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皇位號鐵甲艦
歷史 | |
---|---|
俄羅斯帝國 | |
艦名 | 俄語:Не тронь меня |
使用者 | 俄羅斯帝國海軍 |
下訂日 | 1862年3月31日 |
建造者 | 聖彼得堡查理斯·米切爾公司 |
成本 | 923,500盧布 |
動工日 | 1863年12月1日[a] |
下水日 | 1864年6月23日 |
服役日 | 1865年7月18日 |
重新歸類 | 1892年2月13日,岸防艦 |
除籍日 | 1905年10月11日 |
結局 | 1908年9月8日,出售用作駁船 |
蘇聯 | |
獲取日 | 俄國內戰後 |
結局 |
|
技術數據(建成時) | |
艦級 | 佩爾維涅茨級舷側鐵甲艦 |
排水量 | 3,340長噸(3,390公噸) |
全長 | 220英尺(67.1米) |
全寬 | 53英尺(16.2米) |
吃水 | 14英尺6英寸(4.4米) |
動力輸出 | 1,200匹指示馬力(890千瓦特) |
動力來源 | |
速度 | 8節(15公里每小時;9.2英里每小時) |
乘員 | 459名軍官和水手 |
武器裝備 | 17門8英寸(203毫米)線膛炮 |
裝甲 |
「吾之皇位」號裝甲艦(俄語:Не тронь меня,羅馬化:Ne Tron Menia)[b]是19世紀60年代中期為俄羅斯帝國海軍建造的三艘佩爾維涅茨級舷側鐵甲艦中的第二艘。該艦完工後加入了波羅的海艦隊,從未離開過俄羅斯水域。自1870年起,該艦被分配到炮兵訓練支隊,期間經常更換武器裝備。之後「吾之皇位」號被編入預備役,十年後改為廢船。1905年,該船被解除武裝,並於1908年被出售。俄國內戰結束後,該艦被蘇維埃政府收購,並於1925年被賣給了一家工廠。該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格勒圍城戰中沉沒,1950年打撈上來後拆解報廢。
設計
該艦被設計為一艘岸防艦,用於保護通往聖彼得堡的通道,並被稱為「自行式裝甲水上炮台[c]」。因此,重型武器和防護是該艦設計中最重要的因素。艦名「俄語:Не тронь меня」,轉寫自拉丁文「Noli me tangere」,意思是「不要摸我」,典出自《聖經》約翰福音的第20章第17節。[4][5]
「吾之皇位」號全長220英尺(67.1米),舷寬53英尺(16.2米),設計吃水深14英尺6英寸(4.4米),排水量達到3,277長噸(3,330公噸)。鐵質艦體有比較明顯的內傾。該艦的艦首和艦尾裝有大型撞角,艦尾的撞角還能起到保護舵和螺旋槳的作用[6]。這艘艦的操控性並不好,據記載有「經常有突然向一邊或另一邊猛地傾斜」,這可能是由於導向其舵的水流動力不佳所致。然而該艦卻需要至少六名水手來操作舵輪[7]。常規配置下,該艦全體乘員共計459名官兵[6]。
為了降低成本,該艦從蒸汽戰艦「康斯坦丁」號上接收了翻新的發動機。這台發動機原是為其姊妹艦「佩爾維涅茨」號準備的。這可能是一台直接作用式蒸汽機,由英國的亨菲士蘭和特南特公司製造,蒸汽由四台矩形火管鍋爐提供。在1865年7月18日的海試中,本艦的艦載引擎產生了共1,200匹指示馬力(890千瓦特),使該艦達到了7.75—8節(14.35—14.82公里每小時;8.92—9.21英里每小時)的最高速度。隨艦最多可以攜帶500長噸(510公噸)煤炭,但其續航能力尚不清楚。「吾之皇位」號配有三根鐵製桅杆的縱帆索具。在帆和蒸汽結合下,該艦可以達到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8]
「吾之皇位」號配備了17門8英寸(203毫米)線膛炮。其中15門安裝在主甲板的舷側,另2門安裝在上層甲板的中軸炮座[d]上作為追擊炮。1868年,1門主甲板炮被拆除,另增加了1門7.72英寸(196毫米)60磅滑膛炮。[10]
與「佩爾維涅茨」號不同,該艦從水線以上開始舷牆向內傾斜27°,意在偏轉炮彈。因此水線處狹窄的垂直鍛鐵裝甲帶的厚度增加到5.5英寸(140毫米),以補償其降低的防護能力。艦體其餘部分的側面由4.5英寸(114毫米)的裝甲保護,從距艦體前後端30英尺(9.1米)處開始減少到4英寸(102毫米)。這些裝甲背後由10英寸(254毫米)的柚木支撐,並延伸到水線下4英尺(1.2米)。艦體通過六道橫向和兩道縱向的水密艙壁進行分隔,以防止水下損傷。頂部開放式的指揮塔也由4.5英寸的裝甲保護。[11]
建造和服役
「吾之皇位」號於1862年5月31日下單,當時俄方與英國造船商查理斯·米切爾簽訂了造艦合同。該艦的總造價為923,500盧布。位於聖彼得堡的國有加萊爾尼島造船廠被租賃給米切爾,海軍部同意升級設施以處理鐵殼鐵甲艦的建造。為了建造足夠大的船架滑道以容納該艦,開工時間推遲到1863年1月30日。這一延遲使得設計方案得以修改,以容納即將投入使用的更大、更強的8英寸後膛炮。這些火炮需要比舊的滑膛炮更多的操作空間,因此該艦被提高船體內傾點的位置,略微加寬了主甲板。根據其姊妹艦的經驗,安裝了深12英寸(305毫米)、長20英尺(6.1米)的觥龍骨以減少艦船的搖晃。「吾之皇位」號直到1863年12月1日才正式鋪設龍骨,並於1864年6月23日下水。[12]
