔任師長,原騎兵第5師師長李福和任副師長,李昶熙為參謀長。以第二師選編之團為第十六團,以董源彰為團長。以原第五師所屬之兩團編為第十七團,以李崇忠為團長。以原第六師編為第十八團,劉桂武為團長。調駐甘肅,圍堵紅軍長征。1937年初,白鳳翔、李福和調出,劉桂五任師長,王照堃任副師長。轄兩個騎兵團,一個步兵團。1937年8月調隸東北挺進軍馬占山部。1938年4月23日王照堃升任師長。後歸建騎兵第二軍。1941年撤銷番號,編入騎兵第3師。
    • 騎兵第6師(2):1938年春第二十二軍佈防在達拉特旗灘上負責一線河防的五個游擊支隊,陸續撤回,1942年4月與第86師騎兵團合編為騎兵第6師,師長左世允/胡景通,屬第二十二軍高雙成。1946年10月胡景鐸發動橫山起義,改編為中共領導的西北民主聯軍騎兵第6師。
    • 騎兵第7師:1935年7月,以中央軍嫡系騎兵第1旅(旅長章鴻春)、騎兵第11旅(旅長蔣侃如)、騎兵第13旅(旅長劉鳳岐)編成。原第一旅為基幹新編為第七師師部,調行營高級參謀門炳岳任師長,以原第13旅旅長劉鳳岐任副師長,肖克威為參謀長。以原第一旅編為第七師所屬之第十九團,以胡競先為團長。以原第一旅編師部之餘部編為第二十團,以張植豫為團長。以第十三旅編為第二十一團,以張春芳為團長。1936年11月該師北上援助綏遠抗戰,歸傅作義指揮。後朱巨林(黃埔六期騎兵科,1940年12月)繼任師長。
    • 騎兵第8師:1941年組建,青馬部隊。第1旅來自馬步芳的海南警衛旅,第2旅來自馬步青的騎兵第五軍。師長馬彪/馬步康(1945年1月)。屬騎二軍徐梁。1945年自徐州返回西安,與駐紮洛川的暫騎二師會合後返回甘肅永登,在此被改編為國防部直屬獨立騎兵第五團,也就是隴東戰鬥出現過的獨騎五團,團長為騎八師師長馬步康。這個團在1948年秋天作為第三團補充進了整騎八旅。
    • 騎兵第9師:第二十九軍騎兵第9師。師長鄭大章(兼),轄騎兵兩旅六團。屬騎三軍。1938年5月撤銷。後重建,師長張德順,屬第六十九軍石友三,後屬第七十七軍馮治安。1941年初在綏遠重建,師長李春榮/張占魁,屬騎三軍郭希鵬
    • 騎兵第10師(1):以暫編騎兵第10師全部和騎兵第2師一部編成。原暫編騎兵第10師師長檀自新為師長,副師長汲紹嵐,由原二十二旅旅長李世績暫代張廼謙為參謀長。以原第二十一旅編為第二十八團,以王宇疆為團長。以二十二旅編為第二十九團,以張景魁為團長。以二十三旅編為第三十團,以張慶第為團長。西安事變發生後,1937年2月3日檀在蒲城縣叛張投蔣,調至河南。抗戰爆發後組建騎兵第四軍,僅轄該師。
    • 騎兵第10師(2):中央軍嫡系騎兵。1941年組建,師長譚輔烈,屬騎三軍郭希鵬。1942年8月重建,師長陳廷生,屬第九十一軍韓錫侯
    • 騎兵第11師:1941年組建,師長吳熙志,屬第八戰區傅作義;
    • 騎兵第12師:1945年組建,師長張希良,屬第八戰區傅作義。
    • 新編騎兵第1師:新疆騎兵。師長崔穎春/蔣德玉(1944年1月),屬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盛世才部;
    • 新編騎兵第2師:新疆騎兵。師長宛凌雲/向超中,屬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盛世才部;
    • 新編騎兵第3師:偽蒙軍第二師(師長尹寶山)井得泉第六團於1937年9月商都戰鬥反正。師長井得泉/杜文若。副師長朱子文。屬東北挺進軍馬占山。1942年8月重建,師長劉萬春,屬騎四軍董其武;
    • 新編騎兵第4師:1938年3月偽蒙軍反正,師長石玉山,屬騎六軍門炳岳。1942年8月重建,師長王憲章,屬騎四軍董其武
    • 新編騎兵第5師:1938年4月涼城反正的偽蒙軍第一軍第三師第七團慕新亞部。反正前轄4個騎兵連和1個重機槍迫擊炮連,裝備與被服優質。反正後該師成為東北挺進軍主力。1939年1月整編,師長慕新亞,屬東北挺進軍馬占山;
    • 新編騎兵第6師:1941年9月由暫編騎兵第12旅、獨立第12旅和騎兵第五團合編而成。師長馬占山兼/呂紀化(溫州平陽人,黃埔六期騎兵科,1943年7月),屬東北挺進軍馬占山;
    • 新編騎兵第7師:師長白海風,屬騎三軍郭希鵬,後改騎兵第9師,屬第一戰區。
    • 暫編騎兵第1師:1941年5月組建,師長馬彪,青馬部隊。轄3個旅,共8000餘人。後改騎兵第8師
    • 暫編騎兵第2師:1941年5月組建,師長馬祿,青馬部隊。
  • 整編騎兵師:
    • 整編騎兵第1師:1946年10月,騎兵第五軍改為整編騎兵第1師(師長馬呈祥),新編騎兵第5師改編為整編騎兵第6旅(韓榮福),暫編騎兵第1師改編為整編騎兵第7旅(韓有文)。每旅2個團,每團約一千人。另有一個直屬團、兩個直屬連(警衛連、通訊連),官兵數量將近一萬人,軍馬一萬兩千多匹[4]
  • 整編騎兵旅:1946年保留的騎兵師改為整編騎兵旅

參考文獻

  1.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2. ^ 何柱國關於各部騎兵改編經過致蔣介石等代電(1935年7月30日),來源:《軍事:國民政府軍制和革命軍北伐與軍事編遣和國民黨軍閥混戰》
  3.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
  4. ^ 朱国琳,马呈祥在新疆(上接4版),民族日报,2011年3月3日. [2018-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