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啦啦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國華盛頓紅皮隊的啦啦隊隊員於2004年遠赴巴林參與勞軍

啦啦隊(英語:Game Day Cheerleading)是在競賽活動中,在場邊為參賽者加油、喝彩和打氣的活動隊伍,通常見於大學高中專業英語Professional sports的運動隊伍[1][2],甚至部份的中小學也設有啦啦隊組織。他們打氣的方式,是利用各種道具、口號加油歌海報和舞蹈動作,來達到鼓舞士氣的效果[3][4][5]

類型

啦啦隊發展的獨立競賽項目稱為「競技啦啦隊」,兩者都有結合體操、跳躍、特技和舞蹈的肢體動作,但在美國的學校中是屬於分別獨立的組織,競技啦啦隊是參加競賽的運動隊,啦啦隊則是體育場外的舞隊

運動場上的應援組織稱為「助威團」或「加油團」,台灣職棒文化包括引導觀眾吶喊的志願人員、場邊演奏的樂隊和帶動氣氛的啦啦隊員。日本和韓國稱為「應援團」,其中日本的應援團員以男性為主,華人地區也有以舞獅藝陣助威的加油方式[6]。有些時候,行進樂隊儀隊旗隊英語Color guard (flag spinning)等團體也可以成為應援隊伍。

歷史

現代意義上最早的啦啦隊出現於1880年代的普林斯頓大學,在美式足球賽中,加油的人齊聲大喊「啦—啦—啦,tiger tiger tiger,希—希—希,蹦—蹦—蹦,啊~~~,普林斯頓、普林斯頓、普林斯頓!!」以鼓舞士氣。幾年後,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湯瑪士‧培伯斯英語Thomas Peebles (American football)於1884年將這種齊呼加油口號的方式帶到了明尼蘇達大學。但直到1898年,明尼蘇達大學的學生強尼‧坎伯(Johnny Campbell)開始站到最前面,指揮大家一起喊口號,才使他成為第一位正式的啦啦隊長。不久之後,明尼蘇達大學由四位男生組成了 "隊呼小組"。

雖然現代的啦啦隊有九成以上是女生,早期的啦啦隊卻清一色都是男生。1920年代由於女大學生能參與的體育活動不多,開始有女生加入啦啦隊,到了1940年代這種活動反而變成以女生為主了。啦啦隊和比賽種類有關,最常有啦啦隊的運動是美式足球籃球棒球等次之。足球摔跤的場合很少有啦啦隊。

參考資料

  1. ^ Sapolsky, Robert M. 異性的誘惑使男人變得更加暴力?.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2014-01-18 [2015-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每一場比賽期間,都有成群結隊的球員、教練、校友助威團、軍樂隊、以及吉祥物在全國奔忙。當然,這當中也少不了拉拉隊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拉拉隊,比賽的質量可能就不一樣了。 
  2. ^ 賴德剛. 啦啦隊拼場 獅百威女郎復出. 蘋果日報. 2013-03-27. 
  3. ^ 曹立嶠. 揭秘朝鲜乒球助威团 在日朝鲜人的爱国呐喊. 網易體育. [2015-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4). 
  4. ^ 女网官方球迷助威 “红色”火焰点燃“主场”激情. 新浪體育. 2008-09-25 [2015-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4). 
  5. ^ 獅隊22日開幕戰 UniGirls助陣.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5-03-19 [2015-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6. ^ 大运会跆拳道赛场花絮:“UU”起舞 舞狮助威. 中國新聞網. 2011-08-21 [2013-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4).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