該艦於1865年7月18日加入波羅的海艦隊服役。1869年7月,該艦與裝甲巡航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相撞。1870年後,該艦多次被分配到炮兵訓練支隊。作為編隊的一部分,「吾之皇位」號經常被重新武裝,以便訓練軍官和士兵使用一些最新服役的火炮。1880年,在該艦炮甲板上安裝了12門8英寸火炮。有時也會在上層甲板延伸到舷牆的平台上,安裝1門9英寸(229毫米)迫擊炮,1門3.42英寸(87毫米)四磅四管炮、1門1.75英寸(44毫米)恩斯特倫炮和1門1英寸(25毫米)帕姆克蘭茨自動炮。由於迫擊炮對船舶結構造成壓力,因此在1881年被拆除。[10]
為了緩解舵手操舵的擁擠環境,1871年該艦的舵輪被從炮台甲板移動到後桅杆前方舷牆上的平台。1876至1877年間,該艦的艦橋被拆除並安裝了新鍋爐。這些鍋爐將引擎功率提高到1,700匹指示馬力(1,300千瓦特),使該艦在海試中達到8.5節的速度。1882年,「吾之皇位」號撞到了挪威船「海登」號(Heiden),在這三年之後該艦被列入預備役。1892年2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分類為岸防鐵甲艦,並於1895年3月23日被改作儲存船。之後「吾之皇位」號曾在喀琅施塔得的水雷學校服役,直到1905年9月15日解除武裝,並於同年10月11日從海軍名冊中除名。隨後,該艦被移交給喀琅施塔得港進行處置,並於1908年9月8日被出售用作駁船。俄羅斯內戰後,該艦被蘇聯政府接收,並於1925年6月24日出售給列寧格勒金屬廠。二戰期間,該艦在涅瓦河中沉沒。1950年被打撈上來後拆解。[13]
腳註
註釋
出處
- ^ 張恩東 (2018),第178頁.
- ^ 楊馮生 (2021),第76頁.
- ^ 袁隨善 & 何志剛 (1992),第159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5, 127頁.
- ^ Silverstone (1984),第379頁.
- ^ 6.0 6.1 McLaughlin (2011),第117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9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7, 124-126頁.
- ^ 楊堅 (2017),第19頁.
- ^ 10.0 10.1 McLaughlin (2011),第120, 122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22, 124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5-116, 119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24, 126-127頁.
參考書目
- Robert Gardin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317-0302-4.
- McLaughlin, Stephen. Jordan, John , 編. Warship 2011. London: Conway. 2011. ISBN 978-1-84486-133-0 (英語).
- Silverstone, Paul H.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Ships.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0-88254-979-0 (英語).
- Watts, Anthony J. The Imperial Russian Navy. London: Arms and Armour. 1990. ISBN 0-85368-912-1.
- 楊馮生. 世界武器大全 战舰.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1-10. ISBN 978-7-111-68902-7 (中文(中國大陸)).
- 張恩東.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國大陸)).
- 袁隨善; 何志剛. 英汉船舶近海工程词典.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2-03. ISBN 7-80513-966-0 (中文(中國大陸)).
- 楊堅. 英国战列巡洋舰.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7-07. ISBN 978-7-5518-1518-5 (中文(中國大陸)).